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探究中华传统文化走进高职英语课堂的途径

探究中华传统文化走进高职英语课堂的途径

来源:叨叨游戏网
智谋方略 智库时代 探究中华传统文化走进高职英语课堂的途径

林 敏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宝鸡 721000)

摘要:多年来,英语教学一直注重英美等国家的文化、传统,却忽略了中华传统文化该有的地位,致使学生中出现了母语文化“失语”的现象。传统文化进课堂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之一,笔者这里探讨的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高职英语教学;导入中图分类号:G623.31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3-0122-002

学五、六年的应试教育,已没有了多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或是初中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加之年龄小、贪玩儿,注意力压根儿就不再在学习上;或是中途辍学又继续上学的学生。换句话来说,就是学生中有一部分人的三观已出现偏差。

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等[5],正好能引导和启发高职学生,因此,高职英语课堂中适当地加入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英语课堂,学生了解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会将其与西方文化相对比,了解文化差异,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汲取精华,摒弃糟粕,弥补传统文化知识的不足,学会如何去跨文化交流。

我们高职教师,更有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我们的学生,未来会是国家坚定的中间层,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部分。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讲授知识外,还要更多地导入中西文化教学,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途径

(一)提高高职英语教师文化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要想完全弄懂它的意思,着实需要一定的文化功底和涵养[1],而学生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的一部分责任,或是应该由我们英语教师来承担[6]。因为:(1)教师自身的文化知识素养,影响着课堂的内涵;(2)高职英语教师对“传统文化理解的深度、与课本内容融合的力度、及在课堂上用英语讲授传统文化的渲染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7]。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努力补偿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缺失,高职学校也应积极支持教师提高自身的修养,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带入课堂,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文化观。

(下转第125页)

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它有着对文化的传承作用。教授语言是我们英语教师的职责,而培养高素养,高品质,有良好价值观的人才更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而这个巨人就是承载了先人们几千年的智慧和文明的中华民族——一个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巨人。他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诺亚方舟,是我们需要尽力维护并将其打造得更加强大的根本。

改革开放以来,从1977年恢复高考之初,外语还只是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加试的一个科目;1980年时外语以30%计入高考总分;渐渐地,它变成和别的科目一样的100分,120分,直至与语文相同的150分。在全日制中小学里,起初英语课是在高中开始开设,逐渐初中开设,到现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更有甚者,幼儿园就开始开设。英语在学子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曾几何时,一说起节日,学生们津津乐道的是西方节日,而年轻人过西方节日的热度也远远高于了中国传统的节日

[1]

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而教材缺乏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联系,也直接导致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内容难以真正实施。

(二)高职英语教师欠缺将传统文化内容深入英语课堂的意识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及教材内容使得英语教师们在竭尽全力地了解西方的宗教,文化,历史,地理等,以期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此外,高科技、信息化、互联网又使教师疲于奔命于随时代不断更新的科普内容中,这也造成了很多英语教师对传统文化进英语课堂缺乏基本认知,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3]

(三)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   无论在哪个时代,年轻人都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也是最易受其影响的。长久以来不重视传统文化的积习,使年轻人或是认为传统文化“老土”“不时髦”;或是“久入芝兰之室,不闻其香”。殊不知:西方人已开始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孔子学院在西方一百多个国家落户扎根

[4]

。诚然,学习外。

语需要了解相关国家的人文、历史、传统、文化,但却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该忘却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难点

英语是跨文化交流中通用的语言之一,高职英语教学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指导,不仅要注重语言基础,更强调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2]。而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好英语,高职英语的教材内容大多是介绍西方的语言、文化、环境的材料,却甚少有涉及学生的母语文化和传统。

(一)教材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缺少联系

无论是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还是挑战传统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教材开展活动,并依据教材内容进行计划、教案、微课、PPT、练习、测试等的制定,以达到·122·

(四)媒体的宣传、渲染力度不够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日新月异,万象更新,媒体忙于不断开发的新鲜事物,却忽略了文化、传统。虽然后来有“百家讲坛”,“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但对于长大了的一批人来说却是积重难返了。

二、传统文化进入英语课堂的必要性中学时代,学子们忙于学习,应付各种考试。上了大学,他们开始有时间抬头看看周围了,这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高职学生的来源或是参加高考且分数只达到高职分数线的;或是高中毕业,成绩不很理想,不参加高考,只是通过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录的学生;或是初中毕业,高中、本科无望,需通过五年学习,才能取得高职证书的初中毕业生;或是根本不需要任何考试,就进入了中专学习,然后通过“3+2”模式进入高职的学生。这些学生或是经过中

智库时代 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等方面。

2.学生收益评价

学生是项目的最直接收益者,主要评价的是学生在职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职业素养、就业率、就业薪资待遇等方面的提升情况。

3.企业收益评价

主要是校企合作项目对于企业的发展方面的收益,具体体现为企业声誉的提升、员工培训、人力资源储备、企业竞争力提升等方面。

4.校企合作效果评价反馈机制在项目管理中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是对项目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校企合作中,这一环节是不可或缺的。有效的及时的反馈机制的建立,是合作各方对项目进行有

效调整的指示器,在保证项目投资的效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反馈与控制,可以将校企合作项目由静态的系统转化为一个动态的实施过程,使项目的运行不会偏离既定的目标。

六、结论

根据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培养需求,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高技能人才等方面的资源,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有效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技能性提升,授课体系的项目化集成,课程内容的企业化教学,深入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研究寻找影响校企合作的有效性的各项因素,进而保证合作的长效性是应用型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点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田丹(1981-),女,硕

分析、物联网智能技术。

智谋方略

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与

【课题项目】本论文可作为立项研究成果: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立项课题(JG17DB357)。

【参考文献】

[1]田丹,杨玥.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8(4).

[2]教育部.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J],2017.

[3]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厅(辽宁高校工委)2017年工作要点[J],2017.

(上接第113页)

提升学生生活技能,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三)引导正确的挫折认知

同样的遭遇,有人将其视为挫折而停滞不前、怨天尤人,而有的人则将其视为挑战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可见,个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不仅取决于困境本生的强度,更重要的是怎么认知挫折。首先作为大学生,要学会正确分析失败的主客观原因。美国心理学家指出,主观原因会让人自省,使人感到自责、无助,客观原因则会产生推责、自大的表现。因此正确分析困难本质,合理的归因,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责任,避免过分承担和完全推诿的两种极端,从而保持乐观而不盲目,自信而不自大的态度坦然面对挫折。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必然性和两面性,人的一生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挫折,经历各种坎坷,这会使人焦虑、抑郁、堕落;但相反也让人警醒、给人教训,所以,正是在不断遭遇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让我们变得更加勇敢、更加优秀,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当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挫折认知,就能坦然的迎接挑战、接受失败,从而使得一颗强大的内心承受得住困难的考验。

【作者简介】兰英(1990-),女,教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怡博.“90后”大学生心理特质分析及路径探索[J],中国集体经济,2015(1):188-1.

[2]罗薇.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问题探讨[J].西部皮革,2016,38(18):296.

[3]樊晓莉.当代大学生心理承受力

[7]

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3.

[4]余精华.围绕学生,关照学生, 服务学生——学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7):163-165.

[5]范方志.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部门名称和地位的科学界定——兼论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活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3):172-174.

[6]李南杰,欧阳育良.高职学生生活技能现状——基于7省(自治区)10校的基线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 2018(4):47-53.

[7]史志贵.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挫折承受力的途径与方法[J].成人教育,2006(1):73-74.

(上接第122页)

(二)高职教材中增设传统文化的内容  教材是高职英语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而现行的教材中西方文化的内容已很全面了,却缺少相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交流总是双向的,教材不仅应涵盖外国语言、文化、人文、历史,同样也应该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植根在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上,再去了解新语言文化,以具备足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8]

的内容设为公共必修课、必选课或选修课,并加大国学文化的力度,增加其占有学分的比例,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加大校园网站,宣传橱窗,板报等对传统文化的宣传,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气氛……在潜移默化中,让高职学生得到我们传统文化的熏陶。

【作者简介】林敏(1963-),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琴.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9):91-93.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3]吴洋.大学英语教学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215-219.

[4]王玥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J].基础教育论坛,2018(20):5-6.

[5]刘长江.谈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J].外语界,2003(4);14-18.

[6]邓耘.中国母语文化“失语”与英语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6(S1):10-12.

[7]袁芳.浅析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地位与作用[J].外语教学,2006(5):67-70.

[8]周新凯.《论语》在法国的译介历程与阐释[J].中国翻译,2015(6):34-40.

[9]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S1):34-40.

·125·

。因此教材

中或者是适当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比例;或是每单元添加一篇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阅读材料;或是编制泛读校本教材,加入一些最能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以及人生价值观的文化知识读本[9];或还可不拘泥于阅读,选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都有所体现的材料。

此外,高职学校可将相关中华传统文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