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官僚主义的涵义、形态和马克思的认知

官僚主义的涵义、形态和马克思的认知

来源:叨叨游戏网
2012年5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2卷第3期(总1 13期) Journal of 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May 2012 Vo1.32(Sum No.113) 官僚主义的涵义、形态和马克思的认知 田猛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摘要] 当前官僚主义及其与之相联系而产生的一系列现象成为各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官僚主 义作为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其边界一直很模糊,它与官僚制、官僚政治、官僚有着密切联系,只有完 成对这个概念澄清,从历史和逻辑的关系上对现代官僚主义概念和内涵及其形态加以梳理,才能明确马克思 提出的消解途径。 [关键词] 官僚主义;内涵;四种形态;马克思的消解 [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245X(2012)03-0079-05 官僚主义作为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其边界一 是以其文化技能向国家出卖劳动以换取薪水,作为实 直很模糊,一方面是作为一种思想进程,本身需要长久 现自身利益的手段而担当特定职位的人员,官僚在任 的时间,才会出现对概念范围的一致赞同和认可,另一 何社会都需要。 方面由此概念所概括的现实状况始终处于不断变迁及 由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是代表下层民众,谁也 向不同质的形式的演变之中。当前官僚主义及其与之 不愿自称为官,而是自称是人民的“公仆”或是人民的 相联系而产生的一系列现象成为各国社会关注的焦点 勤务员。一般来讲,一个政党在未执政掌权之前,其党 问题之一,为此人们都希望完成对这个概念澄清工作, 务管理层的干部们虽等级分明,自上而下可以向 从历史和逻辑的关系上对现代官僚主义概念和内涵及 基层党员发布或传达命令,但没有社会权力,甚至没有 其形态加以梳理,这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的成功及其 工资,不拿纳税人的一分钱,也不能对人民发号施令, 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消解。 干部们只是凭自已满腔政治热情尽义务,这种干部没 有多少个人私利,也就不能算是典型意义上的官,更与 一、官僚与官僚制 传统意义上的官僚主义者有区别。但各政党也都用选 为了准确界定官僚主义,首先就要搞清楚与官僚 举和监察机制来警惕干部的官僚化,也有党员干部以 主义相关的官僚与官僚制的一般意义。古代中国所赋 党的影响力谋取私利的。而党一旦掌权执政,党的干 予官的意义最初其就是管理,“官者,管也”(《礼记・ 部变成国家机关管理人员,成为公务人员,并领取 王制》)。官僚就是指一大批社会管理者,《左传》有 国家财政提供的工资,性质就发生变化,成为各级 云:“同官为僚”,你我都是官叫“同僚”;又云:“群官为 。可见,“官僚”(bureaucrat)应该是指拿薪水、为 僚”(《说文解字》),即大家都是官叫官僚。恩格斯在 国家和服务的特定人群,即掌握一定权力的人员,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指出,旧社会的官僚,就 其本质应是一个社会的利益管理阶层。 是那种“日益同社会脱离的权力的代表”,亦即国家的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官僚制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法 代表。这些官僚依靠“特别的法律”来保证他们“享有 国。马克斯・韦伯认为,官僚制是法理型统治的典型 了特殊神圣和不可侵犯的地位”。¨ 列宁更明确地指 形式,是一种理想的统治形式。从历史来看,官僚制乃 出,在剥削制度下,“官僚这个专干行政事务并在人民 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的概念;在政治学中,往往是指现 面前处于地位的特殊阶层。”_2 韦伯认为,官僚只 代国家条件下以相对专业化的行政人员为主体所构成 [收稿日期]2011—05—25 [作者简介] 田猛(1964一 ),男,陕西汉中人,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79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www.xbskb.cn 的的一系列制度、、组织结构和原则的总和; 在一般社会学中,特别是社会史的学术研究中,是指作 为统治阶级统治工具而存在的官僚集团,他们是一个 特定的贯彻统治阶级意志的食禄阶层,且当官也是一 的。这种人形式上履行职责,给事业造成损害,缺乏对 于人的重视,不顾社会利益,拘泥于各种形式,却轻视 事物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官僚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对立物, 种职业,可食禄领取薪俸;从管理学角度上讲就是科层 制,泛指以授权——分层、集权——统一、命令——服 从等为特征的当代组织形态。任官食禄取代任官食 邑,是官僚制开始的标志。“官僚制”这个词,多指“公 共行政中的权力”;“政治机关的领导与职员的权 力及影响”;“一种机关不因需要而膨胀的统治形态” 把形式的东西充作内容,而把内容充作形式的东西,忽 视社会成员的意志,轻视社会的利益,脱离人民,压迫 人民。列宁说:“官僚主义一词在俄语中可以理解为 地位观念。官僚主义就是使事业的利益服从于向上爬 的需要,就是一味追求地位而忽视工作,为增补进行争 吵而不进行思想斗争。” 5I‘‘在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 (现在,1917年,可以说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国家 机器’就是官僚军事机器。”¨6 ‘不论在君主制度下或 在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官僚主义是随时随地 把国家权力同地主和资本家的利益连接在一起 的”。【 列宁认为,官僚主义有其历史根源,也有其经 济根源,官僚主义实际上就是“小生产者散漫性和受 压制状态的上层建筑”。 指出,官僚主义“一 种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另一种是命 ;是“经济范畴”。 现代行政学把官僚制看成为一种理性的管理形 式,官僚制就是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 立起来的行政权力体系。官僚制(Bureaucracy)表示 一种行政和生产管理的组织形式,如今中外各国乃至 联合国及公司都采用。马克思从阶级分析的立场 出发,认为官僚制首先是一种阶级控制的工具,纯粹的 技术和行政管理则是官僚制的一个次要的功能。然而 在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恰恰是在消除了阶级对 立以后,官僚制经历了一个异化的过程,马克思、列宁 令主义”,_9 官僚主义的领导,是脱离群众的领导,要 反对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刘少奇指出: “官僚主义是民主主义的反面,没有民主精神就是官 僚主义。”他还说:“官僚主义往往特别注重事务的形 式,很多事情形式做的很像样。”L1 周恩来根据官僚主 义的不同表现形式和特点,概括出党内和国家机关内 所论国家、官僚、将不复存在的说法,只是对未来 社会的一种设想。虽然官僚制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普 遍具有贬义的色彩,为千夫之所指,却又为何拥有那么 顽强的生命力以至人类政治历史的各个时期,在世界 各国都普遍存在,从中国汉字训诂上讲,官僚制是官僚 事君治众事。可见,官僚制一般是指一种权力掌握在 手里的的形式,是由一种训练有素的专业人 员根据固定规则不问断地推行的行政管理,它具 有等级制、非人格化、延续性和专业化的特征。官僚制 存在的20种官僚主义,…J x1 ̄i1,平说“官僚主义现象是 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 问题。”[12 3 苏联著名政治家托洛茨基曾说:“官僚主义意味 着政党与人民大众的不断疏远,政治领导权有滑向纯 粹的行政管理的趋势”。他还表达了对“膨胀的 机构是对经济的消耗”的关注,认为“这个机构的 在各种管理场合都存在,有利也有弊,既不姓资也不姓 无,我们没有必要将其丑化或意识形态化。至少在我 们现阶段科层官僚制管理仍不可或缺,也就是官僚制 还有相当益处 。 各种形式都以斯大林为中心”从而导致他不可避免的 失败。【13]Komarov定义官僚主义为“文件的传送、繁 琐、无法确定问题的实质、古板的回应、高傲偏见、工作 上的混淆与过于复杂化……而这些缺乏和歪曲是由行 政管理机构及其领导以这种模式所形成的工作风格、 二、官僚政治与官僚主义 一般意义上讲官僚政治与官僚主义是相通的。一 方面,它皆用于贬损之意,皆为世人所痛绝;另一方面, 方法所导致的。”Khasbulatov认为官僚主义的特征是 “建立在官场中所有的正式与非正式上的关系之上的 不理性……寄生性……。这些关系形成了一种过分集 权的、严密的,由法律所确定的、具有等级性的、僵化的 权力机制,这种权力机制凌驾于法律和社会成员的意 愿之上。” 】 。另一个定义则是从广泛的社会政治的 官僚主义是官僚政治的必然表现;在某种条件下,官僚 政治又可以是官僚主义发展的最完备的形态。但严格 来讲,官僚政治是指一种社会政治形态,它建立的稳定 基础是依靠官僚统治、治理的制度;官僚主义是指某种 思想指导下的方法、方式与作风,甚至是。官僚主 义一词在汉语中是同麻木不仁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80 角度来考虑的,后苏联时代莫斯科市第一任G. Popov认为,官僚主义是大的行政系统中的子系统,具 有相当大的性,“它与自身的原则与利益相一致, 自成一体,”并优于名义上的和整个社会。据此, 他把Administrative System起首两字母大写并将其命 名为“行政体系。”Khudokrmov定义官僚主义为行政机 构,它“自己运作”从而“给被统治者带来了危害”,同 时“又为了保持自己的而疏远被统治者。”并对官 僚主义增加了一些别的内容,包括“迂腐地执行命 令”、“迎合上级、抱有野心”、“缺乏忧患意识”等等。 这一说法认为官僚主义意味着将目标与规范转变为自 身的目的。 在我国,学术界和理论界将官僚政治分为技术性 的官僚政治和性的官僚政治两个方面。所谓 性的官僚主义,主要是就政治机构、政治制度而言的。 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官僚 主义,也就是作为一种社会的官僚主义。这种体 制性的官僚主义,与国家关系极其紧密,是一种国家制 度,一种国家形态。列宁曾说过:“不论在君主国或在 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官僚主义是随时随地把国 家权力同地主和资本家的利益连在一起的”¨ 。至于 作风上的官僚主义,也即所谓技术性的官僚主义,主要 是就政治作风、工作方法而言的。这种作风上的官僚 主义,“在任何设官而治的社会中都可以见到”的¨ 。 对于这类技术性的官僚主义作风和流弊,英国、美国等 欧美发达国家都先后实行一种政务与事务分开的文官 制,从技术上予以改进,并设法使那些流弊减缩到最低 限度。 为此官僚政治应该是官僚主义发展最成熟的 形态的概括,有上的和作风上的两种形式,官僚主 义同样具有两种形态,即性的官僚主义和作风上 的官僚主义。 三、官僚主义与国家 作为一种社会的官僚主义,同国家的管理形 式、结构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决策制度、司法制 度、官吏制度的关系极其密切。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历 史发展来看,这种性的官僚主义,并不是从来就有 的,也不会万世永存。它产生于国家,表现于国家 ,是人类阶级社会中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历 史上存在过的一切剥削阶级时代和国家,一般都有比 较完整的官僚制度、官僚机构,形成一定形式的官僚主 义。在奴隶制国家时代不论其采取何种政权组织 形式,也无法摆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 非王臣”的写照;在封建制国家时代也不论其采取何 田猛:官僚主义的涵义、形态和马克思的认知 种政权组织形式,更是走不出“朕即国家”和“天下事 无大小皆决于上”的局面;至于资本主义国 家时代,虽然资产阶级宣布“主权在民”、“民有、民治、 民享”等形式平等的原则,但在马克思看来,正是欧洲 资产阶级,把从封建制度手中接过来的以官僚和 军事机构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机器,空前地发展、完备和 巩固起来。哪怕在当时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到 了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它的官僚机构 普遍地骇人听闻地扩大起来。 社会主义国家从本质上看,是工人阶级政党领导 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民主国家。王亚南先生认为: “一个私有财产制不存在的社会,一般生产大众皆有 政治发言权的社会,任何一种当作社会看的官僚 政治形态是决计无法生根的。”¨ 这就是说社会主义 国家不存在性的官僚政治形态,20世纪社会主义 实践经验表明,王亚南先生的上述见解是不正确的。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政党 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民主国家。苏联不仅存在 着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而且也同样存 在着性官僚主义。1919年列宁说,“官僚主义就 在苏维埃制度内部部分地复活起来”_1 。到了斯大林 时期,苏联逐步建立起党、政、经合一的、高度集权 的经济政治,这实际上是大大地强化了性的 官僚主义。 前南斯拉夫党和国家领导人铁托认为,要实现国 家机关、经济企业和社会生活的民主管理,以防止出现 管理工作官僚化的危险。1958年l2月,铁托在万隆 大学接受荣誉博士学位时说到,“我们根据自己的经 验确信,集权的,即国家主义的管理,是助长官僚 主义的最肥沃土壤”。_】 由此可见,这个金字塔是头朝 下倒立着的,它不是从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出发,就是 说,不是从劳动、那些用社会所有的生产资料 从事劳动的人们的创造性意志的原则出发,也就是说, 不是从个人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出发,然后由上级 社会机关来调整、监督和指导人们的这种基本活动和 关系。相反,它把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劳动集体都变成 广大群众往往实际上不了解的、技术统治主义者的神 秘计划的盲目执行者。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下, 国家管理机关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一种十分特殊的经济 地位。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向前发展,就不可避免地会 引起官僚化的行政机器和劳动者的自觉和不自觉的反 抗之间的经济和政治矛盾。 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官僚主义,1957年, 8】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www.xbskb.cn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它还刚刚 建立,还不完善,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 和经济基础之间,都存在着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存在,国家机构中某些官僚 主义作风的存在,国家制度中某些环节上缺陷的存 在”, l 这表明,我们党和已经注意到官僚主义 同国家的具度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 们党才进一步认识到,官僚主义主要是一种病。 1979年11月,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 良传统》讲话中指出,“现在到处都可以看到,我们的 官僚主义、官僚机构、官僚制度的害处极大”。_20 这些 现象“同我们长期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管理必须 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实行高度集权的管理 有密切联系。”他还说,“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 少数人手里,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 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 可见,作为一般意义 上的官僚主义是随着不管是私有制还是公有制的国家 出现而产生的,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的社会历史现 象,是阶级和国家产生之后国家官吏为图谋私利而侵 害人民权利的处事原则和思想作风,同时也是一种特 权政治。 四、马克思对官僚主义的解剖及其消解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剥削制度下,少数人对多数 人进行着剥削和统治,官僚主义是以官民之间的对立 为基本特征的。这就势必形成一种官僚统治制度,并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黑格尔认为,“要 使国家和被管辖者免受主管机关及其官吏滥用职权的 危害”,就必须依赖“等级制”。针对黑格尔的这一观 点,马克思揭示了官僚主义的四种形态:一是等级制。 等级制所要保护的,正是由不同等级所组成的整个官 僚阶级的利益。“官吏只有犯下违背等级制或等级制 所不需要的罪过时,才会受到等级制的惩罚,但是,如 果是等级制本身通过某个官吏犯了罪过,那么它总是 对这个官吏百般庇护。”_2 而且,等级制根本不认为它 的成员追求、鱼肉人民的行为是犯罪。“就单个 的官僚来说,国家的目的变成了他的个人目的,变成了 他升官发财、飞黄腾达的手段” 。二是崇拜权威,盲 目服从。马克思指出,在官僚界内部,下层官僚“存在 着认为上司什么都了解得更清楚的观点”【2 。这样, 大小官僚之间就形成一种所谓“知识的等级制”,“上 层在各种细小问题的知识方面依靠下层,下层则在有 82 关普遍物的理解方面依赖上层,结果彼此都使对方陷 入迷途” 。就是说各级官僚首先要做到的,是相信 上层统治“权威”的绝对正确性;下级的天职,就是崇 拜权威和服从命令,他们不可能有,也不允许有别的 “思想方式”。三是对内神秘,对外封闭。官僚统治维 护的是少数人的利益,却要伪装成一种超乎于各种利 益之上的、正确无误的活动。所以马克思指出:“官僚 机构的普遍精神是秘密,是奥秘。保守这种秘密在官 僚界内部是靠等级制组织,对于外界则靠它那种闭关 自守的公会性质。因此,公开的国家精神及国家的意 图,对官僚机构来说就等于出卖它的秘密。”_2¨四是形 式主义,例行公事。在官僚制度下,上层官僚绝不允许 下层官僚对其“一手创造出来的管理原则和条例的完 善性表示怀疑”,而下层官僚由于追求形式主义,即使 上层制定的原则和条例不切实际,他们也“不肯放弃 这些原则和条例中的任何一条”[21 J。 巴黎公社失败以后,马克思始终认为,官僚主 义是一种反民主的制度、机构和作风。马克思和恩格 斯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为防止国家公职人员退化变质 (官僚主义)所提出的措施。第一,要把行政、司法和 国民教育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 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马克思认为过去 的资产阶级曾提出过廉价的口号,然而,它们 不仅未能做到这一点,相反,无一例外地造成大批的国 家寄生虫和巨额的国债。恩格斯在1891年为马克思 《法兰西内战》所写的单行本导言中指出:“以往国家 的特征是什么呢?社会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最初通 过简单的分工建立了一些特殊的机关。但是,随着时 间的推移,这些机关——为首的是国家政权——为了 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从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 人。这样的例子不但在世袭君主国内可以看到,而且 在民主共和国内也可以看到。在美国,同在任何其他 国家中相比,‘政治家们’都构成国民中一个更为特殊 的更加富有权势的部分。在这个国家里,轮流执政的 两大政党中的每一个政党,又是由这样一些人操纵的, 这些人把政治变成一种生意,拿联邦国会和各州议会 的议席来投机牟利,或是以替本党鼓动为生,在本党胜 利后取得职位作为报酬。”_2 在那里,两大帮政治投机 家轮流执掌政权,用最肮脏的手段为最卑鄙的目的运 用这个政权。“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 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 不可避免的——公社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第二, 它对所有公务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 田同样的工资。“_2 资产阶级是通过庞大的军事官僚机 器来实现其统治的目的”是为了使少数人能够统治多 数人;为了使尽量多的人图一己私利而损害公共利 益。 在当时的法国,行政权力拥有5O万人的官僚队 伍和50万人的。马克思指出:“法国资产阶级的 猛:官僚主义的涵义、形态和马克思的认知 文献研究室和党校.刘少奇论党的建 设[M].北京:文献出版社,1991:316. 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8. 论党的建设[M].北京: 党校出版社,1998:410. David W.Lovell,Trotsky S Articles of Soviet Bureaucrati— 物质利益恰恰是和保持这个庞大而分布很广的国家机 器最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它在这里安插自己的多余 的人口,并且以国家薪俸形式来补充它用利润、利息、 地租和酬金形式所不能获得的东西。”E20]即使公社没 有另外给各代议机构的代表规定限权委托书,也能可 zation[M].London:Croom Helm,1985:15. Komarov,Biurokratizm,21;Khasbulatov,Biurokraticheskoe- gosudamtvo(Moscow:Megapolis—Takom,1991). Gavriil Popov,Blesk I nishcheta administrativnoi sistemy(Mos- cow:PIK,1990),79,102;A.G.Khudokormov,Ekonomicheskie k0mi biurokratizma(Moscow:Ekonomika,1988),41—42;A. V.Obolonskil.”Biurokratieheskaia deformatsiia sosnanii i bor bas biurokratizmom,”Sovetskoe gosudarstvo i pravo,nO.1 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 剥削制度下官僚主义的解剖,对巴黎公社经验的科学 总结,对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反对官 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r}r r}(1987).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r}rL rL l 1{1 1 m [ 参n 考]i文献 ] :2  版社,1981:37. 叫 1 2 2 2 2 ¨ 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17. [南]铁托选集(1952—1960)[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72. 社,1983:217. 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15. [2] 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37. [3] 马丁・阿尔布罗.官僚制[M].阎步克,译.北京:知识出 版社,1990:3. 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6 —32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25—309. [4] 田猛.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陕西 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16. [5] 列宁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63. [6] 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39. [7] 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85. [8] 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79. [9] 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25—30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12,229. I责任编辑:司) The Connotation and Form of Bureaucrat ̄m and Marx S Extirpation TIAN Meng (School of Marxism of Chang an University,Xi an 710064,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bureaucratism and a series of phenomena arising in association with it have become one of focal problems given attention to by the society in various countries.As a summarization of a kind of social phenomenon,its boundary has always been fuzzy.As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bureaucratic institution,bureaucratic politics and bureaucratic system,only by completing the clarification of this concept,and combining through the idea,connotation and form of modern bureaucratism in its historic and logic aspects,can the extirpation approach advocated by Marx be fully under- stood. Key words bureaucratism;connotation;four forms;Marx S extirpation 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