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应把握的几个重点
来源:叨叨游戏网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应把握的几个重点 李双勇 (河北省遵化市第一中学,河北遵化064200) 现代文阅读理解是语文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高中阅读教 异性需要(性别、生活环境等)。 学的一大难点。根据高中阅读教学的实际.我认为在现代文阅 3.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价值 读教学中把握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文学性现代文种类繁多.不同的作品所蕴含的价值有所 1.加强阅读分析能力提高的训练 不同。那么,什么是文学性现代文蕴含的价值?怎样挖掘文学 进入高中的学生已拥有一定的识字量和词汇量,能大体 性现代文蕴涵的价值?虽然这个问题不是一时半时能说清的. 把握文章的内容,并根据上下文推断个别字词在文中的基本 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化繁为简,确定一个原则. 含义,即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这点能力要适应高中语文阅 即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也就是说,学生通过某篇作品的学 读教学要求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 习,从中可学到哪些具体的知识、得到哪些具体的收获。或受 能力加以巩固和提高。按照认识论的规律,现代文阅读分析能 到哪些具体的启迪,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 力分为四个阶段:认读选择能力、理解概括能力、归纳综合能力 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方面的具体的发展。 和拓展迁移能力。前两种能力学生已基本具备,巩固并提高他 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作品所蕴含的价值.就能正确确定作 们,则是为在高中阶段着重培养后两种能力的基础和阶梯。 品的教学目标。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 4.把握好阅读的层次——理解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评价 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句子 性阅读 时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理解时要根据具体 这三个层次。我认为体现了非文学性现代文阅读的一个 语境把握。因此,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通过要求学生利用已有 相对完整的过程。所谓理解性阅读.就是能综合理解阅读材 知识,寻找文中关键词语、句子或中心段落提高学生的认读选 料,也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能整体感知不同文体文章 择能力。通过经常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教材仔细分析.力 的主要内容和大致思路,能正确把握文章的意思,准确概括文 求准确概括大意和主题主旨等,培养和提高分析概括能力.并 章的要点,对一些关键词句,能把握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 使学生明白过程重于结果,重在能力培养,实现理解记忆。 义和作用。对这一层次的阅读.关键是要能捕捉到阅读材料中 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主要通过训练学生正确、得体 的重要信息。记叙文,要紧扣住“事”或“人”;说明文,抓住说明 地回答问题,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筛选有效信息.分析文章结 对象的特征是关键;议论文,核心是把握住作者的观点。所谓 构,把握文章思路及供材料作文、一料多作等方法进行。这些 创造性阅读,是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 训练要求都是在初中生已达水平上略有提高难度而又行之有 和经验,并发挥必要的想象和联想,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阅 效的。培养学生的拓展迁移能力,主要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深刻 读材料进行补充、完善、深化、探究等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创造 分析,挖掘其内在意蕴,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 性的阅读,理解是前提,带有鲜明的个性是主要特点。譬如,说 2.教师要与学生对话 明性的文章,你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能运用文章介绍的 教师与学生对话是教学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注 有关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议论性的文 重文本阅读赏析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师生对话在 章,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模拟课文的写法,再补充一个 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下发生重要的变化。目前高中语文课程教 论据等。 学已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师生对话不 所谓评价性阅读,是一种完全个性化的阅读行为,是阅读 再拘泥于只是传递,不再是单向的“教”。教师在课堂内外.首 者对文章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评价。进行评价性阅读.可以敞开 先在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在关键处给予点拨、启发、强化、激 心扉,各抒己见。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乃至表达形式.都可以发表 发,不在于给予学习的结果,而在于指导学习的过程。师生对 自己的看法,或赞同、或反对,或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话之中既有聚焦式的关注点,又有漫谈式的赏析讨论.既有师 有人把这三个层次的阅读简要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同 生共鸣的生成,如文本与生活的契合表现的理解。又有教师与 化——衍化——异化。我认为是很恰当的。后两个层次的阅读 学生依托于其个人不同积淀背景下的个性化赏析理解的呈 就是一种紧扣文本的拓展。 现,最终师生对话的学习结果应该是互动生成的。教师在阅读 5.组织网络教学.提高鉴赏水平 指导巾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原生态阅读理解的结果,同时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开展鉴赏学习创造了极为便利 如何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文本)的热情,调动学生以生活读 的条件。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为学生的鉴赏性学习提供了丰富 文本、进人文本悟读。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尊重不同学生的差 的素材,计算机网络学习不但实现了资源共享。而且实现了对 法,还是远远不够的。知识和能力是两个各不相同的概念。能 方法,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东西化为自身的东西,并且坚持下 力的形成往往要比知识的接受慢得多,但能力一旦形成往往 去。不仅要在课内加强实践,而且要向课外拓展学生学习实践 就会比知识更具有持久性、耐用性。知识往往由于遗忘而减 的广阔天地。让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践中得以养成并巩 少,并且需要不断更新,能力只会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所 固。 有这些都在不断提醒我们:能力、素质不是一朝一夕间便可一 学生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既要激发他们 蹴而就的,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就 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又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习,使他 非要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我们“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 们由不会学到会学,由教师指导学习到学习,养成良好的 学生的终身习惯”。因此,在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就要树立 学习习惯,牢牢掌握学习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培养了他 持之以恒的态度。只有师生双方都能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 们的自学能力,使他们真正掌握了知识,而且塑造了主动好 的效果。此外,平时我们还注重实践,努力加强实践环节的组 学、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人格,使之成为学习、工作中的弄潮 织和指导。要通过生动活泼、严格扎实的应用、练习.运用种种 好手 随风潜入夜,润马玉荣 物细无声 语文阅读滋养文化修养浅论 (新乡县第一职业高中,河南新乡摘要: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自由 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人们正是在自由愉快的阅 读中享受精神的生活。阅读教学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实现。 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 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阅读是继承前人优秀文 化.接受人类文明的重要手段。作者通过阐述阅读的方法、习 惯、作用,结合教学实践阐明,语文阅读教育训练可以潜移默 45373I) 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内在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文化修养 在我国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诗词、散文、小说等文学 作品灿若星辰,而能够选人课本作为范文的作品,往往是这些 星辰中最耀眼的恒星。学生通过浏览、精读、品味这些作品,可 以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浸润中拥有厚重、拥有智慧、拥有儒雅, 那些优秀作品留给自己的启迪,将前人从心灵流淌的生命清 泉转化为滋养自我心灵的甘泉.将那些生命的感悟、生活的 智慧消化成丰厚自己的修养。语文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精心咀 嚼每一个词语的精彩.品味每一句名言的厚重.思索每一份 思绪的严密,审视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帮助学生厚实心 灵积淀。 语文阅读需要深沉的积淀.更需要生动的激活,就是让 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积淀进行创造,创造美丽的文字和独特 的思想见解。激活知识、激活能力、激活思想,创造知识、创造 能力、创造新的思想见解,构建自我思想体系,促进学生追求 真、善、美,进而影响学生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朗读、背诵、品 味《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愿 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以 引导学生学习廉颇知错就改,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计 个人恩怨的宽广胸怀;而《鱼我所欲也》,则能启发学生正确 看待正义、生命、钱财的价值——通过广泛的阅读、积淀、激 活,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关注时代、提高 自身修养。 阅读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格,而性格又能决定一个人的命 运,因此阅读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反复历练是养成阅读习 惯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长期培养兴趣和毅力。如果你对阅 读产生兴趣.并用毅力坚持读许多书,你就会感到阅读已不 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十全十美的享受。阅读就好像一条 古老的河流。潺潺的流水,流淌着的是激情,滋润着的是心 田。河流的两岸布满历史的年轮、岁月的沧桑,让人抚今追 昔,思绪万千。阅读如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心”无声。许多 名人、伟人的成功大多与阅读密不可分,如、鲁迅等许 多名多都有阅读的嗜好。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 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要脱离兽性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 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科学家皮罗果夫说:“书 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与 气质,使人高尚。”阅读担负着传承美好思想品德的重任,语 文教师要从小学抓起。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不仅要学好 语文课本上每一篇文章,更要利用好现在的网上图书馆、网 上书库大量涉猎好书,广泛汲取营养。这样的阅读可以把一 辈子活成几辈子,以有限的生命成本获得无限的生命历程, 让人生更厚重、丰实。 总之。语文阅读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摒弃低俗,和高尚的 心灵对话。悄无声息地内化成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引导学生热 进而帮助学生提高文化修养,拥有优雅的生存状态。 语文阅读教学能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 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最有效的阅读。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很 多教师都体会理解作者的写作主题,得出的答案与参考书中 的一致就行了。实际上,阅读的任务不仅仅要发现作者的原 意.还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理解课文,强调不同的人对相 同的问题理解是不同的,只要说明原因、讲出理由即可。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引导他 们进行创造性的阅读。 语文是有感情的,语文老师应该像艺术家那样拥有一颗 永远年轻、永远充满激情的心,对教学充满热忱,在课堂上意 气风发、神采飞扬,教出语文的“趣”,带领学生尽情享受语文 的“趣”,这其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朗读。教师范读,用自身的 激情感染学生;学生齐读,用气壮山河的感动震撼心灵;配乐 朗读,营造逼真的氛围;情景朗读,模拟逼真的场面;默默朗 读,感悟不可言传的奥妙。读诗词、读散文、读小说中的精美片 段……通过朗读让学生充分领略语言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 美、情感之美,通过朗读让学生积累母语经验,积累表达技巧, 积累思维方式,积累文学承载,积累文化修养。通过读用充满 诗情画意和聪明智慧的文字感染学生、感染课堂,让学生在读 中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心灵更滋润。 当然仅靠单纯的朗读还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育的真谛 在于积累、沉淀,积淀知识、积淀能力、积淀文化、积淀修养。 语文教育是一种生命的浸润,语文学习是为了满足学生健康 成长的需要.是一个悠长而丰实的过程。为了积淀,语文教师 要将课堂的自我表演转变为教书育人、自主学习的平台。在 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要自主浏览、自主精读、自主品味、自主 思考。这种阶梯式的阅读过程,会让学生很自然地从文字的 表层走向深度的思想本质,从流畅的语言走人鲜活的生活, 从对他人的解读回到自我人生的审视。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 学生鉴赏性学习的最大支持。例如:组织开展计算机网络教 学.让学生访问教师为开展鉴赏性学习而开设的网站。教师可 事先制作网络教学课件,主要内容包括“问题探讨”、“名篇精 鉴”、“课文重读”、“鉴赏空间”、“名家点评”、“旧题新解”、“我 的园地”等。在这一环境中,学生的鉴赏热情会得以较为充分 发挥,鉴赏效率亦会提高,并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进而 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珍视亲情、友情,热爱 切健康而美好的传统美德。恰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名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阅读教育正如春天里淅淅沥 沥的春雨,悄无声息地浸润一代又一代学子十渴的心灵,形成 沉甸甸的文化修养,把人类社会一步步推向更文明。 一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网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 鉴赏水平来说前途非常广阔,前景极其诱人,值得我们为之奋 斗,促其发展,令其完善。可以说,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并不只 是高中阶段特有的任务,也不能说只有到了高巾才具有培养 的可能与必要,只是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具有特 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