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献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①其左足。及厉王薨②,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③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①刖(yuè):古代一种断足的酷刑。②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③理:加工雕琢玉石。
1、依照语境解释词语。
①奉而献之厉王 奉:捧着。 ②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鉴别。
③及厉王薨 及:等到。 ④使人问其故 故:原因。
⑤子奚哭之悲也 奚:为何。 ⑥题之以石 题:称着。
⑦此吾所以悲也 所以:……的原因。 ⑧遂命曰 命:取名。
2、辨析下列虚词的用法。
①奉而献之厉王 之:代词,它。
②厉王使玉人相之 之:代词,它。
③哭于楚山之下 之:助词,的。
④王闻之 之:代词,这件事。
⑤奉而献之厉王 而:表修饰。 ⑥而刖其左足 而:表顺承。
⑦奉其璞而献 而:表修饰。⑧泣尽而继之以血 而:表顺承。
⑨贞士而名之以诳 而:表转折。 ⑩理其璞而得宝 而:表顺承。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武王让玉匠来鉴定这块石头,玉匠又说:“这是石头。”
②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武王就让玉匠雕琢这块璞玉果然从中得到宝玉,就将它命名为: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