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
作者:张蓉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42期
摘要:教育学生要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变化,了解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培养他们享受学习、享受实践、享受创造的感觉。 关键词:因材施教 性格特点 自信心 一,案例分析
初一新生中,有一个叫魏子昂的小男孩,他在为期十五天的军训生活中,担任我们班的打水员,非常的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但开学不久,很多老师向我反映,该生听课听到兴奋的时候就无法控制自己,说个不停,班长也向我反映了很多次,当老师批评时,他还不服气和老师顶嘴。当听到其它科任老师及班长向我描述这一现象时,我还努力回忆着这还是军训时的那个他吗 ?但是,科任老师和班长描述的这一现象确实是事实。我把小魏叫到办公室,先和他谈了谈军训时我以及很多同学对他的印象,我认为他是一个特别热爱集体,特别有责任心的男孩,在那样烈日炎炎下,为全班同学服务,是我们心中傻傻的“许三多”,他身上同时有许三多不服输的倔强,但当这种不服输的精神用错了地方,那就变成了执迷不悟,紧接着我才和他聊到了最近他在课堂上的表现,他惭愧的低下了头,他抹了把眼泪,说要去和任课老师道歉,说让我看他以后的表现。在以后的任何课堂上,每当我站在窗户前,观察同学们的听课表现时,他显得格外的专著,特别是看到我时,他的坐姿就更加端正了。
经过初一一年的磨合和熟悉,我又从魏子昂身上发现了很多的优点,他为人正直善良,和同学相处特别和睦,特别是他身上永远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能带动很多同学参与其中,于是这学期我特别委任他作为副班长,并让他和一个经验丰富的班长搭班,在两人合作的过程中,他能注意观察别人的管理方式,学习别人管理中的先进思想和理念,作为班长,他严于要求自己,改正自己身上的小缺点,同时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行使管理权力的同时尽到模范带头作用的义务,很快他就适应了自己的角色,胜任了班长这个职务,他不仅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同,而且由一个本来的“问题”学生转变成一个优秀的人。 二,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就是要做到因材施教
以上只是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案例,通过不断印证和改进,这种教学方式逐渐在我们班级得以开展,我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变化,了解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培养他们享受学习、享受实践、享受创造的感觉。也就是做到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在班级建设工作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1、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生性格特点中的积极因素,又要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因素。假如用同一种教育方式教育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是两个极端。如同样做错了一件事情,当面尖锐、严厉的批评会使性格开朗的学生受到很大的震动,进而促使他改正缺点,但相同的批评则会使性格内向的学生受到严重的伤害,萎靡不振,甚至走向极端。所以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我们在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上都应不同。 2、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具体的辅导
(1)对于缺乏耐心、毅力,稳定性差的学生,教师应侧重于培养他们谦虚谨慎的态度、稳定和集中的兴趣,注意培养他们的耐力、韧性和持久性,严格要求,以克服其轻率、疏忽大意的性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的优点不能当众表扬,以免翘尾巴;对于其缺点要进行严厉的批评,引起他们的心灵震撼,以督促他们改正错误。
(2)对于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刚愎自用的学生,要经常和蔼地要求他们沉着,三思而后行,提高自制力,做任何事情要一丝不苟,要和风细雨地进行;充分肯定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严厉批评他们急躁冒进的作风,以使他们遵守纪律。教师要注意言辞的强烈程度,轻声细语会比“狂词暴语”收到更好的效果。当然在他们情绪极度激动、发脾气时,教师应该避其锋芒,设法使其冷静、稳定情绪,然后采用说理和商讨的方式进行批评,引导他们自行认识错误和缺点。
(3)对于沉默寡言,主动性差的学生,要热情、耐心地进行教育,多给他们一些思考的时间;平时多给予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并注意培养他们勤奋进取的精神,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加强他们与同学间的交往,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这种性格特点的学生应采取启发式批评,多用暗示、提醒、启示,借助于他人、他事,用榜样教育法使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 (4)对于多愁善感、孤僻离群学生,首先应该在感情上关心、信任他们,与之多接近,让他们打开话匣子,说出心里话;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以便能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交往的快乐,从而克服其忧郁、孤独、猜疑、多愁善感的消极心态,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具备自强、自信、自尊、自重和自爱的心理品质;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往直前,使之相信“只要努力过的天空都会有美丽的彩虹”。 四,在课堂教学上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首先,树立自信心。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强弱分别加以锻炼,对于基础知识强的同学,可以稍微增加一些题目的难度进行个别讲解或者提问,让学生在理解问题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进而在准确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其自信心。 次之,进行训练。“练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的一个途径。教师讲得再好,如果不进行巩固,这些知识就会逐渐被忘记。“练”不是盲目地追求练习的数量和练习的次数,不能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要练的得当,讲求效率,即要巧练。巧设练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自己认识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促进它的完成。 五,总结
总之,实践证明,能同时适合所有学生的教育方法不存在。只有在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特长等,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使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都能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顺利完成学业,并早日成才。 参考文献:
【1】 鞠慧卿,《因材施教的心理学解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7) 【2】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