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掌握机械、电子、控制等机电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机电系统知识的能力,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经历,能在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系统或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的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良好工程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机械电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服务,以及性能测试与仿真、运行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并能够运用本专业所需的相关数学和机械电子学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2.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部件和过程的能力;
4. 具有对机电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论证优化和过程管理的能力; . 具有制定机电系统实验方案、实施工程实验,正确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对创新的追求,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与系统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设计的基本能力;
6.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7.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本专业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10.具备终身教育的意识,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能
力。
三、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
四、专业主干课程
本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充分贯彻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思想,强化核心能力培养。专业主干课程包括: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电系统控制基础、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液压传动、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五、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学分,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学分,专业教育类课程学分,实践环节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六、学年教学进程表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第一学年教学进程表 考学 时 分 配 学核 学课程编码 课 程 名 称 总学实上课外辅期 方分 讲课 时 验 机 导 式 GC 大学外语 √ 40 32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GC 34 30 4 律基础 GC 体育 30 30 12 GC03000120 大学计算机II 42 30 3周 (10+10) 秋GC00000100 军训及军事理论 季 (6) GN 工科数学分析 √ 84 84 (4) GN 代数与几何 √ 56 56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 (24) SD08000111 √ 52 52 图I 小338+3 314+(20) 12 12+(34) 计 周 GC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2 28 4 GC 大学外语 √ 40 32 8 GC 体育 30 30 GN 工科数学分析 √ 84 84 (6) GN 大学物理III √ 24 SD03000510 C语言程序设计I 54 30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 24 (66) SD08000112 √ 60 36 图I 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导 季 SC08500100 18 18 论 GO08001800 项目管理概论 16 16 GO00000001 全校任选课 20 20 人文与社会科学限 GH00000001 20 20 选课 GC00000200 文献检索 12 12 小 48 12+(72) 450 390 计 机械产品创新设计IP08100200 及仿真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GQ00000201 讲座 人文与社会科学限夏GH00000002 选课 季 人文与社会科学限GH00000003 选课 GO00000002 全校任选课 1周 4次 20 20 周) 20 20 20 20 小60+1 (周) 60 计 周 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及仿真课程为创新学分获取途径,在第一学年春季备学期,由学院相关教师在课外指导,进行“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及仿真”注 课程安排。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第二学年教学进程表 考学 时 分 配 学核 学课程编码 课 程 名 称 总学讲实课外辅期 方分 上机 时 课 验 导 式 GC 大学外语 40 32 8 思想和中国特色 GC √ 60 48 12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GC 体育 15 15 (15) GN07000130 大学化学II 48 30 18 GN 大学物理III √ 52 52 GN 大学物理实验I 33 3 30 秋复变函数与积分变 GN 42 42 (4) 季 换 SD 理论力学I √ 78 74 4 工程力学实验(理 6 SD 6 力) SD06001010 电工技术I √ 60 60 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 16 SD06001311 16 实验I GN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4 44 (4) 小 494 400 70 4 20+(19) 计 GC 大学外语 40 32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GC √ 48 40 8 理 GC 体育 15 15 (15) 27 GN 大学物理实验I 27 春SD06001110 电子技术I √ 60 60 季 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 16 SD06001312 16 实验I SD 材料力学I √ (16) 工程力学实验(材 12 SD 12 力) SD08000200 机械原理 √ 44 44 (4) 机械基础实验(机械SD08000300 原理) 工程训练(金工实SP08001310 习) GN 计算方法* 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GH00000004 课 GO00000003 全校任选课 12 4周 36 20 12 24 20 12 小计 SP0800040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与制IP08100300 作 国内外知名专家、学夏SE08507000 者短课 季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GQ00000202 讲座 20 20 378+4295 67 (16) 16+(19) 周 1周 1周 16 4次 周) 16 小16+2 16 (周) 计 周 1.机械创新设计及制作课程为创新学分获取途径,在第二学年春季学备期,由学院相关教师在课外指导,进行“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课程注 安排。 2.后面标注“*”的课为弹性课,主要供学有余力和对课程感兴趣的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第三学年教学进程表
考学核 学课程编码 课 程 名 称 期 方分 式 SD01000110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I √ SD08000500 机械设计 √ SD06001600 电工学新技术实践 SD02010220 工程流体力学II √ SD08000600 机械基础实验(机械设计) SD 机械工程材料 秋SD08001200 工程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季 SC08500200 机电系统控制基础 √ SP08001400 工程训练(电子工艺实习) SP08000700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SE08100500 工程设计(双语)* 学 时 分 配 总学讲实上课外时 课 验 机 辅导 32 44 28 30 12 38 30 58 2周 3周 18 24 8 44 28 26 4 12 32 6 28 2 46 12 (4) 18 小计 SD02010340 传热学IV SC08500300 液压传动 √ SC0810071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I √ SC08500400 ~ 专业模块课(见表) 春季 SC08502400 SE08105000 先进制造技术(双语)* 272+5周 30 40 60 200 72 28 2 32 8 54 6 (4) 224 210 14 20 20 小计 352 324 28 1周 3周 18 SP08502500 认识实习 SP08502600 综合课程设计I 夏季 SE08502700 专业系列综合实验课(见~ 表) SE08504000 2 16 小18+4 2 16 计 周 1.学生必须在相关教师指导下在第三学年春季学期,必选1个模块的备专业模块课程学习。2.学生必须在相关教师指导下在第三学年夏季学注 期,选修专业系列综合实验课学分。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第四学年教学进程表
学课程编码 期 考学 时 分 配 核 学总学讲实上课外辅方分 时 课 验 机 导 式 4周 3周 4周 课 程 名 称 SP08504100 生产实习 SP08504200 综合课程设计II SP08504301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 SE08504400 ~ 专业限选课 (见表 SE08505500 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技SE08111600 术及其 MATLAB实现(双语)* 秋 季 18 18 小计 SP08504302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 SE08505600 ~ 专业任选课(见表) SE08506900 春季 +11 周 10周 32 32 小计 32+1032 周 1.学生必须在相关教师指导下在第四学年秋季学期,选修专业限选课备学分。 注 2.第四学年春季学期专业任选课,学生必须选修学分。 表 第三学年春季学期专业模块课列表
考学 时 分 配 核 学课程编码 课 程 名 称 总学讲实上课外方分 时 课 验 机 辅导 式 机电控制及自动化 SC08500400 传感与测试技术 36 30 6 SC08500500 机电控制技术 √ 32 26 6 SC08500600 机械系统设计 √ 32 28 4 SC08500700 机械振动基础 32 28 4 机械机构创新设计及应用(双 SC08500800 32 32 0 语) SC08500900 机电系统控制器与应用 36 20 16 机电产品现代设计方法(双 SC08501000 32 28 4 语) 流体控制及自动化 SC08501100 液压元件 √ 32 32 SC08501200 液压元件及制造技术 32 32 SC08501300 液压控制系统 √ 40 34 6 SC08501400 气压传动及控制 32 26 6 机电液系统动态分析与设计 SC08501500 40 30 10 (双语) SC08501600 机电液系统装备设计(双语) 24 24 SC08501700 机电液系统实验测试技术 24 20 4 智能装备与系统 SC08501800 机器人学数学基础 √ 36 30 6 SC08501900 机器人机构学 √ 36 32 4 SC08502000 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双语) 36 32 4 SC08502100 嵌入式系统应用 36 32 4 SC08502200 传感器技术基础 SC08502300 机器人交互技术 SC08502400 数字信号处理 要求学生必修其中一个模块的课程。 32 32 32 30 2 32 24 8 表 第三学年夏季学期专业系列综合实验课列表
学 时 分 考配 核 学课程编码 课 程 名 称 方分 总学讲实上课外式 时 课 验 机 辅导 专业系列综合实验课要求选修学分 机电控制及自动化 SE08502700 单片机系统综合实验 18 2 16 SE08502800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实验 18 2 16 基于微机的柔性制造单元控制 SE08502900 18 2 16 系统实验 流体控制及自动化 SE08503000 气动系统设计组装与测试 18 2 16 SE08503100 全气动系统实验 18 2 16 SE08503200 顺序动作液压回路实验 18 2 16 液压泵流量脉动及噪声测试实 SE08503300 18 2 16 验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工作特性实 SE08503400 18 2 16 验 具有弹性负载电液位置控制系 SE08503500 18 2 16 统特性实验 SE08503600 电液力控制系统特性实验 18 2 16 智能装备与系统 SE08503700 Adams建模与仿真实验(双语)18 2 16 SE08503800 嵌入式系统综合实验 18 2 16 SE08503900 Matlab软件与实验 18 2 16 SE08504000 机器人驱动控制实验 18 2 16
表 第四学年秋季学期专业限选课列表 考学 时 分 配 核 学课程编码 课 程 名 称 总学讲实上课外方分 时 课 验 机 辅导 式 专业选修课要求选修学分 机电控制及自动化 SE08504400 机器人技术 32 32 SE08504500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32 28 4 流体控制及自动化 SE08504600 液压控制系统设计(双语) 32 30 2 SE08504700 先进液压传动技术概论(双语) 18 18 SE08504800 气动技术应用概论 18 18 SE08504900 液压传动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 18 14 4 SE08505000 微流控技术概论 18 18 智能装备与系统 SE08505100 工业机器人设计与应用 32 28 4 SE08505200 特种机器人系统设计 32 28 4 SE08505300 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双语) 32 28 4 SE08505400 智能控制理论基础 32 32 SE08505500 微生电技术 32 28 4 表 第四学年春季学期专业任选课列表
考学 时 分 配 核 学课程编码 课 程 名 称 总学讲实上课外辅方分 时 课 验 机 导 式 专业任选课 机电控制及自动化 SE08505600 光电技术基础及应用 16 16 微机电系统技术基础(双 SE08505700 16 14 2 语) SE08505800 半导造技术 16 16 SE08505900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16 16 SE08506000 纳米科学与技术(双语) 16 16 纳米摩擦学与纳米测量技 SE08506100 16 16 术(双语) 流体控制及自动化 SE08506200 液力传动 16 16 SE08506300 电液控制系统应用 16 16 SE085000 气动系统设计 16 16 SE08506500 液压技术应用 16 16 智能装备与系统 SE08506600 人机工程学 16 16 SE08506700 并联机器人技术(双语) 16 16 SE08506800 医疗机器人技术 16 16 SE08506900 机器人仿生学基础 16 16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统计表
课程名称 军训及军事理论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综合课程设计I 综合课程设计II 工程训练(金工实习) 工程训练(电子工艺实习) 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 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及仿真 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 合计 八、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比例表 课程 大类 学分 学分 实践训练(周) 3周 8次 1周 3周 3周 3周 4周 2周 1周 4周 14周 1周+(周) 1周+(周) 40周+(3周)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 学时 % 478 534 80 76 778 上机 (学时) 12 实课外 验 辅导 (学(学时) 时) 学分 合计 60+(30) (20) 通识教育类 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课 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 全校任选课 31 75 育教业学科基础课专52+(16) 124 (98) 专业核心课 专业选修课 合计 398 130 38 16 100 2474 100 +(16) 253 60+(148) 九、有关说明
1.学校为学生开设了大量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和全校任选课。人文与社会科学限选课分三个模块,要求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完成学分,其中文史经典与世界文明模块需选修学分,人文艺术与美学欣赏模块和社会、经济与管理类模块各选修学分。在第四年前必须修满学分的全校任选课(其中全校任选课学分,“项目管理概论”课程学分)。
2.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要求学生至少选听8次计学分。
3.创新教育学分获取途径:必修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及仿真与仿生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课程。
4.教学计划进程表中,考核栏中标注“√”的课程为考试课,未标注的课程为考查课,均按百分制计分。
5.教学计划进程表中,后面标注“*”的课程,为弹性课程,供有兴趣和精力充足的学生选修,也可不选。如果选修该类课程且考查合格,该门课程的成绩和学分将记录在成绩单中,如果考查不及格,可不记成绩,不补考。该类课程不在要求的学时、学分之内。
6.本专业在宽厚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设置了机电控制及自动化、流体传动及控制、智能装备与系统模块等专业方向,并设置了相应教学模块,要求学生至少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课程。各模块介绍如下:
(1)机电控制及自动化模块: 本模块培养既有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又掌握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的机电系统集成技术,造就具有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跨学科多元知识结构、综合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由机械学、电子学、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有关知识构成专业基础。要求学生系统、坚实地掌握机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并在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方面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本模块在宽厚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力学基础上,以机械、电子和控制支柱构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覆盖设计、分析、控制、仿真、实验等机电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主要环节,主要课程包括:技术基础类课程: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机械振动基础。机械类课
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系统设计。电子类课程: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传感与测试技术、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控制类课程:自动控制原理、机电控制技术、机电系统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综合类课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产品现代设计方法、机器人技术基础。学科前沿选修课:光电技术基础及应用、微机电系统技术基础、纳米科学与技术、半导造技术、精密测量技术、仿生机器人技术。
(2)流体控制及自动化模块: 本专业在宽厚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并综合运用机械工程技术、微电子技术、流体动力技术、控制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从事流体元件及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能力;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测试与实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具备机电液(气)一体化元件及系统的分析、测试及调试的能力,具有本专业的创新意识。
(3)智能装备与系统模块:本模块在扎实的数理知识、宽厚的机械工程基础及其工程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在机器人学数学基础、机器人系统设计与智能控制,以及图像处理与机器人视觉、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技术、机器人人机交互、机器人仿生技术、微纳米机器人技术等围绕现代机器人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辅以移动机器人的自主导航、模块化仿生机器人运动规划和机器人控制软件开发等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机器人的研究、设计和开发能力,使得学生在系统掌握机械工程、机器人技术、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和方法基础上,了解机器人主流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接收机器人系统设计与控制的专业训练,成为基础宽厚、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7.教学计划进程表中推荐了专业系列综合实验课和专业限选课及专业任选课,要求每位学生选修专业系列综合实验课程学分,专业限选课程学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就业情况来进行专业任选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必须选修专业任选课学分。
8.毕业设计周期为一年,在第四学年秋学期开题,按14学分、14周计毕业设计的工作量。
9.本专业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体现了“以机为主,机电液结合”的特色。
外专业攻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学学建议选课学时 分 期 44 2春或3春 12 32 38 SD08000200 机械原理 机械基础实验(机械原SD08000300 理)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SD01000110 础I SD 机械工程材料 2春或3春 3秋或4秋 3秋或4秋 SD08000500 机械设计 机械基础实验(机械设SD08000600 计) SP08000700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SC08500200 机电系统控制基础 SC08500300 液压传动 SC0810071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I SC08500400 传感与测试技术 机电系统控制器与应SC08500900 用 SC08501300 液压控制系统 SC08500500 机电控制技术 SE08504500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SP08105200 综合课程设计Ⅰ SP08502500 认识实习 SP08504301-2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44 12 3周 58 40 60 36 36 40 32 32 3周 1周 14周 3秋或4秋 3秋或4秋 3秋或4秋 3秋或4秋 3春或4春 3春或4春 3春或4春 3春或4春 3春或4春 3春或4春 3秋或4秋 3夏 3夏 4秋-4春 学分合计: 外专业辅修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时 性质 学分 建议选课学期 SD08000200 SD01000110 SD09000200 SD08000500 SC08500200 SC08500300 SC08100710 SC08500400 SC08500900 SC08501300 SC08500500 SE08504500 备注
机械原理 必修 44 32 38 44 58 40 60 36 36 40 32 32 2春或3春 3秋或4秋 3秋或4秋 3秋或4秋 3秋或4秋 3春或4春 3春或4春 3春或4春 3春或4春 3春或4春 3春或4春 3秋或4秋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必修 I 机械工程材料 机械设计 机电系统控制基础 液压传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I 传感与测试技术 机电系统控制器与应用 液压控制系统 机电控制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学分合计:学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