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355

355

来源:叨叨游戏网
220・。陛病、艾滋病防治・皮肤病与性病2015年8月第37卷第4期J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Aug 2015,Vo1.37,No.4 认识增加,检出及治疗及时有关。 总之,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存在复杂性。 在临床工作中要对可能出现的感染同时检测.只有 在本次调查中,uu仍是临床检出最多的病原 体。近年来的检出率相对稳定,但比文献报道的阳性 率要低l5 J,这可能与地区、时期、受检人群、采集方 法、检测手段等有关。女性患者UU阳性率明显高于 男性,其原因可能uU更易侵人女性泌尿生殖道,由 于自身症状不明显,未就诊有关。因此提示,uu是 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作为一 种机会致病菌,女性在宫颈口单纯分离出uu并不意 味着致病。一般认为,uu的致病与不同型别有关。 在(1~14)个血清型别中,4型与泌尿生殖道炎症呈 相关性.3型在宿主因素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寄居和 明确病因,患者才能得到及早有效的治疗,从而降低 复发及迁延,同时减少疾病的传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M].北 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1—8. [2]杨静.冯文莉,杨慧卿,等性病门诊VVC和NGU感染情况调查 [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4):396—398. [3]王峰,洪福昌,周华,等.性病门诊人群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混 合感染及分型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3):250—252. [4]Wallin KL,Wiklund F,Luostarinen T,et a1.A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study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r— 致病状态可互相转化[7]。鉴此,有条件者最好作uu 分型,以指导临床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 发生。MH多为合并感染,单独感染可以没有自觉症 状,致病性也有待研究。可能是生殖道正常寄生病 原体或是机会致病病原体。由于实验条件所限及生 殖支原体的培养较困难,并没有对生殖支原体进行 检测,这也可能是临床有症状病人的病原体及混合 感染的病菌。 cinoma[J].Int J Cancer,2002,101(4):371—374. [5]杨永富.解脲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 201l,33(5):292—293. [6]李文仓,苏顺琴,石定凤,等.708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 及药敏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3,35(2):115一ll6. [7]郗彦萍,于春水,肖生祥.813例STD患者4种病原体检测的分析 [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3):172-174. 355例早期梅毒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徐 平,徐 勇,吴平梅,吴钦国 (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凯里556000) 【摘要】 目的 了解贵州省凯里市早期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 月一2Ol3年12月355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发年龄(20~39)岁66.76%,一期梅毒比例 15.21%,二期梅毒比例29.86%,先天梅毒比例0.8%,潜伏梅毒比例54.93%,传染源主要为非婚性接触。结论 凯里市梅毒传 播的主要途径非婚性接触,提示应加强性教育,普及性防知识,非婚男女青年做梅毒血清学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早期梅毒;流行病学;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759.1 1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2—1310.2015.04.014 为了解贵州省凯里市早期梅毒的临床及流行病 学特点,将本科2007年1月一2013年12月确诊的 355例早期梅毒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往未诊断过梅毒及驱梅治疗史:⑥排出血清学反应 试验假阳性。 1.2治疗方法 患者给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1 次/周,连续治疗3周:青霉素过敏者予头孢曲松钠 1.1 临床资料355例早期梅毒患者为我院皮肤性 1.09/d,静脉滴注,连续14天,所有患者驱梅治疗前 1天服用强的松0.5mg/(k9.d)分2次服用,连续 3天。 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一般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性别、 年龄、病程、传染途径等。其中男性174例,女性181 例,年龄(1~67)岁。诊断标准:①病史:有不洁性行 为史或母亲有未经治愈梅毒史:②梅毒血清学检查 1.3 观察指标 统计早期梅毒各年龄段不同性别 的发病情况及非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的滴度水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 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③现症梅毒有典型梅毒 皮损,潜伏梅毒无任何症状;④既往无输血史;⑤既 【收稿日期】2015—03—18 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 检验。以P<0.05为有 统计学差异。 皮肤病与性病2结果 2015年8月第37卷第4期J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Aug 2015,Vo1.37,No.4・性病、艾滋病防治・221 性伴追踪后发现,或为婚检、献血、体检及住院后 发现。 2.1流行病学特点 l9岁以下18例占5.07%,其 中(1~1.5)岁3例占0.8%,(20~29)岁122例占 34.37%,(30~39)岁115例占32.39%,(40~49)岁 2.3血清学特点 血清RPR滴度最高为1:1024 者2例(0.5%);1:512者4例(1%);1:256者2例 (0.5%);1:128者7例(1.9%);1:64者15例 56例占15.77%,50岁以上44例占12.39%,梅毒分 期与性别分布见表1。 (4.2%);1:32者19例(5.3%);1:16者30例 (8.4%);1:8者33例(9.3%);1:4者63例 (17.7%);1:2者113例(31.8%);1:1者64例 男女感染率x 0.09,P>0.05,无显著性差异; 各期之间x 63.41。P<O.01,有显著性差异。 2.2临床特点 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硬 化性淋巴炎,为园形或椭园形(1~2)CIl'l,一部位。硬 (18%);3例(0.8%)胎传梅毒RPR阴性,仅有梅毒 血清反应(TPPA)阳性。 下疳出现(1~2)周后,单侧腹股沟及附近淋巴结明 显肿大.无红肿破溃。无疼痛及触痛。 2.3治疗结果梅毒判愈指标包括临床和血清学。 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苄星青霉素组268例中16例 (5.9%),头孢曲松钠组87例中2l例(24.1%)出现 血清固定(治疗后非梅毒血清试验滴度下降到某一 二期梅毒皮疹位于掌跖、四肢及躯干79例,男 性外生殖器11例.女性外生殖器8例,其他部位8 例。皮疹表现为玫瑰糠疹样皮疹26例,掌跖铜红色 浸润性斑疹、斑丘疹29例,肛周扁平湿疣皮疹20例, 滴度后即持续不变)。其余患者抗梅治疗后2年内 非梅毒血清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 3讨论 银屑病样皮疹l5例。两种以上皮疹同时存在22例, 合并其他性病者26例。 表1梅毒分期与性别比例 梅毒在世界各国的发病呈增长趋势.近年来在 我国也呈总体上升趋势,从本组早期梅毒流行病学 特点来看,高发年龄趋年轻化,(20~39)岁66.7%, 传染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其中非婚同居65.4%,提 示应加强性教育,普及性防知识,潜伏梅毒195例 (54.96%).因此对梅毒患者的性伴及未婚男女婚检 做梅毒血清学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从本组资料看,在性别构成比上,无明显差异, 这与性防知识的普及有关,皮疹是梅毒的重要体征, 二期梅毒最常见的皮疹表现掌跖铜红色浸润性斑 胎传梅毒亦称先天梅毒,临床分为早期、晚期先 天梅毒和先天潜伏梅毒,其特点是不发生硬下疳,多 疹、斑丘疹,其次玫瑰糠疹型,易被误诊,另外,潜伏 梅毒增长速度较快,已成为梅毒构成比最大的梅毒 累及骨骼及感觉器官而心血管受累少。3例均未出 现先天梅毒的症状和体征,仅有梅毒血清学反应 (TPPA)阳性。这可能是3例患者母亲在妊娠初和 妊娠未3个月均各进行了一个疗程的抗梅治疗而未 出现梅毒症状和体征的原因。 潜伏梅毒为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已消失,除 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外无任何阳性体征,且脑脊液 分型 1],因此临床工作中对常规治疗无明显效果时, 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梅毒血清试验(RPR及 TPPA),以早期诊断梅毒,防止误疹及漏诊,应引起 临床工作者的高度注视。 参考文献: [1]吴晓明,林汉生.1991—2006年全国淋病与梅毒的流行特征分析 [J].现代预防医学,2007,35(16):3051—3052. 检查正常。潜伏梅毒192例,这些患者多于配偶或 中老年妇女尖锐湿疣50例临床分析 张桂芝 (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皮肤科.贵州都匀5580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老年妇女尖锐湿疣(cA)的传染途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 【收稿日期】2015-03-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