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刊
TUSHUGUANXUEKANNO.7,20142014年第7期
·文献考略·《闽书》明朝科第与人物传记正误三十一条程妹芳
(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福建漳州363000)
[摘
要]晚明何乔远的《闽书》是福建省地方史志的重要文献,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校点这部地方志是一项艰
苦的工作,需要具备明代以前各时代的名物制度、文人字号、室名别称等方面的知识。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经厦门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校点的《闽书》,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现于明代部分重新考订31条明朝科第与人物传记内容。
[关键词]闽书地方志考订科第[分类号]G295.707
自宋代以来,福建文化高度发达,向为东南文献之邦。就明代而言,兴化府(今莆田市所辖市县)和泉州府(今泉州市所辖市县)的科举事业高度发达,超过福建其他各府,学者、作家勤于著书立说,发挥宏论。何乔远是万历年间泉州著名的学者和作家,著述甚丰,据清代李光地之孙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七十五所言:“所著有《释大学》、《释武城》、《释大诰召诰洛诰》;他纂述之作,在刑曹,有《狱志》;在礼曹,有《膳志》;而大者,辑明十三代遗事为《名山蔵》;集一代贤士大夫所论著,择其雅驯,兼收众体,为《皇明文征》;又纂《闽书》百五十卷;自著诗文百余卷,有万历、泰昌、天启、崇祯等
[1]集。”
人物传记
[5]
古文词,律诗赡丽,七言歌行有温庭筠字长吉之风。”
2.《闽书》卷一百十《英旧志》兴化府莆田县郑伍衡传:“工按:长吉是李贺的字,“字”当作“李”,形近而误。本句应
当标点作:“工古文词,律诗赡丽,七言歌行有温庭筠、李长吉之风。”
3.《闽书》卷一百十《英旧志》兴化府莆田县黄约仲传:“永乐初,应诏至京,文皇试《上林晓莺天马歌》,擢第一,官翰林
[6]典籍。”
按:《天马歌》是两汉时期庙堂应制的诗题。《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五曾棨《西墅集》:“(曾)棨文章捷敏,信笔千百言立就。刘昌《悬笥琐探》称:‘成祖尝御试《天马歌》,棨文
[7]先成,词旨浏亮,成祖赐以玛瑙带。其思速可见。’”故《上林
《闽书》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完整省志,也是研究福建地方史志的重要文献。厦门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整理校点的《闽书》凡五大册,由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一二册,其余三册均在1995年出版。校点者认为“《闽书》史料价值较高,但取材不免有失严谨,误记频出,《四库总目》批评它‘援据多舛’,‘其文辞亦好刊削,字句往往不可句读’,还是比较中肯
[2]
的”。“正如《四库总目》所说,《闽书》‘字句往往不可句读’,
晓莺天马歌》应作两题,各加书名号,中间用顿号隔开,标为“《上林晓莺》、《天马歌》”。
4.《闽书》卷一百十二《英旧志》兴化府莆田县刘闵传:“所著有《家礼考注》、《昭穆图》、《家子说》、《五伦启蒙》、《孝经刊
[8]
误》等书。”
按:乾隆《福建通志》六十八卷录有“刘闵《昭穆图》、《宗
[9]子说》、《家礼考注》、《五伦启蒙》”,故此条《家子说》当作《宗
所以校点难度较大,加上我们水平有限,致使校点不免讹误”
[3]
云云,就笔者目前所校明代科第和人物列传部分的内容来子说》,形近而误。
[10]“举正德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督造漕船,兼理临清闸座。”
看,原校点存在该校不校,校点层次太低,不出校记,甚或误校的毛病。拙文就《闽书》“皇朝(明朝)科第”和明代福建人物传记部分进行校点,以俟将来新版《闽书》之用。
1.《闽书》卷一百九《英旧志》兴化府莆田县林万潮传:“故与唐公顺之游,而因得以交于罗文恭洪,先其没也,文恭为铭
[4]
墓。”
5.《闽书》卷一百十二《英旧志》兴化府莆田县王大用传:按:年号误。《闽书》卷一百八《英旧志》皇朝科第:“(正
[11]
德)三年戊辰……王大用。”乾隆《福建通志》、《明清进士题
名碑录索引》皆作正德三年戊辰进士。
6.《闽书》卷一百十二《英旧志》兴化府莆田县蔡于榖传:“在胄监时,礼曹郑善夫疏荐其明习理数,请召擢,以正司天
[12]之谬,不果。用尝辑《开国事略》十卷。”
按:明代理学家罗洪先谥号文恭。林万潮通过唐顺之与罗洪先订交,本句应当标点作:“故与唐公顺之游,而因得以交于罗文恭洪先。其没也,文恭为铭墓。”
按:标点误。当作:“在胄监时,礼曹郑善夫疏荐其明习理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26图书馆学刊
TUSHUGUANXUEKANNO.7,20142014年第7期
·文献考略·辰欧辉”中,另起“十二年丁卯杨釜”条。
[28]
“万历二十一年甲午。”
数,请召擢,以正司天之谬,不果用。尝辑《开国事略》十卷。”
[13]
晋江陈琛相善,琛赠文曰:‘吾同年陈君朝誉之为人也……’”
7.《闽书》卷一百十二《英旧志》兴化府莆田县陈烜传:“与按:所谓同年有误。晋江陈琛系正德五年庚午(1510)举
15.《闽书》卷一百二十《英旧志》漳州府长泰县皇朝科第:
按:科次误。当为万历二十二年甲午(1594)。
[29]
“(景泰)六年壬午李荣。”
人,正德十二年丁丑(1517)进士,莆田陈烜嘉靖十三年甲午(1534)举人,非同年也。
[14]
“所著有《悾悾子踽踽言》、《日格子正俗编》等书。”
16.《闽书》卷一百二十《英旧志》漳州府南靖县皇朝科第:按:此条误置于景泰年下。当作“天顺六年壬午李荣”,
8.《闽书》卷一百十二《英旧志》兴化府莆田县宋効周传:
并依该书体例,后移置天顺年下。原“天顺八年甲申进士”应在“天顺六年壬午李荣”后,改写为“八年甲申进士”。
[30]
第:“大顺三年己卯。”
按:标点误。乾隆《福建通志》卷六十八艺文一著录:“宋
[15]
効周《悾悾子》,《日格子》,《正俗编》。”。
[16]“(成化)二十三年丙午张炫端侄孙。”
9.《闽书》卷一百十四《英旧志》兴化府仙游县皇朝科第:
17.《闽书》卷一百二十一《英旧志》漳州府海澄县皇朝科
按:大当作天,形近而误。
[31]
武)三十二年己卯”、“(洪武)三十五年壬午。”《闽书》卷一百
按:科次误。当为成化二十二年丙午(1486)。
[17]
(1456)胡壆春同子。俱府学。”“(胡)舉[18]……有《蹇斋集》。”
10.《闽书》卷一百十八《英旧志》:“(景泰)七年丙子
仕授余姚学谕
18.《闽书》卷一百二十二《英旧志》福宁州皇朝科第:“(洪
二十三《英旧志》福宁州宁德县皇朝科第:“(洪武)三十二年
[32]
己卯”、“(洪武)三十三年庚辰。”
按:舉与壆,形近而误。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十九录有:“胡壆
龙溪人,景泰丙子举人。授余姚教谕……有《蹇庵
[19]
集》数卷。”因其集子名相同,传记内容相仿,当推断胡壆与
按:《闽书》卷七十三《英旧志》:“建文元年己卯建文年号
[33]
已经诏书仍旧,今改洪武三十二年仍称建文元年。”依本书
体例,“(洪武)三十二年己卯”需改为“建文元年己卯”,“(洪武)三十三年庚辰”需改为“建文二年庚辰”,“(洪武)三十五年壬午”需改为“建文四年壬午”。
[34]有《礼记春秋日録》,四方传之。”
胡举为同一人。胡春同系永乐元年癸未(1403)举人,胡壆于景泰七年丙子(1456)中式,其间相隔50余年,在本书胡宗华
[20]
传中亦录有:“春同孙举。”故可推断胡壆应为胡春同之孙。
[21](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吴旻俱府学。”
11.《闽书》卷一百十八《英旧志》漳州府龙溪县皇朝科第
19.《闽书》卷一百二十二《英旧志》福宁州黄乾行传:“著
按:标点误。当标为:“著有礼记、春秋日録,四方传之。”
[35]
传:“所著有《啽呓弃存》、《越呤》诸稿。”
按:吴当作吕,形近而误。同页“(嘉靖)三十二年癸丑吕旻”中进士。
[22]
丙子……蔡昂后改名杲。”
20.《闽书》卷一百二十六《英旧志》福州府侯官县傅汝舟按:乾隆《福建通志》卷六十八“傅汝舟《啽呓稿》、《弃存
12.《闽书》卷一百十九《英旧志》皇朝科第:“(万历)四年
[36]
稿》、《越吟稿》。”故标点误,呤与吟,形近而误。当为:“所著
按:当补录蔡昇。《闽书》卷一百十九蔡杲传:“少有文誉,
[23]
与弟昇同领乡书,并列魁选。”
有《啽呓》、《弃存》、《越吟》诸稿。”
[37]
语》、《易》、《诗》二书,皆六七易稿乃定。”
13.《闽书》卷一百十九《英旧志》漳州府漳浦县林楚传:“著《衍书旨擒》、《性对辑》、《思经原儒》、《释玄谷子》、《解老》
[24]
诸篇。”
21.《闽书》卷一百二十七《英旧志》王铸传:“所解有《论
按:“二书”误。当为“《论语》《易》《诗》三书”。
22.《闽书》卷一百二十七《英旧志》泉州府同安县杨真传:“嘉靖丙午、丁酉岁,漳、泉大饥,当路主赈粥,真独不赴,阖门
[38]
饿死者七人。”
按:标点误。同治《福建通志》卷七十四录有“《四书剩语》、《衍书旨》、《摛性对》、《辑思经》、《家规内外集》、《原儒
[25]
释》、《元谷子解老》、《阴符解》。”故当标作“著《衍书旨》、《擒
按:《闽书》卷一百四十八《祥异志》泉州府:“(嘉靖)十五年丙申(1536)、十六年丁酉(1537),旱饥,民多流殍,施粥发
[39]
赈,无救死者。”漳州府:“(嘉靖)十五年,南靖大旱,蝗起。[40][41]十六年,又旱。”“(嘉靖)二十五年(1546),饥。”据此条语
性对》、《辑思经》、《原儒释》、《玄谷子解老》诸篇。”
[26]
“景泰五年甲戌杨釜。”
14.《闽书》卷一百二十《英旧志》漳州府长泰县皇朝科第:按:缺杨釜乡试中试科次。乾隆《福建通志》卷三十七:
意,“漳、泉大饥,当路主赈粥,真独不赴,阖门饿死者七人”,故当为“嘉靖丙申、丁酉岁”。
23.《闽书》卷一百三十《英旧志》漳州府龙溪县郑正学传:
“正统十二年丁卯陈俊榜”乡试中式。“长泰县杨釜甲戌进
[27]士。”依本书体例当于“(正统)九年甲子欧辉”与“十三年戊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27图书馆学刊
TUSHUGUANXUEKANNO.7,20142014年第7期
·文献考略·“《闽南集》郑士恒撰、《关陇集》四卷、《归来稿》、《随稿》、《桧
[54]
庭稿》士恒字居贞,以字行。”据此当标为:“所著有《闽南》、
[42]
“所著有《家祀辩》、《文山十不如前论》。”
[43]
按:同治《福建通志》卷七十四作“《家礼辨》。”
[44]
工诗,有集古三百余,与曹世长、李中美、陈喜为世友。”
24.《闽书》卷一百三十《英旧志》福宁州林梁传:“从子燧,按:“从子燧”脱一“子”字。《闽书》卷一百三十《英旧志》
《关垄》、《归来》、《桧庭》诸稿。”
31.《闽书》卷七十六福州府怀安故县马森传:“所著有《四书口义》、《书经敷言》、《周易说义》、《春秋伸义辩疑》、《地理
[55]
正宗》、文集、奏议若干卷。”
福宁州李中美传:“与袁槱、林子燧、陈喜谈诗,著《诗书玉篇
[45]
直音》。”从子乃特定称谓语,子燧系其名。
按:标点误。同治《福建通志》卷六十八明经籍怀安县:
[56]
“《春秋伸义》二十九卷,《春秋辩疑》二卷,《经笔》一卷……”
[46]
中三山陈良珍常通诗筒,号真逸叟。”
25.《闽书》卷一百三十《英旧志》福安县刘汝瑞传:“友郎
故当标为:“所著有《四书口义》、《书经敷言》、《周易说义》、《春秋伸义》、《辩疑》、《地理正宗》、文集、奏议若干卷。”
以上诸条明朝福建科第和人物传记之误,均可采取与《闽书》前后文互校、与乾隆、同治《福建通志》旁校,参考《明清进士题名碑录》《闽中理学渊源考》及各府县方志的方法进行点校。在熟悉明代典章制度、勤查明人字号别称室名的基础上,这不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借此抛砖引玉。
按:标点误。当标为:“友郎中三山陈良珍,常通诗筒,号真逸叟。”
[47]徒,多所成就,庄敏、林聪尝受业焉。”
26.《闽书》卷一百三十《英旧志》宁德县陈广传:“隐居授按:标点误。庄敏系林聪谥号。当标为:“隐居授徒,多
所成就,庄敏林聪尝受业焉。”
[48]年举人。”
27.《闽书》卷一百三十《英旧志》宁德县陈玑传:“宣德九
参考文献:
[1][52](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C]//.文渊阁四库全书本[M].卷七十五、卷四十九,台北:商务印书馆,[2][3][4][5][6][8][10][11][12][13][14][16][17][18][20][21][22][23][44][45][46][47][48][49][50][51][53][55][24][26][28][29][30][31][32][33][34][35][37][38][39][40][41][42]厦门大学古籍整理研1983:727,529.按:年号误。宣德九年甲寅(1434),不开科。检之《闽书》卷一百二十三《英旧志》宁德县皇朝科第:“(永乐)九年辛卯
[49](1411)陈彬玘从侄陈玑彬侄。”当改为:“永乐九年举人。”
[50]“同时杨文敏、杨立贞、林太史诸公,皆为题跋。”
28.《闽书》卷一百三十五《方伎志》福州府闽县朱孟渊传:按:文敏是三杨之杨荣的谥号,文贞是三杨之首杨士奇
究所.闽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1995:校点前言第四页、校点前言第九页、第3278、第32、第3305、第3356、第3357、第3254、第3365、第3371、第3376、第3422、第3543、第3551、第3550、第3546、第的谥号。立与文,形近而误。
29.《闽书》卷一百三十五《方伎志》兴化府仙游县宋郑德孚传:“郑德孚
[51]其术。”
耕老之裔。初从吴司业源读书,后学医,精
3579、第3593、第3588、第3604、第3606、第3616、第第3875、第3792、第3803、第4392、第4413、第4414、按:《闽书》卷一百三十五误标宋代,应在仙游县下一行改宋为皇朝,依本书体例,单列一行。《闽书》卷一百十有吴源本传,《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四十九吴源本传最为具体:“吴源字性传,莆田人。源蚤孤,力学通经,尤深于《易》,惇礼好义。洪武三年,授兴化府教授。十三年,以林廷纲荐召赴阙。纲,源门人也。既召见,首以得贤才、敦教化、养黎元为对。时太祖方立四辅官兼太子宾客,位列公、侯、都、府之次,源与杜斆、龚斆、李佑、赵民望同膺其选。太祖游东苑,命源
[52]与斆等应制联句,恩礼优洽。寻以老乞归。”吴源其人生于
3636、第3663、第3692、第2151、第3670、第3765、第3887、第3887、第3888、第36、第36、第3692、第[7](明)曾棨.西墅集[M].(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65:1553.[9][15][19][27][36](清)郝玉麟,谢道承.乾隆《福建通志》[C]//.文渊阁四库全书本[M].卷六十八、卷四十九、卷三十七,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433,434,676,188,424.[25][43][54][56](清)陈寿祺.同治《福建通志》[M].卷七十四、卷六十八,台北:华文书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68:1539,1536,13,1402.程妹芳
女,1981年生。本科学历,馆员。研究方向:信
息资源研究与管理。(收稿日期:2014-04-11;责编:张欣。)4021、第4035、第2236、第2272页.元末,为明太祖所用,当为明人。郑德孚既从吴源读书,与吴源门人林廷纲,当为明人。郑德孚又学医于方用晦,《闽书》卷一百三十五皇朝有方用晦本传。此误无疑。
[53]南关陇归来》、《桧庭》诸稿。”
30.《闽书》卷七十五福州府侯官县郑居贞传:“所著有《闽按:标点误。同治《福建通志》卷六十八明经籍侯官县: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