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学高效课堂,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吴庆发转发汪永梅论文与大家共享
今天有机会坐在一起和大家交流,应该说更多的是向大家学习,回忆自从我任教以来,数学教学经历了目标评价、数学阅读教学,直至去年的学洋思,其实宗旨始终是一个:打造高效课堂,营造轻松的教与学的氛围!
现就我校数学组在打造高效课堂方面所做的工作、收获、体会等在此与大家交流! 一、搭建平台,相互交流
其实人都是有压力才有动力的,为了让老师既有压力,又本着相互学习的目的,我校不断改变相互交流的形式与方式。
1、从磨课到点课
磨课是从2008年开始的,为了让全体教师直观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校通过上录像课,先骨干教师带头,每上一节课要经历上课—看课-评课-再上课的过程,我们使用摄像机将老师的课录下来,然后经历真正的打磨过程。
看课评课程序如下:一是授课老师就本课时教学目标及其达成、教学环节设计及其意图、教学方式方法等进行简单说课。二是观看课堂教学的录像资料,并实事求是地提出该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尤以教师自身不足、课堂教学中的低效或无效教学环节为主。三是针对以上不足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四是备课组长总结,填写好录像课评课记载表。五是确定第二轮录像课录课时间。
被磨课的教师根据集中评课的具体要求,一方面改进自身不足,另一方面再 次修订教学设计,另选班级重新上课录课(由授课教师本人提前联系好班级),并再次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进一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予以改进。 被磨教师在活动结束三天内上交原始教案复印件和修订后的教案复印件,并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教学反思交教导处。
2009年,我们开始全员磨课,但因教研组人数较多,磨课比较耗费精力与时间,本学期学校实行点课制度,即每次开周前例会就使用抽课系统点课,每次两人,分两周授课。全校教师听课!
为了在点课的展示课上数学组的实力,每次被抽到后,在备课组内定会集体
研讨、集体备课,拿出最好的授课方案。这样一来自然促进了数学教研组的工作,也激发了老师们的活力与热情。
记得第一次点课的就是我们数学组的郭学桥老师。课前他认真准备,并且在备课组内集体讨论授课方案;授课的内容是九上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授课时,他如期完成了他的教学目标,结束后我们现场及时评课,邹校长和袁校长高度重视,也参与了评课。组内教师在肯定他的课堂亮点的同时,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一、教师的课堂激情不够,煽情不够,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其二、数学课堂不是要面面俱到,重在调动学生的思维;其三合理使用多媒体。本节课学生在证明和应用上有难度,应该使用黑板和多媒体结合的方式,只用投影导致学生对前面知识遗忘而无法解题等。
通过这种点课的方式,能更好的进行有效的研讨,授课教师也能更积极主动的思考授课的流程,真正达到高效的目标。 2、从诊断课到展示课
我们每学期要求开展两开课,第一轮是诊断课,全体教师人人上;第二轮是展示课,每个备课组推荐最优秀的选手参加展示活动,真正起到引领作用。
诊断课后先组内进行评课,每个教师点评两个亮点,两个无效环节,然后授课教师再填写授课卡,并再一次反思自己的授课过程,写出课堂反思材料。 (表格:“学习洋思经验,创优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课堂探究) 在每学期后半学期,我们会进行展示课,将每个备课组选派一名选手参加,进一步将课堂探究推向高潮。
(表格:磨市镇中心学校展示课记载) 3、充分利用教师博客
我们教研组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博客,即可以将自己的资料电子化,包括每年的计划、总结、自己撰写的文章都能得到很好的保管,也方便教师之间进行交流,还可以很好的保管我们的试卷、备课资料等,以达到组内教师资源共享的目标。我们组的黄远国老师、秦玉平老师等博文的数量和浏览量都很不错。
二、从细节入手,真正落实课堂 1、使用评课卡
为了方便听课时听有所得,评课时心中有数,我们有专门的评课卡,贴在听课本
的首页。听课时从课堂导入、学生自主学习或当堂训练、教师讲授与引导、课堂反馈与作业四个方面进行评价,重点在查找课堂中的无效环节,每出现一次无效环节扣5分。
磨市镇中心学校“查找无效环节 打造高效课堂”评课卡
教学无效环 无效环节举例 扣分 流程 节实录
1、课堂上无导入语或导入设计不合理;
课堂2、没出示课堂教学目标或出示的方式不当;3、教
导入 师导入语无序或缺乏感召力,不能很快的激趣或让
(10) 学生集中注意力。
学生1、学生没带着明确的目标进行自主学习;2、教师 自主的问题情景设计得不够合理;3、训练题设计的不 学习够合理;4、课堂训练的时间偏少;5、反馈方式不 或当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6、分层要求做得不好, 堂训致使有部分人课堂上处于“休息”状态;7、当堂 练 无自主训练; (40) 8、学生满堂练。
1、教师语言不够简练规范;2、教师在课堂上缺
乏激情,语言的感召力不够,课程气氛沉闷;3、 教 范例的选择不当;4、师生互动环节不合理;5、课 师 堂提问随意、不合理; 6、有不尊重学一的言行; 讲 7、教师没从细节上去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 授 调动每一个学生;8、出理知识性错误;9、多媒体 与 教学手段使用不当;10、课堂能力不够,不因 引 学生实际掌握的程度适时课堂节奏;11、课堂 导 结构松散;12板书无序;13、教师“满堂 (40) 灌”。 „„
课堂1、课堂小结随意;2、作业布置不合理,不是每个 反馈学生都练有所获,有机械重复训练的现象;3、对 与作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掌控不力,把大量的作业 业留在了课外;4、作业反馈不及时。 (10)
得分
2、细化对教师的授课要求
磨市镇中心学校教师上课要求:
①、课堂气氛:A微笑授课;B、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声音宏亮、勇于自我表现;
②、活动形式:形式多样、情趣浓厚、寓教于乐;能体现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③、学生活动量:学生活动30分钟以上(优),25分钟以上(良),20分钟以下(一般);
④、教师基本功:A、板书条理,能把本节课的要点知识点归纳在黑板上,版面设计美观科学;B讲普通话;C、能使用其它教学辅助手段。
3、教研组教学模式化,教师风格个性化
根据学习他人的经验,加上我们自己的摸索,我们初步拟定新授课30+15的课堂教学模式,30是指整堂课学生的活动量要达到30分钟,教师的讲解15分钟,主要意图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其成为学生的学堂而不是讲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
当然课堂模式只是相对的,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更应该有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让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校园中的靓丽风景。
三、抓实常规校本研修,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 1、完成每学期8次的教研组研修活动
本学期一开始,我们就制定了教研组工作计划,其中教研活动有4次是教研组一起召开,还有四次是根据本备课组的实际情况召开。研修内容必须有研究怎样训练有效、课堂模式的探讨,另外还可以是专题学习、课堂诊断、集体备课等。通过定期的研修活动,每个教师将清醒知道每个阶段的任务或目标。
2、加强小课题的研究,助教师自身发展
关于小课题我们坚持的时间是最长的,每学期每个教师先拟定一个切合教学实际的小课题,然后借助网络等方式学习理论知识,并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亦可是自己教学过程中呈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然后根据确定的小课题的实施情况,在备课组内学习和推荐,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集体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一年多来,根据县局和学校要求,我们也一直在尝试集体备课的方式,最开始我们是将一本书按章节分给每个教师,先由每章的责任教师备课,然后其他教师借鉴使用。但是我们发现诸多的弊端:因为教学进度不同,备课教师来不及备课;因为班级情况不同,上课教师要进行大幅度修改,反而加大工作量;也有教师因为有集体备课
资料而不潜心研究教材及教学素材。
本学期,我们重新理解了集体备课的内涵,我们将一本书的集体备课改为章节中重点小节的集体备课,每一章确定一个重点或难点小节,来重点突破。所以我们一章内容可能只有1-3个集体备课教案,这样也促使所有教师加强教材的研究,不因为自己是教学元老而认为不需要备课。
四、关注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
教学中我们要求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尤其是几何的学习学生只有在体会、感知的基础上才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例如七下我们学习《认识100万》时,我们准备人民币、纸箱、天平、大米等,从质量、体积、面积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充分感知100万的大小,其中秦玉平老师的录像课获得市级一等奖;我们八年级在近期学习四边形时,我们让学生制作各种四边形,课堂上给材料当堂拼四边形;九年级在学视图与投影时,教师带学生在阳光下做实验。这些简单的教学活动教师不难准备,但因为教师都不再年轻,很多老师忽略这些课堂活动,认为只要记住就行,显然是不符合现行的教育理念和高效课堂的要求的。
2、多组织与数学相关的活动
作为数学学科,我们有自己的学科特点。近一年多来,六年级进行感念性的知识竞赛,七年级活动有计算题竞赛、手抄报、剪纸等,八年级鼓励学生写小文章,九年级有数学兴趣小组、数学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对可能对从教多年的我们来说很小儿科,也很老套,可对每届的学生来说永远是新鲜的,尤其对获奖的同学来说那是有鼓舞力量的。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给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同时也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3、加强课题的学习
初中阶段的小课题很多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如这些课题:制作人口图、平面图形的镶嵌、制作视力表 、吸烟的危害、拱桥设计 、设计遮阳棚、测量物体的高度 、猜想、证明与拓广等,同时也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均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