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苦酸通调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苦酸通调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来源:叨叨游戏网
中国中医急症2015年5月第24卷第5期 JETCM.May 2015,Vo1.24.No.5 ——797—— ・研究报告・ 苦酸通调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 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球 米 佳 朴春丽 陈 曦 高胜男 闫静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021)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45X(2015)05—0797—04 doi:10.39690.issn.1004-745X.2015.05.015 【摘要】目的观察苦酸通调方对2型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高脂饲 料喂养的雄性SPF级ZDF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苦酸通调组、吡格列酮组3组,普通饲料喂养的 雄性SPF级ZL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苦酸通调方组按照3.29 g/(kg・d)灌胃,吡格列酮组按照 1.07 mg ̄(kg・d)灌胃,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12周。检测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HDL—C)、血清胰岛素(INS)等。结果与空白组ZL大鼠比较,模型组ZDF大鼠糖尿病状态明显,血 清FBG、INS、HbA1C、TC、TG、LDL-C、HDL-C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苦酸通调组血清FBG、INS、 HbA1C、TG、TC、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INS接近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苦酸通调方可以有 效改善ZDF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苦酸通调方ZDF大鼠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 Effect of Kusuan Tongtiao Decoction on Insulin Sensitibity and Glucolipid Metabolism in Type 2 Diabetes Rats MI 0,PIA0 Chunli,CHEN Xi,et o1. 1 The Afilfiated Hospit1 o0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e,nJilin,Changchun 130021,China;2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Jilin,Changchun 130021.C 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Kusuan Tongtiao Decoction on insulin sensitibity and glucol— ipid metabolism in type 2 diabetes rats.Methods:30 male Zucker rats(Zucker Diabetic Fatty rats)were induced by feeding of high-fat and high-carbohydrate die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model group(MD),the Pioglita— zone group(PG)and the Kusuan Ton ̄iao Decoction group(KG).A normal control group(NG)was also set up by male Zucker Lean(ZL)rats which were feeding of normal diet.There were 10 rats in each group.The Kusuan Tongtiao Decoction group and the Pioglitazone group were given Kusuan Ton ̄iao Decoction 3.29g/(kg‘d)aiad Pioglitazone suspension 1.07 mg/(kg・d)gavage respectively,while the normal group and model group were given the same amount of normal saline.After 12 weeks,all rats were weighed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FBG),fasting serum insulin(INS),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total cholesterol(TC),triglyceride(TG),low—density lipotrotein cholesterol(LDL-C)and high-density lipotrotein cholesterol(HDL—C)levels were eomp ̄ed between each group.Results:Compared with NG,there were obvious symptoms of diabetes in MG,levels of FBG,INS, HbA 1 C,TC,TG,LDL—C,HDL-C were signiifcantly increased(P<0.05).Compared with MG,levels of FBG,INS, HbA1C,TG,TC,LDL—C were signiifeantl decreased(P<0.05),but INS closed to PG.Conclusion:Kusuan Tong- tiao Decoction can improve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and pancreatic islet function in type 2 diabetic rats.It can relieve insulin resistance that may b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Kusuan Tongtiao Decoctio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type 2 diabetes. 【Key wors】Kusuan dTongtiao Decoction;Zucker Diabetic Fatty rats;Insulin resistance;Glucolipid metabolism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 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已 超过9200万。并且糖尿病前期患者约有1.48亿 。预 测到2025年患病率将达到5.4% 。胰岛素抵抗及胰 岛功能受损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基本环节…。而 代谢紊乱综合征…。近年来,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 %基金项目: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15169)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mijia8201@126.com) 糖尿病所引起的心、脑等组织的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 ——798—— 中国中医急症2015年5月第24卷第5期 JETCM.May 2015,Vo1.24,No.5 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5]。因此,深入研究能够改善 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受损的药物,对于防治糖尿病及 心脑血管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苦酸通调方由黄连、 2结 果 2.1 各组大鼠一般状态的比较在喂养期间,ZL组 乌梅、大黄、干姜组成,为《温病条辨》连梅汤加大黄、干 姜而成。多年来应用苦酸通调方加减治疗肥胖2型糖尿 病,疗效显著 ],临床研究证实具有抑制血清C反应蛋 白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一1等炎症标志物的作用_7】 此次 动物实验旨在结合中医古今文献,在已有的前期研究基 大鼠均较活跃,对抓取抵抗明显,正常进食饮水,毛色 亮泽。ZDF大鼠较ZF大鼠肥胖,体质量增长迅速,活 动迟缓、反应有钝,毛色干枯而无光泽。 2.2各组大鼠FBG、HbA1C及INS水平比较 见表 1。给药12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FBG、 HbA1C、INS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 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该方对ZDF大鼠2型糖尿病的 吡格列酮组INS明显降低(P<0.05),FBG、HbA1C虽 影响,探讨本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 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苦酸通调方由黄连、乌梅、大黄、干姜组 成,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颗粒药房提供。吡格 列酮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 字H20040631)。雄性SPF级ZDF大鼠、雄性SPF级 ZL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动物有限公司,许可证号: SCXK(京)2012—0001。血清胰岛素放免试剂盒购自北 京翔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验所需全自动生化分析 仪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提供。 1.2模型制备雄性ZL大鼠lO只.8-9周龄。体质 量253—296 g,予以普通饲料喂养 自由摄食、饮水;雄 性ZDF大鼠30只,8-9周龄。体质量359 439 g,予以 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2周后,取大鼠尾静脉血微量,用 强生血糖仪检测血糖,血糖达到l6.7 mmol/L以上者, 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ZDF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 苦酸通调组、吡格列酮组3组.ZL大鼠为正常对照组, 每组10只。 1.3给药方法将苦酸通调方和吡格列酮分别配置成 混悬液,造模成功后,苦酸通调方使用时按照3.29 g/kg 体质量(前期工作已确定的最佳剂量)混悬液灌胃,吡 格列酮组按照1.07 mg/kg体质量灌胃.正常对照组和 模型组均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各组大鼠分别连续灌 胃l2周。用药治疗期间,正常对照组大鼠饲以普通饲 料,其他组饲以高糖高脂饲料,A由进食、饮水,每周称 体质量,根据体质量调整灌胃剂量。 l_4标本采集及检测在给药的第12周末,禁食12h, 水合氯醛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静置2 h,3000 r/min, 4℃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 定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 血清胰岛素(INS)水平。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 料均以( ±s)表示,前后比较则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 差异的显著性检验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苦酸通调组FBG、 HbA1C、INS均显著降低,优于模型组(均P<0.05),但 INS水平与吡格列酮组相当(P>O.05)。 表I各组大鼠FBG、HbA1C、INS比较( ) 与正常组比较, P<0.05;与模型组比较, P<O.05。下同。 2-3各组大鼠血脂水平比较见表2。给药12周后, 与正常组对照相比,模型组血清TG、TC、LDL—C、HDL— 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 酮组TG、TC明显降低(P<0.01),LDL—C、HDL—C虽有 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苦酸通调组 TG、TC、HDL—C、LDL—C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均下降,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各组大鼠血脂水平比较(mmol/L,X+S) 3讨论 3.1 动物模型特点 在糖尿病中.2型糖尿病是发病 的主体,约占90%隅]。不同品种大鼠都有着其各自不同 的特点,部分研究发现普通大鼠长期高脂饲料喂养后, 可具有胰岛素抵抗的特征,但血糖升高不明显_9]。本实 验选用自发形成的2型糖尿病模型——ZDF(Zueker Diabetic Fatty rat)大鼠模型。ZDF大鼠是自发性的糖尿 病模型,是由高血糖的Zucker(fa/fa)大鼠近交繁殖得 到的亚系,与Zucker(fa/fa)大鼠相比,ZDF(faffa)大鼠 肥胖较轻但胰岛素抵抗更严重,但该大鼠须经特殊饲 料诱导后才出现高脂血症和高血糖症。在这种模型大 鼠中,被正式确认的生理异常有:肥胖、胰岛素抵抗、高 中国中医急症2015年5月第24卷第5期 JETCM.May2015,Vo1.24,No.5 ——799—— 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等[10-11]。而ZL大鼠被用 来作为ZDF大鼠的正常对照组模型动物。 3.2苦酸通调方对ZDF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中医 且干姜之温可反佐黄连、大黄苦寒之偏弊,故为佐使。 本方是针对消渴“六郁和络滞”的病机理论,以苦酸通 调为治疗法则建立的经验方,体现了针对早期消渴郁、 热为主,虚、损兼而有之特点,诸药合用,酸苦同用,辛 学认为消渴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尚未囊括肥胖2 型糖尿病早期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的情况,导致中 苦并施。寒温相佐,达到了苦酸制甜,辛开苦降,通达络  医辨证似是“无症可辨”,追其缘由,中医对2型糖尿病 脉,治疗早期消渴“糖络并治”的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不仅血糖高于正常 早期的认识存在巨大的盲区。本课题组经1O余年的临 床和动物实验验证,肥胖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机是六 人水平,血浆TC、TG、LDL—C等血脂水平亦明显高于 郁和络滞并存。六郁是指以食郁为先导而形成的气郁、 正常人.而糖脂代谢的障碍是导致糖尿病及其心脑血 血郁、热郁、痰郁、湿郁的病理状态;络滞是由六郁交互 作用而形成络脉郁滞的病理状态_12]。本课题组在大量 的前期试验中,认为各种炎症因子即为毒,并先后证实 了“毒损肝络”与肝内炎症的相关性,以及“毒损肾络” 与糖尿病肾病炎症机制的相关性。由此可见,由于过食 肥甘,所引发的肥胖2型糖尿病,根据其“六郁和络滞” 的病机关键所产生的病理产物,与现代医学2型糖尿 病的炎症学说的发病机制是有一定相关性的。 苦酸通调法是对“苦酸制甜”、“辛开苦降”、“活血 通络”、“解毒通络”单一治法的高度概括。主要针对肥 胖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机“六郁和络滞”。苦味中药在 脏属心,心者生之本,主血脉,与络病相关,具有泻火解 毒、燥湿坚阴之功。酸味中药在脏属肝,且酸能克甘,具 有化阴生津之功,还可调节肝的气机,其用于治疗糖尿 病一则可以固护气阴。一则可与苦辛搭配调节气机的 升降。苦酸相伍可达到养阴清热,燥湿解毒,泻壅之效, 切中消渴病机,此为“苦酸通调”的理论依据。本方为 《温病条辨》连梅汤加大黄、干姜而成,君用黄连,其性 味大苦大寒,《本草备要》日其功能“人心泻火……燥 湿开郁,解渴除烦。益肝胆,厚肠胃,消心瘀,酒毒胎 毒……解毒”。其是针对消渴早期六郁化火病机而设, 故为君药。臣用乌梅,大黄。乌梅其性味酸温。主要有收 敛生津的作用,《本草拾遗》日“去痰……止渴调中”, 《本经》谓之能“除热烦满,死肌……恶肉”。其是针对 消渴六郁化火伤阴而设。大黄其性味苦寒.主要有泻 热毒,破积滞,行瘀血的作用,《日华子本草》谓其“通宣 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泻壅滞”。《别录》谓其“平胃, 下气,祛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诸老血留结”。 本方是针对消渴六郁化火而设。盖以黄连泻壮火,使不 烁津;以乌梅之酸以生津,合黄连酸苦为阴。苦酸相伍 以制甜。佐使干姜,以其性味辛苦大热,《本草备要》言 其功能“生用辛温,逐寒邪而发表,炮则辛苦大热,除胃 冷而守中。温经止血,定呕消痰,去脏腑沉寒痼冷。能 去恶生新,使阳生阴长……有阴无阳者宜之……燥脾 湿而补脾,通心助阳而补心气。开五脏六腑,通四肢关 节,宣诸络脉”,以辛性温之干姜为辛通入络,合黄连辛 开苦降,斡旋中焦气机,调畅气机,使清升浊降,阴阳枢 机调畅,郁滞得除,脏腑气化功能正常,庶消渴可止也。 管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且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 细胞功能的逐渐衰退也与此有关。本研究显示,与正常 组相比,模型组大鼠FBG、INS、HbA1C、TG、TC、HDL— C、LDL—C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模型组大鼠存在明显的 高糖、高脂及严重的胰岛素抵抗。经苦酸通调方治疗 后,可降低糖尿病大鼠TG、TC、LDL水平,说明其具有 调节脂代谢作用;并且可显著降低2型胰岛素抵抗大 鼠FBG、INS、HbA1C、INS水平,与其能够增加胰岛素 敏感性、调节脂代谢相关。 总之.苦酸通调方可以有效改善ZDF大鼠糖脂代 谢及胰岛素抵抗,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能 是其防治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参考 文献 [1] 陈艳芬,王春怡,李卫民,等.黄芪葛根汤对糖尿病心肌病 大鼠氧化应激和NF—KB表达的影响[J].中成药,2012,34 (8):1428-1432.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 [3] Shaw JE,Sicree RA,Zimmet PZ.G1obal estimates of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for 2010 and 2030[J].DiabetRes Clin Pract,2010,87(1):4—14. [4]Lanuza Masdeu J,Arevalom I,Vila C,et a1.In vivo JNK acti- vatlon in pancreatic B—cells leads to glucose intolerance caused by insulin resistance in pancreas[J].Diabetes,2013, 62(7):2308-2317. [5]张丽敏,王庆开,叶苗苗,等.2型糖尿病炎症因子水平与 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5): 1041-1042. [6]王淑俊,朴春丽,刘禹辛.苦酸通调I号方治疗肥胖型2型 糖尿病40例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 22(4):221-222. [7]王淑俊,朴春丽,韩笑.苦酸通凋Ⅱ号方对早期肥胖2型糖 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一1水平的 影响[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17):1401—1403. [8]毅强,王华,吴月平,等.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脂代 谢紊乱与ApoE基因多态性及中医证候的研究[J].中华 中医药杂志,2011,26(1):144—146. [9] Chalkley SM,Hettiarachichi M,Chisholm DJ,et a1.Long— term high—fat feeding leads to severe insulin resistance but not disbetes in Wistar rats[J].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 2002.282(6):1231-1238. ——800—— 中国中医急症2015年5月第24卷第5期 JETCM.May 2015.Vo1.24.No.5 [10]Huang TH,Peng G,Kota BP,et a1.Anti—diabetic action of Punica granatum flower extract:actibation of PPAR-g and i— Zucker diabetic fatty rats:actibation of PPAR—Et『J].Toxicol Appl Pharmacol,2006,21 1:225—235. dentiifcation of an active compound[J].Toxicol Appl Phar— macol,2005,207:160—169. [12]朴春丽,邓悦,米佳.苦酸通调法抑制糖尿病脂肪组织炎症 机制的理论探讨[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3): 146—148. [11]Huang TH,Peng G,Li GQ,et a1.Salacia oblonga root im— proves postprandial hypedipidemia and hepatic steatosis in (收稿日期2015—02—20) ・临床观察・ 银翘退热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 吕亚芳 (浙江省新昌人民医院.浙江新昌312500) 中图分类号:R254.9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4—745X(2015)05—0800—02 doi:10.3969 ̄.issn.1004-745X.2015.05.016 【摘要】目的观察银翘退热汤对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90例患病儿童分为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口服银翘退热汤加减治疗,治疗3 d后比较临床 疗效。结果治疗组体温开始下降时间以及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结论银翘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确切,并且与常 规对症治疗相比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银翘退热汤小儿外感发热 l临床观察 (P>0.05)。 小儿发热的原因较多.而其中以外感触发最为多 见,此类发热多由风、寒、暑、湿、燥、火“六淫”致病,严 重者或由疫疠之气感染而引起。因小儿具有的病理生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包括 头孢噻肟0.5 g静脉注射,每日2次;病毒唑0.05 g入 理特点,如/I',JL脏腑较为娇嫩,气血未充,若感受风寒 壶液静点滴,每日2次。患儿体温高于38.5℃时给予 泰诺林口服液,3岁以下患儿每次3 mL,4岁以上患儿 每次5 mL,4 h内不得重复使用,每日不得超过5次, 湿等外邪,腠理功能异常,阳气内郁,不得宣泄,正邪相 搏则发热。现代医学则认为由于微生物致病或自身免 疫性疾病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而出现发热,d,JL ̄经 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故而发热较难控制,同时小儿机体 含水量较大,持续发热极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所以 d,JL发热的治疗应予以重视。但西医常规治疗常引发 如发热未被控制可与其他类解热镇痛药交替使用[347。 治疗组给予银翘退热汤加减:金银花10 g,连翘9 g,柴 胡9 g,黄芩6 g,牛蒡子6 g,桔梗6 g,荆芥6 g,焦三仙 各15 g,法半夏9 g,大青叶9 g,板蓝根9 g,紫花地丁 g,生甘草8 g。此方具有祛风解表、和解退热、消食之 患儿胃肠不适、皮疹等不良反应。近年来,笔者应用银 9 翘退热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即解决了发热又避 功效。风寒偏重,增加适量羌活、防风用以辛温解表;里 免了副作用的发生。疗效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热偏重,增加生石膏用以清泄里热。药物剂量应随证加 减。每日1剂,早晨顿服。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 d,治疗 1.1 临床资料 中医学诊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 研究指导原则》外感发热的相关标准执行[1],西医学诊 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 1.3 疗效标准 患儿用药后体温在48 h内恢复正 断依据《实用儿科学》 z-。收集本院在2012年6月至 2013年9月收治的外感发热患儿90例,男性患儿45 例,女性患儿45例;年龄1 7岁。将患儿随机分为治 常,发热未反复且其他临床症状消失者视为痊愈;若 患儿用药后48 h内体温恢复且未复发,但仍有异常理 化指标被检测到视为显效;用药48 h候体温有所下降 但未降低到正常水平或降低后有回升现象,仅有部分 症候消失者被视为有效:用药48 h后患儿发热情况未 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平均年龄(3.60+1.53)岁; 平均病程(11.3+2.20)h;平均体温38.9 oC。对照组患儿 平均年龄(3.00 ̄1.27)岁;平均病程(11.8 ̄2.12)h;平 好转,病情控制不佳甚至有进一步加重表现者被视为 (下转第810页) 均体温38.8℃。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