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一二单元测试(三)

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一二单元测试(三)

来源:叨叨游戏网


期末政治集训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2015年6月27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国家出席峰会并发表题为《同心协力 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的严重性和复杂性,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推动二十国集团机制化建设,加快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促进建设开放自由的全球贸易,提高发展中国家自我发展能力,推动世界经济尽早进入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这一讲话主要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有 ( )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C.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2015.10.14.被誉为“国际出版界奥运会”的德国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开幕,中国派出近千人参与。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外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化展示活动。举办这种活动( )

①使中华文化成为国际社会主流文化 ②有利于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有利于使世界文化融为一体 ④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③ B.②③ C. ②③④ D.②④ 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布朗立即寄去了25生丁。不久,他收到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肴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圣夜要跑数万公里。假如您喜欢看沿路关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关丽吧!”布朗顿时目瞪口呆。回答3~4 题。

3.布朗目瞪口呆的原因,从哲学上分析是因为广告商 ( ) A.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B.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肯定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了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4.如果请你为布朗讨回公道,你使用的哲理应该是 ( )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承认相对静止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否认相对静止的诡辩论是错误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日本科学家发现,在零下273摄氏度的极低温和18特斯拉的强磁场下,复合晶体电阻为零,呈超导状态,这就是“磁场感应超导现象”,这一发现打破了迄今为止认为强磁场会使超导物质的超导性消失的认识.这说明 ( )

A.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先错误后正确 6. 有位教授曾用过三首诗词来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如黄河文化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长江文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珠江文化是“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共此时”三字就很能体现广东文化的包容性与共时性。上述材料表明( )

A.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 B.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文化与政治、经济是相互交融的 D.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7、电视台体育频道“康龙武林大会”栏目,以其强大的媒体优势,通过创新节目的内容与形式将中华传统武术的精髓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了世界亿万观众,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它的收视率是NBA常规比赛的3倍以上,并且韩国、欧洲很多电视台都纷纷与电视台洽谈购买播出版权事宜。这说明( )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④中华传统武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1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枯木艺术是在我国根雕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具有一点天然美雏形的枯木的根、干、枝、瘤为素材,经人为艺术的发掘、构思、制作、加工而成艺术品的一种造型艺术。据此回答8~10题。

8.枯木艺术比起原来根艺取材只能用根而言,范围广阔多了。这样,大家在筛选枯料时就不再会死死盯住树根了。根、干、枝、瘤等“一视同仁”,以形为重。这说明 ( )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的认识依赖于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C.人们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D.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9.枯木的根、干、枝、瘤等,经人为艺术性的发掘、构思、制作、加工可做成艺术品( )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意识依赖于物质

C.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10.艺人们将枯木加工成艺术品,启示我们 ( )

A.应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培养创造性思维 B.应改变自然规律,推陈出新 C.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D.只有没有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11.右图漫画(爸爸要我从恢复高考以来的试题做起)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尊重知识,尊重权威 C.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想问题、办事情应从实际出发 1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网络新词汇层出不穷。这些新词汇不只在网上盛行,还出现在中学生的作文中。对此,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

A.既要给予尊重,又要加以规范,二者不可偏废 B.网络语言来源于网民自娱自乐,应任其自生自灭 C.网络语言属于庸俗文化,应一律加以禁止

D.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的语言词汇,应当促进其发展

13.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 )

A.人与自然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4.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 ①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 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5.党的报告中提到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重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世纪里最新最重大的理论成果。这告诉我们( )

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品质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6.科学发展观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理论创新。这表明科学发展观( )

2

①是对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的丰富和发展 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③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④是哲学发展的颠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015年11月7日,总理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回答17—18题。

17.李克强说: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就如同有了七音八调的差异,才能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材料表明(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对中国文明的世界价值做出了深刻阐述:“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其他三大文明都已经中断或衰落,唯有中华文明傲立世界五千载而绵延不绝。”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汇通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19.对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专家表示是可防、可控、可治,不必过于惊慌。这是因为( ) A.追求真理是认识活动的归宿 B.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C.人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造福于人类 D.人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20. 2015年6月13日是第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为营造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济宁市举办免费开放文物景点、文化遗产专题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假如你要写一篇关于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小论文,可以运用以下观点(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对文化遗产要挖掘、开发和利用 ③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④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 )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 2015 年 11月1日下午,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博会顺利闭幕。这次会议促进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这种文化交流( )

A.说明我国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民族特征 B.体现区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C.有利于推动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 D.有利于加深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3.早在1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

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

24. 2015年8月18日,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办。本届艺术节以“吉祥草原,祝福亚洲”为主题,目的是向世界展示出全新的、整体的亚洲文化形象,为亚洲各国的不同艺术形式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并促进中国和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举办十一届亚洲艺术节有利于( )

①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性文化 ②增进亚洲各国对蒙古文化的了解 ③繁荣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 ④增进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惬意地飞来飞去,可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周。究竟是庄周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为庄周?庄周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庄周之所以认为这个问题无法解决,是因为他不承认( )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②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确定性 ③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具有客观性 ④人的认识结论具有不确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6. 2015年5月1日,临沂市大型水上实景艺术表演《蒙山沂水》室外版与广大市民和游客见面。《蒙山沂水》室外版为海内外游客提供精美绝伦的沂蒙印象,对展示临沂丰厚的文化资源, 促进临沂文旅结合、把临沂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城市, 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这表明( )

A.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B. 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C. 优秀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 文化对经济具有决定作用 27.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 A.培育“四有”公民 B.为人民服务

C.增强诚信意识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8.近日,广东湛江雷州市龙门镇足荣村村民修建“雷人坊”主题雕塑公园,把网络上的“雷人”搬到现实生活中。“范跑跑”、“芙蓉姐姐”、“周老虎”等网络热点人物的雕塑将出现在公园内。这表明( )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网络经营者

29.“吃好饭,有戏看”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比经济,比文化”是国家、民族、地域之间竞争中永远的焦点。这要求我们( )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消费水平 ③坚持对外开放,以先进的西方文化取代我国传统文化 ④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40分。

材料一:时下,一些人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传统美德缺敬少行;对琴棋书画等文化瑰宝及清明、端午等民情风俗不感兴趣,却盲目沉溺于美国大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文化习俗,津津乐道于占卜算命、烧香祈福和帝王文化。

材料二: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做的贡献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25%,英国达到11%,而我国只占到2.6%。

4

材料三:2015年11月,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缅甸慈善义演。演出在如梦如幻的芭蕾手语诗《我的梦》中拉开序曲,聋人舞蹈《千手观音》、缅文歌曲《外外赛赛》、京剧《三岔口》及合唱《天下一家》„„演出在乐观的手语诗《生命永恒》中结束。中国残疾人艺术家们,以震撼心灵的表演、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不向困难屈服的尊严,诠释了生命的伟大、顽强和美好,展现了中国的开放和残疾人艺术家们的国际视野,深深征服了缅甸观众。

(1)指出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文化领域存在着哪些突出问题?(6分)

(2)阅读分析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深化文化改革? (14分)

32.材料一:2014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积极应对,坚持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实施积极的财政和适度宽松的货币,宏观实现从“两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的转变,中国宏观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材料二:2015年《工作报告》指出:纵观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

回答问题:(1)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理。(12分) (2)运用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所发生的变化。(8分)

5

班级: 姓名: 考号: 成绩:

政治集训一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11 12 13 14 15 21 22 23 24 25

6 16 26 7 17 27 8 18 28 9 19 29 10 20 30 二、问答题(40分)

31. 32.

6

训练一 答案

1——10ADACA AABDA11——20DADDB DADDD21——30 BDABB ACCCC

32.(1)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的宏观始终立足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变化而进行积极调整,做到主观符合客观。(6分)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如实客观反映事物及规律的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我国根据实际制定的宏观,推动了经济发展。(6分)

(2)①规律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制定和实施宏观,要尊重我国经济发展规律。(4分)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认识规律、运用规律的条件。宏观从“两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4分)

7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