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7广东高考物理部分试题及解答

2017广东高考物理部分试题及解答

来源:叨叨游戏网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A

理科综合

本试卷共10页,36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盒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3.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的水珠 ,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

(A)引力消失 ,斥力增大 (B)斥力消失,引力增大 (C)引力、斥力都减小 (D)引力、斥力都增大

14.景颇族的祖先发明的点火器如图1所示,用牛角做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着艾绒。猛推推杆,艾绒即可点燃,对筒内封闭的气体,再次压缩过程中(

(A)气体温度升高,压强不变 (B)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 (C)气体对外界做正功,其体内能增加 (D)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内能减少 15.质量和电量都相等的带电粒子M和N,以度率经小孔S垂直进入匀强磁场,运行的半圆轨迹如图2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M带负电,N带正电 (B)M的速度率小于N的速率 (C)洛伦兹力对M、N做正功 (D)M的运行时间大于N的运行时间

16.如图3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为45°,日光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左拉力大小分别为(

22

G和G 22

上,两绳右两绳的不同的速中虚线所

(A)G和G (B)

1311

(C)G和G (D)G和G

2222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7.图4是滑道压力测试的示意图,光滑圆弧轨道与光滑斜面相切,滑道底部B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其示数N表示该处所受压力的大小,某滑块从不同高度h处由静止下滑,通过B时,下列表述正确的

(A)N小于滑块重力 (B)N大于滑块重力 (C)N越大表明h越大 (D)N越大表明h越小

18.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

241

(A)31H+1H 2He+0n是核聚变反应 241(B))31H+1H 2He+0n是β衰变

1140941(C)235U+nXe+Sr+2 920 54380n是核裂变反应 1140941(D)235 92U+0n 54Xe+38Sr+20n是α衰变

斜面上有

19.某小型发电机产生的交变电动势为e=50sin100πt(V),对此电动势,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最大值是502V (B)频率是100Hz

(C)有效值是252V (D)周期是0.02s

20.图5是某种静电矿料分选器的原理示意图,带电矿粉经漏斗落入水平匀强电场后,分落在收集板的两侧,对矿粉分离的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带正电的矿粉落在右侧 (B)电场力对矿粉做正功 (C)带负电的矿粉电势能变大 (D)带正电的矿粉电势能变小

21.如图6所示,飞船从轨道1变轨至轨道2。若飞船在两轨道上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考虑质量变化,相对于在轨道1上,飞船在轨道2上的(

(A)动能大 (B)向心加速度大 (C)运行周期长 (D)角速度小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182分。按题目要求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34.(18分)

(1)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电阻。

①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15(a)和图

作答。解答题案的不能得

15(b)所示,长度为_____cm,直径为_____mm。

②按图15(c)连接电路后,实验操作如下:

(a)将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置于最_____处(填“大”或“小”);将S2拨向接点1,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示数为I0;

(b)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至最______(填“大”或“小”);将S2拨向接点2;保持R1不变,调节R2,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0,此时R2阻值为1280Ω;

③由此可知,圆柱体的电阻为_____Ω。 (2)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①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______方向(填“水平”或“竖直”)

②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______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下表表: 代表符号 数值(cm) 5 L0 25.35 Lx 27.35 L1 29.30 L2 31.3L3 33.4 5 L4 35.30 L5 37.40 L6 39.3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_______。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长度为______。 ③图16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_________的差值(填“L0或L1”)。

④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_________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2)。

35.(18分)

如图17所示,质量为M的导体棒ab,垂直放在相距为l的平行光滑金属轨道上。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并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左侧是水平放置、间距为d的平行金属板,R和Rx分别表示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计其他电阻。

(1)调节Rx=R,释放导体棒,当棒沿导轨匀速下滑时,求通过棒的电流I及棒的速率v。 (2)改变Rx,待棒沿导轨再次匀速下滑后,将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微粒水平射入金属板间,若它能匀速通过,求此时的Rx。

36.(18分)

图18(a)所示的装置中,小物块A、B质量均为m,水平面上PQ段长为l,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其余段光滑。初始时,挡板上的轻质弹簧处于原长;长为r的连杆位于图中虚线位置;A紧靠滑杆(A、B间距大于2r)。随后,连杆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带动滑杆作水平运动,滑杆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8(b)所示。A在滑杆推动下运动,并在脱离滑杆后与静止的B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

(1)求A脱离滑杆时的速度vo,及A与B碰撞过程的机械能损失ΔE。

(2)如果AB不能与弹簧相碰,设AB从P点到运动停止所用的时间为t1,求ω得取值范围,及t1与ω的关系式。

(3)如果AB能与弹簧相碰,但不能返回到P点左侧,设每次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p,求ω的取值范围,及Ep与ω的关系式(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理科综合参

一、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 4 分,错选、不选得 0 分。 题号 答案 13 D 14 B 15 A 16 B

二、本题共 9小题,每小题 6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选对的得 6分,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3分,错选、不选得 0 分。 题号 答案 17 BC 18 AC 19 CD 20 BD 21 CD 34.(18分)

(1)①5.01,5.315,②(a)大,(b)大,③1280, (2)①竖直,②稳定,L3,1mm,③ L0,④ 4.9,10, 35.(18分) 解:

(1)当Rx=R棒沿导轨匀速下滑时,由平衡条件Mgsin=F,安培力F=BIL,解得I=Mgsin/BL,感应电动势E=BLv,电流I=E/2R,解得v=2MgRsin/B2L2,

(2)微粒水平射入金属板间,能匀速通过,由平衡条件mg=qU/d,棒沿导轨匀速,由平衡条件Mgsin=BI1l,金属板间电压U=I1Rx,解得Rx=mldB/Mqsin,

36.(18分)

解:(1)由题知,A脱离滑杆时的速度v0=ωr,设A、B碰后的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mv0=

111

2mv1,A与B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E=mv02-2mv12,解得E=mω2r2,

224

(2)AB不能与弹簧相碰,设AB在PQ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规律

2mg=2ma,v1=at1,s=v1t1/2,由题知s≤l,联立解得0<ω<4l/rt1,t1=ωr/2g,

1122gl

(3)AB能与弹簧相碰2mgl<2mv12,不能返回到P点左侧2mg2l≥2mv12, 解得<ω

22r<

4gl11

,AB在的Q点速度为v2,AB碰后到达Q点过程,由动能定理-2ml=2mv22-2mv12,r22

11

AB与弹簧接触到压缩最短过程,由能量守恒EP=2mv22,解得EP=mω2r2-2ml,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