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节庆活动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以苏州国际旅游节为例

节庆活动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以苏州国际旅游节为例

来源:叨叨游戏网
节庆活动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以苏州国际旅游节为例 龚静程德年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摘要】节庆活动的意义集中体现在促进经济的增长,而在传承地方 文化、彰显区域文化内涵、推广城市特色方面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鉴 215123) 占比例达到91.6%。文化程度方面,以大专和本科级以上学历为 主,两项占样本总量的79.7%,苏州国际旅游节的参与者的文化程 度较高,。从职业状况来看,苏州国际旅游节的参与者职业结构趋 于多元化,其中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学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多,分别占 受访人数的21.9%和17.7%。从月收入方面来看,33.9%的被调查 者的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3000~5000元的比例达到32.8%,受访 者收入处于中等以上的水平。从参与次数来看,参与2~4次的人 较多最高,比例高达62.5%,说明苏州国际旅游节对参与者来说是 具有一定吸引力的。 于节庆活动在传统文化保护传播方面的巨大潜力,本文以苏州国际旅 游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研究苏州国际旅游节对苏州文化的传承 与推广情况,就节庆活动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关键词】节庆活动;地方文化;传承;推广 随着城市旅游业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地纷纷掀起举办节 庆活动的高潮,不仅一些传统节日得到重新包装,一些地区通过开 展现代型节庆活动来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旅游产品,以此来 吸引更多的游客,拉动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例如青岛啤酒节、宁 波服装节、广州国际美食节、苏州国际旅游节等。 (2)、受访者评价分析 在对本调查统计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首先进行结构效 度检验,Bartlett显著性概率为0.000,KMO值为0.785,变量满足因 子分析的方法使用的前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法对变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节庆活动研究内容相对单一,着重强 调节庆活动的经济功能,而对文化元素在节庆活动中的应用以及 节庆活动对文化保护传承的影响研究甚少。实际上,文化是一种 重要的资源,中国的文化旅游资源向来是吸引海外游客的一大特 量进行因子分析,基于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出5个公因子。 依据各因子所含的评价项,分别将其命名为“历史文化环境”、“民 间民俗节事”、“古镇园林文化”、“特色旅游节活动”、“开幕式地方 文化元素”,如表3所示。 色。通过节庆活动将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很好地整合,有效地展示 地方特色,地方节庆活动也更具独特性和唯一性。本文采用实证 主义分析法,通过详细调查和系统分析对节庆活动对地方文化的 传承与推广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对未来节庆活动的深入开发提供 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历史文化环境因子包括“苏州的社会文化氛围”、“国际旅游 城市现场展示会”、“风尚苏州旅游微电影”等六项评价项目。苏 州是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名城,文化积淀深厚,悠远的城市精神 使居住者有强烈的归属感,外来游客进入苏州古城区会感受到鲜 明的“小桥流水人家”的风俗人情。受访者对于“节庆活动形式和 内容的丰富度”、“住宿接待设施的地方特色”这两项的评价比较 、苏州国际旅游节概况和研究设计分析 1、苏州国际旅游节概况 自1997年以来,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6 届。苏州国际旅游节深挖吴地文化内涵,努力把旅游节打造成热 烈祥和、激情活力、展示形象、安全有序的时尚盛会,进一步扩大交 流合作,促进旅游与产业有机融合,着力提升“天堂苏州、东方水 城”的国际影响力,推动苏州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加速推进文化 旅游城市建设步伐。 2、研究设计 高,显示苏州社会文化环境的先天优势与后天努力。 民间民俗节事因子由“苏州美食节”、“婚姻嫁娶仪式表演”、 “苏州地方特产展会”、“轧神仙节”四项内容。苏州自隋唐以来逐 渐成为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崇文风气日渐兴盛,随遇而安的生活 态度使苏州民间艺术文化发展相当繁荣。“苏州美食节”、“轧神 仙”都是苏州国际旅游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对于这两项受访者 的评价略低,活动策划者迫切要做些改变和创新。 古镇园林文化因子由“上方山百花节”、“虎丘春季艺术花 研究设计上,笔者主要采用了文献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其 中问卷的主要内容是请受访者用李克特5级量表对调查问题进行 评价,5分表示很重要,1分表示很不重要。笔者在苏州发放问卷 230份,回收问卷217份,其中有效问卷192份,总体有效回收率为 835%。 会”、“天平山卡通节”、“拙政园杜鹃花节”四项组成。“苏州园林 甲天下”名满天下,苏州的古镇也是冠以江南。苏州国际旅游节近 几届主题都是以水为主,对于古镇园林文化的挖掘尚待加强,上方 3、研究结果分析 山百花节、虎丘春季艺术花会都是以花为卖点,但是如何通过单纯 的花色观光转向多元活动开展值得思考。 特色旅游节活动因子包括“苏州专题旅游路线设计体验”、 (1)、受访者人口学特征 笔者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性别上,分 别有106位男性和86位女性游客接受了调查,分别占比为55.2% 和44.8%,说明参加苏州国际旅游节的男女游客比例差距不大。 从年龄上看,以中青年游客为主,主要集中在18岁~44岁之间,所 “彩船巡游”、…低碳生活,欢乐旅游’骑游苏州活动内容设计”三 项评价内容。这三项的得分总体都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模 仿痕迹重和辨识度较低。彩船巡游活动比较普遍,上海浦江、江苏 无锡都有类似的活动,新鲜度低。“低碳生活,欢乐旅游”骑游苏 州活动迎合了当代社会生活潮流,可惜这次活动的组织地方特色 二、苏州国际旅游节对地方文化传承与推广的几点思考 1.突出节庆活动主题,创新立意 性不强。苏州国际旅游节每年在推广苏州旅游景点活动时,却并 未向大众推广独到的旅游线路。 开幕式地方文化元素主要是由“开幕式主题”、“开幕式场地 布置”、“活动的文化内涵”、等内容组成。为促进“天堂苏州,东方 节庆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因此主题和 内容要鲜明。长期使用相同的主题,会导致游客的审美疲劳,活动 异质性的吸引力就会急剧下降。苏州国际旅游节这几年连续通过 彩船表演再现水上姑苏的繁华,看似重复实则在相同中寻求变化, 从充满吴风雅韵的古城河到时尚繁华的金鸡湖,这是一种时代的 转变;从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到欧式风格的李公堤,这是东西方文 化的融合。从2010年“世博在上海,旅游在苏州”这个主题明显看 水城”城市形象的塑造,第l6届苏州国际旅游节以水为主题—— “爱在苏州、水韵之恋”。本届苏州国际旅游节在金鸡湖景区中正 式拉开了帷幕,开幕式大型歌舞情景秀融合古典与现代的元素,彰 显苏州文化优雅与活力相融的特色,视觉效果震撼,在受访者中也 获得极高的评价。 表3受访者评价项目因子分析 评价项日因子 出苏州通过世博会的契机极力宣传自己,向全世界展示东方水城 的魅力,再到2011年“文化旅游,精彩苏州”,将吴文化的品牌首次 打出,引领“文化旅游”的潮流,并通过国际服装服饰赛博会推出 享誉世界的苏绣,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 2.实行多元化市场营销,聚焦关注 评价项目 平均数 标准 历史文 民间名 古镇园 特色旅 开幕式 方差 化环境 俗节事 林文化 游节活 地方文 动 化元鬃 传统的平面媒体的宣传已不能满足大众对信息的渴望。节庆 活动的宣传不仅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旧媒体的宣传,还要加 大新兴媒体的开发利用。现代的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 苏州的社会文化 氟围 3.53 1.107 0.735 场展示会 国际旅游城市现 3.52 1.097 0.665 阶段,人们正在尝试使用各种新鲜的媒体技术,如微博、微信、二维 码扫描等,这些都可以提升节庆活动的宣传力度。这次旅游节就 通过微博抽奖活动扩大了宣传面,给一些幸运的游客提供了进现 场观看开幕式的机会,得到了很多游客的肯定。 3.突出节庆活动群众性,返璞归真 风尚苏州旅游微 3.84 I 076 0.646 电影 节庆活动形式翱 内容的丰富度 住宿接待设施的 地方特色 苏州美食节 3.99 1.O28 0.64O 3.97 0.923 O.607 城市在传统文化传承和推广中,自身的独特性也得以展示。 促进居民参与热情的关键,在于节庆活动的“真实性”。保护节庆 0.797 0.729 3.19 3.40 1.O91 1.o98 活动的“真实性”,关键在于保证节庆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不变。例 如苏州的轧神仙,这是一个极具当地特色的节庆活动,许多苏州本 地人会图个好兆头前去参加。通过这样的活动,给外来游客提供 了解当地文化的契机。亲身经历,口口相传,苏州的地方文化就得 婚姻嫁娶仪式 表演 苏州地方特产展 会 3.62 1.15l 0.664 轧神仙节 上方山百花节 3.n 2.8O 2 9l 1.147 l-264 1 054 0.614 0.8l0 0.765 到了传承和推广。在节庆活动中,当地居民也是最好的反馈者,只 有当地居民对当地的文化才最有发言权。群众性是节庆活动对当 地文化传承与推广的关键,让他们成为整个活动的主人,节庆活动 的意义也就得到了完美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郭巍.苏州国际旅游节城市旅游效应研究与思考[J].资源开发与市 场,2012,28(10). 虎丘春季艺术 花会 天平山卡通节 3 28 1.328 0.706 拙政园牡鹃花节 3 58 苏州专题旅游路 线设计体验 彩船巡游 低碳生滔,欢乐 旅游骑游苏州  3.1i9 活动内容设计 3.13 1.242 1.O63 0.575 0.796 3-36 1.1l7 0.709 l l62 0 654 [2]白洋,董林,杨丽,李晓东.吐鲁番葡萄节旅游经济影响研究[J].新 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39(6) 开幕式主题 3 1l 1.i01 0.732 0 729 [3]刘扬,石培基,夏冰.民俗节庆旅游的资源分析——以青岛民俗节庆 旅游为例[J].生态经济,2010,(8) [4]王燕妮.我国地方性传统节庆文化品牌建设探析——以“恩施土家 女儿会”为例[J].社会主义研究,2012,(1). [5]王淑佳.现代节庆中的传统文化传承研究——以广州国际美食节为 例[J].技术与市场,2013,20(4). [6]张海燕,王忠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模式研究[J].山东 社会科学,0123,(1). [7]周永广.日本节庆活动对我国旅游节庆开发的启示[J].旅游学刊, 2005,20(2). 开幕式场地布置 3.59 O.96l 周边环境的景 观、活动的文化 3.57 内涵 I.O51 O.623 开幕式现场表演 4.12 KM0:0 785 0.998 0.471 Bartlett's test sph鲥cny(p=o.ooo) 解释的总方差:60.445% Cronbach'sAlpha:0.854 一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