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

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

来源:叨叨游戏网
CUl F- l U.1 Chlna EduCat1On Innovation Herald 科教动态 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增强我国教育软实力① 王东署’ 朱训林 (1.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郑州大学数学系 郑州450001) 摘要:软实力是美国著名圆际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提出的一个固际政治概念,在很多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高校作为社会发展竞争 中的重要软实力因素,其本身的发展也存在一个软实力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软实力建设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 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圆文化.校际交流.大学精神建设等方面来加强高校的软实力建设。 关键词:竞争力 软实力 文化建设 大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G6 4 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3--9795(2012)05(a)--O004--02 所谓“软实力”(Soft Power),原属一个 国际政治术语,最早是由哈佛大学教授约 学科,有限的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高 (4)高校国际国内的校际交流仍处于较 2004年亚洲大学校长论坛上曾经这样说: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 学国际化程度高,教职工向全世界招聘,外 籍教师比重都较高,一般占到20%。广东外 外籍教师占的比例在国内高校中是较高 等教育和就业市场需求结构性失衡,影响 低层次。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在 (2)在我国当前大学发展实践中,软实 选择中,追崇“大楼”的力量超过了关注“大 瑟夫・奈在1990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 整体效益的发挥。 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 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 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l 1。 力理念缺失现象普遍。在“大楼与大师”的 大势所趋”[21。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的大 师”的力量。一些大学为了取得更大的发展 那么,什么是教育软实力呢?教育软实 力是指那些办学硬条件之外的要素,诸如 空间或竞争优势,在校园建设上追求所谓 语外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目前 以符合时代要求的办学特色、体现办学水 气势、冲击力,过于注重学校办学条件、办 平的综合实力,它们是大学内部的精神、文 学规模、办学效益等硬指标增长,而不甚重 化、制度等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所体 视抑或忽略了对师资队伍、教育质量、人才 现出来的综合力量。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 的,但仍不足l0%。而日本、韩国、新加坡的 大学,留学生的比例占20%左右,我国留学 生比例最高的高校一北京大学,2009年留学 水平。 培养结构、学科建设、社会品牌等软指标的 建设和提升,特别是对耗资大、周期长、见 生所占比例约为10%,其他高校均低干这个 概念,并且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的冲 效慢的学术大师的培养和造就更是呈现整 突、碰撞、摩擦也在不断加剧。尤其是在经 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越来越成为反映 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则是增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血液, 体性缄默,以致出现当代大学“形大而质 (5)高校大学精神的普遍缺失。大学精 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学校传统和学校作风 小”、“外全而内空”的尴尬局面,暴露出发 神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 力,师资紧缺,教学质量滑坡,科研实力下 的综合体现,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哈佛大学 降,以及严重缺乏对社会环境和服务对象 的“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 急遽变化的及时、适度的反应能力,从而处 要与真理为友”,以及耶鲁大学的“光明与 真知”,都是很好的实例[31。 目前,我国内地的高等学府现只是学 习知识与技能的地方,只注重发展教育的 国家综合实力的“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 展的浮躁与功利,表现出发展的疲软与乏 而高校是传承、创新、引领文化的重要基 来越大的作用。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如 地,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越 于被动地位。 (3)高校文化建设偏失。由于传统 何适应国情的需要,积极稳妥发展高等教 的负面影响制约了高校软实力的内核构 育,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如何着力打造和提 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是 外向功能,而不切实地进行内在价值的引 升自身的软实力,增强竞争力,已成为当前 对校园文化及其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对校 导,为了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在服务于社 高等院校办学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园文化建设机制的把握还不够系统、科学, 会的某一职业,谋求自己的生存。那些化育 盲目追求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 心灵的智慧、道德情操却统统远去我们的 1目前我国高校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 化的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目 视野,校园里充斥着功利、浮躁。大学生的 主要问题 前,许多大学把校园文化建设简单等同于 精神生活为时尚所左右,教授们的科研急 功近利地跟踪、模仿、复制甚至抄袭现象可 以说是屡见不鲜,浮躁之风甚嚣尘上。 目前高等学校的发展,在总体上有种 校园文化活动,从而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制 倾向,即重视学校硬件建设的投入,衡量或 度建设。二是缺乏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文化 评价一个学校往往是看其校园占地面积、 校舍建筑面积、仪器设备价值、图书藏书量 阐释和发掘。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特定活 动的开展,但是,文化建设不等同干活动的 2如何增强高校的软实力 针对前述存在的问题,如何提升软实 力,增强竞争力,是我国高校面对的重大全 新课题。笔者认为,高校应该从以下六个方 (1)科学地进行战略发展规划,明确大 等。而在软实力建设方面重视和投入不够, 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堆砌,而需要对活动本身进行文化的阐释。 精神内涵,使其成为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 轻视或忽略软实力方面的评估与评价。具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校园文化活动的 (1)我国高校“千校一面”,没有或很少 展的力量。三是校园文化建设重共性而轻 面着力提升自己的软实力。 具有特色。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高校 个性。在我国当前的大学文化建设中,很多 扩招,高等教育开始进入一个“繁荣发展” 高校没有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历史积淀 学的发展定位。要进一步认真思考我们究 多而个性不足,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 学”两个根本问题,真正做到科学定位,突 出特色,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以特色 的时期。各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制 和社会环境,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共性太 竟应该“办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好大 度管理方面基本上大同小异,没有发挥自 己的优势特长,凸显各自的优势学科、特色 文化品牌。 ①作者简介:王东署(1973~):男,博士,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4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201 2 NO.1 3 Ohlna EducatlOn—Innovatio—n Herald 科教动态 争一流,找准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 本,全员参与,必须着眼于学校的全体人 系具有引导和支持的作用。构建大学和谐 员,形成人人参与的气氛,为培养全面发展 校园应着力处理好学科发展的和谐、规模 与质量的和谐、人的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和 同时,在高校文化建设方面,也要借鉴 商业领域的品牌战略理论,努力打造学校 (2)加强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增强高 质量。英国剑桥大学前副校长阿什比曾经 指出,“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 产物”[41。在当今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日益讲 种独特的竞争力。抓住了特色,也就是抓住 了学校的生存之路,个性特色也是高校生 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越是知名 的大学,越有自己特色的大学。高校应在办 校的知识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的教育教学 的人才提供精神关怀。 谐、校园文化设施与学校发展的和谐、法制 与法冶的和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 ④教育创新的思想理念。创新是一个 的文化建设品牌[5j。通过建设自己独具特色 谐等六个重要方面。 誉度,进而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这就 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 究个性化的时代背景下,特色就成为了一 的校园文化品牌,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和美 要求我们有意识地进行品牌经营,在发展 不竭动力,是大学精神最具本质的内核,是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逐步探索和提炼 教育事业发展的内驱动力。大学从产生之 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使之成为师生的精 日起,就是探索、发现、传播新知识的场所。 学思路、教学理念、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 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根据自己的 实际和办学历史,围绕为地方服务、为区域 经济发展服务等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做好 发展定位,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 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不断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逐渐形成优势专业,并 籍此形成自身办学特色。 (3)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让大师级 人才源源不断产生的良性“生态系统”。要 运用一流的项目,吸引、集聚、培养国际一 流的科研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努力构造 “合理流动、有序竞争、人才辈出、才尽其 用”的良好环境。 梅贻琦先生指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 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的核心 竞争力应该包括优秀的教师、顶尖的科研 人员、精干的管理人员。前面两者就是所谓 的“大师”。他们是大学的灵魂和核心,对学 校学科力量人才的培养、教师队伍的建设 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他们通过“传道、授业和解惑”作用于学 生或其他老师,使学校在竞争中处于有利 地位。所以,大学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中必须十分重视大师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在大力引进或培养大师级学术领军人物的 同时,高校也必须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 体水平,制订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完善各 种激励机制,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管理,切 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打造有创新能力 的科研团队。 (4)强力打造校园文化,增强高校软实 力的鲜活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 文化,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要坚持科学发 展观,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高校实 际,在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当地 宝贵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及 自身特色,大力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 善于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 好校园文化,努力重点营造出一种积极向 上、有朝气、有品位、学习型、创新型的校园 文化。另外,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 神家园。 因此教育创新,首要的是教育观念的创新, (5)加强校际、校企以及国际高校间的 大学要与时俱进,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 深度交流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 确的人才观。大学教育要进行教育制度创 等教育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高校要充分 新、教育内容和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 利用校际资源,做到优势互补。更多地吸纳 新,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跨越。 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在教学和科研中注 总之,在当代知识经济社会中,高校作 入更多的国际化内容;与外国大学建立联 为传承文明、培育人才的重要场所,其自身 系,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网络教 发展的软实力问题正日益受到重视。打造 学,通过先进的通信科技将世界更多的听 高校软实力,提升高校竞争力,是全球性竞 众带入课堂。国内高校应拓宽互派留学生 争环境下高等教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范围,加大引进外籍教师的力度,教职工 发展的战略抉择。只有充分认识高校软实 队伍中外籍教师应占到一定的比重。从实 力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找到解决这 际角度考虑,对于我国大多数高校来讲,还 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才能更好完善高校的 是要充分利用国内的校际资源,实现国内 自身发展,为经济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 的人才交流与优势互补[6]。 智力资源,进而凸显出高校在社会历史进 (6)重塑大学精神。当前,加强大学精神 程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提炼和升华大学精神,正确引导大学 精神,需要遵循以下四条理念: 参考文献 ①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 [1]李化树.论大学的软实力,清华大学教 是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办学理念,也是高校 育研究[J].2005(4):3l~35. 软环境建设的归宿。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 [2】申小蓉,张翼.对高校软实力建设若干 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大学软实力造就过 问题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程中的重要原则。无论现代传媒如何发达, 文社科版),2007(6):209~211. 都不能忽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融 【3】于光.提升高校软实力,促进高等教育 合。师生是校园生活的主体,在校园文化建 内涵式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 设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师生为本,以 报,2008(4):63~65. 高尚的情怀去关心爱护全体师生员工,才 [4】干大海,李春华.提升高校软实力探析 能体现时代精神,才能满足师生对校园文 [J】.网络财富,2008(7):32~33. 化的需求。 [5】贺志军.浅谈大学文化建设与高校软实 ②“兼容并包”的学术理念。蔡元培作 力提升[J】.甘肃高师学报,2009,14(1): 为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卓越代表,其著 87~90. 名的文化思想和学术观点,曾对中国的历 【6】韩震.教育交流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史进程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在科学日新月 【J】.教育研究,2008(11):51~56. 异的今天,“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显得更 加重要,它是促进大学学术氛围提升和学 术繁荣的必由之路。 ③和谐全面的发展理念。在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中,教育发挥着基础性、先导 性的作用。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 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 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而高等教育又是教育 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教育体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Ohl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