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05-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05-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来源:叨叨游戏网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 第五讲 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刘滨谊 主编 1

第五讲 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1景观感受形态

景观感受 (II) —景观视点、视域

景观感受 (III)—景观轴线、视觉走廊

1.1景观感受的研究目标:研究人-景观互动:景观对人的作用,以及人对景观的作用。 1.2 景观感受研究的起点--视觉景观

1.3 景观感受的构成形态--景观的空间-场所-领域 1.4 景观感受空间的心理学解释 1.5 景观感受场所 1.6 景观感受领域(景域) 1.7 景观环境认知

1.8 景观感受的基本单元-视域

2 景观轴线

2.1 景观轴线的形式 2.2 景观轴线的作用 2.3 景观轴线的构成

3 带状景观之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3.1 道路景观构成模式与构成要素 3.1.1 道路景观构成模式

道路:道路线形的方向性、连续性及道路断面的形式、路面的材料色彩等景观、路面的材料色彩等景观元素,包括路面(供车行的交通路面)、道路边界(路缘石)、道路两侧的人行道、绿带等要素;

道路边界:可以是水体(如河川、海岸线等)、山体、建筑、广场、公园、植物或以上若干要素的组合体;

道路的景观区域:在一条道路上,可以形成特征不同的若干景观边界性区域。如近景区域、

由全国首家专业针对考研快题设计与表现机构--@华元手绘整理提供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 第五讲 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刘滨谊 主编 2

中景区域、远景区域。

道路节点:主要指道路的交叉路口、交通路线上的变化点、空间特征的视觉焦点(如广场、公园、雕塑等)。 3.1.2道路景观构成要素

与景观三元论相对应,城市道路景观同样也可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软质景观——自然的景物,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等;

硬质景观——人造景物,如道路两侧的建筑物、道路铺装、墙体、栏杆、广告牌等景观构筑物;

人与文化,通常指在道路上活动着的人及其构成景观,包括行人的活动、节庆活动的开展、车辆的流动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活动,此外还包括道路本身所包含的历史文化等。

3.2 研究其中人的活动 坐在车上运行的人;

路上步行和骑车的运动着的人; 坐在道路两边的静止的人。

3.3 道路景观视觉中的速度与空间尺度 关键问题:速度 车行的速度; 人行的速度; 通行的速度; 观赏的速度。

不同车速下辨认路边景物的最小距离 车速20 40 60 80 100 (km·h-1) 最小距离(m) 1.71 速度与空间尺度的关系

速度的不同引出了尺度的变化,这就要求道路景观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沿路植栽、树木的间距都会有所不同。对其综合的速度予以分解分析,分清主次。对应不同的速度,要有不同的景观尺度、不同的景观材料以及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法。 全面的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应当:

3.39 5.09 6.79 8.50 由全国首家专业针对考研快题设计与表现机构--@华元手绘整理提供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教案 第五讲 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刘滨谊 主编 3

一方面,需要全面考虑现代交通条件下各种速度的道路使用者的视觉特性;

另一方面,更需要根据道路的性质与功能,将道路分成若干个视觉等级,选择主导的道路使用者的视觉特性作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出发点。

3.4道路景观效果分析 安全性; 生态性; 可识别性; 可观赏性; 舒适性; 便利性。

教 材:

刘滨谊著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版)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辅助教材:

刘滨谊等著,《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由全国首家专业针对考研快题设计与表现机构--@华元手绘整理提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