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CN201544769U*
(10)授权公告号 CN 201544769 U(45)授权公告日 2010.08.11
(12)实用新型专利
(21)申请号 200920206181.8(22)申请日 2009.10.29
(73)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山镇横
坪公路3001号(72)发明人廖银生 施红 徐金泽(51)Int.Cl.
B60K 11/04(2006.01)F16M 13/02(2006.01)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散热器固定支架总成(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固定支架总成,包括第一支架及焊接于第一支架下方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具有上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架还具有设置于第一支架下端的下安装板及连接上安装板及下安装板的连接板,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与下安装板焊接的斜板及连接在斜板下端的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板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固定支架总成,可以将冷凝器总成与散热器总成的上方一起固定在车身前舱上横梁上,而不需要分别通过支架总成来固定,因此冷凝器总成与散热器总成布置可以更加的紧凑,安装过程更加的简单。
CN 201544769 UCN 201544769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散热器固定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及焊接于第一支架下方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具有上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架还具有设置于第一支架下端的下安装板及连接上安装板及下安装板的连接板,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与下安装板焊接的斜板及连接在斜板下端的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板设置有第三安装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固定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呈大致的Z形,所述第二支架呈大致的L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固定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包括呈圆形的第一安装孔及呈椭圆形的第一位置调节孔。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固定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沿车身方向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翻边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固定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安装板开设有减重槽口。
2
CN 201544769 U
说 明 书散热器固定支架总成
1/2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固定支架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前舱布置中,冷凝器总成与散热器总成的上方的左右两端通常分别通
过两个支架总成固定在车身前舱上横梁上。该布置中,需要在前舱中设计多个安装点,用于固定散热器总成以及冷凝器总成。此外,安装过程复杂,装配周期长,工作效率低下,增加生产成本。
[0002]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凝器总成与散热器总成安装支架过多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散热器固定支架总成,该支架总成可以将冷凝器总成与散热器总成的上方的每一端一起固定在车身前舱上横梁上,而不需要分别通过两个支架总成来固定。
[0004]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散热器固定支架总成,包括第一支架及焊接于第一支架下方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具有上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架还具有设置于第一支架下端的下安装板及连接上安装板及下安装板的连接板,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与下安装板焊接的斜板及连接在斜板下端的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板设置有第三安装孔。[0005]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包括呈圆形的第一安装孔及呈椭圆形的第一位置调节孔。[000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呈大致的Z形,所述第二支架呈大致的L形。[000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沿车身方向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翻边结构。[000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的上安装板开设有减重槽口。[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固定支架总成,可以将冷凝器总成与散热器总成的上一起固定在车身前舱上横梁上,而不需要分别通过支架总成来固定,因此冷凝器总成与散热器总成布置可以更加的紧凑,安装过程更加的简单。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固定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0011] 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图;
[0012]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固定支架总成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
CN 201544769 U[0014]
说 明 书
2/2页
如图1至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的散热器固定支架总成100包括大致呈Z形的第
一支架1及焊接于第一支架1下方的大致呈L型的第二支架2,所述第一支架1的上端具有上安装板11,所述上安装板11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架1还具有设置于第一支架1下端的下安装板12及连接上安装板11及下安装板12的连接板13,所述下安装板12与第二支架2的上端焊接,所述第二支架2包括与下安装板12焊接的斜板21及连接在斜板下端的安装板22,所述下安装板12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4,所述安装板22设置有第三安装孔23。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将第一支架1的上安装板11固定至前舱上横梁3上,螺栓穿过第二安装孔14将散热器总成4与下安装板12固接,并且螺栓穿过第三安装孔23将安装板22固定到冷凝器总成5上,这样,该散热器固定支架总成就将散热器总成4及冷凝器总成5的上方一起固定连接到前舱上横梁3上。当然为了固定更为牢固,可以将两个本实用新的散热器固定支架总成100沿车辆中轴线对称地连接在前舱上横梁3上的两端,使得散热器总成4及冷凝器总成5的连接更加牢靠。散热器总成4及冷凝器总成5的下方通过螺栓直接固定连接在前舱下横梁6上。本实施例中,上安装板11与下安装板12之间的高度差等于散热器总成4上表面与前舱上横梁3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下安装板12与第二支架的安装板22之间的高度差等于散热器总成4与冷凝器总成5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这样使得在安装的时候,下安装板12与前舱上横梁3上表面紧密贴合,上安装板11与散热器总成4上表面紧密贴合,安装板22与冷凝器总成5上表面紧密贴合,因此,整个支架很好地将散热器总成4与冷凝器总成5固定在前舱上横梁3上,并且整个结构紧凑,有利于其它零部件的安装。另外由于冷凝器总成5较散热器总成4更为靠前布置,而散热器总成4较冷凝器总成5更为靠前布置,因此,连接板13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即连接板13从与上安装板11的连接处开始向车辆的下前方向延伸到上安装板12处,斜板21从与下安装板12的连接处开始向车辆的下前方向延伸到安装板22处,这样使得冷凝器总成5较散热器总成4布置更加紧凑。
[0015]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包括呈圆形的第一安装孔15及呈椭圆形的第一位置调节孔16,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15及第一位置调节孔16将第一支架1的上端固定在前舱上横梁3上,由于第一位置调节孔16呈椭圆形,而螺栓是圆柱形的,因此,第一位置调节孔16具有调节安装误差的功能,即第一支架1在前仓上横梁3上的固定位置可以根据需要稍微的调节。
[0016]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1沿车身方向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翻边结构17,所述翻边结构17使得第一支架1的强度得以加强,并且还可以在装配的时候第一安装孔15、第一位置调节孔16及第二安装孔14周边减震垫的位置。[0017]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的上安装板11还开设有减重槽口18,以在支架整体强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减轻支架的整体重量,节约材料。同时,还能避免与前舱上横梁3上其它突出物的干涉。
[001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
CN 201544769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5
CN 201544769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