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精华卷(一)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协调的社会,我国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②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
协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和有力保障; 绿色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选择和必由之路; 开放是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应然选择,是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总结和必然要求; 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 ③有利于……
一.创新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材料说明了什么?what
(正面材料)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分领域自主创新取得成绩。
(负面材料)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与创新型国家存在差距,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意义why
①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③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④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3.怎么做/建议/对策how
国家:①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分享经济。
②保护知识产权,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③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④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学习、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
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核心技术,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青少年:①树立远大理想,树立全球意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有机结合起来。
②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④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经常参加爱心捐款等社会公益活动,积极与违法犯罪现象做斗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协调发展
1.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意义why: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政治(政治文明)、经济(物质文明)、文化(精神文明)、社会(社会文明)、生态(生态文明)全面发展、全面协调的社会。
②协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发展整体效能、推进事业全面进步的有力保障。
③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1 / 7
2.怎么做/建议/对策how
①把握“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②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③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④坚持经济发展和兼顾。
3.目前小康社会(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4.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我国的最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党和坚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三.绿色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1.材料说明了什么?what
(正面材料)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部分地区环境资源形势有所改善。
(负面材料)我国环境资源形势严峻,不容乐观,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重要性/必要性/意义why
①目前我国环境、资源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②人口剧增、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③环境、资源问题说到底也是发展问题,绿色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④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有利于提高人们环保节能意识,有利于走可持续发展、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3.怎么做/建议/对策how
国家:①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②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③坚持依法治国,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打击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 ④加强宣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公民的环保和节约的意识。 ⑤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发展新技术,开发新能源。
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依法规范生产经营行为,诚信经营,加强技术创新,形成环保、节能的生产方式。
青少年:①树立环保和节能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②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积极行使监督权,与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③落实环保和节能行动,养成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例如:结合材料举例。 四.开放发展(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合作共赢)
1. 开放是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应然选择,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当今国际形势: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3. 为什么坚持改革开放?
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具度还不够完善;②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五.共享发展(的根本原则,公平正义,改善民生,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重要性/必要性/意义why
①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③中国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④公平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与正义。 ⑤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有利于解决我国的主要矛盾,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稳定和谐;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实现。
2 / 7
2.怎么做/建议/对策how
国家:①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走的道路;(经济)
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发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精神;(文化)
④坚持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 ⑤坚持中国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政治)
社会: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②加大投入,对当地民众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搞好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③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如种植业、旅游业等。
个人: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
关于全面小康、精准扶贫、脱贫攻坚
1.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打赢扶贫攻坚战、减贫的意义? 答:(的意义)①这些都是国家重视发展,走道路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公平是社会的稳定器;正义可以通过正义的制度规则来保证。
②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③有利于解决我国的主要矛盾,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稳定和谐;
④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实现。 2.请你为国家打赢扶贫攻坚战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答:(如何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致富秘诀)
国家: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走的道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②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投入,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营造“四个尊重”的社会氛围,开展培训活动,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个人: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
3.我国部分地区有望在2018年提前进入小康,但有些地区仍然处于贫困状态,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样的差距?
答:(如何理解?)①这样的差距并不违背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②不是同等、同步、同时富裕。实现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
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容。
4.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打赢扶贫攻坚战、减贫等口号,体现了课本的哪些观点? (1)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中国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我国目前的哪些现状决定了必须坚持扶贫、减贫、脱贫? (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2)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我国仍然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请你从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我国坚持精准扶贫的意义? (1)精准扶贫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使人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加快全面小康进程。
(2)精准扶贫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各地区的平衡发展,落实
3 / 7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3)精准扶贫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平等”,有利于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支持,保障各地区之间平等的发展权利,维护社会的稳定。
关于“抗战精神”与“工匠精神”
1.“工匠精神”体现了什么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民族精神?) 敬业、爱国、诚信(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精益求精、负责任) 2.为什么要弘扬抗战精神/工匠精神?
①(抗战精神/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体现,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与战胜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3.如何践行?
(抗战精神/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体现。)
(1)国家: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2)青少年:
①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②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③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如,多阅读民族精神的相关书籍、电影。
关于宣誓制度与依法治国
1.新任国家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向宣誓? ①的重要性: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邦的总章程;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②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有利于公民树立法制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利于维护的权威和尊严,弘扬精神;有利于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青少年如何强化意识?
①我们要认真学习,了解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的习惯,树立意识,自觉维护的尊严。
②(依法行使规定的基本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 ③(积极宣传,同违宪行为作斗争。) 3.对反的案例理解 (1)体现了哪些观点?
①法律的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人人平等),法律具有强制性。 ②犯罪的特征: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③法律的功能:法律具有制裁和评价功能。
④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违法必究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启示:
①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②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人都要平等地享有法定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义务。 ③增强自制力,拒绝不良诱惑,防微杜渐。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核心价值观对应课本观点:
4 / 7
富强——经济建设、经济制度、 奋斗目标等; 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是国家主人、行使政治权利等; 文明——文化建设、 传统美德、礼貌礼仪等; 和谐——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等;自由——秩序与规则、权利与义务等; 平等——平等权、平等待人等;公正——公平正义、保障等;法治——法律有关的知识、依法治国等;爱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民族团结、 、 社会责任等; 敬业——社会责任、 艰苦奋斗等;诚信——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社会责任等; 友善——尊重他人、 平等待人、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热心公益; 等等 3、综合探究题:
材料一:2016年3月16日,全国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材料二:2015年 8 月 5日,济南市一名 29岁的产妇生命垂危,急需大量 AB,型血液和血制品。在血库告急的情况下,市血液供保中心及时与媒体联络, 向社会发布求助信息, 不到6个小时, 就有100余名泉城市民为抢救素不相识的产妇“跑步献血”。合力谱写了一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赞歌。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2分)
材料一说明国家重视在全民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二说明市民通过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材料二中市民 “跑步献血”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意义?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谈中市民 “跑步献血”的意义)
“跑步献血”的行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和谐要求; 也是用实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
①“跑步献血”的行为珍爱他人生命,维护他人生命健康权;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增强人们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意识;②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有利于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结合材料,谈谈我们青少年应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
①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②自觉履行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③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等。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
1.材料说明什么?
(正面材料)说明我国重视和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工作,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负面材料)说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引起重视。
2.重视留守儿童问题重要意义?
(1)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监护缺失,年龄较小,身心发展不成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影响。
(2)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有利于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利于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各种问题? 国家(社会):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社会保护,完善立法,打击侵犯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家庭:父母应重视对子女的家庭保护,多于留守子女沟通,关心子女心理、行为情况,给与子女更多的关爱,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学校:要强化学校保护,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状况,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和法制教育,自觉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留守儿童:心理方面:克服闭锁心理,积极主动与人交往;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学会消极情绪。
品德方面:培养自立能力和自强精神,用坚强意志战胜困难和挫折,增强自信,克服自卑,提高自身道
5 / 7
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法律方面:增强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守法学法尊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学会抵制不良诱惑,乐交诤友,不交损友,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
学习生活: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认真完成学习任务,遵守学校纪律,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
关于“互联网+”时代与网络强国
一.互联网+诱惑(网络谣言) 1.如何正确看待网络?
①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
②积极影响:网络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利条件;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与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验。
③消极影响:沉迷网络容易荒废学业,摧残身心健康,疏离现实人际关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如何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中学生如何享受健康守法的“互联网+”生活?)
①以健康的心态对待网络,学会“信息节食”,利用网络学习新知识、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②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辨别觉察能力,抵御网络不良诱惑,如不浏览不良信息、不随意约会网友等。
③遵守网络规则,依法律己,上网要遵守道德和法律,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④运用“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法”、“专时专用法”、“联想后果法”等拒绝沉迷网络,抵制不良诱惑的危害。
3.如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如何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如何解决未成年人沉迷低俗网络的“网瘾”问题(请你为文明办网、拒绝低俗网络、净化网络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国家(、社会):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社会保护,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网络环境)。
②网络经营者:遵守法律规定,诚信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学校:加强学校保护,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提高学生健康文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④家庭:加强家庭保护,加大教育、监督和引导,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⑤青少年: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自制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
4.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或青少年如何抵制不良诱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启示、教训、道理、感悟?)
①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②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③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制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谨慎交友,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三.互联网+权利义务
辨析:在网络上,发微博、发微信朋友圈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请辨析此观点。 (1)此观点是错误的 (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结论: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等传播媒介,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为什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每个人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6 / 7
③我们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要增强义务观念,忠实履行义务。 2.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他人的利益。
3.我们应该怎样履行公民义务?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四.互联网+建议监督权
1.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我们要增强公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2.公民(学生)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
①通过或直接向全国常委会和地方常委会反映; 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③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传播媒介进行监督等。 3.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尽到对国家的责任。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②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③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④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
4.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怎样正确行使监督权?)
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不得侵犯他人的、集体的、社会的合法权益;
②坚持实事求是,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等方法。 ③可以在互联网上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行使监督权,合理、合法地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
五.互联网+文化建设
1.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说说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有何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发展网络文化有利于发挥网络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网络角度
②网络文化成为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发展网络文化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引导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文化角度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