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
2015-2016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2分,共56分)
1. 或许是某个夏夜,我们抬头仰望,思索广阔无垠的星空。这时候,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感,一系列问题叩击头脑:“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些思索表明
①万物因人的思考而显现其意义和价值 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④哲学就是人们的惊讶、惊异和思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需要智慧,学习哲学可以使人们拥有智慧。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A. 人类的大脑 B. 人类的意识 C.人类的生理状况 D.人类的实践活动 3.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进。回答124~126题。
4.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
究人类的认识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______ 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世界观和方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
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C.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 6.有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单位,这是一种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①是否信仰宗教 ②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不同回答 ③世界可否认识的问题 ④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8.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1
③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性的统一 ④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 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再19世纪的德国,哲学也做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
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
C.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 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事业 10.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A. 世界观决定方 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 方影响世界观 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11.对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 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B.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C. 哲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D. 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12.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乔布斯对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
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4..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5.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2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16.“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7.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18.“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材料说明(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的统一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的指导
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其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19.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0.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 2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 B.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23.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哲学作为一定社会时代的精神生活、观念形态,它们的内容
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 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24.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25.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中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
3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26. 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上述观点 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 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27.下列说法中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28. 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属于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天地之变 阴阳之化
4
高二政治
2015-2016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56分)
题号 1 答案 答案 2 3 4 18 5 19 6 20 7 21 8 22 9 23 10 24 11 25 12 26 13 27 14 28 题号 15 16 17
二、简答题 要求在横线上或表格中作答,紧扣题意,简明扼要(共15分)。
2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唯一标准;二是 ,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______________、“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______________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1.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的三种基本形态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三、问答题。(共29分)
32.甲认为:“精神是世界本原的,是第一性的东西。”乙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东西。”请问:
(1)甲、乙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哲学派别?(2分)
(2)这两种哲学派别的根本观点分别是什么?(4分)
(3)这两种哲学派别的分歧是什么?(2分)
5
33.有人认为: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7分)
34、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8分)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6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