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作业管理实施⽅案
语⽂作业管理实施⽅案
为保障事情或⼯作顺利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案,⽅案是为某⼀⾏动所制定的具体⾏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案呢?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语⽂作业管理实施⽅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语⽂作业管理实施⽅案 篇1 ⼀、作业编写 1、制定计划
每学期初,备课组全体教师应该开展作业专题研究活动,在集体备课时对校本作业的编排进⾏具体研究,备课组长分配好组内教师的编写任务,确定学期内作业范围、作业要求等基本内容,每位⽼师必须提前⼀周将下周要⽤的校本作业编写完成。两⼈⼀组合作,便于撰稿及审核。以上⼀届校本作业为范本,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届学⽣实际学情作精准修改,⿎励题⽬原创,定稿后存档,供下⼀届借鉴改进。 2、明确题量
(1)语⽂、数学、科学、英语每⼀课时⼀份校本作业,每⼀章(单元)⼀份综合性练习,提倡语⽂以布置拓展视野、提升素养的课外阅读作业为主。
(2)每⼀课时版⾯为16K正反⼀⾯,其中英语学科为8k⼀⾯,上下左右各空出2cm,字体为五号宋体,⾏间距不得低于16磅,标题写在页眉上,并编号,在标题旁边注明撰稿⼈和审核⼈。综合性练习8K双⾯,每两周⼀份。
(3)语⽂、数学、科学、英语、初三社会每⼀课时的习题量为:七、⼋年级中等⽣完成作业合计时间不超过20分钟,九年级中等⽣数学、科学不超过25分钟,语⽂、英语、社会不超过20分钟。双休⽇作业以⽇常两次校本作业的量编写。七、⼋年级社会、思品平时不布置回家作业,双休⽇可以适当布置(不超过25分钟)。
3.各班主任要协调好本班学⽣的家庭作业时间,各任课⽼师要服从班主任的协调。
4.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可根据学科特点及学⽣年龄⼼理特点,布置⼀些动⼿操作、社会实践等较为开放性的作业。寒暑假全校布置以培养动⼿能⼒为主的创新创意作业,积极争取国家级的创造发明专利。
5.严禁教师将书写作业作为惩罚学⽣的⼿段,减少机械性的抄写作业。
6、作业公⽰。每个⽼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在校⽹中公⽰,实际作业与公⽰必须保持⼀致,严禁弄虚
作假。
7、不允许使⽤除了与教材配套的练习之外的教辅资料,禁⽌集体购买或暗⽰学⽣购买各种样式的教辅资料。 ⼆、作业批改
1、教师应该及时批改作业,⿎励个性化批改,可在批改中书⾯表扬、批评或指出存在的问题。批改时,要根据学⽣对作业的态度(如:是否做完、是否认真等)和准确度进⾏度评价,注意培养和保护学⽣作业的积极性。
2.对学⽣作业中错误,教师应要求学⽣及时订正并对学⽣订正的情况进⾏检查,禁⽌把作业批改等任务转交给家长或学⽣。
3、建议教师对学困⽣⾯批作业,通过⾯批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学⽣对作业进⾏有效订正。 三、作业检查
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学校教学处对教师校本撰稿、作业布置、批改、反馈等⽅⾯组织检查并进⾏评⽐,根据校本作业质量划定A、B、C三个等级,与教师的评先评优直接挂钩;每学期不定期开展有关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作业调查主要从以下⼏⽅⾯⼊⼿: 1、作业量是否适当;
2、作业内容是否太难或太易(即是否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纲要求); 3、作业题型是否体现多样性,是否布置了分层作业;
4、作业格式是否规范,基础知识、巩固练习、能⼒拓展内容⽐例是否合理; 5、作业批改是否及时、认真; 6、有⽆布置惩罚性作业;
7、是否允许学⽣以⾃⼰思考问题的研究痕迹代替作业; 8、有否违规购买教辅资料, 9、有否抄袭现象,如何处理。
10、有否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或通过⽹络下载并打印作业。
对作业调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学校将以通报形式提出严肃批评,以教学事故按《实验中学绩效考核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严重的将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
语⽂作业管理实施⽅案 篇2 ⼀、作业布置要求
(⼀)教师布置作业坚持“精选、先做、精析”。
教师要精⼼进⾏作业布置,关注学⽣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学⽣的不同发展需求。
(⼆)减轻学⽣过重负担,激发学⽣学习兴趣。
帮助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法,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培养独⽴性、责任⼼、创新精神。 三、作业建设基本要求 (⼀)总量要求
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科⽬及作业量应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执⾏,⼩学⼀、⼆年级不留书⾯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数学外不留书⾯家庭作业,语⽂、数学书⾯作业每天不超过1⼩时。 (⼆)作业设计与布置要求
1.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必须坚持每周研究⼀次学⽣作业布置,在作业内容、数量、要求等⽅⾯,经过组内成员集体讨论,提出学⽣作业周布置计划。最后由教导处进⾏审批。
2.精选作业内容,实施有效作业,确保作业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作业的布置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课程⽬标要求,认真精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要有利于学⽣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激活思维,培养创新能⼒。
3.丰富作业形式,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
作业形式应结合学⽣的实际,除布置⼀定量的家庭书⾯作业外,应加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既要有练习型、准备型作业,也要有扩展型、创造型作业。除书⾯作业外,要⿎励编制⼝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逐步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4.尊重学⽣学习上的差异性,给学⽣选择的权利。提倡“必做作业+选做作业”模式,使各层次的学⽣都有收获。
5.建⽴教师“先做作业”制度。凡是要求学⽣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遍。教师在先做作业的过程中,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所需时间、规范格式、容易出错的地⽅和适宜的学⽣群体,做到布置作业适量且具有针对性。
6.坚决杜绝给学⽣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的作业。不允许教师⽤增加作业量的⽅式惩罚学⽣。杜绝翻印配套练习或以套题、教辅练习代替作业的现象。
7.严禁教师布置学⽣利⽤⼿机完成的作业。教师不得让学⽣或家长下载相关⼿机app,利⽤⼿机打卡等形式代替书⾯或实践作业。 (三)作业批改要求
1.教师要认真、及时批改学⽣的书⾯作业,做到书⾯作业全批全改,⿎励教师对部分学⽣作业进⾏⾯批,有针对性地对学⽣进⾏指导。教师不得让学⽣、家长代为批改作业。
2.注意作业批改规范。要根据学科作业特点,做到逐题批改,防⽌漏批、错批。批改符号要规范,要有等级、时间以及激励性和指导性评语。
3.注重对作业批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反思。要深⼊分析学⽣作业的过程表现,研究、归纳学⽣共性的作业错误,分析致错原因,为作业讲评和学习改进积累资料。
4.关注不能及时完成并上交作业的学⽣。要深⼊分析学⽣不能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及时调整作业量。 (四)作业讲评要求
1.学⽣作业情况,教师要及时反馈、及时讲评。对学⽣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集中讲评,个性问题要
⾯批校正或予以个别辅导。对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应要求学⽣订正,并做好复批⼯作。
2.把作业讲评作为促进学⽣思维发展的⼀个重要环节。要根据作业错误找到学⽣思维上的障碍,然后通过讲评来理清思路,克服障碍,从⽽促进学⽣的思维发展。 (五)作业管理要求
1.加强集体备课制。学校要切实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教师的作业设计能⼒,组织教师研读课程标准,梳理教材,明确学科知识体系和认知要求,掌握作业设计的依据和⽅法。
2.实⾏作业统筹把关制。建⽴教导处牵头、年级长协调、班主任负责、各科教师会商的⼯作机制,做好各学科作业的统筹平衡⼯作,确保作业量、作业难度和完成时间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