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封包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结
来源:叨叨游戏网
・134・ 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8月第9卷第22期China Prae Med,Aug 2014,Vo1.9,No.22 2结果 效率分别是86.36%和65.9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O.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Il,%]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 注:两组比较, O.05 2.2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过程中1例发生皮疹反应,l例 发生轻度头疼,1例发生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6.82%(3/44); 对照组治疗过程1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发生轻度头 过AA途径和ADP途径诱导,两种药物单独应用均可起到较 好的抗血小板作用,联合应用可以从两条途径抑制血小板聚 集,达到双重抗血小板的作用 J,从本院本次治疗结果来看 疼,不良反应发生率4.55%(2/4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消失。 (P<0.05),可以明确看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氯吡格雷 3讨论 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发生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急性脑部血液供应在不足造成的 率情况来看,观察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不良反 局部损害,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有形成血栓、血塞以及血 应发生率较低,表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 流动力学混乱等,大部分脑梗死患者是由于血栓堵塞动脉引 管病可获得较好收益,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起的。抗血小板聚集是缺血性脑血管并病治疗中的常用方案 应用。 之一,有研究发现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 少血栓素A ifX&)生成途径和抑制ADP受体途径及血小板 参考文献 活化因子(PA 途径实现。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对血 [1]张秀玺,李勤.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进展.临床荟萃,1999, 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可通过促使血小板环氧化酶乙酰化, 14(9):426. 抑制体内过氧化物的形成,还可使血小板膜蛋白乙酰化,并 [2]蒋柳结,欧念飞,江洪波,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 抑制血小板膜酶,从而抑制血小板功能。氯吡格雷是一种程 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作用.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6): 勇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可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与其血 454. 小板受体的结合,组织其所介导的糖蛋白GP]IIb/llla复合物 [3]温宏峰,王瑞彤,李继来,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或 的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J,同时有动物实验和体外实 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临床神经病学杂 验发现,氯吡格雷无致突变效果,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以往 志,2013,26(3):180—182. 有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分别是通 [收稿日期:2014—04—23]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封包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局部注射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观察 郑小景 【关键词】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封包;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结节性痒疹 作者于2011年1月~2012年3月,应用复方丙酸氯倍 2l~64岁,平均年龄38.6岁,病程0.5~11.5年,平均病程3年; 他索软膏封包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结节性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皮疹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 痒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义 >O.05),具有可比性。 1资料与方法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口服地氯雷他定分散片(商品 1.1一般资料110例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均符合结节性 名芙必叮,海南普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 mg/次,1次,d。同 痒疹的诊断标准…。将1 10例结节性痒疹患者分为治疗组 时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商品名得宗松,上海先灵葆雅 6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1周内未服用糖皮 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局部注射1次,将1 ml复方倍他米松注 质激素、抗组胺药,未使用其他外用药,皮损无感染征象。 液用2%利多卡因或注射用水稀释8倍备用,常规消毒皮损 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活动性消 处待干,取稀释液在结节处逐个封闭注射。治疗组于局部注 化系统溃疡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治疗组60例中,男32例, 射后,第2天开始给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商品名:金 女28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1.6岁,病程0.5~l2年, 纽尔,江苏圣宝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封包,2次/d,连续4周。 平均病程3.1年;对照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 操作方法:将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适量涂于每个皮损,药 膏厚度以0.1 cm为宜,局部以保鲜膜封包,封包时间为2~3 h。 4周末进行疗效判断。 作者单位:472000-I-'q峡市中心医院皮肤科 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8月第9卷第22期China Prac Med,AuK 2014,v01.9,No.22 ・135・ 1.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 氯倍他索软膏)为含0.05%丙酸氯倍他索和0.025%全反式 皮肤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进行判定。痊愈:皮损消退,临 维A酸软膏制剂。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结节性痒疹, 床症状体征消失;显效:皮损和临床症状体征消退80%以上; 是利用其维A酸成分的角质促成作用及角质剥离作用,使局 好转:皮损和临床症状体征消退50%以上;无效:皮损和 部皮损的角质层正常化,并将干燥而堆积在表面的角层脱落, 临床症状体征无缓减,甚至加重。总有效率=f痊愈+显效+ 或使液体渗入表皮使角层浸泽、肿胀,然后逐渐脱落,且借 好转)/总例数×100%。 此可以促进丙酸氯倍他索穿透到皮肤的深层部位,而增强其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 抗炎,免疫抑制,抗增生作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是一种 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 高效皮质类固醇复合制剂。局部注射能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 验;计数资料采用X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维母细胞增生,延缓肉芽组织增生,并能抑制组胺及其他递 2结果 质的形成和释放从而使结节性痒疹缩小变平以至消失。另外 2.1疗效对比治疗组6o例痊愈3O例,显效25例,好转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后,可溶性倍他米松磷酸酯钠能被很快吸 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5O例痊愈18例, 收而迅速起效,而微溶性的二丙酸倍他米松可储存起来被缓 显效l5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6.0o%。两组 慢吸收,维持疗效,从而更长时间地控制症状。作者运用应 疗效比较, =11.3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封包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 2.2不良反应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皮肤萎缩、毛细血 部注射同时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好,有效率 管扩张等不良反应。 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00%,值得临床应用。 3讨论 结节性痒疹也称结节性苔藓 J,好发于四肢,尤以小腿 参考文献 伸侧最常见,皮损主要表现为半球状结节,直径为1~3 cm,顶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部角化明显呈疣状增生,表面粗糙,质地坚实,成群或者疏 2oo1:710-71 1. 散分布,病程持续长。部分患者特别是青年期发病者可能具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皮肤病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 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另外,精神因素、昆虫叮咬、胃肠功能 京大学出版社,1994:155 紊乱、内分泌紊乱可能也与发病有关。 [3]杨国亮.现代皮肤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口服抗组胺药物,局部注射糖皮质 509-510. 激素以及外用糖皮质激素和维A酸制剂。金妞儿(复方丙酸 [收稿日期:2014一O4_18]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儿童哮喘的 临床疗效 赵广兰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哮喘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 机将88例儿童哮喘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而研究 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异丙托溴铵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后 主要的临床表现皆有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患儿改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O.05);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两组患儿 治疗后皆无明显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哮喘属于常见疾病,采 用雾化吸人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主要症状改善更快,安全性良好, 值得借鉴。 【关键词】儿童哮喘;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临床疗效 哮喘属于儿科常见疾病,以慢性炎症为主,反复发作…, 1资料与方法 对患儿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应加强重视。雾化吸人治疗 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接诊的 已有几十年历史,指的是直接将药物作用在气管与支气管黏 儿童哮喘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入选患儿全部 膜表面,有着起效快、作用强等优势,在哮喘急性发作中效 为急性发作患儿,确诊符合《儿童哮喘防治常规》中相关标准, 果十分明显。近几年,临床将雾化吸人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 同时排除病情严重且并发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四周内使 溴铵应用在儿童哮喘中,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本院也逐 用糖皮质激素、2周内使用抗组胺药或者肥大细胞膜稳定 渐应用,效果十分明显,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剂的患儿 j。88例患儿本人和(或)其家属皆签署知情同意 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 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 (9.2±2.1)岁;病情轻度19例、中度25例。研究组:男25例、 作者单位:225536江苏姜堰蔡官医院 女19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9.5±2I3岁);病情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