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2020学年年常州市教科院附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年常州市教科院附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来源:叨叨游戏网
2019-2020学年年常州市教科院附中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关于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手掌宽度为2.5𝑑𝑚

C. 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mg

B.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𝑚/𝑠 D. 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𝑘𝑔/𝑚3

2. 一瓶氢气用了一半后,有关剩余部分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 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C. 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B. 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 D. 密度不变

3. 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

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 a物质的密度最小 B. c物质的密度最小

C. b物质的密度是2.0×103𝑘𝑔/𝑚3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 利用水来开山采石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具体做法是:在冬季,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

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石头降温后密度变小,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B. 利用水结冰后密度变小,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C. 利用石头降温后密度增大,体积减小而使石头裂开 D. 利用水结冰后密度变大,体积减小而使石头裂开

5.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绳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

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及其他阻力,小球可在A、B间来回摆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小球在B处受力平衡

B. 当小球运动到B点时,如果一切外力都消失,将保持静止状态。 C. 若小球摆到B点的同时细线断开,小球将保持静止 D. 细线对球的拉力和球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很远就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B. 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再分的 C. 两个水滴靠近后常常会合成一个大水滴,这是因为分子在运动

D. 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原子、原子核、夸克、质子

7. 用一架砝码严重生锈的天平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其结果将会( )

A. 偏小 B. 偏大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8.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

规范的是( )

A.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读数 B.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调零就直接进行测量 C. 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D. 不能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

9.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40N的水平力将一个重5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使其

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与墙壁间的摩擦力是( )

A. 40N B. 50N C. 10N D. 90N

10. 𝑃𝑀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𝑃𝑀2.5中的

“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nm B. 𝜇𝑚 C. mm D. dm

11. 如图是某同学用滑板车滑行的情景。

①滑板车所受重力与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②脚离地后,滑板车向前滑行,是由于滑板车受到了人对它施加的推力; ③滑板车滑行速度越来越慢,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大; ④滑板车最终会停下来,是阻力改变了滑板车的运动状态。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12.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用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间没有斥力 B. 这杯水“热”得烫手--是指这杯水温度很高

C. 冬天人们常搓手,说明摩擦可以产生“热”--是指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 D. 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衣服带静电

333313. 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铁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𝜌铝=2.7×10𝑘𝑔/𝑚,𝜌铁=7.9×10𝑘𝑔/𝑚,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B. 铝球是实心的,铁球可能是实心的 C. 铁球是空心的,铝球也一定是空心的 D. 铝球和铁球都是实心的

14. 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在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水银发生热胀冷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计中水银的密度不变 C. 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不变

B. 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不变 D. 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不变

15. 如图为蜗牛的竖直墙面上缓慢爬行的图片,蜗牛爬行的时候哦会分泌出一种粘液,

蜗牛正是靠这种黏液在墙上爬行的,蜗牛能牢牢静止在竖直的墙面上而不会掉落,这是因为蜗牛( )

A. 蜗牛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它本身的重力 B. 蜗牛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它本身的重力 C. 蜗牛缓慢向上爬行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D. 蜗牛缓慢向上爬行时,受到的摩擦力向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5.0分)

16. 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大约地球上的六分之一.一个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为300N,如把它放在月

球上,它的重力为______ N,质量为______ kg.

17. 小红家的电饭锅的铭牌如图所示,该电饭锅的电阻是______𝛺,由于

小红家电源的电压不太稳定,傍晚时电压常常仅仅为198V,这时电饭锅的功率是______W。

18. 瓶子的质量是300g,瓶内装有4.5𝑁的水则瓶和水的总重量为______N;瓶中水的体积为

______𝑐𝑚3.把一个实心金属块放入盛满酒精的杯中,从杯中溢出酒精20g,若将该金属块从酒精中取出放入盛满水的杯中,则将从杯中溢出______g水。(酒精的密度是0.8×103𝑘𝑔/𝑚3,g取10𝑁/𝑘𝑔)

19. 小明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测出小石块质量,天

平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g;接着测出小石块的体积为10𝑐𝑚3,则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𝑘𝑔/𝑚3。

20. 有一只质量为200g的玻璃瓶,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700g,用此瓶装某液体,

最多能装400g液体,则玻璃瓶的容积是______𝑐𝑚3,这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_ 𝑘𝑔/𝑚3。 21. 温度计在使用过程中,当温度升高,温度计内的液体质量______,密度______(变大/不变/变小

)

22. 如图是第48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决赛中我国选手张怡宁夺冠时的一个比

赛镜头.写出她在击打乒乓球过程中涉及到的两点物理知识. ① ______ ; ② ______ .

23. 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用细线与重力为12N的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

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拉动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则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方向是______。

24.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危害健康,即使只有很少人吸烟,整个场所也会充满烟味,

这属于______现象,说明______。“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______有关。

25. 央视二套播出的“寻味顺德”节目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味道鲜美的豆豉蒸鲮鱼是顺德人民“舌

尖上的美食”。刚刚出锅的豆豉蒸鲮鱼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______造成的,烹饪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______方式改变的。凉之后的豆豉蒸鲮鱼不是很香了,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______有关。当神舟飞船穿越大气层返回地面时,它表面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将______能转化为内能。一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说明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26. 在图中画出橡皮所受重力示意图.

27. 用12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一根轻质弹簧静止时如图所示,请画

出弹簧的受力示意图.

28. 如图所示,用绳子把一个铁锁悬挂起来。把铁锁拿近自己的鼻子,稳定后松开

手。头保持不动,锁向前摆去又摆回来。试画出铁锁在B点受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29. 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金属球,球静止不动,画出金属球的受力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0分)

30. 泉州盛产花岗岩,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花岗岩的密度,取一小石

块样品。

(1)测小石块的质量。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好天平,将小石块放在天平的______盘。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g。

(2)测小石块的体积,将小石块缓缓的放入装有45𝑐𝑚3水的量筒,水面升高到如图2所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𝑐𝑚3

(3)计算花岗岩的密度𝜌=______𝑔/𝑐𝑚3=______𝑘𝑔/𝑚3;

(4)若将步骤(1)、(2)顺序对调,则测量的结果将______。(填偏大、不变、偏小) 31.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第一小组同学的方案如图甲如下:

①备用器材有二种规格的弹簧测力计:A“5N,0.1𝑁”和B“2N,0.1𝑁”,同学实验时应先选择使用______(选填“A”或“B”)进行估测。

②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______运动,利用______知识可知此时拉力等于摩擦力

③比较甲、乙两步(图中𝐹甲<𝐹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④下列各种现象中,利用了上述实验结论的是______。

A.汽车在结冰的路面上行驶时,在车轮上缠绕铁链𝐵.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

(2)第二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乙,与第一小组同学的方案相比,第二小组的方案更好,理由是______。

32. 如图甲是小王同学探究______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王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等质量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王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王的实验优于小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A.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B.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C.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33. 如图甲所示,某科技小组的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圆柱形金属块,使其缓慢匀速下降,

并将其浸入平静的游泳池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金属块下底面下降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𝜌水=10×103𝑘𝑔/𝑚3,g取10𝑁/𝐾𝑔,图乙所示,忽略金属块浸入水中时池水液面高度的变化,求:

(1)金属块所受重力的大小。

(2)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 (3)金属块的密度。

(4)金属块恰好完全浸没时,金属块下底面所受水的压强。

34. 有一铁球质量是234克,体积是80厘米 3,问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

部分体积是多少?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35. 小星一家到某主题公园游玩,他和家人乘坐了过山车,当过山车经过弯道内侧最高位置时,他

明显感觉到自己仍然在挤压座椅,如图甲所示。小星问爸爸:我经过弯道内侧最高位置时,由于要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按说不应该对倒置的座椅产生压力呀,但我明显感觉到自己仍然在挤压座椅,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座椅对我会有一个反向的作用力,那么这时在竖直方向,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有什么作用呢?爸爸向他解释道:刚才我们在弯道上的运动是圆周运动,而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有指向圆心的力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做这种运动,这种力叫向心力,刚才过山车经过弯道内侧最高位置时所需的向心力就是由重力和座椅对人的反向作用力共同提供的。

小星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如图乙所示,若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弧做圆周运动,其运动的速度为𝑣(即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圆弧长),那么物体所需向

2

心力的大小为𝐹向=𝑚𝑣/𝑟。

如图丙所示,是小星模拟过山车的运动情景。光滑水平轨道左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右端与半径为r的半圆轨道BCD相切,半圆轨道接触面粗糙程度均匀,半圆的直径BD是竖立的,轻质弹簧无形变时右端位于0点,小球(与弹簧右端只接触,并不相连接)在外力作用下压缩弹簧至A位置时释放,小球被弹出,在0点离开弹簧,小球此时速度大小为7mls。小球能够沿着轨道运动并到达半圆轨道的最高位置D点,小球此时速度大小为3mls。其中,小球的质量为0.2𝑘𝑔,光滑水平轨道OB段的长度为2.1𝑚,半圆轨道的半径为𝑟=0.6𝑚,常数g取10𝑁/𝑘𝑔。若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看成一个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小球在光滑水平轨道OB段运动的时间是多少秒?

(3)请解释小球通过位置D点的速度比小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较小的原因。 (4)当小球到达半圆轨道的最高位置D点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是多少?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手掌宽度为1dm,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为340𝑚/𝑠,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

C、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故C错误。

D、人体的密度与水接近,约为1.0×103𝑘𝑔/𝑚3,故D正确。 故选:D。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答案:A

解析:解:(1)一瓶氢气,用掉一半后,氢气的质量减半, ∵剩余氢气还充满整个氢气瓶, ∴剩余氢气的体积不变,

根据𝜌=𝑉可知,瓶中的氢气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2)用掉一半后,氢气的种类不变,因此其热值也不变. 故选A.

氢气用掉一半,质量减半,氢气还充满整个氢气瓶,体积保持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判断密度的变化. 在不考虑温度变化时,对于液体和固体,用掉一半,质量减半,体积减半,密度保持不变;气体用掉一半,质量减半,气体还充满整个容器,体积保持不变,密度减半.

𝑚

3.答案:B

解析:解:

由图象可知,当𝑉=2𝑚3时,𝑚𝑎=4×103𝑘𝑔,𝑚𝑏=2×103𝑘𝑔,𝑚𝑐=1×103𝑘𝑔, 则a、b、c的密度分别为:

𝜌𝑎=𝜌𝑏=𝜌𝑐=

𝑚𝑎𝑉𝑚𝑏𝑉𝑚𝑐𝑉

===

4×103𝑘𝑔2𝑚32×103𝑘𝑔2𝑚31×103𝑘𝑔2𝑚3=2×103𝑘𝑔/𝑚3, =1×103𝑘𝑔/𝑚3, =0.5×103𝑘𝑔/𝑚3,

可见,𝜌𝑎>𝜌𝑏>𝜌𝑐,即a物质的密度最大、c物质的密度最小,b物质的密度是1×103𝑘𝑔/𝑚3,故ACD错、B正确。 故选:B。

由图象可得,当𝑉=2𝑚3时,a、b、c三个实心体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三种物质的密度大小,进而得出三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状态无关,所以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但密度变小(即冰的密度小于水),根据𝑉=𝜌可知,体积变大,使石头裂开。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

本题考查密度和质量的特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密度和质量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𝑚

5.答案:B

解析:解:A、据题意可知,小球运动到B点后不能保持静止,即会向A点运动,所以不是平衡状态,即此时所受的力是非平衡力;故A错误;

B、当小球运动到B点时,速度为零,因此当外力消失的一瞬间,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故B正确; C、当小球摆到B点时,小球速度恰好为零,此时若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只受重力作用而竖直下落。所以,将由静止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

D、细线对球的拉力受力物体是球,球的重力受力物体也是球,所以二力不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B。

(1)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为平衡状态;

(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力消失的一瞬间,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静止下去; (3)分析小球到达B点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便可得出结论;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此题考查了学生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在此题中,小球由于重力作用将由静止下落。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出在B点的运动状态。

6.答案:B

解析:解:A、很远就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再分的,故B正确;

C、两个水滴靠近后常常会合成一个大水滴,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故C错误; D、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1)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2)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3)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4)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质子又可以再分。

本题考查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微观粒子的组成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7.答案:A

解析:解: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天平平衡后,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示数。 若砝码已经生锈,则砝码质量等于砝码的实际质量加上杂质的质量,因此砝码质量增加,而读数时仍然按照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示数,没有计算杂质的质量,所以偏小,故A正确。 故选:A。

当砝码已经生锈,砝码本身的质量会变大,而物体的质量经这样的砝码测出来会仍按砝码所标的质量读出,物体的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偏小。

天平的使用中,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显示的质量。

8.答案:D

解析:解:

A、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故A错误。 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先调零,后进行测量,否则会造成误差,故B错误。

C、使用托盘天平时,不能用手拿砝码,应该用镊子,否则容易使砝码锈蚀,造成测量结果偏小,故C错误。

D、电流表的特点:电阻很小,相当于导线,若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将电源短路,故不能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故D正确。 故选:D。

(1)在使用温度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温度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和温度计中液面相平。 (2)根据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3)使用托盘天平时,不能用手拿砝码,应该用镊子。 (4)电流表的特点:电阻很小,相当于导线。

该题考查了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天平、电流表等测量仪器的使用要求,熟悉每一种实验器材的使用特点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9.答案:B

解析:解:如图所示,由于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物体A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重力,还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摩擦力为50N。 故选:B。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力平衡,合力为0。

该题考查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看清状态,一旦确定是平衡状态,则二力平衡。

10.答案:B

解析:解:𝑃𝑀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它的单位应该是𝜇𝑚,符合实际;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物体的长度有个初步的了解,结合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

选项即可。

11.答案:B

解析:解:①滑板车所受重力只是滑板车的重力,而支持力是滑板车和人受到的总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①正确;

滑板车向前滑行,是由于滑板车具有惯性,没有受到了人对它施加的推力,故②错误; ②脚离地后,

③滑板车滑行速度越来越慢,由于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故③错误;

④滑板车最终会停下来,是阻力改变了滑板车的运动状态,故④正确。 故选:B。

(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2)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分析; (4)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平衡力的辨别、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都是基础知识,要掌握。

12.答案:A

解析:解:A、光滑铅块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分子间也有斥力,故A叙述错误;

B、水热得烫手指的是水的温度高,这里的热指的就是“温度”,故B叙述正确; C、搓手时,人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故为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叙述正确;

D、穿着的化纤衣服“粘”毛绒--因为衣服摩擦起电后带静电,会吸引轻小物体,故D叙述正确. 故选:A.

(1)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2)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感觉热指的就是物体温度较高;

(3)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4)根据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物体的性质分析.

本题考查了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温度、分子间的作用力等的掌握情况,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13.答案:A

解析:解:若二球都是实心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知: 铝球体积𝑉铝=𝜌铝,铁球体积𝑉铁=𝜌铁, 已知𝜌铝<𝜌铁, 所以𝑉铝>𝑉铁,

又因为二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铝球可能是实心,也可能是空心。 故选:A。

假设两球都是实心的,根据两球质量相等,利用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比较出两球的实际体积大小,由此可知铝球的体积最大,然后再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及其变形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分析时注意条件:体积和质量都相同。

𝑚

𝑚

14.答案:C

解析:解:

①温度计显示的是物体的温度,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水银的温度相应变化;由于水银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温度变化时,体积也相应发生变化;

②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温度无关,所以水银质量不变; ③因为质量不变,体积改变,由公式𝜌=𝑉知,水银的密度也会变化。 故选:C。

①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质量的特点:与物质多少有关,与温度变化和状态变化无关。

𝑚

15.答案:B

解析:解:蜗牛能牢牢静止在竖直的墙面上而不会掉落,说明有力与蜗牛所受的重力平衡,是因为在竖直方向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且蜗牛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它本身的重力。 故选:B。

蜗牛不掉下来,说明受平衡力,分析蜗牛在竖直方向所受的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知识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关键要注意静止二字,此时蜗牛受平衡力,分析出蜗牛所受的平衡力即可。

16.答案:50;30

解析:解:(1)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它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𝐺月=6𝐺地=6×300𝑁=50𝑁; (2)由𝐺=𝑚𝑔得,物体的质量:𝑚=𝑔=10𝑁/𝑘𝑔=30𝑘𝑔. 故答案为:50;30.

(1)根据月球上引力的大小为地球上引力的6求出它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2)根据𝐺=𝑚𝑔求出物体的质量,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会熟练应用重力的公式进行计算,牢记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以及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1

𝐺

300𝑁

1

1

17.答案:44 1

解析:解:由𝑅=𝑃=

𝑈2

(220𝑉)21100𝑊

=44𝛺;

𝑃=

𝑈2𝑅

=

(198𝑉)244𝛺

=1𝑊。

故答案为:44,1。

根据铭牌所示,可以读出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𝑅=当电压改变时,电阻恒定不变,根据𝑃=

𝑈2𝑅

𝑈2

𝑃额

即可求出电饭锅电阻;

即可得到实际电功率。

根据用电器铭牌解题时,注意不管什么情况,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一旦给出,就是确定的,利用两者的关系求出电阻,也是一定值,这可以作为解题思路的一个切入点。

18.答案:7.5 450 25

解析:解:(1)瓶子的重力:

𝐺瓶子=𝑚瓶子𝑔=0.3𝑘𝑔×10𝑁/𝑘𝑔=3𝑁, 则瓶和水的总重量:

𝐺=𝐺瓶子+𝐺水=3𝑁+4.5𝑁=7.5𝑁, 瓶子中水的质量: 𝑚水=

𝐺水𝑔

=10𝑁/𝑘𝑔=0.45𝑘𝑔=450𝑔,

4.5𝑁

由𝜌=𝑉可得,瓶中水的体积: 𝑉水=

𝑚水𝜌水

𝑚

=1.0𝑔/𝑐𝑚3=450𝑐𝑚3;

450𝑔

(2)因实心金属块放入盛满酒精的杯中和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溢出水的体积均等于自身的体积, 所以,𝑉溢水=𝑉溢酒精=

𝑚酒精𝜌酒精

=

20𝑔0.8𝑔/𝑐𝑚3

=25𝑐𝑚3,

则将该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中后溢出水的质量: 𝑚溢水=𝜌水𝑉溢水=1.0𝑔/𝑐𝑚3×25𝑐𝑚3=25𝑔。 故答案为:7.5;450;25。

(1)知道瓶子的质量,根据𝐺=𝑚𝑔求出其重力,又知道瓶内水的重力,两者之和即为总重量,根据𝐺=𝑚𝑔求出水的质量,利用𝜌=𝑉求出瓶中水的体积;

(2)实心金属块放入盛满酒精的杯中和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溢出水的体积均等于自身的体积,根据𝜌=𝑉求出溢出酒精的体积即可得出溢出水的体积,利用𝑚=𝜌𝑉求出溢出水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和密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

𝑚

𝑚

19.答案:26 2.6×103

解析:解: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是0.2𝑔,游码所对应的示数为1g,则石块的质量为20𝑔+5𝑔+1𝑔=26𝑔;

石块的体积𝑉=10𝑐𝑚3, 所以石块的密度𝜌=

𝑚𝑉

=

26𝑔10𝑐𝑚3=2.6𝑔/𝑐𝑚3=2.6×103𝑘𝑔/𝑚3。

故答案为:26;2.6×103。

天平在读数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的和; 已知小石块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𝜌=𝑉来求出物体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

𝑚

20.答案:500 0.8×103

解析:解:

(1)瓶子装满水水的质量: 𝑚水=700𝑔−200𝑔=500𝑔,

由𝜌=𝑉得水的体积: 𝑉水=

𝑚水𝜌水

𝑚

=1.0𝑔/𝑐𝑚3=500𝑐𝑚3,

500𝑔

3

所以瓶子的容积:𝑉=𝑉水=500𝑐𝑚;

(2)装满液体液体的质量: 𝑚液=400𝑔,𝑉液=𝑉=500𝑐𝑚3, 𝜌液=

𝑚液𝜌液

=500𝑐𝑚3=0.8𝑔/𝑐𝑚3=0.8×103𝑘𝑔/𝑚3。

400𝑔

故答案为:500;0.8×103。

(1)根据瓶子质量和装满水后总质量求出水的质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 (2)知道瓶子最多装满液体的质量,瓶子的容积(装满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本题考查的是密度公式的应用,审题时要注意题中隐含的条件“瓶子的容积不变”,在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

21.答案:不变;变小

解析:解:

体温计中水银的质量一定,无论温度如何变化,质量不会改变;

由公式𝜌=𝑉可以看出:温度升高,水银体积增大,而质量不变,所以密度减小。 故答案为:不变;变小。

①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 ②一定质量的液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此题是一道关于质量的特点和液体密度与温度关系的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𝑚

22.答案:乒乓球受到球拍的作用力会改变运动状态;乒乓球与球拍间的摩擦改变了乒乓球的旋转

解析:解:根据图片和生活中打台球的经验可知,用力击乒乓球,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当乒乓球发生旋转时,利用球与球拍间的摩擦,因此乒乓球与球拍间的摩擦改变了乒乓球的旋转. 故答案为

(1)乒乓球受到球拍的作用力会改变运动状态; (2)乒乓球与球拍间的摩擦改变了乒乓球的旋转.

我们可以结合打乒乓球时,球的运动速度和方向的改变、球的旋转的控制以及球撞到其它球运动状

态的改变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即能从图片中达到有用的信息.语言表达能力.

23.答案:5N 水平向右

解析:解:由图知,木块相对于小车向左运动,则木块受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与木块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水平向右;

木块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处于静止状态,即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滑动摩擦力𝑓=𝐹=5𝑁; 故答案为:5N;水平向右。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据此判断摩擦力方向,对木块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求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本题考查了求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知道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条件。

24.答案:扩散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

解析:解:

(1)即使只有很少人吸烟,由于烟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所以整个场所也会充满烟味;

(2)“花气袭人知骤暖”是扩散现象,春晴天暖,气温升高,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从而使人可以闻到浓浓的花香;这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故答案为: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也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运动的快慢跟它具有的能量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就越大,运动就越快。

本题考查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知识以及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分子的运动我们无法直接感知,但是很多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应掌握这些现象。

25.答案:无规则运动 热传递 温度 做功 机械 减小 分子间存在间隙

解析:解:刚出锅的豆豉蒸鲮鱼满屋飘香,这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在烹饪过程中,内能的增加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

因为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越慢,故变凉之后的豆豉蒸鲮鱼不是很香了。

当飞船穿越大气层返回地面时,飞船和大气摩擦生热,飞船表面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

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在此过程中把飞船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热传递;温度;做功;机械;减小;分子间存在间隙。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与热传递两种方式。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热运动的速度和液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分子间存在间隙。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改变内能的方式,本题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26.答案:解:橡皮所受的重力竖直向下,从橡皮的重心向下作重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解析:橡皮受的重力竖直向下,从橡皮的重心向下作重力的示意图.

物体所受的重力总是竖直向下,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作重力的示意图时,一定要注意:方向竖直向下.

27.答案:解:手拉弹簧,弹簧受到手的拉力,作用点在弹簧,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12N,该力的

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弹簧,示意图如图所示:

解析:手拉弹簧,弹簧受到手的拉力,作用点在弹簧,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12N.

作力的示意图,要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8.答案:解:由题意知,不计空气阻力,铁锁在B点时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绳子的拉力沿绳子向上,作用点可都画在铁锁的重心上,如图所示:

解析:(1)掌握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在图上;

(2)不计空气阻力,分析出铁锁受到的两个力:绳的拉力和重力,绳子的拉力沿绳子向上,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此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出铁锁受到的两个力。

29.答案:解:

球受到两个力:重力G和支持力F;因金属球静止不动,此时二力为一对平衡力;

即先选取金属球的重心作为力的作用点,而后竖直向下作出重力的示意图、沿竖直向上的方向作出支持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解析:球受到重力G和支持力F,作用点在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支持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会根据具体的接触面判断支持力的方向,并会用示意图表示物体受力情况.

30.答案:左;42.2;15;2.81;2.81×103;偏大

解析:解:(1)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

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标尺每一个大格代表1g,每一个小格代表0.2𝑔,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2.2𝑔。 石块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20𝑔+20𝑔+2.2𝑔=42.2𝑔。 (2)石块的体积=𝑉−𝑉′=60𝑐𝑚3−45𝑐𝑚3=15𝑐𝑚3。 (3)𝜌=

𝑚𝑣

=15𝑐𝑚3=2.81𝑔/𝑐𝑚3=2.81×103𝑘𝑔/𝑚3。

42.2𝑔

(4)若将步骤(1)、(2)顺序对调,石块上沾有水,使质量的测量结果偏大,体积不变,根据𝜌=𝑣得,测量的结果将偏大。

故答案为:(1)左;42.2;(2)15;(3)2.81×103;(4)偏大。

根据砝码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计算物体的质量,读出物体浸没水后水面到达刻度,求出物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时,要先测量固体的质量,再测量固体的体积,顺序不能颠倒,如果颠倒会使固体上沾水,影响测量结果。

测固体密度,在初中物理中是重要内容,学习中必须掌握!

𝑚

31.答案:A 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 与第一

小组同学的方案相比,增大了压力,从而增大了摩擦力,测量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较第一组更准确

解析:解:(1)①在不知物体重力大小的情况下,应选用较大量程的测量力进行估测,即选实验时应先选择使用A;

②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此时拉力等于摩擦力;

③比较甲、乙两步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乙中压力大,因𝐹甲<𝐹乙,故滑动摩擦力也大,能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④𝐴.汽车在结冰的路面上行驶时,在车轮上缠绕铁链,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B.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符合题意; 故选B;

(2)第二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乙,与第一小组同学的方案相比,增大了压力,从而增大了摩擦力,测量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较一组更准确。即第二小组的方案更好。

故答案为:(1)①𝐴;②匀速直线;二力平衡;③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④𝐵;(2)与第一小组同学的方案相比,增大了压力,从而增大了摩擦力,测量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较第一组更准确。

(1)①在不知物体重力大小的情况下,应选用较大量程的测量力进行估测; ②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③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

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根据图中现象得出结论; ④逐一分析每个答案,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2)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实验原理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估,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32.答案:二力平衡 相反 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 C

解析:解:

(1)钩码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对小卡片施加一个拉力的作用,左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一个向左的拉力,右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了一个向右的拉力,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 (2)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上受到的两个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是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

(3)小王实验用的小卡片重力小,可以忽略,悬在空中不受摩擦力影响;

小李实验用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摩擦力是不能消除的,实验要受到摩擦力影响,所以小王的实验优于小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C正确。

故答案为:二力平衡;(1)相反;(2)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3)𝐶。 本实验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1)根据二力平衡条件两个力方向相反分析解答;

(2)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上受到的两个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是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

(3)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实验要考虑摩擦力,使实验比较复杂。 此题探究的是二力平衡的条件,注意从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进行分析;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难点,也是一个重点需要掌握。

33.答案:解:

(1)由图象可知,当h为0~30𝑐𝑚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6N,此时金属块处于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金属块的重力:𝐺=𝐹拉1=46𝑁;

(2)由图象可知,当ℎ=50𝑐𝑚之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此时金属块浸没水中, 则金属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𝐹浮=𝐺−𝐹拉2=46𝑁−26𝑁=20𝑁; (3)由𝐹浮=𝜌水𝑔𝑉排可得金属块的体积: 𝑉=𝑉排=

𝐹浮𝜌水𝑔

=

20𝑁

1×103𝑘𝑔/𝑚3×10𝑁/𝑘𝑔

=2×10−3𝑚3,

金属块的质量: 𝑚=

𝐺𝑔

=

46𝑁10𝑁/𝑘𝑔

=4.6𝑘𝑔;

金属块的密度: 𝜌=

𝑚𝑉

=2×10−3𝑚3=2.3×103𝑘𝑔/𝑚3;

4.6𝑘𝑔

(4)忽略金属块浸入水中时池水液面高度的变化,

由图象可知,金属块刚浸没时所处的深度:ℎ=50𝑐𝑚−30𝑐𝑚=20𝑐𝑚=0.2𝑚, 金属块下底面受到水的压强:

𝑝=𝜌水𝑔ℎ=1×103𝑘𝑔/𝑚3×10𝑁/𝑘𝑔×0.2𝑚=2×103𝑃𝑎。 答:(1)金属块所受重力的大小为46N。

(2)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20N。 (3)金属块的密度为2.3×103𝑘𝑔/𝑚3;

(4)金属块恰好完全浸没时,金属块下底面所受水的压强为2×103𝑃𝑎。

解析:(1)图象中,上方与横轴平行的线段表示金属块在水面以上时受到的拉力,金属块的重力等于该拉力;

(2)下方与横轴平行的线段表示金属块在水面以下时(浸没时)受到的拉力,金属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等于两个拉力之差(称重法测浮力);

(3)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排开水的体积,可得金属块的体积;利用𝐺=𝑚𝑔求金属块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求金属块的密度;

(4)由图象可知金属块恰好完全浸没时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利用𝑝=𝜌𝑔ℎ计算金属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公式以及称重法测浮力的应用,分析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34.答案:解:

实心铁球的体积为𝑉铁=所以该球是空心的。

𝑚𝜌

=

0.234𝑘𝑔7.9×103𝑘𝑔/𝑚3≈3×10−5𝑚3=30𝑐𝑚3<80𝑐𝑚3;

333

空心部分的体积为𝑉空=𝑉球−𝑉铁=80𝑐𝑚−30𝑐𝑚=50𝑐𝑚。

答: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50𝑐𝑚3。

解析:根据密度公式变形𝑉=𝜌求出此时铁球的实心体积,再与铁球的实际体积比较,如果相等则是实心的,如果实心体积小于实际体积,则是空心的。用铁球的实际体积减去实心部分的体积就是空心部分的体积。

本题考查空心部分体积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判断物体是否为空心,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但实质上都是根据密度定义式,比较实际物体与实心物体的质量,体积或密度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即:比较质量法、比较体积法和比较密度法,如果存在差异,则实际的物体为空心物体,此题运用的是比较体积法,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𝑚

35.答案:解:(1)受到的重力为:𝐺=𝑚𝑔=0.2𝑘𝑔×10𝑁/𝑘𝑔=2𝑁;

(2)根据𝑣=𝑡可知,运动的时间为:𝑡=𝑣=7𝑚/𝑠=0.3𝑠;

(3)小球离开弹簧时的机械能是以动能的形式存在,当沿着轨道上升至D点位置的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小球通过D点位置时,机械能以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形式存在,所以小球通过D点位置时的动能小于离开弹簧时的动能,小球的质量不变,所以小球通过D点位置时的速度小于离开弹簧时的速度; (4)小球受到向心力的大小为𝐹向=

𝑚𝑣2𝑟

𝑠

𝑠

2.1𝑚

=

0.2𝑘𝑔×(3𝑚/𝑠)2

0.6𝑚

=3𝑁;

𝐹=𝐹向−𝐺=3𝑁−2𝑁=1𝑁; 小球通过D点时,设轨道对小球的反作用力为F,则𝐹向=𝐺+𝐹,则:由于小球对轨道的压力与F为相互作用力,则压力为1N。 答:(1)小球受到的重力是2N;

(2)小球在光滑水平轨道OB段运动的时间是3s; (3)见解析;

(4)当小球到达半圆轨道的最高位置D点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是1N。

解析:(1)根据𝐺=𝑚𝑔求出重力的大小; (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时间的大小;

(3)动能的大小于质量、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高度有关,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的大小有关;

(4)根据公式求出向心力的大小,然后对小球受力分析,根据相互作用力求出压力大小。 本题考查了重力、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物体的受力分析、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要掌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