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92~9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平均分的感知过程,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结合图形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难点: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那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个拍掌小游戏,好不好?
举起你们的双手,拍拍掌。(和学生一起拍掌)
好的,声音真响亮!待会儿谁在课堂上表现好的话,我们大家也送给他这样响亮的掌声,好吗?
大家请看(师举起3根手指头)这是几?
不要用嘴巴回答我,请用你们的掌声告诉我。师接着举起两根、一根手指头.
真棒!下面咱们来个拍掌答题怎么样?准备好了吗?请看第一题。
课件依次出示:
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2、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3、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出示题3后,问:你们为什么不拍掌呢?一个月饼要分给2个小朋友该怎么分才公平、合理呢?
激疑: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分法,老师是这样分可不可以?为什么?(师拿出一个月饼图片故意撕
成一大一小)
要把两份分得一样多才公平,是吗?我们把分得一样多的分法叫什么分?
(板书:平均分)
二、引导探究,构建新知。
(一)认识1/2
1、引出分数,板书课题。
老师这儿有一个月饼图片,谁愿意上台把这个月饼分给这两个小朋友?
(请一名学生上台操作。)
你准备怎样分?
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来,掌声送给这位小朋友,请你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把这个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得到几个月饼?
这半个月饼该用一个什么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数家族”中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带学生齐读一遍“分数”。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完整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2、指导读写,理解1/2的含义。
(拿着一个圆形纸片边演示边说):老师也用对折的方法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
(张贴图片):这一半我们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就是——1/2。(师板书: )
师:二分之一怎么写呢?伸出你们的手指出来,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师边写边说明:先写一横,表示平均分;下面写2,表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2份;上面写1,表示其中的1份。咱们再来写一遍。
这个数怎么读呢?谁会?
读得好,就这么读,谁再来读一遍?
(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大家再来读一读。(二分之一)
(出示课件)大家请看,我们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就有了两个半块月饼,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半个月饼可以用哪个
分数来表示?
左边这半块可以用1/2来表示,右边这半块呢?
也可以用1/2来表示,这两个半块都是这个月饼的1/2。
说得真好!师点击课件出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1/2。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3、学生活动:折出长方形纸的1/2。
刚才我们通过分月饼认识了1/2,下面请大家从老师刚才发给你们的学具里边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出来。一起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
折出长方形的1/2 ,并把它的 涂上颜色。 然后说说你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一?
折完了吗?举起来给老师看看,做得都很不错!谁愿意上来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说的非常清楚,你的手也真灵巧,颜色涂得这么漂亮,老师把你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还有没有也是这样折的?你真是太厉害了,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老师特别欣赏你这样有独特想法的孩子。(师张贴学生作品。)
4、练习:判断1/2,引出1/4。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图形,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出示课件:)
第2、第4个图形,都是分成了两份,为什么不能用1/2表示?
说得好!不管是一个月饼还是一个图形,一定要是把它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才可以用1/2表示。
(二)认识1/4
1、认识1/4。
指着课件上最后一个图形问,这个图形的涂色部分为什么也不能用1/2表示呢?
那涂色部分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出示四分之一教具):老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
涂色部分是这个圆的几分之一?
(指其它3份):这一份呢?这一份呢?
引导学生小结: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这个圆的1/4。
2、折纸活动:折出一个正方形纸的1/4
其实呀,在这张正方形纸上也藏着1/4呢,大家想不想把1/4从这张纸上找出来?先请看要求。
出示课件:
拿一张正方形纸,想一想怎样折出它的1/4。折完后,再用你喜欢的颜色涂出它的1/4。(同桌之间互相合作,看看你们能用几种方法折出。)
同学们做得都很认真,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上来让大家欣赏一下?
学生上台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说清:你是怎么折的?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教师选取几种不同的折法贴在黑板上。
(指3个正方形):这三个正方形的折法明明不同,涂色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4表示呢?
原来是这样,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就都是它的1/4。
(三)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1/2、1/4、。其实呀,像这样的分数还有很多,谁来说说?
(师板书。)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分数,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图形中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出示课件:指名学生说。)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同学们做得又对又快,真是了不起!大家快看这儿!
出示课件:
他们俩到底谁吃的多?
为什么说猴哥吃得多?说说你们的理由。(出示课件
这是三个同样大的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从这些图中发现什么吗?
了不起的发现,说说每个圆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谁能用分数表示出这三个圆中的涂色部分?
我们来给它们排排队,谁最大?谁最小?
课件出示 :1/2 > 1/4 >1/8
如果我们把这个圆继续往下分,平均分成10份、15份、20份,大家想一想: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
同学们说的太对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同样的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课件出示)
三、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生活中的分数。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我们来看看下面的画面,能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课件依次出示:水平面图、法国国旗图、太极图、五角星图。(指名学生说由图所联想到的分数。)
其实呀,除了生活中的这些分数以外,你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体中也能找到有趣的分数呢。谁来读一读这段资料。
课件出示:当胎儿在妈妈肚子里长到8个星期时,胎儿的头大约是身长的二分之一,当婴儿一岁时婴儿的头大约是身长的四分之一。(指名一学生读)
(出示一儿童全身图片)师:大家来估计一下,儿童的头长大约是身长的几分之一?
到底是几分之一呢?请看!点击课件出示:把儿童人体图片平均分成了6份,头长占身长的1/6.
师小结: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不过需要大家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四、课堂总结,反思评价。
1、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又有了什么新的收获?你觉得这节课自己学得怎样?
2、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你们的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平均分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写作:
1
—— 读作:二分之一
2
六、教学反思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
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细细品读了教学参考,集中力量教学1/2,让学生用学习1/2的方法主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课一开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四个苹果两人平分、两个苹果两人平分、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几个”,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半个又叫做1/2个。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体会分数的产生来自于生活的需要。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2积累经验。实践证明,让学生表示半个既强化了平均分,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认识1/2找到了原型,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2的意义打下了基础。
2、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并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及时进行交流,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1/2的表象,同时体会到了方法的多样。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经历了1/2的产生、形成的过程,真正的理解、体会了1/2 的含义。接下来我进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请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通过放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
分数的意义。1/4、1/6、1/8等等,学生很轻松的就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分数,同时也进一步明白分数的含义。在教学中我还要求学生折纸的同时,还要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几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
整节课上完后,我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对学生的预设不够,对学生的训练不够,特别是语言。学生的语言表达没有跟上思维,他们还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这反映出我在平时的授课中,没有把培养学生的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其实学生并不仅仅是要学好知识,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良好的数学品质,这样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有良好数学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