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地形地貌、水文概况(共五则范文)
第一篇:邳州市地形地貌、水文概况
今年以来,邳州市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邳州”发展定位,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一季度全市经济开局总体平稳,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运行特点(一)农业经济平稳发展
一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2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农业产值22.2亿元,增长9.9%;林业总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4.8%;牧业产值9.5亿元,增长5.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9%,低于徐州市0.2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7亿元,同比增长8.9%。
(二)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7.5亿元,同比增长17.2%,高于徐州8.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9.5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继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58.9亿元,同比增长20.9%,高于徐州8.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5.2亿元,同比增长21.7,高于徐州11.4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增长态势好于传统产业。列统的2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7个保持增长,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36.1%、27.7%、24.8%、23.2%、20.8%。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非金属矿采业分别增长10.2%、9.9%、8.0%、2.7%、1.4%。龙头企业增长优势明显。重点关注的12家龙头企业,除南方永磁受市场影响,订单不足,其他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江苏沂州煤焦化有限公司和汉能邳州市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同比增速分别是51.1%和47.59%,拉动邳州工业经济的增长。工业用电量增幅较快。工业用电量3.9亿度,同比增长24.4%,高于徐州22.6个
百分点,高于全省21.4个百分点。用电量快速增长,表明我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趋于优化。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
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3亿元,同比增长20.0%,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8.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1.7个百分点,呈现稳中趋缓的运行趋势。工业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6.8亿元,同比增长31.6%,增速环比提高1.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8.4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行业完成投资11.6亿元,同比增长255.0%;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2.7亿元,同比下降58.2%;工业技改完成投资18.9亿元,同比增长65.5%。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2亿元,同比增长50.1%,增速环比回落1.1个百分点,同比提高21.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数低,部分新开工项目申报材料不完备,没及时当期申报,形成同比增速过高。商品房销售销售增速缓中趋稳。商品房销售实现20.5万平方米,同比增速继续放缓。商品房销售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放缓趋势,受央行降息降准等新政实施影响的效果尚不明显,销售增速缓中趋稳。大项目对投资的支撑力度减弱。一季度全市备案项目62个,同比增长37.8%,总投资19.0亿元,同比增长72.1%;核准项目6个,同比下降25.0%,总投资7.3亿元,同比下降25.1%;审批项目40个,同比增长42.8%,总投资59.6亿元,同比下降33.0%。服务业投资比重降低。一季度,全市完成服务业投资额为15.7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社会总投资额28.9%。
(四)消费品市场增长稳定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5.6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总量在五县二区排名第一,增幅排名第五。按行业分,批零业完成50.99亿元,同比增长12.6%,住餐业完成4.6亿元,同比增长15.6%;按规模分,限上部分完成22.9亿元,同比增长13.0%,增速同比下降5.6个百分点;限下部分完成32.7亿元,同比增长11.4%。按商品分类销售分,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分类销售额同比增幅14.2%。其中,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20.9%,烟酒类
同比增长21.3%,服装、鞋、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长23.0%,日用品类同比增长18.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24.9%,汽车类同比增长14.7%,这六大类商品一季度销售增速均高于徐州平均水平。煤炭及制品类同比增长5.2%,增速回落50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16.6%,其他类增长8.8%,这三类商品销售额增速回落对我市一季度零售总额影响较大。
(五)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一季度,我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38元,同比增长9.7%,高于徐州0.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46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18元,增长10.7%。
(六)对外贸易增幅回落,利用外资进展良好
一季度,完成进出口总额2.1亿美元,同比增长7.3%,增速同比回落15.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1.7亿美元,增长7.3%,增速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从当月外贸形势看,3月份实现进出口总额0.6亿美元,增长-24.0%,出口总额0.5亿美元,增长-14.3%。实际到帐外资1592万美元,增长1611.8%,增幅居徐州市第一位。
(七)财政增速放缓
一季度,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徐州市0.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3.7亿元,增长14.3%,税占比为81.2%,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主要税种增速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速同比分别为-7.4%、17.0%、11.7%和-24.4%。
(八)存贷款余额增速回升,信贷总量稳定增长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83.1亿元,比年初增加36.7亿元,增长10.6%,增速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284.8亿元,增长12.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90.7亿元,比年初增加19.3亿元,增长7.1%,增速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存贷比为75.97%,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农业
2014年,邳州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新河农业园区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0家、家庭农场270家;新认证“三品”188个,建成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6个。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9%,秸秆还田率达86.7%。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完成投资10.1亿元。[3]
工业 水杉路实景
2014年,邳州七大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1.1%;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24.6亿元,增长16.5%。40家重点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新增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7家,开发区获批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3]
服务业
2014年,邳州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9亿元,增长13.5%。开工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22个,大学生创业园、环球新天地商业街等7个项目建成使用,新城区“中心商圈”逐步形成。欢乐买商贸入选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企业。[3] 金融业
2013年,邳州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46.3亿元和271.7亿元,存贷比78.5%;新增贷款45.7亿元,保持徐州第一;浦发银行成功入驻。[3]
旅游业
2014年,邳州成功举办首届银杏文化旅游节并推出城市形象标识(Logo),建成国家3A级景区2家,全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8亿元。[3]
招商引资
2014年,邳州,成功举办金秋经贸洽谈会等系列招商活动,签约网为非晶带材、恒有源地能等项目81个。实际到账注册外资突破2亿美元,实现自营出口7亿美元。[3]
固定资产投资
2014年,邳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0亿元,增长20.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97.2亿元,增长56.3%;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35.4亿元,增长16%。[3] 第二篇:秦皇岛地形地貌
秦皇岛地形地貌
地质史上的多次地壳运动造成境内复杂的地质构造,加之外应力的作用,逐步形成了境内形态多样的地貌地形。秦皇岛地形趋势是西北高,西南低,形成山地、丘陵、平原、浅海4个地带,呈梯形分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山地宜发展林、果、牧业生产,以木材、苹果、梨、葡萄、牛、羊等为主要产出,兼有玉米、红薯等杂粮。丘陵和平原土层厚,适宜发展种植业、畜牧业生产,是粮食、油料、肉蛋仪器生产基地,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
山地 主要分布于抚宁、卢龙县北城一线及青龙满族自治县全境。整个山地属燕山山脉东段,以东西走向为主,面积4538.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8.09%,海拔一般在200-1500米之间,属中低山。境内著名的山有都山、老岭、响山、背牛顶、角山、联峰山等。都山位于青龙满族自治县西北部,面积210平方公里,海拔1846.3米,是境内最高峰,为燕山山脉东段主峰。
丘陵 全市丘陵面积为1863。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3.86%,主要分为山间丘陵、山前丘陵和蚀余丘陵。山间丘陵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海拔一般在100-200米之间,其特点是不连续、面积较小。山前丘陵为境内丘陵主体,面积约占丘陵总面积的70%以上,集中分布于卢龙县和抚宁县中部,海拔100米左右,形态多为浑圆和缓坡丘。蚀余丘陵主要分布于戴河以东侵蚀台地上,多为孤立残丘,海拔一般在50米左右。
平原 主要分布于昌黎县中南部、抚宁县南部及市区沿海、部分盆地及山地、丘陵间,以洪积、冲积平原为主。昌黎县、抚宁县南部平原是全市平原的主体,其形态特征是连片,少有起伏,北高南低稍有倾斜,基本广阔平坦,海拔0-20米,面积1410.2平方公里,占全市
总面积18.05%。
盆地 除山间小盆地外,全市有3个较大盆地。抚宁盆地位于县城周围,南北长17公里,东西宽12公里。地势比较平坦,海拔由16米至50米,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燕河营—大新寨盆地位于抚宁县西北部和卢龙县东部,呈“U”字型,以丘陵为主,地势由北向南海拔由150米降至40米。柳江盆地位于抚宁县东部,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地层齐全,在中国北方少见,是现代地质学的发祥地之一。
[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 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北依燕山,南临渤海,面积186平方公里,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柳江盆地地质遗迹景区。称为华北地台地质演化的教科书;是我国现代地质学的发祥地之一,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地学野外实习基地;二是祖山、燕塞湖、长寿山地质地貌景观区。山清水秀,峰峻石奇,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三是长城人文历史景观区。明长城蜿蜒耸立于崇山峻岭之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2001年12月20日,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与黄山、峨眉山、壶口瀑布等一起进入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行列。
文章来源: 秦皇岛农业信息网责任编辑: admin 第三篇:地形地貌描述规范
桉野外工作不同阶段,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基本可划分踏勘路线、调查路线和补充调查路线
2.1踏勘路线:野外工作者对全区岩土类和地质构造等情况需要有一个系统全面认识,以便为编写设
计和布置区域环境地质调查:I:作收集素材,提供依据而布置的野外观测路线。一般应考虑尽量垂直各
类地质体界线和区域构造线方向的穿越路线为主,或以穿越地貌类型齐全、岩土侵蚀类型、形态及泥
石流等发育全而齐,并能观察到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各种主要地质体和地质构造现象为最佳选择;如
果穿越路线难以满足全面系统掌握区域环境地质情况,也采用穿越和追索路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踏勘。
一般要求踏勘路线观测内容基本上应满足正式区域环境地质调路
线路线的要求。
2.2调查路线:是区域环境地质调查中进行区域填图的主要阶段,是在设计书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
准以后,按照设计要求对全区系统布置调查路线。
路线的布置必须能全面控制测区主要环境地质现象、地质体和构造形迹、形态的分布规律为目的,路
线经过位置应尽量能控制地质体间的一些重要接触关系或重要构造部位,以求能收集到尽可能丰富的资料。对岩土侵蚀(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调查路线应以流域单元为调查
路线,根据需要可适当辅以追索路线。对一些重要环境地质现象、地质体边界为准确填绘可布置一定量的追索路线。
2.3补充调查路线:是野外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基本已经完成的情况下,经过资料的室内综合整理后,尚发现某些地段图面尚不合理,或某些重要环境地质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而在室内又无法解决时,根据实际情况而布置的野外观测调查路线。
此种路线的布置应根据实际需要布置一定观测路线或的点,但属解决面、线问题,必 须要有连续野外观测路线控制。
3调查路线的布置 3.1调查路线的布置原则
3。1.1以测区环境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要解决的环境地质问题为依据,一般调查路线应垂直
地层走向或构造线方向,以最短的路线观察较多较全的环境地质现象和解决较多的环境地质问
题。路线间距视不同环境地质情况和地段(一般调查地段、重点调查地段、典型解剖地段)区 别对待,以提高研究程度和解决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为前提,切忌无根据的任意放稀或机械地按
照网度布设填图路线。
3.1.2一般调查区就是环境地质问题简单,路线平均间距一般控制在4—6km,重点调查区就是
环境地质问题较复杂,路线平均间距一般控制在3—4km;典型
地段应较重点区稍密。具体见表 第四篇:云南地形地貌[最终版]
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云南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地形波状起伏,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喀斯特地貌,云南石林、九乡溶洞群、阿庐古洞是其典型代表。
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峡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虎跳峡最为雄奇。位于滇藏交界处德饮县境内的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全省最高峰。西南部边境地区,地势渐趋和缓,河谷开阔。
在云南省起伏纵横的高原山地之中,断陷盆地星罗棋布。当地人称这种盆地及高原台地为“坝子”,坝子地势较为平坦,有河流通过。
云南境内不仅山多,河流湖泊也多。全省有长江、珠江、红河、湄公河以及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分别注入太平洋和印度洋。高原上湖泊棋布,其中,滇池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还有洱海、泸沽湖、抚仙湖等天然湖泊,像颗颗明珠点缀在高原上,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总体来说,云南多山,有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超过了98%。多山地形也导致了部分区域的交通不便,但您可以选择低碳环保的旅行方式出行,这样还能欣赏到一个不一样的云南。 第五篇:淮安地形地貌(打印)
淮安市地貌分析
我叫杨峰,来自江苏省淮安市。自我出身到现在已在淮安生活了二十多年,在淮安时总感觉淮安没有海边城市的繁华,没有西北城市的粗犷,没有南方城市的舒适宜人。但当我真正走出淮安,才深深地觉得淮安真的很好。学过地貌分析知识之后,经过查阅资料,我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淮安,并且对于淮安的爱变得牢不可破。以下是我
对淮安地貌的简要介绍。
一、淮安地貌概况。
淮安市地处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位于北纬32°43ˊ00“~34°06ˊ00”,东经118°12ˊ00“~119°36ˊ30”之间。东西最大直线距离132 公里,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50 公里,面积10072平方公里。东北接连云港,东南接盐城,南接扬州,西南邻省会南京、和安徽省滁州市,西北连宿迁。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淮安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无崇山峻岭,地势平坦,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只有市境西南部的盱眙县有丘陵岗地,地势较高。盱眙县仇集镇境内无名山真高231米,为全市最高点;楚州区博里地面真高仅2.3米—3.3米,为全市最低点。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京杭运河、淮沐新河、苏北灌概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古黄河、六塘河、盐河、淮河干流等9条河流在境内纵贯横穿,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大部分位于市境内,还有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中小型湖泊镶嵌其间。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9.39%,湖泊面积占11.39%,丘陵岗地面积占18.32 %,是典型的“平原水乡”.二、淮安的土壤水文。
淮安市属黄淮和江淮冲积平原。土壤主要为水稻土类、潮土类、砂礓黑土类、黄棕壤土类、基性岩土类、石灰岩土类。有机质含量低,一般不足0.2%,PH值在7~8之间。
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京杭运河、淮沭新河、苏北灌概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废黄河、六塘河、盐河、淮河干流等9条河流在境内纵贯横穿,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大部分位于市境内,还有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中小型湖泊镶嵌其间。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9.39%,湖泊面积占11.39%,丘陵岗地面积占18.32%,是典型的“平原水乡”。
三、淮安的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淮安市属江淮平原,陆地总面积2万公顷。全市土地资源类型比较丰富,除了缺少园地中的橡胶园、牧草地中的人工草地、水域中
的冰川和永久积雪,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有分布。耕地和水域是主要地类,面积较大。2003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39.28万公顷,其中,水田25.90万公顷。此外,全市还有可供开发的黄河故道和其他河湖滩地近7万公顷。水域面积31.26万公顷。
全市耕地分为水田、早地、望天田、水浇地和菜地等5类,其中水田比重最大,占三分之二。耕地土壤主要为水稻土类、潮土类、砂语黑土类、黄棕壤土类、基性岩土类、石灰岩土类。由于灌溉条件优良,风调雨顺之年,全市大部分耕地仍可高产稳产。
林地主要分布在盱眙县丘陵地区,牧草地也几乎全部在盱眙县境内。
(二)水资源
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21全市过境水资源量较多。过境水主要是利用洪泽湖放水和抽引江水。洪泽湖是淮安市的生命之湖,湖泊水量补给丰沛,且又是一个过水型湖泊,多年平均出湖水量达330亿立方米。全市每年抽引江水而利用的水资源数量约为10亿立方米~20亿立方米,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投人使用,这部分过境水量将大幅增加。
淮安市地下水资源贮量丰富。全市可供开发利用的含水层广泛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层。平水年全市降水补给潜水的水量为15.08亿立方米,一般干旱年为12.83亿立方米,特殊干旱年为8.16亿立方米,潜水调节资源量为8.53亿立方米。全市深层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5.42亿立方米。
(三)矿产资源 淮安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分布相对集中。能源矿产资源有金湖县、洪泽县的石油和天然气,洪泽县老子山的地热。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有盱眙县的凹凸棒石粘土、玄武岩、白云岩;淮安区、清浦区、淮阴区的岩盐;洪泽县、淮阴区的芒硝等。其中,盱眙县凹凸棒石粘土探明储量2.72亿吨,远景储量达5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65%~70%,占全球总储量的近50%;岩盐资源探明储量1350亿吨(不包括洪泽湖底),居世界首位,且品位高、埋藏浅、品质优,盐层厚度达100米~200米,卤水浓度在300克/立升~320
克/立升之间,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淮安拥有华东最大的无水芒硝矿,已探明芒硝储量达20亿吨。
(四)森林资源
淮安市的平原绿化,林业资源总量及产业化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在江苏省排名第三,其中森林覆盖率18.2%,高于全国1.6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9.07万公顷,农田林网38万公顷,林网化率95.9%,四旁植树1.1亿株。淮安市的林业资源以人工林为主,兼有天然林,树种资源比较丰富,有木本植物79科,179属410种,其中乔木328种,灌木65种,藤木17种,约有172种人工栽培种。
全市主要栽培树种有:杨树、泡桐、柳树、水杉、刺槐、马尾松、黑松、板栗、毛竹等;珍稀树种有黄檀、黄连木、野核桃、红脉钓樟、山胡椒、漆树、毛棣、毛叶欧李、迎春花、羽叶泡花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