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四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

最新四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

来源:叨叨游戏网


四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

1、导读书目:美国名作家E·B·怀特写的《夏洛的网》

教学目标:

1. 四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

2. 四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

3. 通过交流,初步感知一些读书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带好一本书——《夏洛的网》

教学过程:

一、以平时读书照片导入

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共同阅读了一本书——《夏洛的网》,同学们都很开心地告诉老师,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看(出示相关照片),同学们看得多投入,写得多认真啊,今天让我们来重温那段共读的美好时光,一同来说说读后的感受,并一同来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二、出示封面

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读书要先看书的封面.书的封面是书的眼睛;题目是文章的凝炼.板书:读封面

1 / 39

出示封面:

① 告诉大家,通过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②你第一次看到这个封面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高明的封面的设计是书的内容的概括延伸,让人一眼就爱上了他.何不让我们快快打开书去看看吧.

三、出示目录,概括主要内容

1.这是《夏洛的网》的目录,目录可以体现作者的思路,通过看目录可以了解所读之书的大概内容,.所以我们看书,还要学会看目录.板书:读目录

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再参照老师给你出示的书的插图,说说这本书讲了什么.

板书: 夏洛―――――—救————――――威尔伯

师小结:通过读封面、目录,我们对书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同学们如果留意一下,许多书还有前言和后记,通过前言和后记我么还可以知道其他作家看书和作者写书的一些感受,可以进一步增加我们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应该说,读封面、目录、前言和后记,是我们初次接触一本书时,常用的一种略读的读书方法.

板书:前言 后记 略读

2.出示书评

这本书没有前言,如果让我们同学写一个前言,相信大家会把告诉给老师的“好看”“感人”写上去.

2 / 39

没错,这是一个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 ,这部作品一问世就受到了少年儿童的欢迎,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风行世界五十年,发行千万册.《约时报书评》说“它几乎是一本完美的,不可思议的杰作.” 《星期六书评》说“这本书本身就像一张精美的蜘蛛网,一曲美丽的幻想曲.”(师边介绍边出示书评)

四、赏析人物形象,重温精彩片段

1.这是童话中的一句话——(出示)

“威尔伯永远忘不了夏洛.它虽然热爱它的子女、孙子女、曾孙子女,可是这些新蜘蛛没有一只能取代夏洛在它心中的位置.”

快速回忆并浏览一下,这一句话在哪儿出现过?为什么威尔伯永远忘不了夏洛?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快速地浏览,了解相关内容,并从中筛选信息,也是一种常用的略读方法.板书:浏览了解,筛选信息

3.当然,当我们细细地去品味,对于“夏洛到底是一只怎样的蜘蛛啊?为什么威尔伯永远忘不了夏洛呢?”将会有更深的体会.

好,让我们快速浏览,找出你感受深刻的片段,说说你对夏洛的理解.同学们课前都做过一些读书笔记,通过目录找到相关的章节,然后浏览整章,应该可以很快地找到相关的段落.

4. 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3 / 39

相机抓住某个片段,作精读指导,让学生感悟第二种读书方法——精读.并板书:品读

相关片段引导学生再回到故事中去,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感受.板书:朗诵

适时小结:刚刚我们同学已经在不经意中用到了“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

法.

我们同学平时读书笔记本上的摘录、写体会等方法其实也是一种精读的方法.板书:摘录、写体会

6.对照板书小结阅读方法

四、深化

谈谈自己从这本书中得到的启发

五、延伸

同学们,想一想,你想当谁的夏洛呢?夏洛送给威尔伯的字,让威尔伯有了进一步要求自己的目标,努力做到“王牌”“了不起”“光彩照人”“谦卑”,也因此救了威尔伯的命.想想你的朋友,你想送你个什么词给他呢?

拿出小卡片,画一个蜘蛛网,在上面写上你对朋友的期望与祝福,表达你对朋友的友谊与关爱.(播放 同名影片片尾曲)

全班交流(读出词语,并说说为什么)

4 / 39

五、总结,推荐怀特的其他著作

很高兴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夏洛的网》带给我们的感动与思考.感谢怀特为我们塑造了那么多的可爱的动物形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这么有趣而美妙的故事,让我们在震撼和惊奇之余,灵魂得到一次净化.怀特还写了两部童话名作:《精灵鼠小弟》、《吹小号的天鹅》,相信这两本书也会给你我的生命带来很多启迪.(出示:推荐书目及图书封面)

板书设计:

主板书:

友谊 生命价值 承诺 团结(根据学生回答灵活显示)

夏洛——————————— 救—————————————威尔伯

副板书:

粗读——读封面、目录、(前言、后记)

浏览跳读,筛选信息

精读——品读、朗诵(背诵)

摘录、写体会

默读

5 / 39

朗读

2、导读书目:《爱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一书,并深入激发学生阅读《爱的教育》的兴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爱、奉献爱.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一本《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受爱.

同学们,很高兴能有一节课的时间与你们共同静静地读书了.我们曾经学习过《争吵》一课,同学们都知道这篇文章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名著《爱的教育》.但你们知道吗,这是一本风靡世界的书,亚米契斯能将生活中的爱心故事记录下来,装订成册,那是一部很感人的书.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读者感受到爱无处不在,只要用心感受!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去读一这本将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的——《爱的教育》.

二、推荐《爱的教育》.

1.了解封面.

6 / 39

⑴出示书的封面.

⑵请你认真看一看书的封面,告诉大家,从书的封面,你了解到了什么?

⑶你还想了解什么呢?

2.了解大体内容.

⑴出示内容简介.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写的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科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书中讲述了发生在安利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

⑵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再告诉大家,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⑶交流.

3.了解作品影响.

过渡:这本书不仅故事感人,充满童趣,而且在世界上的影响也非常大.老师搜集了有关资料,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⑴出示作品影响.

7 / 39

①《爱的教育》出版于一八八六年,在意大利曾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100年来,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

②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欢读《爱的教育》,有些国家把《爱的教育》作为小学生的教科书来读.

③《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⑵师述,并作适当讲解.

4.读后感激趣.

过渡:这确实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译者夏丐尊先生备受感动流着泪读完全书,并决定要将此书介绍给中国的读者.本书的作者也说过:“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会受到灵魂的震撼.”下面,再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部分读者的阅读感受.

出示读后感,生静静阅读.

三、引导学生读书.

过渡: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样一本好书,你想不想读?

1.初步的阅读方法指导.

拿到这么一本厚厚的书,你打算怎样下手去读呢?

⑴指名说.

8 / 39

⑵师总结:先看序言,再读目录,然后阅读正文.

2.自读序言.

3.阅读书的目录.

自由读,同桌交流,了解书中有哪些小故事.

4.阅读正文.

5.推荐阅读.

过渡:大家的阅读热情真高啊!有些同学已迫不及待地想读故事了.为了满足一下大家的阅读欲望,老师先给大家推荐一篇故事——《意外事件》,请同学们通过目录找到那个故事认真读一读.

⑴学生自读,师巡视.

⑵交流.(故事大概内容、阅读感受.)

过渡:这个故事非常感人,其实这本书的每个故事都很感人,它写尽了人世间种种感人肺腑的爱!下面,请你看到目录,找一个你比较感兴趣的故事读一读.

四、总结延伸.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本好书能影响人的一生,改变人的命运,《爱的教育》就是这么一本好书.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走进它,感受它的魅力!

9 / 39

最后,老师送感给同学们一段话: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读书苦思时的刹那;

世界上最舒展的一刻是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让我们拿起书,以书为伴,畅游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中,让课外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3、导读书目:《青鸟》

教学目标:

1.认识青鸟这种动物

2.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法

3.了解青鸟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青鸟》一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都认识那些鸟啊?(学生回答,在他们回答后追问鸟羽毛的颜色)

2.小朋友介绍的鸟有这么多美丽的色彩,那么你们见过羽毛是青色的鸟吗?(学生回答.他们可能说没

10 / 39

见过)

3.那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鸟,它的羽毛是青色的.(可以出示青鸟的图片)

二、快速阅读

请同学们拿出《青鸟》这本童话书,快速地浏览一遍书的简介.在看书的同时,注意思考这些问题:

1.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讲述的是两个孩子寻找青鸟的故事.)

2.书中有哪些主要的事物?

(1)樵夫的孩子狄狄和芙狄.

(2)面包、糖、火、水、牛奶、猫、狗和光的灵魂.

(3)仙女与她的小女儿.

(4)思念之乡、夜宫、森林、墓地、幸福花园和未来王国.

(5)邻居贝尔兰戈太太与她的女儿.

(6)青鸟.

3.幸福是什么?到哪里才能找到幸福?

11 / 39

(作者这样说:大多数人从生到死,始终没有享受过近在他们身边的幸福.)(真正的幸福乃是一颗无私的心所带给人的精神享受.)

三、讨论与分享

1.如果你对作者有所了解的话,与同桌分享你对作者的了解.

作者梅特林克: 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19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梅特林克1962年诞生于比利时的根特市.他从小就爱好文学.1887年,他来到巴黎就学,开始对写作发生兴趣.18年,他正式从事写作.开始时,并不为人们所注意,但由于他那丰富的想象和惊人的创作能力,不久便被誉为比利时的莎士比亚.

2.分享你最喜欢的章节

与全班同学分享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个章节

3.讨论青鸟的象征意义

(1)作品通过寻找青鸟的故事歌颂同情与友爱、探索人类幸福的真谛.

(2)青鸟的形体、色彩都是不确定的,难以具体把握.

(3)它所象征的普通的欢乐与幸福,而是与悲天悯人的博爱情怀相伴,是人在一种崇高境界的感受.

(4)这种崇高境界不是理想状态中的,它就在每个人身边.

(5)除青鸟之外,剧中各种动植物、各种思想感情以至抽象概念和社会现象都拟人化了.

12 / 39

四、总结

作者用青鸟这样具体的事物来表示抽象的观念,他要说明,人类幸福是存在的,虽然我们总不能发现,以为离我们很远,但经过千难万险最终是可以找到的;即使会得而复失,也能再次找到.

大家要学会发现并珍惜身边细微的幸福.

4、导读书目:《三国演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抓小说中主要故事情节或片断描写,品析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渗透阅读方法,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准备:每人带好一本《三国演义》.

教学过程: (学生伴随音乐走进教室……)

一、导入激趣,营造气氛.

1、同学们,最近你们在读些什么书?

2、最近大家都在读《三国演义》,能简要介绍一下这本书吗?(这是我国古代第一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间近一百年三历史风云.)三国故事家喻户晓,代代传诵.喜欢读三国故事的同学请举手.那么,老师出几题考考大家怎么样?

13 / 39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

(2))“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

(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谁说的?(曹操)

(4)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

(5)\"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

(6)谁三气周瑜?

(7)《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

(8)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司马懿)

(9 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

(10)诸葛亮病逝何地? (五丈原)

3、师小结评议,重点表扬鼓励.

二、畅谈英雄

1.《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同学们,你心目中印象最深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说你敬佩他什么?(随机板书)

14 / 39

2. 师: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看来对人物的看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时间的,今天老师只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聊聊一两位英雄人物,选谁好呢?(诸葛亮)

3.引导赏析,根据部分情节、人物话语体会人物形象.

(1)提起诸葛亮,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故事?从故事中你体会到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说:隆中对策、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舌战群儒、设计火攻、空城计、……)

(板书:料事如神、才华横溢、知恩图报、胆大心细、以蜀吴联盟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小结过渡: 诸葛亮是罗贯中倾尽心血描述的他理想中最有光彩的人物.他手摇羽扇,却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为报知遇之恩,忠心辅佐刘家天下,恪尽人臣之职,无条件地履行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信念;他七擒孟获、进军泸水、挥泪斩马谡,均显仁爱、耐心、宽容大度.此人集(板:忠贞、智慧、仁爱)于一身,人称“古今贤相中第一奇人”.然而,他却遭到了一个人的强烈嫉妒,处处处心积虑设计陷害未成,最终以“既生瑜,何生亮”一声长叹,英年早逝.那个人是谁?(周瑜)

(3)周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个故事中了解到的?

(蒋干中计、火烧赤壁之连环计、苦肉计……)

(板:才智过人、沉着果断、嫉妒心强、气量小)

(4)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故事有哪些?故事中哪些情节的描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又体会到什么?

(派遣孔明断绝曹操粮道,借曹操之手杀之)出示:

15 / 39

孔明笑曰:“公瑾令吾断粮者,实欲使曹操杀吾耳.吾故以片言戏之,公瑾便容纳不下.目今用人之际,只愿吴候与刘使君同心,则功可成;如各相谋害,大事休矣.操贼多谋,他平生惯断人粮道,今如何不以重兵提备?公瑾若去,必为所擒.今只当先决水战,挫动北军锐气,别寻妙计破之.望子敬善言以告公瑾为幸.”

瑜摇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为我国之祸!”

——选自《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师范读,生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试着理解句意,说说体会.生齐读.

师:周瑜的阴谋被识破,而对诸葛亮的良苦用心,宽宏大量,非但不感激,反而谋害诸葛之心欲加强烈,他又生一计.他想出了什么办法?

(草船借箭p100)问:三日之内能造十万枝箭吗?周瑜明知不能,为何要求诸葛亮完成,还立下军令状?从中可看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我只分付军匠人等,教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报.”

诸葛亮知不知道其中的阴谋,为何不揭穿?从中你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

16 / 39

诸葛亮成竹在胸,巧妙借箭令鲁肃拜服,写鲁肃有何作用?

周瑜发出怎样的感慨?(“诸葛亮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师:诸葛亮棋高一着,更刺激了周瑜的妒意、杀机,于是在七星坛祭风中,他派丁峰、徐盛水陆并进,以直接军事行为,“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可见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然而,这一切丝毫未伤及诸葛亮,他自己却整日处于焦虑、郁闷、折磨之中.火烧赤壁之后,诸葛亮与周瑜矛盾随着吴蜀双方对荆州的争夺而更加激烈.诸葛亮变退让为进逼,用神机妙算三气周瑜.

(5)资料补充介绍:

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襄之地,诸葛亮先他一步,夺去了.瑜发下:“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的誓言. 二气:周瑜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把刘备扣下,威胁诸葛亮交出棘州,可诸葛亮用计使周瑜留下了“周瑜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佳话,气得周瑜吐血. 三气:周瑜名收西川,实取荆州,施“假途灭虢”之计,被诸葛亮识破,气得口吐鲜血,金疮迸裂.临终前发出感叹:“既生瑜,何生亮!” (6)师:嫉妒心强、气量小这一性格弱点,制约并阻碍着他的才智的发挥,也折磨着他的身心,最终金疮迸裂,英年早逝.

四、总结延伸

1.通过交流,大家对诸葛亮、周瑜应该有更深入的了解.你能选择其中一个谈谈你的体会或对他说说你心中的话吗?

2.课后再读桃园三兄弟刘、关、张的故事,了解三个人物的特点,试着谈谈给你留下的印象.

5、阅读书目:《中华上下五千年》

17 / 39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让学生会运用阅读的方法读,读《中华上下五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3、让学好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交流中体会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仔细阅读《上下五千年》并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读书标语,读一读.(长成须读五车书)

师:这是诗人写给他孙辈们的一首诗中的诗句,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

赠外孙(王安石)

18 / 39

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少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师:这首诗就是鼓励他的孙辈们要(多读书), 对, 多读书,爱学习,长大成为学富五车的有用人才,我们再一起读读这条标语.(齐读 )

师:我们班的读书口号是…… (我读书,我快乐)

师:在这条标语的引领下,我们读了很多书.《中上下五千年》大家已读了一段时间,都读完了吗?

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指名说)

二、精彩回放——我来描述你来猜

1、(要求)你可以概括一个人的形象特征或概括一个故事的大概内容,猜人名或故事名.

2、学生出题,学生猜.

3、教师根据回答总结进入第二环节:

三、畅所欲言——点击人物论英雄

1、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他们为民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彩,请欣赏一组人物图片(出示图片)

2、在这组图片中,一定有你印象深刻的人物,说说你对他的了解,并适当评价一下.

19 / 39

3、2分钟作准备.

4、汇报交流:

(孔子)请介绍孔子,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诸葛亮)对他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在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位重要人物,你了解它的哪些故事?

你来评价一下,指名说.

(郑和)还记得前不久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郑和的课文,谁来介绍有关郑和的事,他对我国有哪些贡献?

(郑成功)他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收复了,假如你是的老百姓,你们会说些什么?

(文成公主)谁来简单介绍她.

(林则徐)在清朝末年,清腐朽,鸦片开始入侵,你知道鸦片的危害吗?道光帝为了维持统治,派林则徐去广州禁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从这段历史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说)

经你们介绍,这些人物就变得栩栩如生,在老师头脑中越发清晰,还有自己崇拜的人吗?(指名说)

师:你们表现很好,为了鼓励大家,我送大家一首歌《向天在借五百年》,边看边思考,你知道这首歌出自哪部电视剧?(欣赏歌曲)

教师小结后进入第三环节:

20 / 39

四、童言无忌——功过是非我评说

1、在5000年的历史进程中,有多少个朝代,就有多少个帝王,你比较欣赏谁?

2、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你心目中的皇帝.

出示:我知道 皇帝是 (什么样的皇帝),因为 ,我想对他说 .

3、学生准备.

4、针对交流,教师作适当点评.

小结后进入第四环节:

五、反思回味——三言两语说收获

1、拿出自己的读书卡.

2、填写读书收获(简单些,真实些)

3、汇报交流,分享收获.

六、总结

作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挫折和坎坷,更创造无数的辉煌成就.

21 / 39

五千年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我们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最后老师送你们两句话,出示两句话: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的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人类智慧的结晶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皆留存于书中.时光无法消磨它们,它们能够得以再现,并给人以新的感觉.

——弗.培根

请记住我们班的读书口号:我读书,我快乐.

6、阅读书目:《伊索寓言》

教学目标:

1、从寓言故事中明白各种道理.

2、用讲故事、绘画、表演、谈感受等多种形式巩固并拓展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听、说、谈、写等方面的能力.

3、在提供的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中,注意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行为等方面的培养.

教学准备:

22 / 39

老虎、狐狸、小山羊、狮子的头饰以及“智慧星”.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播放伊索寓言《狐狸和乌鸦》.

1、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知道这是谁带给我们的吗?(伊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公元前6世纪去认识一下他吧!

2、生饰演伊索:我叫伊索,我出生在希腊.童年时期我是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意思,再加上我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讨厌我.但是我的妈妈时常讲故事给我听.母亲去世后,我就跟着曾照料过我的一个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听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一些动物的故事.有一天,我梦见了幸运之神和蔼地向我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在我的嘴里,醒来后我发现我竟然会说话了.今天,我请大家一起走进我的寓言世界.

二、走进伊索寓言

(一)知识竞赛

师:平时我们阅读了大量的伊索寓言,今天我们举行一个知识汇报竞赛.答对的同学就能为小组里加上一颗“智慧星”,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得到的“智慧星”最多!

(出示“伊索寓言”知识竞赛题)

1)伊索寓言是 著名的寓言汇集.其中我们学过的篇目有 ,寓意深刻,

23 / 39

影响很大.

2)寓言是一种 的小故事.

3) ,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伊索编,共有寓言故事 篇.

4)寓言通过写 的小故事,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5) 和 两则寓言共同说明的道理是 .

学生抢答.

(二)演寓言

过渡:课前,每位同学都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好小组,下面我们就来畅所欲言,将自己的阅读收获与大家来分享.要求:每位同学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交流,当别人汇报时要注意倾听.

1)学生表演故事《农夫与蛇》

《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学生说道理.(师奖励“智慧星”)

2)学生表演课本剧《狼和小羊》

小羊的命运会怎样?请大家给故事加个结尾.学生续说故事.(师奖励“智慧星”)

3)学生表演课本剧《狐狸和山羊》

24 / 39

看完表演,你想对它们各说什么呢?(师奖励“智慧星”)

师小结:大家的表演真精彩,使我们与寓言里的动物们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

(三)画寓言

师(过渡):我们不光会表演寓言,还会画寓言呢!请看第2小组同学的表现.

1)展示图画:《狗和兔子》、《狐狸和葡萄》、《聪明的乌鸦》

逐一展示图画并讲故事.学生联系故事谈谈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师奖励“智慧星”)

2)师:看了《狐狸和葡萄》的故事,你有哪些感想呢?(学生自由交流)

3)师小结:人无完人,能够发现并改正缺点的就是好样的.

(四)写寓言

师过渡:伊索寓言充满着智慧,他的寓言深受穷苦老百姓的喜爱,却因此得罪了权贵,而遭杀害.

1)(出示“天使”)生饰演天使:虽然我已经死了,但是我、我的灵魂和我的寓言还活在大家的心里.许多人在读我的寓言,领悟其中的道理.我深感欣慰.你们看,四(1)班的小伊索们也带来了自己创作的寓言.

2)学生讲故事《狮子和狼》《苹果树和啄木鸟》《知了和蚂蚁》《受表扬的萤火虫》《人和大象》新《猫和老鼠》.(师奖励“智慧星”)

25 / 39

3)师小结:每当我们创作一则寓言就会和伊索更亲近一些,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伊索的好朋友.

(五)寓言链接

师:寓言就像是一只神奇的智慧袋,我们可以从里面领悟出许多的道理,使我们更聪明.

1)出示智慧袋

师:同学们,请选择你读过的寓言故事,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请第四小组同学汇报.

学生交流读书有感.(师奖励“智慧星”)

2)师:小小的寓言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使我们受益终身.

(六)拓展延伸

1)古今中外,还有哪些寓言故事书呢?(指名生说)

出示:中国寓言、古印度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列那寓言、萨迪寓言、达.芬奇寓言……

2)师:今天‘在同学们的侃侃而谈间,一个个寓言故事变得鲜活了,一个个道理变得深刻了.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礼物.

3)出示: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

26 / 39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4)学生齐读格言.

师总结:“长成须读五车书”!阅读是无止尽的,希望大家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伴着书香快乐成长!我们把掌声送给今天获胜的小组.

7、奇思妙想

教学目标:

培养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1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

、2

锻炼提高表达能力.

、3

教学重难点:培养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解题激趣 、一

27 / 39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想过太阳可能是黄色的,月亮上的小白兔跑了,还有小白兔换上了豹子胆?如果发生这些事情,会多么有趣呀!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奇思妙想世界吧!

二、 读文感受

1、 自由读文章,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 知名度第一、二、三篇文章.

3、 讨论:你觉得那些地方写得特别有意思?

4、 讨论:你觉得那些地方写得特别有意思?

5、 再读:读自己特别喜欢的,觉得特别有意思的.

6、 互读互听:把自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读给同学听,交流感 受.

三、 联系实际,发展思维

小朋友,你们有过像这些文章的作者那样的奇思妙想吗?

四、 布置作业

1、 把你的奇思妙想写下来

2、 用画笔把你的奇思妙想画下来

28 / 39

8、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书籍对人类生活的重要

2、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 的爱书,护书的好习惯.

二、课前准备

①收集名人格言;

②准备一本自己喜爱的图书;

③准备读书感受一条.

三、教学过程

(一)格言导入,激发兴趣

1、 引导学生交流格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为理智和心灵插上翅膀—高尔基

29 / 39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2、揭示本课目的,板书课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学生交流

1、学生交流名人格言

2、参与全班交流.

(三)自由交流

感悟方法 1、组织学生小组、全班交流读书感受.

2、评选读书之星老师给读书之星颁奖.

3、推派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检测体验,培养习惯

1、出示检测:

①上课时,小红看起课外书来;放学后,作业没做,又着迷地看起课外书来.

②小兰只爱看《卡通画册》,对别的书没兴趣.

③小云一天看好几本书,每本只看插图就好了.

30 / 39

2、组织交流.

3、小结:

(四)、教师小结:好书的确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朋友,多读好书,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所以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1、小组自由交流读书感受:

①书籍给了我知识;

②书籍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③书籍使我树立远大的理想..

9、品冰心作品

教学目标:

1、学生汇报在阅读冰心作品的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31 / 39

交流在活动中阅读的作品,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

用优美音乐作背景,及教师深情的语言,营造出学习氛围,将学生引进冰心作品爱的意境使师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汇报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简要介绍所了解的冰心.

2、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

了解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冰心.

(引导学生了解冰心作品中体现的童心、母爱、对大自然之爱的主题.)

(2)你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1)通过汇报交流对冰心其人其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冰心其人其作品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

32 / 39

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回顾学习方法

回顾在学习《海伦 凯特》时用 “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抓住冰心作品清新秀丽,语句优美,同时又抒发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特点,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读.

四、欣赏、品味作品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冰心的作品,教师适时点拨.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除各小组推荐的人选外,鼓励学生自荐.展示朗读的形式不限,展示的作品多篇.

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33 / 39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

五、推荐名句段

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冰心作品中的名段.

老师推荐名段.(课件展示)

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的品味到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10、中国节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2、体验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3、通过对节日的文化感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34 / 39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想介绍一位朋友给大家认识认识,你们想不想认识这位朋友?(想)这位朋友,就在你们的身边,而且和你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中文名字叫做“节”,英文名字叫做“J”,想不想知道它的样子?(想)(出示课件)

不错,这位朋友就是一本书,书名是《中国节》,书中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一起去感受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悠久魅力.

二、具体.

(一)、名称

你们知道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究竟是哪四大吗?能不能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给大家说一说?我想请四位同学分别回答.(出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二)、来历

1、那么,你们知道这四个节日分别是怎么来的吗?它的来历是什么?我也想请四位同学简单地说一说.

2、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看来你们的生活阅历还真不少,知识也很广泛.那么,这四大传统节日的来历到底是什么?虽然历史上有过不同的说法,那么,到底有没有一个更准确、更让人信服的说法呢?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1)春节

35 / 39

(2)清明节

(3)端午节

(4)中秋节

3、小结:刚才,我们一起通过阅读,领略了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来历.可见,阅读的最大乐趣,就是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在书中遨游,去感知四大传统节日的习俗.

(三)、习俗

以上,我们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一起学习了节日的来历,现在,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一起来见证它们的习俗.

1、 中秋节

2、 端午节

3、 清明节

4、 春节

(四)重点感悟春节的习俗和文化.

1、习俗.

课件:春节习俗(放烟花爆竹、逛灯市、舞狮会、贴春联、吃年夜饭……)

36 / 39

2、春联.

出示春联:八副.

分读春联:第一组、……第六组、女生、男生

自读春联

齐读春联

除了片中的春联,你还知道哪些春联呢?请同学们自由说一说.指名说.(5至10人)

小游戏:对春联.指名说上联,其余同学对下联.

同桌对春联.

练写春联,指名读.

3、春节的诗;元日

三、作业:

《中国节》——四大传统节日(读后练习)

节日 别称 习俗(不少于3个)

11、名著导读-《西游记》

37 / 39

教学目标

1.利用媒体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通过小组学习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学会合作分享.

3.让学生初步了解《西游记》的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西游记》的内容.通过小组学习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学会合作分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西游记》影视作品图片,设置情境.

二、内容分析

1.《西游记》里的故事

学生讲述

2. 历史上的玄奘西游

38 / 39

(1)学生展示搜集的相关资料

(2)教师总结

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5年),46岁的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3)孙悟空的原型

鲁迅:孙悟空源自淮涡水神无支祁.

39 / 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