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吸纳能力展开了研究。就业产值弹性和结构偏离度两大指标的测量显示,当前江苏省第三产业对劳 动力具有良好的吸纳能力,且江苏省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就业结构较为合理,存在吸收其他产业流
出劳动力的空间,最后提出了有效增强劳动力吸纳能力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就业结构;产值结构;劳动力吸纳能力[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3283 (2019)03 -0050 -06A Research on the Labor Absorption Capacity of Tertiary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Lu Yuhui Yang Xiaotian(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angsu Nanjing 210046)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output value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of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in Jian
gsu Province from 1990 to 2016, this paper conducts a research on the labor ab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measurement of the employment elasticity index and structural deviation index shows that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a good ability to absorb labor force,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a higher labor productivity and a reasonable employment structure, so there is room to absorb the outflow
of labor force from other industries. The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labor force absorption.Keywords: Employment Structure ; Output Value Structure ; Labor Absorption Capacity一、引言就业结构比较出发,并运用就业产值弹性和结构偏离度
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江苏省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 两大指标衡量江苏省第三产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并与
就。2017年江苏省GDP总值在全国排行中仅次于广东
全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进行比较。最后,
省。2018年,江苏省GDP为9.26亿元,同比增长6. 7%, 根据研究结论针对目前江苏省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连续三年跨过三个万亿元台阶。因此,选择江苏省作为
给岀相关建议。研究对象,分析其第三产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对其他各 二、文献综述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80年
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会通过影响产业结构而影 代初期,江苏省第三产业产值占比约为1& 18% ,而其吸 响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和规律与就业结构密
纳的就业占比仅为10. 2% ,两者存在较大的差距。近年
切相关。经济学说史上,最早关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
来,第三产业不断发展,产值占GDP总量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变化的理论是配第•克拉克
的同时,其对劳动力的吸纳比重也在不断上升。虽然总
定律。威廉•配第在17世纪发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体均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但比较2016年江苏省第三产 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财务的生产转向无形的服务性生 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比重可知,两者差距11.25个百
产。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在克
分点,甚至有不断拉大差距的趋势。本文首先通过研读 拉克研究的基础上,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分布两方面对
现有相关文献资料把握产业劳动力吸纳能力的研究现
产业结构演变作岀了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随着现代经 状,列述总结有关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结构变动的相关
济增长,国民经济各产业不论是产值结构,还是劳动力结
理论,为研究提供参考方向。其次,从江苏省产值结构和
构都会发生变化,其变动的一般趋势是农业部门的产值
[作者简介]陆雨卉(1998 -),女,汉族,江苏无锡人,本科生,研究方向:经济学;杨晓甜(1998 -),女,白族,云南 昆明人,本科生,研究方向:经济学。[基金项目]南京财经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0327007Z)o502019年第3期•总第297期份额和劳动力份额都趋于下降;而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 是现代的产业结构模式。门的产值份额和劳动力份额都趋于上升。由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的动态变化走 综合研究现有相关文献,我们发现目前学者针对产
势可以看出,1990-2016年,第一产业在三产中占比最
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集中在对
小,其比重不断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第二产业1990-
两者关系的探索。夏杰长(2000)纵观中国三大产业发展
2006年间保持在50%左右波动,2005年达到波峰 演变趋势,提出优先发展第三产业是适应产业结构、顺应 56. 59%,之后逐渐减小;第三产业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 劳动力从业结构变化的需要。景跃军(2015)通过实证分
并于2015年超过第二产业占比,在2016年占比达
析得出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远远滞后于产业结构 50.55%。近年来,第二产业占比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占
的结论,产业发展仍需不断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比逐渐上升,与江苏省推进绿色发展,注重生态文明建
的趋势。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密切相关。在针对就业弹性的研究上,李伟(2006)认为我国就
(二)就业结构业弹性总体水平比较低且发展呈下降趋势,波动较大的
从1990年开始,江苏省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比首先
同时三产各自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张玉静等(2013)从
是“一、二、三”结构,这种就业结构属于比较典型的落后
产业产值就业弹性的角度,分析绿色产业发展的就业增 结构。到2004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比超过了第一产 长效应,发现绿色产业产值就业弹性远大于第一、第二产
业,变为“二、一、三”结构。接着从2005—2016年保持着
业,表现出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二、三、一”结构:即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最大,第三
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研究上,张建武
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的结构。在这期间,第二、三产
等(2005)认为产业结构是解释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就
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而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一直减少。业结构是衡量和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必须在
分析江苏省就业人数三次产业构成的动态变化走势 认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相互作用条 可以发现,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在不断减少,大量的农 件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劳动力市场等措施
村剩余劳动力发生转移,由第二、三产业吸收;第二产业
以实现产业优化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目标。干春晖等
的占比在1990—2000年间在30%上下波动,之后占比不 (2018)回顾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三次产业产出结构 断上升;第三产业的占比则稳步上升,2016年达 和就业结构变迁的历程和特点,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变迁
到 39. 3% o趋势符合一般规律,但是存在区域间发展失衡、产业内部 四、江苏省就业产值弹性分析结构存在问题、产业间要素配置存在扭曲等问题。就业产值弹性用来研究衡量某一产业经济产值的增 三、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加对该产业就业带动的能力,通过计算某一时期行业中
(一)产业结构就业量变化比率与经济产值变动比率的比值,将该行业
从1990年开始,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首先是
经济产值变动对就业的影响具象化呈现。“二、三、一”模式: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构成中,第二产业 就业产值弹性某产业计算期与基期相比的就业增长率
占比最大,第三产业占比次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的
同期该产业经济的增长率模式。到2015年,这个模式发生了改变,第三产业占比
表1呈现了 1990-2016年江苏省就业产值弹性的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变为“三、二、一”模式:即第三产
演变。为减小就业产值弹性的波动,本文选用了 3年移业占比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的模式,这也
动平均值作为衡量标准。表1就业产值弹性就业产值弹性就业产值弹性的3年移动平均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0——————1991-0. 24350. 07760. 1123—一—1992-0. 19740. 07790. 1937———1993-0. 17690.07120. 1785-0. 19130. 10040.24611994-0. 11650. 06210. 1684-0. 11980. 08610. 2340512019年第3期•总第297期就业产值弹性就业产值弹性的3年移动平均年份第一产业1995第二产业0. 05510.0443第三产业0. 14600. 13270. 1276第一产业-0. 1001第二产业0. 0755第三产业0.1985-0.0966-0. 0880-0. 0019961997-0.0916-0. 0935-0. 1009-0. 1124-0. 1150-0. 1216-0. 1395-0. 1583-0. 14390. 05700. 04270. 02460.01870. 18020. 17470. 1848
0. 03560. 02490. 02080.01871998-0. 0951-0. 1047-0. 1069-0. 11200. 13220. 13191999200020010. 18550. 17500. 12460. 11610. 10940.01710. 02430. 03590. 04310. 02210. 02800. 03140. 16270. 15330. 1436
2002-0. 1269-0. 1425-0. 1296-0. 1309-0. 13312003200420050. 10230. 03100. 02850. 02780. 02670.09490. 07940. 04360. 04050.04000. 13320. 11110. 09930. 0856-0. 1456-0. 1484-0. 1312-0. 1143
200620072008200920100. 07090.0611-0. 1179-0. 1030-0. 090. 03870. 02370. 02330. 02130.01880.01770.01670.01580. 05180. 03430. 03390. 03100. 02730. 07240. 090. 05290.04410.040.03790. 0316-0. 1098-0. 1003-0. 0829-0.0751-0.0904-0. 0750-0. 0679-0. 0684201120120. 02850.02510. 02580. 02430. 03970. 03500. 03200. 02980. 027120132014-0.0756-0. 0738-0. 0686-0. 0684-0. 0667-0. 06200. 02290. 0213
0. 02300. 0221
20150.01522016-0.06180. 01450. 01940. 0210资料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得出。分析表1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岀以服务业为主的第
三产业就业产值弹性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就
业产值弹性最小。具体而言,在就业产值弹性的3年移 动平均值呈现的图1变化趋势中,第一产业的就业产值
弹性自1993年起便为负值,可见整体而言第一产业的就 业吸纳能力较弱。在第一产业经济产值不断增加的趋势
下,就业人数却不断减少,导致就业产值弹性始终为负 值,说明在第一产业发展过程中,已出现劳动力“挤出效
应”。第二产业的就业产值弹性总体较为平稳,且逐渐呈
现出缩小的趋势,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第三产业的就
图1江苏省第三产业就业产值弹性的就业产值弹性均较为平稳,整体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
业产值弹性均为正值,且数值比一二产业的就业产值弹
性大,说明其对劳动力有较大的吸纳能力,能够有效承接 从第一、二产业转移过来的剩余劳动力。势,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大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均逐渐
提高,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五、江苏省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分析(一)产业结构偏离度计雾就业产值弹性这一指标不仅可以反映出某一产业的
就业吸纳能力,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产业劳动生产率情
结构偏离度一般有两种定义:定义-:结构偏离度=况。第一产业在劳动力人数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依然能 稳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见资本、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逐 渐取代劳动力成为第一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三大产业比重益蠶琵-1定义二:结构偏离度二产业就业比重-产业产值
522019年第3期•总第297期结构偏离度是指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比重 在劳动力转出的可能;反之则存在劳动力转入的可能。之差。若某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正,就是说就业比重
(二)江苏省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分析高于增加值比重,则说明该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较低,存表2江苏省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单位:%定义一定义二年份第一产业19901991第二产业0. 70第三产业0. 770. 92第一产业0. 320. 350. 360. 350. 320. 30第二产业-0.20第三产业-0. 11-0. 14-0. 13-0. 56-0. 62-0.660. 730. 78
-0.21-0. 23-0. 23-0. 22199219930. 780. 680. 490. 450.46-0. 68-0.660. 750.710.-0. 12-0. 10-0. 10-0. 10-0. 1019941995-0.-0.21-0. 1919961997-0.-0.660.600. 620. 650. 680. 720. 290. 300. 300. 430. 39
-0. 20-0. 20199819992000-0.67-0. 10-0.09-0. 69-0.71-0. 72-0. 730. 360. 330. 320. 300.310. 300. 290. 270. 240. 23
-0.21-0.22-0.21-0. 20-0.0920010. 670. 630. 59-0.09-0. 0820022003200420050. 290. 220. 12-0. 74-0. 20-0. 20-0.06-0. 73-0. 75-0. 75
0. 560. 52-0.04-0.04-0. 03-0. 030. 110. 100. 100. 110. 120. 16-0. 19-0. 18-0. 16-0. 15-0. 13-0. 112006200720080.470.400.210. 19-0. 73-0. 73-0. 72-0. 730. 360. 180. 170. 16-0.042009201020110.310. 25
-0.04-0.06-0.06-0.71-0. 700.210. 170. 180. 190. 150. 140. 140. 140. 130. 12-0.09-0.0720122013-0.07-0.71-0.71-0. 69-0. 700. 130. 100. 230. 250. 260. 29-0.06-0.04-0. 03-0.09-0.09-0. 10-0. 11201420150.060.032016-0.01表2显示了江苏省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偏 差变化。本文以定义二的计算结果分析产业结构偏离 度,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正值,第二、三产
业结构偏离度均为负值。说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于产 值比重,相对劳动生产率较低,存在剩余劳动力;第二、三
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还应加强对农业部门的优化调
整力度。比较第二、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发现,第二产业
的结构偏离度自2000年以来一直在减小,说明其吸纳劳 动力的空间在不断减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
得到改善;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更加靠近0值,说明第
三产业一直存在吸收第一产业流出的劳动力的空间,且
产业不断吸纳由第一产业转出的劳动力。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保持在一个较大的值,通
就业结构较为合理。过前文的分析可知,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正在向其他
图2具体显示了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变化趋势。
产业转移,但是结构偏离度仍然较大,说明仍然存在大量
1990—1991年绝对值由0. 11增加至0. 14,吸纳劳动力空53对亦彼仅间有所增加;1991-2007年绝对值较为波动,但总体呈不
2019年第3期•总第297期小;2007-2016年绝对值呈现增大趋势,由0.03增加到断减小趋势,偏离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就业吸纳空间变 0.11,即就业吸纳能力迅速增大。图2江苏省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六、行业结构细分比较研究政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公共管理及社会保障社会
本文将2004—2016年江苏省第三产业涉及的具体
行业数据进行整理计算,表3为汇总的第三产业内部主
组织行业的产值占比近六年来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江苏省第三产业中信息传输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就 业产值弹性最大,达到了 43. 15,说明该行业在第三产业
中吸纳能力最强。住宿及餐饮业和房地产业的就业产值
要行业的产值占比、就业占比、就业产值弹性与结构偏离
度数值。从表3可以看出,批发及零售业、金融业、房地
产业在第三产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较大。此外,计算
弹性数值较大,这两个行业对劳动力具有较强的吸纳能
力。表中列出的第三产业中的主要行业就业产值弹性均
2011-2016年第三产业中各主要行业的产值占比情况可 知,信息传输及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及商务服
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及其他服务行业、教育行业的产值占
为正数,说明江苏省第三产业中主要行业的发展或多或
少都带来了劳动力的增加。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批发及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
表3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的产值占比、就业占比、就业产值弹性与结构偏离度
产值占比单位:%结构偏离度-16. 42就业占比3.002.66就业产值弹性19. 95
批发及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19. 427. 373. 366. 3515. 6311. 1613. 32-4.71-2.45住宿及餐饮业信息传输及信息技术服务业0.9022. 4743. 151.462.04-4. 金融业5. 22-13. 59-9. 97房地产业1. 191.5835.15.21租赁及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8. 972. 85
-7.40-1.691. 170. 830. 1714. 361.443. 927.9016. 84-0.61居民服务、修理及其他服务业教育-3. 75-1.23-1.02-1.656.313. 672.075.082. 650. 423. 853. 56卫生及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及娱乐业9. 37
4.705. 9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及社会组织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得出。6.81-2.96542019年第3期•总第297期对处彼貿从结构偏离度视角分析,江苏省第三产业主要行业
果如表4所示,在产值结构层面,2016年江苏省第一、三 的结构偏离度均为负值,说明第三产业中主要行业对劳 产业比重低于全国水平,第二产业产值结构比重高于全
动力的吸纳尚未达到饱和状态,仍然存在较大吸纳劳动
国水平,说明现阶段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尚存在不合理之
力的空间。其中,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的结构
处,还应继续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产业
偏离度绝对值较大,说明这些行业对吸纳劳动力具有较
改革方针。在就业结构上,江苏省第三产业的就业
大的潜力。吸纳能力低于全国水平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劳动力
七、与全国比较分析的吸纳能力远高于全国水平,可见目前江苏省仍应大力
将江苏省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与全国相
发掘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缓解就业结构与产 比,有助于审视现阶段江苏省三大产业的发展情况,根据
值结构发展不平衡性。全国的就业产值结构变化趋势进行及时的调整。比较结
表4 2016年江苏省、全国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比较单位:%GDP构成就业构成经济体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江苏省5.444. 150.517.743.039.3全国8.639.851.627.72& 843.5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得出。八、建议劳动密集型行业,如公共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
上述对江苏省第三产业劳动力吸纳能力的实证分析
管理业等,这些行业不仅对劳动力需求大,而且属于绿色
虽表明江苏省第三产业目前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其亦
产业,充分发挥了劳动力吸纳能力的同时,又贯彻落实了 存在诸如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不均衡、三大产业发
绿色发展理念,促进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展转型略显滞后等问题,本文针对江苏省第三产业目前
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参考文献]首先,江苏省目前应促进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提高 [1 ] Clark, C. 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
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由前
[M]. MacmiUan, 1957:3-17.文分析可知,江苏省第一产业的就业产值弹性一直为负
[2] 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
值,且结构偏离度较大,反映出了农村农业人口相对过 构[M].常勋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剩,了农业的发展升级。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
[3] 夏杰长.我国劳动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
大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程度,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针 差[J].中国工业经济,2000(1):36 - 40.对农业部门制定优惠,鼓励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
[4] 景跃军,张西.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
业转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相关性及协调性分析[J].人口学刊,2015,37 (5):
其次,完善劳动力市场,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以促进
85 -93.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均衡发展。完善劳动力市场有利
[5] 李伟.现阶段我国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及对策 于劳动力的快速流动,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
分析[J].理论导刊,2006( 1) :20 - 22.二元,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让农民与城市居 [6] 张玉静,魏东,刘冬花.我国绿色产业产值就业 民享受同样的福利与社会保障,有利于优化就业结构,促
弹性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7):76-81.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减小结构偏离度。[7] 张建武,宋国庆,邓江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最后,大力发展绿色第三产业,加强第三产业的就业
的互动关系及其含义[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吸纳能力,从而缓解就业压力。前文分析可知第三产业
:19-22,48.(1)能够有效承接从第一、二产业转移过来的剩余劳动力,且
[8] 干春晖,王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
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较小,就业结构较为合理。因此,政 迁:回顾与展望[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9(8):
府应保证对第三产业的稳定投资规模,实行相应的优惠
3-14.扶持,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着重扶持
(责任编辑:顾晓滨马琳)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