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0分)小强和小明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相对于小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皮筏是运动的 C.小明是运动的 解析:D 【详解】
小强和小明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以小强为参照物,皮筏、小明、溪水相对于小强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岸边的树木相对于小强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选D。 2.(0分)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D.溪水是静止的
A.v甲0.6m/s,v乙0.2m/s B.经过6s两小车可能相距6.0m C.经过6s两小车可能相距4.8m
D.经过6s两小车可能相距2.4m 解析:B 【详解】
A.由图可知,当t=6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3.6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乙=1.2m,则
v甲=
s甲3.6m==0.6m/s t甲6ss乙1.2m=v乙==0.2m/s t乙6s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D.由图象可看出:经过6s,甲车的路程是3.6m,乙车的路程是1.2m,由题知,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则两车相距
3.6m-1.2m=2.4m
若两车运动方向相反,则两车相距
3.6m+1.2m=4.8m
故B错误,符合题意,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0分)两个做匀速直线的物体甲、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3:5,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 A.2:5 解析:C 【详解】
两个做匀速直线的物体甲、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3:5,由
B.5:2
C.9:10
D.5:8
s可知,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9:10,故选C。 v4.(0分)下列有关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t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3m/s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C.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的5s D.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解析:D 【详解】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选项错误;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B选项错误; C.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的1s,故C选项错误; D.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5.(0分)甲、乙两辆车沿着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它们行驶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C.当t=3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是90m 解析:D 【详解】
B.前3s内,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 D.当t=5s时,甲、乙两车相距40m
A.由s-t图象可知,甲、乙两车运动的图象都是一条斜线,表示其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C.由s-t图象可知,前3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s甲=90m,乙车运动的路程为
s乙=90m-60m=30m
则甲车的速度
v甲乙车运动的速度
s90m30m/s t3ss乙30m10m/s t3sv乙比较可知,前3s内,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BC错误; D.当t=5s时,甲车通过的路程
s甲=v甲t=30m/s×5s=150m
乙车通过的路程
s乙=v乙t=10m/s×5s=50m
由s-t图象可知,两车同时运动,且开始运动时两车相距s0=60m,故甲、乙两车相距
ss甲s0s乙150m60m50m40m
故D正确。 故选D。
6.(0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与时间关系的是( )
A.解析:D 【详解】
B. C. D.
甲乙是同时从同一地点做匀速直线运动。从甲图中,可以看出乙的速度比甲快。 A.图中所示是匀加速的图像,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甲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比乙的快,故B不符合题意; CD.图中是s-t图像,且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速度大的斜率大,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0分)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乙同学得知消息后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在t=15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5倍 解析:C 【详解】
A.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时两同学相遇,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3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
s甲3kmv甲=t10=18km/h
h60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
s乙1kmv乙=t10=6km/h
h60v甲=3v乙
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乙
15min-10min=5min
经过的路程为1km,速度
s乙1kmv乙′=t5=12km/h
h60v乙′=2v乙
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
v甲平=
4km 15min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总时间为15min,乙的平均速度为
v乙平=
2km 15minv甲平=2v乙平
故D错误。 故选C。
8.(0分)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开始做直线运动,小明绘制出它们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运动速度保持为0.6m/s D.甲的速度一直大于乙的速度 解析:C
利用s-t图象中物体运动的时间、对应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可得到速度的大小;根据图线的弯曲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详解】
AB.由图可知,甲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是一条弯曲图线,所以甲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乙物体在5s时,通过的路程为3m,则乙物体的速度
v故C符合题意;
s3m0.6m/s t5sD.由图可知,在5s之前,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5s之后,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0分)甲、乙两小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其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解析:C 【详解】
A.如图,时间改变时,甲的距离不变,所以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的路程跟运动时间成正比,所以乙车进行匀速运动,故A错误;
B.甲车处于静止状态,运动速度为0m/s,乙车的速度为
v故B错误;
s10m=2m/s t5sC.6s后甲在10m位置,乙车在12m位置,所以甲乙相距2m,故C正确;
D.经过5s,甲车处于静止状态,甲没有通过距离,乙车通过了10m的路程,故D错误。 故选C。
10.(0分)2020年10月1日,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在北京全面开放,妈妈带小明在手机上下单免费试乘,车在行驶过程很平稳,小明认为自己是运动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妈妈 解析:D 【详解】
小明和妈妈是坐在行驶的车中,行驶的车、小明及妈妈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以妈妈、车玻璃、汽车座椅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而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小明与路旁的树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即小明是运动的。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0分)小明一次50m短跑过程训练中,测得从起点到达不同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车玻璃
C.汽车座椅
D.路旁的树木
A.小明通过第2个10m所用的时间为4.00s B.前20m小明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明通过距离0点20m处的速度一定为5m/s 解析:D
(1)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关键就在于分析物体的速度是否变化。
(2)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在这段路程上所用的时间,和某时刻的速度无关。 【详解】
A.由图可知,小明通过第2个10m所用的时间为2.00s,故A错误;
B.小明每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才是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前20m小明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小明通过距离0点20m处的平均速度为
D.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6.25m/s
s'20mv'5m/s
t4s'故C错误;
D.由题意可知,路程s=50m,所用时间t=8s,所以平均速度
v故D正确。 故选D。
s50m6.25m/s t8s12.(0分)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C.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解析:A
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故A正确,B错误;
C.在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大。但C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故C错误;
D.在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但D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故D错误。 故选A。
13.(0分)在一年一度的四会市“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A.0-t1时刻,甲队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0-t1时刻甲队与乙队运动的距离相等
C.t1时刻甲乙两队的速度相等 解析:C 【详解】
D.t1时刻甲运动速度比乙运动速度大
A.0-t1时刻,甲队速度不断增加,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0-t1时刻,乙队的平均速度较大,甲队与乙队运动的距离不相等,故B错误; CD.t1时刻甲乙速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此时甲乙两队的速度相等,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4.(0分)对于做运动的物体,根据公式v=A.路程一定,速度越大,时间越长 B.时间一定,速度越大,路程越小
C.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D.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均无关 解析:D 【详解】 A.根据v=B.根据v=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s可知,路程一定,速度越大,时间越短,故A错误; ts可知,时间一定,速度越大,路程越大。故B错误; tC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以及运动时间的长短无关(不成比例关系),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0分)2019 年 10 月 1 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由陆、海、空三军航空兵组成的12 个空中梯队,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阵容接受检阅。如图所示是某架飞机悬挂着国旗匀速通过天安门上空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天安门为参照物,国旗是运动的 B.以飞机为参照物,国旗是运动的 C.以国旗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 D.以飞机驾驶员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 解析:A 【详解】
A.以天安门为参照物,国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A正确; B.以飞机为参照物,国旗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B错误; C.以国旗为参照物,飞机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以飞机驾驶员为参照物,飞机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6.(0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0.016m=_____nm; (2)5400s=_____h; (3)200mL=_____m3。 解析:6×107 1.5 2×10﹣4 【详解】 (1)根据1m=109nm
0.016m=0.016×1m=0.016×109nm=1.6×107nm
(2)根据1h=3600s
5400s=5400×1s=5400×
(3)根据1cm3=10-6m3
200mL=200cm3=200×1cm3=200×10-6m3=2×10-4m3
17.(0分)小明家的窗外有条公路。他看到窗外的情景由图甲变为图乙,判断轿车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______ 。
1h=1.5h 3600
解析:灯杆
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详解】
轿车是被研究的物体,轿车是运动的,轿车和灯杆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则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灯杆。
18.(0分)(1)单位换算:1m= _____ nm,1h= ______ s,1m/s= ______ km/h (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刻度尺测得的结果是 _________ cm,乙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___________ cm。
(3)如图丙所示,该仪表是测量 ____________ 仪器,读数为 _______________ 。
解析:3600 3.6 2.8 0.1 时间 3min38.3s 【详解】
(1)[1][2][3]长度换算为
1m=109nm
时间换算为
1h=60min=3600s
速度换算为
1m/s1000m36001km36003.6km/h1m/s=3.6km/h
1031h1031h(2)[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刻度尺分度值为1cm,物体左侧与1.0cm对齐,右侧与3.8cm对齐,则其测得的结果是
3.8cm-1.0cm=2.8cm
[5]由图可知每1cm间有10个小格,则乙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cm。 (3)[6][7]如图丙所示,该仪表是测量时间仪器的停表,小表盘上表示分钟,分度值为0.5min,其指针位于3min与4min之间且偏向于4min;大表盘上表示秒,分度值为0.5s,指针示数为38.3s,则停表的读数为3min38.3s。
19.(0分)《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
解析:运动 静止 【详解】
[1]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
[2]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20.(0分)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这次阅兵展现了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巨大成就,极大的树立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阅兵中有六个新机型尤为瞩目,其中有海军的“歼﹣15”。假设该飞机在航母跑道上滑行大约0.16km后起飞升空,用时约10s,则飞机在滑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m/s,合_____km/h。起飞后,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是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解析:57.6 运动 【详解】
[1][2]飞机在滑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s0.16103mv16m/s163.6km/h57.6km/h
t10s[3]起飞后,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21.(0分)王宁同学今年15岁了,身高169_____(请填写合适的单位)。他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m,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5km/h,则他骑自行车上学上所需的时间为_____h。 解析:cm 0.1 【详解】
[1]15岁同学的身高约160cm,故填cm。
[2]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m=1.5km,骑自行车上学上所需的时间为
ts1.5km=0.1h v15km/h22.(0分)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__。
解析:乙 【详解】
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只有乙段速度无变化,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乙段。 23.(0分)小明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体课本的宽度5次,记录的数据分别是:18.71cm、18.73cm、18.78cm、18.68cm、18.70cm,其中测量值明显错误的一次是___________,该物理课本的宽度应该是_______,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解析:68cm 18.73cm 1mm 【详解】
[1]在五个长度测量结果中,18.71cm、18.73cm、18.78cm、18.70cm,虽然不相同,但准确值都是18.7cm,所以都是正确的;而18.68cm中,准确值为18.6cm,与其它测量值偏差最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2]物理课本的宽度为
LL1L2L3L418.71cm+18.73cm+18.78cm+18.70cm=18.73cm
44该物理课本的宽度应该是18.73cm。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是18.73c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7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24.(0分)如图甲、乙所示,在图甲中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请你选择测量方法正确的刻度尺,对物体长度测量正确的读数应为 ________ cm;图乙中,停表的读数为 ________ s。
解析:20 231 【详解】
[1]刻度尺使用时,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由图甲可知,A的放置方法正确; A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格,一个小格为1mm,故分度值为1mm;因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对应2.20cm,所以物体长度为2.20cm;
[2]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指针在51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51s,即停表的读数为
3min51s=231s。
25.(0分)一位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A、B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放置正确的刻度尺是______,测量结果应记为______cm。
解析:A 2.20 【详解】
[1]刻度尺测量时,带有刻度的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所以放置正确的刻度尺是A
[2]观察A其分度值为1mm,由图可知A的读数为精确值为2.2cm,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最终测量结果应记为2.20cm
26.(0分)(1)一辆汽车从河池市出发,沿南都高速公路前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如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南宁,其中圆牌的“12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要___________h。
(2)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可知:甲做的是__________运动;在第5s时甲和乙的图线相交,两条线的交点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最大速度不允许超过120km/h 2 加速 此时甲乙速度相等 【详解】
(1)[1]标志牌“120”表示:在此路段的最大行驶速度为120km/h;
[2]从标志地到达南宁的路程s249km,匀速行驶最大速度为v120km/h,根据v得:
stts240km2h v120km/h(2)[3]由图象可知,甲是一条斜向上的线段,说明随时间的增加速度逐渐变大,是变速(加速)运动;乙为一水平线段,说明随时间增加速度大小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 [4]在5s时,甲、乙图线相交,说明在这一时刻,甲、乙两物体的运动速度相等。
三、解答题
27.(0分)章明同学从安福驾车去羊狮慕游玩,车的速度表如图甲所示,他也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 (1)该车的速度是多少?
(2)该车以速度表上的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羊狮慕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3)该车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行驶,到达羊狮慕可以节约多少时间?
解析:(1)60km/h;(2)9min;(3)135s 【详解】
(1)由速度表知:该车速度为v=60Km/h;
(2)该车以速度表上的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羊狮慕至少需要的时间
t1s9km=0.15h=9min v160km/h(3)如果以最快速度行驶,所需的时间
t2节约时间
s9km9=h=6.75min v280km/h80t=t1t2=9min-6.75min=2.25min=135s
答:(1)该车的速度是60km/h;
(2)该车以速度表上的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羊狮慕至少需要9min;
(3)该车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行驶,到达羊狮慕可以节约135s。 28.(0分)一列长300米的火车已经完全通过长为2700米的南京长江大桥,测得火车的速度是25m/s,求:火车完全通过长江大桥的时间。 解析:120s 【详解】
火车完全通过长江大桥的时间为
ts300m2700m120s v25m/s答:火车完全通过长江大桥的时间为120s。
29.(0分)哈大高铁依次途径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四大站,冬季设计全程的运行时间约为5h,其中,大连至沈阳的平均速度为220km/h,运行时间是2h,沈阳至哈尔滨的路程为540km。试求:
(1)大连至沈阳段高速铁路的里程大约是多少km? (2)哈大高铁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解析:(1)440km;(2)196km/h 【详解】
(1)由vs可得大连至沈阳段高速铁路的里程 ts1v1t1220km/h2h440km
(2)哈大高铁全程的路程为
s=s1+s2=440km+540km=980km
则哈大高铁全程的平均速度
vs980km196km/h t5h答:(1)大连至沈阳段高速铁路的里程大约是440km; (2)哈大高铁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96km/h。
30.(0分)某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从家出发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以5m/s的平均速度骑车到学校到达学校。
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解析:(1)6m/s;(2)5m/s
(1)已知家到书店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2)求出全程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详解】
解:(1)家到书店的时间
t1=5min=300s
平均速度
v1(2)从书店到学校s2=3600m,由vs11800m==6m/s t1300ss可得,书店到学校的时间 ts23600mt2===720s v25m/s从家到学校的路程
s=1800m+3600m=5400m
全过程的运动时间
t=300s+60s+720s=1080s
平均速度
vs5400m==5m/s t1080s答:(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6m/s;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5m/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