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

来源:叨叨游戏网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

摘要:音乐是想象的翅膀 ,音乐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上好歌唱教学课很重要,但是音乐欣赏课同样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在这些方面欣赏课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音乐 欣赏课 作用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最有效的途径,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它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它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它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对音乐的审美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欣赏,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常有特殊的创作背景,有些歌曲还具有创作的故事或创作花絮。如果在学唱歌曲前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一步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欣赏”的空间里。例如在教《卖报歌》时,可以把聂耳当年在上海认识了一个叫“小毛头”的报童,了解到他的生活十分艰难后,写下这首歌的经历讲给学生听。通过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报童无依无靠、吃不饱、穿不暖的滋味,想象一下报童忍着饥饿和内心痛苦,在凄风苦雨中奔跑叫卖的情景,从而在学生心田里埋下了对报童无比同情之感,为接下来学唱时展开“音乐欣赏”作好了先导与准备。

二、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提高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

欣赏课不像唱歌、舞蹈等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和音乐想象能力。如:欣赏苏联作曲家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我自制幻灯片,从童话故事本身入手,将生活有趣的故事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幻灯片形象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看,张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启发学生叙述故事内容,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中的人物和动物来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学生对童话故事主题的理解为欣赏交响童话主题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的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学生在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中领悟到音乐作品的主题,激发了想象力;在体会音乐作品内涵的同时也感受了美,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启迪了智慧。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作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等,根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创作画,再依据自己画的画写一段简短的文字,然后再写乐句或乐段表现所画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假设一种意境,鼓励引导学生创作音乐。教师要将学生创作的作品让他们自己去鉴赏、去分析,他们就会各抒己见,相互取长补短,去修改整理,不断完善。通过做,学生明白了音乐创作需要有音乐知识作基础,更需要音乐素材和对生活的感受等。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获取音乐知识,从生活中去寻找音乐素材。当然,教师应注意面对的是小学生,应力求简单浅显一些,不可过高。学生在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中领悟到音乐作品的主题,激发了想象力;在体会音乐作品内涵的同时也感受了美,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启迪了智慧,提高了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我在教学中总是给学生创作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等,根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创作画,再依据自己画的画写一段简短的文字,然后再写乐句或乐段表现所画的内容。我还常常假设一种意境,鼓励引导学生创作音乐。我将学生创作的作品让他们自己去鉴赏、去分析,他们就会各抒己见,相互取长补短,去修改整理,不断完善。通过这样做,学生明白了音乐创作需要有音乐知识作基础,更需要音乐素材和对生活的感受等,他们就会主动去获取音乐知识,从生活中去寻找音乐素

材。当然,我们应注意面对的是小学生,应力求简单浅显一些,不可过高。

四、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 音乐欣赏课,只有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巧妙地运用它,教学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

五、用范唱激发情景,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学习情趣

我认为在唱歌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做好示范,用音乐美和情感美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在老师的歌唱和伴奏中直接感受到音乐美的所在。并能从中领会到只有富于表情的、用心动情的演唱才能产生美感。实践证明教师有感情的范唱比听录音范唱更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聆听、欣赏教师的范唱就会被歌曲所蕴含的美打动。如:在教学《唱个妈妈的摇篮曲》这首歌时,我针对歌曲的内容与特点,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学生听得全神贯注,听得津津有味。接着,我用流畅的伴奏、声情并茂的歌唱,与同学们的眼神交流。听后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说出自己听到的、想到的。最后,我再进一步启发引导,听录音范唱,让学生闭上眼睛再去感受歌曲,并展开想象,把自己联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范唱的引入,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歌曲的学习情趣,使他们感受了美、体验了美,同学们更加主动参与到了音乐教学中。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就是音乐欣赏。小学生通过进行音乐欣赏可以树立初步的审美观念,进而提高学生感受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非常有利。所以,要重视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注重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让音乐欣赏课堂变得更有魅力。

参考文献:

[1] 化玉娟. 浅议“想象”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作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8).

[2] 杨芳. 关于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实践教学的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