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中考语文专题:议论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议论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

来源:叨叨游戏网


一、阅读《珍惜弱点》,回答文后问题。(14分)

珍惜弱点

①人皆有弱点,但弱点不同缺点。缺点是行为道德上的不足之处,然而弱点大都是心理性格上的不如人处。若说缺点可以改正,可以克服,那么弱点不仅与生俱来,还要伴人一生。

②事物本身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据说海南岛的柏油路面很抗热,零上40℃以上也不熔化;哈尔滨的柏油路面能抗寒,零下30℃也不会裂开。反过来说,海南岛的柏油路最不抗寒;哈尔滨的柏油路最禁不得热。这个事例说明什么呢?事物的某方面愈强,它的反方面愈弱。

③同样,事物的某方面愈弱,它的反方面愈强。诸葛亮最大的弱点谁都知道,一生大谨小慎。当年大将魏延曾提出偷袭长安的奇计,但被诸葛亮所否定,致使魏延至死都认为这是诸葛亮的大失误。然而街亭失守,诸葛亮被迫摆空城计,司马懿之所以没敢贸然进城,是诸葛亮凭借一生用兵谨慎的“弱点”赢得了这步险棋。可以这么说,弱点也是强点,所以弱点也需珍惜。

④任何一个物种身上都存在弱点,但这并不影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规律。弱点在某种程度上是生存的保护色。善用“弱点”者不仅不弱,反而会成为强中强。以老鼠为例,其相貌卑琐,鬼鬼祟祟,无猫之乖,无牛羊之肉香,无鸟禽之美丽,正因为它的“弱点”,人不仅不驯化它,还要打杀之而后快。兵法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老鼠在千百年的厄运中反而存活,鼠的家族绝对数量超过人的数量。

⑤世界万物无绝对的强点和弱点。弱点于人不是什么赘疣,生出来便是人的累赘。因为弱点在任何一个物种中,犹如物体与影子的关系,根本谁也离不开谁。性格急躁失之鲁莽但决断性强,慢性子的人稳重有余但反应迟缓。世界上没有谁会有一个绝对的优势,也没有谁一点儿优势也没有,基于这一点,我们任何人不需自卑,更不用自暴自弃。

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视自己的弱点,进而利用自己的弱点,学业上事业上都能进取。譬如大画家黄宾虹,晚年双目失明,然而他凭借感觉绘画,反而开创另一境界,成一大家。

⑦珍惜弱点是人生的不气馁,是完善人格的进取,是在弱者上奏出强音的大手笔。利用自己的弱点是弥补,是反弹,可弱点一旦被他人利用便不是吉兆了。像吕布好色的弱点被人掌握,一个美女貂蝉便让他如木偶般任人摆布,最后英雄身首异处。珍惜自己的弱点,别让

他人利用弱点,是缺憾之中的聪明。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2.文章认为,缺点与弱点有哪两点不同?(3分) 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5分)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阐述了人某方面愈强,则其反方面愈弱的道理。 B.吕布的例子直接证明了善用弱点者不仅不弱,反而会成为强中强的观点。 C.本文采用层递式结构,层层深入地阐述论点。

D.“利用自己的弱点是弥补,是反弹”可理解为:利用自己的弱点能填补自身的不足,能把弱点变成强点。

二、阅读《一根牙签能“走”多远》,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一根牙签能“走”多远

怡然

①读到一位同胞写的一个域外故事。他在波恩邀请一位德国朋友吃饭,餐毕使用牙签,用完后信手弃于碟中,待服务员来收拾。而德国朋友用完牙签后,则将其折断为三截,放入手帕,置于公文包内。何以如此?原来他要把牙签带回家,放入粉碎机里粉碎。我们的那位同胞大惑不解,处理一根小小的牙签为啥要如此郑重其事?德国朋友竟正儿八经地说出一套“理论”来:牙签的一端像针尖一样锐利,我们剔完牙齿后放入盘碟中,服务员就会扔到垃圾袋里,于是就很可能把垃圾袋戳出个小窟窿,里面的脏东西就会溢露出来,这样就会弄脏环境;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牙签被裹在残菜中,一旦被饿极了的狗呀猫呀的动物吃了,便很可能卡住喉咙,那就不道德了;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如果清洁人员的手忽然碰上了它,很有可能被刺破皮肤,会流血,不及时进行处理,那就很有可能感染上细菌……

②天哪!这个德国佬的联想力如此丰富,亏他会想出那么多“可能”,对一根小小的牙签竟如此“小题大做”!可这无疑把德意志民族的那种严谨、精细、一丝不苟表现得淋漓尽致,实在令人感佩!更何况,这并非仅仅他一个人的“多愁善感”“自做多情”。据说,许

多德国家庭都有一种自己动手制作的家用小机器,专门用来粉碎木质、竹质之类的废弃物。要丢弃的小物件,都会被投入这种小机器里粉碎,然后把渣粉chān和些许肥料,sǎ在花圃或草坪里,用以蓬松土壤。他们认为,这些来源于自然的东西,当然要回归自然。呵呵,真是利己利人利自然!

③“细节决定成败”,已逐渐成为一个共识,其实,何尝不能说“细节决定和谐”呢?这些细节,源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一说“以人为本”,许多人就以为应该“以我为本” ——“我”就是人嘛,就是人民嘛,却很少为别人着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前后的逻辑顺序被颠倒过来,或者不要前半句而只要后半句。但是,倘人人只想着“人人为我”,而不愿意首先“我为人人”,何来“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并非仅仅是、企业的责任,作为每个公民,也都要奉行“以人为本”——多想着他人,以他人的利益为做事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这一点,不正是“人人为我”的基本前提和先决条件吗?

④从牙签之尖利,想到种种“如果”,种种“可能”,想到“我为人人”的社会责任,由自己推及他人,以人类推及动物,以社会环境推及自然环境……一个个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与“和谐”相链接,把“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动物的和谐”乃至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谐全部涵盖殆尽。一根牙签能“走”得如此之远,足见人的素质和修养。不贪图一时的方便,不只考虑个人的眼下利益,而自找麻烦,“没事找事”,不是一种自觉自律,对社会、对环保事业的高度负责吗?太夸张、太过分了吧!似乎有一点,可正是这种宝贵的自觉自律,才能让人与人更和谐、人与自然更和谐、社会与环境更和谐。

⑤一隅三反,由此及彼,既然一根牙签能“走”得这样远,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体系、我们所孜孜以求的和谐,不就孕育于众多点点滴滴的细微之处,以及众人的举手之劳间吗?

(选自《杂文选刊》2007年第5期)

5.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把垃圾袋戳出个窟窿( ) .(2)可能卡住喉咙( ) .

(3)把渣粉chān和些许肥料,sǎ在花圃或草坪里……( )( ) 6.作者由“一个域外故事”引出了怎样的观点?(3分) 7.细读第④段,写出这段话的中心句。(3分)

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中的“走”字加上引号后意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三、阅读下文,请回答后面的问题。

演奏快乐

①曾经有人对我说过:“听说,摩天轮的每个格子里都装满了幸福。在我仰望摩天轮之际,是否也能感到些许的快乐?那么,幸福为什么离我如此遥远?”我对这个人说:“既然想要幸福快乐,为什么只是仰望摩天轮,而不去亲身体验一番?只有真正体验过的人,才会感悟到幸福与快乐……”

②的确,快乐的人是会演奏快乐的。

③演奏快乐,就是品位快乐。不论是巍峨雄壮的高山,广袤无垠的大海,云彩飘飘的蓝天,还是沁人心脾的气味,绚丽斑斓的色彩,感人肺腑的话语……这些如宝石一般晶莹璀璨的快乐总是在我们身边盘旋。眺望高山,我们应有心田豁然开朗之感;遥望大海,我们应为生命的宽广而骄傲;仰望蓝天,我们应为云朵飘散后的重聚而高兴……懂得品位这些快乐的人,自然会得到快乐的青睐。

④演奏快乐,就是留住快乐。流星瞬间的消逝,昙花一现后的凋零,蒲公英随风飘零……这些转瞬即逝的美好,总会带给我们瞬间的幸福与快乐。快乐的人知道将快乐延续:流星消逝,还有宁静美好的星空;昙花凋零,还有来年绽放的期许;蒲公英飘走了,还有随风飞舞的绚烂……即使人生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必悲观。试图留住这些快乐,学会将快乐延续。那么,快乐的天使终将降临在你的身上。

⑤演奏快乐,就是寻找快乐。童年时的我们是那般天真灿烂:一个硬币能让我们玩儿出许多花样;一张纸能让我们折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一个易拉罐能让我们踩成高跟鞋;……那时的我们有什么忧郁?有什么烦恼?那时的我们总是寻找快乐,沉浸在快乐的梦幻里。现在为什么不能?考试没考好会难过很长的时间,比赛失利了会不停地责怪自己,恋人离开了会惆怅得难以自拔,工作不顺利会一个人生闷气……难道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代价?在历经沧桑,饱受岁月的洗礼之后,那份童年时寻找快乐的本能也消逝得无影无踪。万世沧桑,悲欢岁月,痛苦难免,可是,懂得寻找快乐的人,快乐的旋律总会在他的心头回响。要相信,仰起头,就有蓝天!

⑥你是否还在仰望摩天轮,期盼些许的快乐?不妨亲自去坐一下吧。独自转动的摩天轮,

会带你领略你所想不到的快乐!快拿起你心爱的乐器,从现在起,用你的心灵去演奏快乐。相信你能演奏出无比精彩的乐章!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0.人们该怎样演奏快乐?(3分)

11.请谈谈你对第5段中“要相信,仰起头,就会有蓝天!”这句话的理解。(3分) 12.仿造下面的句子,续写一句。(2分)

流星消逝,还有宁静美好的星空;昙花凋零,还有来年绽放的期许;蒲公英飘走,还有随风飞舞的绚烂; ,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6题。(12分)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的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了,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到

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于就写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工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是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还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 “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工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13.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14.请根据选文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3分)

选文第①段先针对 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 为例,论证了 的观点。

15.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16.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3分) 五、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7——21题。(10分)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段奇清

①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3岁时的一些充满意趣的奇言妙语。有次他儿子在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会装不下。”

②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③譬如某一天,你无意中听到一些诽谤和中伤你的话语,就让它穿耳而过。那也许是别人对你某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某一句不经意的话产生了误解。你要相信,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只要假以时日,他一定会看出你的初衷与本真。于是你便拥有了一颗平静安宁的心。

④如果偶尔听到有人指责你太不细心,未能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要让它穿耳而过。尽管他的指责是善意的,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踏入认识上的歧途。不要太过相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话,无论自己对将来有多少设想,可它终究没有发生。最为紧要的是要抓住今天,认认真真活在当下。如此,才会在有限的生命中不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浪费自己宝贵的光阴,才会不为那些旁逸斜出的枝杈失去自己的吟咏与歌唱。你才能听到妻儿的欢声笑语,才能淋浴到金色的夕阳、绚烂的晚照。即便风雨骤然而至,也依然轻裘绶带,玉树临风。

⑤如果有人说你才貌双全,要让它穿耳而过。那才华学识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那形貌亦是父母的遗传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不值得他人夸奖。

⑥如果有人说你出类拔萃,却白璧微瑕,也要让它穿耳而过。是否出类拔萃姑且不说,不完美本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如此,你就能摆脱“一次失败就成永远颓势”的阴影,就能走出“局部不完美就泛滥成整体否定”的误区,就始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⑦对于一些冷漠无情或者耍小聪明的话,对于一些玩世不恭,不知轻重的话,对于一些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男女绯闻的话,都要让它穿耳而过。这样,你就会秋波无痕,素心如玉。纵然那些对你有用,却让你智所不能逮、力所不能及,以致褫夺了幸福与快乐的话语,就要让它们穿耳而过,随风而逝。

⑧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非常有限。愁苦与畏惧多了,欢乐与勇气就少了;局促与紧张多了,潇洒与轻松就少了;傲慢与骄矜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一些不需要的话语存放太多了,一些箴言就会无处落脚。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17.第①段事例的作用是什么?(2分)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9.从结构上看,③④⑤⑥段之间的关系是 关系。(2分)

20.第③段中有一个短评“平静安宁的心”,请从第⑦段中找出意思与之相近的两个词语。(2分)

21.读完全文后,给你的人生启示是什么?(2分)

语文专项集训(十九)

1.珍惜弱点是人生的不气馁,是完善人格的进取,是在弱者上奏出强音的大手笔(或:珍惜自己的弱点,别让他人利用弱点,是缺憾之中的聪明)。 2.缺点是行为道德上的不足之处,弱点大都是心理性格上的不如人处;缺点可以改正,可以克服,弱点不仅与生俱来,还要伴人一生。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证明了事物的某方面愈弱,它的反方面愈强(或证明了弱点也是强点,弱点也需珍惜)。 4.B 5.chuō qiǎ 掺 撒 6.“细节决定和谐”的观点。 7.正是这种宝贵的自觉自律,才能让人与人更和谐、人与自然更和谐、社会与环境更和谐。 8.“走”字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走,而是指由牙签引起的联想过程。(或:是思想的行走) 9.快乐的人是会演奏快乐的。 10.品味快乐;留住快乐;寻找快乐。 11.只要你充满信心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就能找到自己的快乐。 12.示例:春花凋落,还有金秋收获的希望。 13.学习语文不能速成,要养成好习惯。 14.有些人学习语文急于求成;(学)游泳;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 15.强调了要学好语文没有秘诀,就得下工夫。 16.示例一:课外阅读:我从小就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这一习惯,使我阅读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既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又丰富了词汇量,提高了写作水平,真可谓一举多得。示例二:写字潦草:因为平时不认真写字,我逐渐养成了写字潦草的坏习惯,以致影响了语文考试成绩,我为此感到很苦恼。 17.增强可读性;引出中心论点。 18.让有些话(语)穿耳而过。 19.并列关系 20.秋波无痕 素心如玉 21.示例一:人生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容器,因而要选择欢乐与通气、潇洒与轻松、恭谨与谦虚,让有些话语穿耳而过。示例二:对于一些冷漠无情,耍小聪明、玩世不恭、不知轻重、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的话语都要让它

们穿耳而过。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惩罚(chénɡ) 提防(dī) 绯红(fēi) 首当其冲(chōnɡ) ....B.剔透(tī) 侥幸(jiǎo) 脑髓(suǐ) 扣人心弦(xuán) ....C.惬意(qiè) 污秽(huì) 殉职(xún) 随声附和(hè) ....D.允许(yǔn) 憎恶(wù) 祈祷(qǐ) 一碧万顷(qǐnɡ) ....

2.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修改现行药品定价办法, 药品价格监管范围, 药品价格核定方式, 定价程序, 社会公众参与药品价格管理积极性,不断提高政

府管理医药价格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A.调整 规范 改进 提高 B.调整 改进 规范 提高 C.规范 改进 提高 调整 D.规范 调整 提高 改进

3.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这种只顾自己高兴而不管他人感受的行为,让大家深恶痛绝。 ....B.大家都喜欢听小红读书,她读书不仅读得字正腔圆,而且读得抑扬顿挫。 ....C.小明的写作棒极了,他的作文平淡无奇,读了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D.他做事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 ....

4.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3分)

在海南岛,我登上了高高的尖峰岭。瞧那辽阔,深邃汪洋似的林海, ,横亘在眼前,那情调是多么粗犷。

A. 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涌着无垠的绿涛

B.每一棵树木都挺拔昂扬,一个劲地拼命向上长,闪烁着生命的光华 C.浓绿的松柏,淡绿的杨柳,大叶的杨树,小叶的槐树,成行并列 D.横如帐幔的林墙,邃如深渊的林窟,密如桩柱的林干

5.下面语段中有三个病句,请找出其中的任意两句,并加以改正。(6分)

⑴国家列举了使用塑料购物袋所造成的种种危害,并倡导消费者重拎布袋子、重提菜蓝子。⑵超薄塑料购物袋已经被列为淘汰类产品,禁止在全国生产、使用和销售。⑶国家领导表示,对执法不力者,要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⑷同时,全社会要营造大力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 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6分) ①三人行, 。 (《论语》)

②芳草鲜美, 。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7.综合性学习。(共8分)

针对目前学生中出现的一种时髦现象——上学带手机,初三(1)班以“学生上学该不该带手机”为题,举行了一场辩论会。

⑴支持学生上学带手机的同学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从这些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作为依据,为正方写一段发言。要求说出带手机上学的好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4分) 材料一

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手机不仅可以代替手表掌握作息时间以利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手机加强同父母的交流和联系。 材料二

顺应通讯工具发展的潮流,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好处多多。首先是增加了同教师交流的渠道。平时一声问好,增进师生友谊。学习有困难,及时取得老师的帮助,一旦有过错,第一时间获取教师的谅解。其次是遇有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可以向家长、学校或机关报告,以便及时取得帮助。再次是可以加强同学间的交流联系,以利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⑵正方发言后,由反方同学发言。他们搜集到了以下两则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拟写出一段辩论辞。要求写出反方的两点理由。(4分) 材料一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提醒人们,由于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成

年人更小、更薄,因此,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而一位从事职业病防治的教授也表示,青少年的免疫系统较成人脆弱,因而特别容易受到手机辐射的影响。手机辐射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导致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 材料二

中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如果学生在上课时间打电话或发短信,所带来的声响将直接影响老师授课的质量。有些学生的虚荣心较强,盲目追逐手机的新款式、新功能,更容易形成攀比之风。手机是贵重物品,上体育课或搞其他活动时难以保管,万一丢失就会给老师和学生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3题。(24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解释加点词。( 8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 .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

9.下列句中的“/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腰/白玉之环. D.门人弟子/填其室 10.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略无慕艳意 人物略不相睹 ..C.足肤皲裂而不知 国险而民附 ..

D.四支僵劲不能动 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

11.选文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3 分)

12.翻译下列句子。( 3 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3.“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4 分)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17题。(15分)

众星探月“嫦娥”殊

①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一直牵引着中华民族的追月梦。如今,这个千年梦想,已经随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于2007年11月7日顺利进入绕月工作轨道二变成了现实。同年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了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成功。这一壮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探月航天器的国家。通前四者比较起来,我国探月工程虽然实施时间较晚,但技术起步比较高。

②首先,探测月球的方式比较先进。前苏联1959年1月2日发射的第一个探月器“月球一号”,从距月球6000公路处一掠而过,仅是远距离地进行了探测;同年9月12日发射的“月球二号”,两天后在月面硬着陆,利用撞毁前的短暂时间对月球进行了探测;直到

1966年3月31日发射的“月球十号”才进入了绕月轨道开展探测工作。美国从1961年8月23日至1965年3月24日发射的“徘徊者”系列九个探月器,都是采用硬着陆的方式,直到1966年8月10号发射的“月球轨道器一号”才进入绕月轨道。而我国2007年10月24日发射的首个探月器“嫦娥一号”一开始即此阿勇绕月飞行方式开展科学探测,起点就实现了技术上的跨越。

③其次,“嫦娥一号”在众多的首个探月器中重量最大。前苏联的“月球一号”仅重361.3公斤。美国的首个“徘徊者”仅重306公斤。日本1990年1月24日发射的第一个探月器“飞天号”仅重209.2公斤,欧空局2003年9月27日发射的至今唯一的探月器“智慧一号”仅重370公斤。上述四个首发探月器重量之和为1246.5公斤,而“嫦娥一号“卫星本身就重2350公斤,几近前者总量的两倍,这说明我国首个探月器能携带更多的科学仪器,能完成更多的探测任务。事实上,”嫦娥一号“的有效载荷达130公斤,计有六套25件科学仪器,同前四个首发探月器相比,它承担的探测任务是最繁重的。其中探明月球14中元素含量和分布规律的一项任务指标就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④再次,首次发射即获成功。前苏联的“月球一号”原计划是要在月面实现硬着陆的,可惜未能击中。美国的徘徊者系列探月器,前六个都发射失败。日本发射第二个探月器才获得成功,仅比中国早40天。迄今人类共向月球发射了124个探月器,计俄罗斯个,美国56个,日本2个,欧空局1个,中国1个,其中失败63个,成功率还不到50﹪,失败的原因60﹪缘于运载火箭故障。我国首次发射即获成功,赢得了国际的广发好评。原计划“嫦娥一号”维系在地月转移轨道阶段要进行两至三次中途修正,由于飞行路线精确,实际只做了一次,本来,为了保证卫星的飞行安全,航天专家们针对其可能出现的84中故障,曾制定了148个相应的对策,结果直到它进入绕月工作轨道,所有 的预案都没有实施。

14.填空题:第一段中,加点的短语“这一壮举”指的是 。(3分) 15.为什么说我国的探月工程技术起步较高?(4分)

16.“嫦娥一号”的探月方式先进在什么地方?作者是怎样说明的?(4分)

17.扼要回答,划线句中的“预案”指什么?所有预案都没有实施说明什么?(4分) 四、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9分)

阳光心态 金正昆

心态这个问题,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人是有思想的,人和兽的一大区别就是人有感情,有思想。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还有一个与别人和睦相处的能力,这就需要一种心理状态的平衡。

我喜欢开玩笑,脾气不太好,但我有一个优点,就是不大爱生气。虽然脾气不好,但是轻易不生气,为什么呢?

我喜欢讲两句话:第一句是,我从来不拿别人折磨自己,意即善待自己。说实话,在人际交往中,别人给你脸色看,别人非议你,这种事情常有。平心而论,哪个背后不说人,哪个背后无人说?类似这样的事情你要想得通。别人骂你两句,你就会死吗?别人说你两句,你就不活了吗?如果对方提的意见和建议是对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我认为我没有错,而且实践证明我没有错,我何必把对方的非议当真呢?古之先贤尚且有人非议,圣人也难免被人诟病,何况我等凡人?别人有时候给你脸色看,可能是有原因的。有时候我回家,我老婆就给我脸色看。是不是因为她心情不好呢?给我脸色看就给我脸色看吧,骂我两句就骂我两句吧。我经常给自己台阶下,骂我是看得起我,是她爱我。别人想让她骂,还没有机会呢。有时候,你要善于给自己一个自我调整的机会。

我讲的第二句话是,我从来不拿自己折磨别人,意即善待别人。当你折磨别人的时候,你必遭报应。你对人家不好,人家凭什么对你好?人际交往是互动的,拥有一种健康、阳光的心态,是利己利人的。

有一次,我碰到一个哲学家,研究交际哲学的,是个美国人。他跟我讲,有的时候,从宏观角度看,人真的很不容易。他说,美国人的平均寿命是80岁,就按81岁算吧,他把人

生分为三段。前一段,就是1岁到27岁,这个阶段叫“没有自由阶段”,也就是无自由阶段,关键词是“[甲]”。别人管你,爸爸妈妈管你,老师管你。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让你睡,你不敢站;让你穿开裆裤,你穿不了关裆裤;让你上幼儿园,你不敢逃学。总之,比较压抑。好不容易到了中间这一段,27岁到54岁,大学毕业了,找到工作了,这个叫什么呢?叫“为别人活阶段”。关键词是“[乙]”。为什么呢?因为你有家有口。上有老人,需要你赡养;下有小孩子,需要你培养。你必需委曲求全,干一些不想干的工作。广义上讲,是为社会作贡献;狭义上讲,就是养家糊口。好不容易到了最后一阶段了,54岁到81岁,熬出来了,孩子被你养大了,老人也被你送走了,差不多了。然而却不好了,不好在哪里呢?体力和精力不支,智力也衰退,身体也不佳,在疾病的折磨中,在世人的逐渐疏远中,凄惨地离开人世。这一阶段,他称之为“淡出社会阶段”。关键词是“[丙]”。

我们要学会笑对人生,开心每一天。其实,要宏观地看待一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一个真正有教养、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善待自己和善待别人。这样的话,有助于你拥有一种阳光、健康的心态。 (选自《格言》2007第六期)

18.在文中[甲]、[乙]、[丙]处填入“责任”“被控制”“边缘化”三个词语,正确的顺序应为:

( )( )( )(3分) 19.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

20.文章以第一人称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论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1.本文论述的主体部分是什么结构,这样安排结构有何作用?(4分)

22.按文中所讲,你现在处于人生的第一阶段——“没有自由阶段”,请你结合这个阶段的特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谈谈,怎样才能拥有“阳光心态”。(4分) ....

五、写作。(6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①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②文体不限,字数除诗歌外不少于600 字。③题目或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题一:收藏

提示: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可选填“真情”“快乐”“亮丽的风景”“十六岁的天空”……

题二: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作文。

语文专项集训(三十一)

1.A 2.B 3.C(“平淡无奇”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用在这里与语

境不合) 4.A 5.⑵“销售”和“使用”对调。⑶在句末加上“的责任”。⑷把“大力”

移到“营造”前。 6.①必有我师焉 ②落英缤纷 ③苔痕上阶绿 ④只缘身在最高层

⑤断肠人在天涯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7.⑴示例:我方认为:上学带手机可以让我们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及时与父母取得联系。 ⑵示例:研究表明手机辐射对青少年的身体造成的伤害更大,而且学生自制力较差,上学带手机还会影响课堂学习。 8.⑴跑 ⑵同“披” ⑶年已二十(二十岁) ⑷担忧 9.B 10.B 11.扣问之难,路途之艰困苦,生活之苦。(符合大意即可) 12.因此人们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博览群书。 13.开放题,言之成理,表达流畅,观点明确即可。 14.“这一壮举”指的是:祖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成功。 15.探测月球的方式比较先进;在众多的首个探月器中重量最大;首次发射即获得成功。 16.“嫦娥一号”首次探月即采取绕月飞行的方式开展探测,而其他国际的首次探月器则是采用硬着陆或远距离方式探测。作者是用作比较的方法进行说明的。 17.指航天专家针对“嫦娥一号”可能出现的故障制定的对策。说明我国航天专家为了“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设计周密,准备充分。 18.“被控制”、“责任”、“边缘化”。 19.只有善待自己并善待别人,才能拥有阳光心态。 20.语气亲切,更有说服力。 21.主体部分是并列结构。这样安排,使论证更有条理。 22.从学生生活的任一方面举例均可。举出例子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