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调与艺术歌曲特征对比之探究
来源:叨叨游戏网
_暴 咏叹调与艺术歌曲特征对比之探究木 张祖云 (凯里学院音乐学院,贵州凯里556011) 摘要: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本论文是指西方的的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是美声唱法中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 式,两者同样诞生在欧洲,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声乐艺术的发展以及声乐理论的科学 化,不同体裁声乐作品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受到广大声乐学者与爱好者的关注,这些细微的差异正是我们欣赏不同声 乐作品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咏叹调;艺术歌曲;特征对比 一 咏叹调和艺术歌曲的定义及特点 (一)咏叹调的定义及特点 咏叹调(aria}是作曲家专门为歌剧中主角所写的“独白”,它 的主要作用是表现人物的鲜明特征和内心活动,是为表现歌唱者的 技巧并使作品具有对比性而设计的。演唱咏叹调需要演员具有高度 的演唱技巧和优美的音质。 咏叹调的主要特点有:旋律优美极富歌唱性;歌曲内容多为歌 剧主角内心的独白;一般用乐队伴奏;有特定的曲式;篇幅较大, 要求演唱者具有高超的演唱技巧。 (二)艺术歌曲的定义及特点 艺术歌曲一般是指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情趣,无论在歌词旋律 还是伴奏方面都不同于民歌和群体大众歌曲的音乐小品,在西方音 乐史上,艺术歌曲是知识阶层审美需求的代表。艺术歌曲在不同的 国家有不同的称谓,在德国被称为Lied,在法国被称为chanson,在 俄罗斯被称为pomahc。 艺术歌曲最主要的特点:歌词多取自脍炙人口的诗篇;音域不 宽;音乐内涵深厚;用钢琴来伴奏。 二 咏叹调与艺术歌曲的特征比较 (一)作品内容上的差异 1.咏叹调注重“戏剧性” 咏叹调来源于歌剧,它往往是主人公内心的一种诉说,它是主 人公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特定情感的进发,因此咏叹调热别注重情 节的连续性和人物的特定性。在歌剧作品中,作曲家早就设定好了 特定的环境、人物性格、人物身份及人物的形象特征,我们歌唱者 要做的是联系歌剧剧情的前后发展脉络,揣摩此时主人公感情的发 展变化,再依附作曲家的旋律将人物形象塑造出来。 2.艺术歌曲注重“抒情性” 经研究各个时期的艺术歌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艺术 歌曲的表现内容一般没有具体的剧情对象,它多半仅仅是在表现一 种意境和心境,往往有更深层次的寓意和哲理,不同的人对同一首 作品可能作出不同的理解。 (二)歌曲与伴奏的关系不同 咏叹调一般采用管弦乐队伴奏,歌唱与伴奏存在主次之分,即 伴奏一定要服从于歌唱,是声乐部分的陪衬。而艺术歌曲是一种钢 琴性的音乐,钢琴在伴奏的过程中与声乐部分是“相得益彰”的关 系,伴奏并不从属于声乐部分而是音乐形象构成中不可缺少的“有 机体”。 (三)音域的异同 歌剧咏叹调通常音域比较宽泛,有雄壮宽广的高音,讲求声音 的爆发力,演唱时相对难于掌握和控制,所以咏叹调一般都放在学 生有一定的演唱能力的时候再拿出来演唱。相对来讲,艺术歌曲的 音域就窄的多,曲中音程续进多以级进为主,有些艺术歌曲甚至会 将音域控制在9度、10度之内,如卡奇尼的《阿玛丽莉》,歌曲的音 域就控制在小字一组的d到小字二组的e之间。 (四)演唱技巧的差异 咏叹调多用气势宏大的管弦乐队来伴奏,又旨在表现激烈的 矛盾冲突,这些因素决定了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要具备较大的音量 和较宽的音域。在演唱咏叹调的过程中,主要用到的共鸣腔体是胸 腔共鸣和头腔共鸣,演唱者同时调动胸声和头声共同作用来完成歌 唱。在歌者的演唱中我们会体会到气息的柱状立体感特别清晰,在 结实明亮的歌声中能明显的感觉到强有力的气息控制,声音的聚焦 点居中偏后,声音厚实而且穿透力极强,音色明亮,声音的整体线 条较粗而结实,戏剧性极强。 相比较咏叹调而言,艺术歌曲是一种相对短小的小型声乐体 裁,它是以钢琴作为其伴奏形式,这也是艺术歌曲与咏叹调的主要 区别之一。作曲家在创作中会很重视伴奏对声乐的烘托作用,过分 的音量会造成两者的效果失衡,因此,在演唱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音 量的控制,讲究“含蓄”的歌唱。演唱艺术歌曲的共鸣腔体以头腔 共鸣为主,声音一定要依附在气息上富有弹性的歌唱。声音聚焦点 的位置居中偏前,声音抒情而又集中,抒情性强,多用稍黯淡含蓄 的音色来进行演唱。 (五)声部的异同 歌剧咏叹调有严格的声部划分和角色分配,它通常是用声部来 解释歌剧角色的,每首咏叹调都具体的归属于某个声部类型,每首 咏叹调都是作曲家为某个特定的角色甚至是某个特定的人而写,在 创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声部的角色特征。也就是说,歌者在选 择歌曲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声部,我们不能拿一首男高音的咏叹调 来让男低音演唱,如若这样声音的灵活性和音域会是一个很大的; 同样我们更不能拿一首男低音的咏叹调让一个男高音来演唱,如若 这样人物性格就完全相反了,因为在音乐作品中男高音多来诠释年 轻人,男低音多来诠释饱经沧桑的老者。 艺术歌曲没有严格的声部划分,特别是古典时期的作品,几乎 是每个声部都可以进行演唱,如果出现了音域的问题,演唱者可以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升调或降调处理。 黄河之声三、演唱建议 2017年第7期 个较快拍子的歌曲理解的更加急切或者更加活泼,也可以把一首较 众所周知,音乐作品是作曲家用音乐符号将头脑中的音乐形象 表现出来,但无论多么详尽的乐谱体系和表情术语都无法完全的表 现作曲家的内心思想,更无法确切的体现人物情感运动的细致变化 和微妙差异,这就需要歌者准确的进行“二度创作”,笔者根据多年 慢的歌曲拉的更缓慢一些。但是这些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原创的基础 上,切不可将一首欢快的歌曲唱成缓慢的,如果是这样,音乐形象 就不在了。 (2)在歌唱的音色方面 的学习和教学经验认为,在演唱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前应做好以下案 头工作: (一)歌剧咏叹调的演唱建议 音色处理是咏叹调体现戏剧性的重要手段,同样一个歌剧角色, 在不同的阶段,由于特定环境和这一时期主人公思想感情的不同,在 歌唱音色上会有很大的差距,例如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在这部 歌剧中,《很久以前》和《热泪盈眶》都是女主人公图兰朵公主的咏 叹调,由于出现在不同的场合,所以音色处理上会有很大的不同。 (二)艺术歌曲的演唱建议 1.理解作品的内涵 所谓内涵,就是作曲家隐含在音乐作品中的深层含义,也就是 作曲家想通过嘴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笔者认为,演唱者在拿到新 的作品时应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挖掘和领会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 景、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刻,在演 唱时的表演就越纯真完美。比如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 伯爵夫人的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在演唱这首咏叹调时,我们 一由于艺术歌曲没有咏叹调那么大的篇幅,所以笔者认为在二度创 作时较咏叹调要简单一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案头工作: 1.认真研读作品,正确理解和把握歌曲的内涵 艺术歌曲多取材于浪漫时期的诗歌,因此正确把握歌曲的内涵 才能唱出含蓄的韵味。当我们拿到一首新的音乐作品时,先不要急 着去唱谱,而是应该反复研读歌词并查阅相关资料,以便深入挖掘 定要顾及伯爵夫人的身份气质,既要表达出她对丈夫坚定的爱但 又不能过于夸张,要高贵含蓄。 2.角色的定位 一歌曲潜在的内容。比如舒伯特的歌曲《菩提树》,从歌词表面上看, 这首歌体现的是一位孤独的失恋者在冬日里四处流浪的悲伤心情, 但是通过我们对这一时期作者的生活情况进行分析,就会很容易发 现,套曲中所表达的“流浪”主题其实就是漂泊不定,四处游荡的 作者本人的生活写照。 2.对调性进行分析 在作曲的过程中,作曲家会借助不同的调性色彩来达到表现思 想感情的目的。一般来说,快乐、庄重、乐观向上的情绪一般用自 然稳定的大调性来表现;柔和、秀丽、忧郁、哀伤等情绪用音色阴 部歌剧,往往是以人物为起点,以人物的性格为内在逻辑, 以戏剧冲突为推动力,以人物的戏剧动作为外在形式,以情节发展 为主要载体的一个错综复杂的戏剧性进程。歌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有 自己的年龄、身份特征、性格,作曲家都赋予了它们鲜活的生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能拿整部歌剧给学生演唱,我们只会提供 其中部分优秀的咏叹调或片段,由于缺少故事情节发展的延续性, 对角色的定位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个人认为,对于咏叹调角色 的定位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人物的身份及性格特征 具有鲜明的角色特征和人物性格是咏叹调与艺术歌曲的最大差 异。在歌剧中,各个角色都具有自己特定的身份地位和鲜明的人物 性格,如比才的四幕歌剧《卡门》的女主人公卡门,她是一位吉普 柔暗淡的小调性来表现。歌者演唱时,根据对作品调性的分析,基 本上就能确定本首歌曲的演唱基调。 3.根据作品产生的年代,控制好音响效果 声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整体的音响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作品的 演出效果。艺术歌曲特别讲究控制与连贯,通过对音响的控制可以 赛姑娘, 她热情、自信、大胆豪爽、自由不羁,她的咏叹调《哈巴 涅那之歌》就充分的表达了她的这些性格特征。同样是咏叹调,普 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柳儿的咏叹调《主人,请听我说》就大不 一体现艺术歌曲所处的时代。例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这一时期的 音乐受当时创作手法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声音力度不是很强,音响 效果上较含蓄纤细,不能像浪漫主义时期那样热情激烈。 样, ̄PJ L,的身份是一个侍女,她淳朴善良,默默地爱着小主人, 在演唱这首咏叹调的时候,一定要含蓄,将柳儿那种想爱又不敢爱 的胆怯心情唱出来。 四 结语 总之,演唱者高超的声乐技巧会为作品的演绎增添光彩,然而 对作品的理性深入的分析是演唱好作品的必要手段。本文旨在抛砖 引玉,将自己多年来声乐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感受整理成文,由于本 人学识、理论水平、教学经验和论文撰写时间的关系,文中一些理 (2)结合自身对作品的整体理解,融入自身的思想感情。 演唱者可以依据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为基础,通过自身精心雕琢 将感情融入咏叹调角色的塑造中,让角色变得鲜活丰满。另外值得 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极其发达的年代,我们可以就本首咏 叹调的具有代表性的音像版本进行对比分析,取长补短,丰富自己 的演唱。 3.演唱技巧的个性化处理 论和观点在认识上可能存在不足和漏洞,或有的观点有待商榷,敬 请老师和专家指正批评。■ [参考文献】 [1]俞子正.歌剧长河.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6. [2]居其宏.歌剧美学论纲.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9 [3]王大燕.艺术歌曲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4]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6 基金项目:2014年度凯里学院校级重点学科“音乐与舞蹈学”项目 《民族文化研究》研究成果(KZD2014010) 演唱技巧是指演员对速度、音色、音量、语气等多方面的控制 能力。演唱者结合自身的演唱技能,在不破坏原作品的情况下融入 自己的个性创作,使作品更具多样性。 (1)在歌唱速度方面 每首歌剧咏叹调都有特定的速度标记,这是作曲家已经规定好 的。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种标记都有一个灵活的幅度, 演唱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速度上下浮动一些。你可以把一 作者简介:张祖云(1983一),女,凯里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 方向:声乐教育。 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