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的课改
摘要:初中生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体育活动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能、意志品质等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初中体育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笔者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有深刻的体会,现就初中体育改革提一点个人的建议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初中体育 课改 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正在与国际接轨,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评价标准和传统的教学思想理念,在认识和理解上,会发生很大变化,产生很大的疑惑和出现理解的误区,需要我们去重新适应和理解。如何让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评价机制真正全面的深入落实和实施,扭转传统教育思想不良部分的束缚,用新课程的思想观念,冲洗传统教学观念不良部分的污泥浊水,挣脱束缚我们几十年的影响学生能力发展、教师展示才华和发挥空间的铁链枷锁,跨越式的达到新课程精神要求的境界。是摆在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和体育与健康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笔者就多年的工作经验与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共同探讨课改后的初中体育教学。
一、教师必须明确初中体育课程的性质
《体育与健康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身体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而有的人却认为体育课程已经由健身体育发展成为健康教育,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首先,《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必须以增进健康为目的”、“必须进行身体练习”、“必须学习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这三个重点是一定要落实好的。其次,还有以下三个要点必须把握:1,体育课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2,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不是以知识传授和智力游戏为主要手段的。3,体育室内课应主要学习与体育密切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而不能上成健康教育课或生理卫生课。
二、体育课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要做到既满足学生的需要,又不使学生感到体育课的随意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备课方面花点儿心思、下点儿功夫了。在课堂教学过程:1,要激活学生思维,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2,营造师生互动的氛围,让学生大胆表现自我,要尊重学生,不轻易否定,要及时表扬,教师应当变成教与学的合作者、引导者,成为学生的朋友。3,要提高学生自我、自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
三、制定教学目标应清楚、明确、注意个体差异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出发点,所以教学目标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制定与表述必须明确、具体、层次清楚,同时教学目标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难度适宜。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强弱、接受能力有快慢、心理素质和性格也不一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并重视分类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
四、布置好体育作业
现在的体育作业,几乎都局限于身体训练,从作业的内容看比较单一,诸如跑步、跳绳、仰卧起坐等。而学生在完成体育作业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形成了和封闭的现象,从作业的目的看比较过于功利,作业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体育成绩服务,而没有使学生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体育作业有一定的阶段性,可以根据一定阶段的学习内容来不断调整体育作业的内容。体育作业的完成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学生获得体育知识、提高运动能力、养成健身意识的关键所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随时给予帮助。在家时父母可以帮助,也可以成立学生小组互相帮助,也可以开通教师的咨询电话,让有疑问的学生随时可以在帮助下完成体育作业。
五、提高广大体育教师的改革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不论在观点上,还是在层面上,都提出了不少新的具有跨越意义的思想,体育教师在落实起来必然会出现一些不足和问题,这是在所难免的,应引导体育教师“激情投入、认真实践、冷静思考、总结提高”,一定要保护和鼓励广大体育教师的改革积极性。而学校体育管理人员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要片面地认为体育课“乱”、“散”就是“放羊”,从而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手脚,不利于课改的实验。而部分学校领导认为学校的竞技体育水平高,学校的体育水平就高,从而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这种认识也是极端和片面的,应当转变这种观念。
总之,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体育教师,新的理念、措施最终要靠体育教师去落实,因此,广大基层体育教师必须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中不被淘汰,体育教师必须走向终身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