左思的咏史(其二)选自《玉台新咏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他以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一时洛阳为之纸贵,诗至今仅存14首。左思所作咏史诗八首,为他早年的作品。诗中“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松树郁郁葱葱地生长在山涧之底,而山上小草分散下垂。诗人以“涧底松”喻寒微出身者,以“山上苗”喻世族出身者。在诗人看来...
咏史(其二)咏史(其二)选自《玉台新咏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今山东临淄北)。西晋太康时期的重要诗人。曾以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一时洛阳为之纸贵。他的诗至今仅存14首。左思所作咏史诗八首,为他早年的作品。左思郁郁涧底松〔郁郁涧底松〕...
《咏史其二》中的典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三国纷争典故:内容:可能提及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三国时期的英雄事迹和重大事件。意义:这些典故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以及英雄人物的智慧与勇气,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古人治国典故:内容:可能引用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等古代贤明君主的治国事迹。意义:旨在探讨国家...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知沉下僚。地势使之然道,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提示:将鼠标移动到颜色不同的字词上可以看到注解。【赏析版】虽有用世心,报国却无门,愤激之情发而为诗,权勃郁之气冲孔袭门,指斥封建士族门阀制度扼杀人...
《咏史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史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之情。这首诗以汉朝和魏朝的历史遗迹为背景,通过描绘历史的沧桑和变迁,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敏锐洞察力。诗中“历历汉宫迹”一句,既是对汉朝辉煌历史的追忆,也是对...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注释 1.摇落:凋残,零落。2.风流儒雅:指宋玉文采华丽潇洒,学养深厚渊博。3.“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
左思,字子厚,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在他的一生中,他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歌和散文,其中最著名的是《三都赋》和《咏史其二》。《咏史其二》的背景 《咏史其二》是左思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篇以历史为主题的诗歌。这首诗歌主要讲述了唐朝的历史...
子孙相继有十多人为侍中、中常侍。2,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冯公,即冯唐,汉文帝时人。他才能出众,但直到老年仍屈居低微的郎署。作用:左思不仅把犀利的批判锋芒,直指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批判了以往的士族制度。在肯定的对象与否定的对象对比之中,使诗对士族制度的揭露,更加显得有力。
典故:1,金张藉(或籍)旧业,七叶珥汉貂。金张,指西汉金日磾和张汤两家的子孙。金家从武帝到平帝七代担任内侍。张家子宣帝、元帝以来,子孙相继有十多人为侍中、中常侍。2,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冯公,即冯唐,汉文帝时人。他才能出众,但直到老年仍屈居低微的郎署。作用:抒发了寒门...
“终古苍梧哭翠华”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咏史二首·其二》。以下是关于这首诗及其出处的几个要点:诗句来源:该诗句来源于李商隐的《咏史二首·其二》,是晚唐时期的一首著名咏史诗。全诗内容:《咏史二首·其二》全诗通过回顾历史,阐述了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于勤俭与奢靡,诗句“终古苍梧哭翠华”作为结尾,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