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电子货币的发展对央行货币的影响

电子货币的发展对央行货币的影响

来源:叨叨游戏网


电子货币的发展对央行货币的影响

摘 要:传统上,基础货币在一个国家的发行,是由银行(或货币局)为主,在此基础上,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形成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在网络经济时代,电子货币的发展,就是要打破垄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银行发行电子货币,同时更多的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机构办理起了电子货币的发行业务。电子货币目前的发行模式与纸币取代金属硬币的前期进程很相似。起初,它们都能兑换成原有形式的货币以此来保障其货币的价值性,最初也都是由民间机构发行。从历史上看,纸币发展成为不兑现货币,由银行垄断,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相应地,电子货币的多主体发行机制在短期内也会持续下去。银行如果想强行垄断货币的发行权,电子货币技术上的复杂性、涉及协议的多样性以及防伪币可能的高成本等会使央行处于左右为难的状态。此外,对电子货币的银行垄断可能会阻碍电子货币创新和新技术的发展,因此,发展国内电子货币在他身后的电子货币的发展,货币变得脆弱。此外,银行对电子货币的垄断极有可能阻碍电子货币创新和新技术的发展,因此本国愈加脆弱的电子货币发展相比他国变得落后缓慢。同时,由于电子货币使用境域的开放性,也很难防止外国电子货币的渗入。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迫使银行创造一个新的开始。

关键词:电子货币;货币中介指标;货币工具;对策建议

一、电子货币的相关概述

电子货币作为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科技产品,与传统货币相比,电子货币除具有货币和其他传统支付结算工具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一些特征有的属性。

首先,电子货币是一种没有货币实体的虚拟货币。其次,电子货币的发行机构较为分

散,一般各国的银行或特定机构垄断发行其传统货币,并且,发行成本和收益是由银行承担的。再次,电子货币有很强的异质性。传统货币是以银行和国家信誉为担保的法定货币,是一种标准的产品,它由各个货币当局设计、管理、更换。最后,电子货币体现了很强的信息安全技术。

二、电子货币的发展对央行货币的影响

货币是指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实现既定的目标。为了取代流通中的现金,电子货币由此产生,接着使用电子货币必然会减少流通中的现金使用量,由此对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等货币中介指标产生影响,使他们难以测度,控制和实现也变得更加困难,货币的预期目标及效果就变得模糊了。

(一)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基础货币本身是一种具有创造货币能力的强力货币,对货币供给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电子货币对流通中通货的替代作用,不仅会减少流通中的现金,而且会对银行流动性管理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活期存款和银行准备金,进而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

伴随着电子货币的不断发展及其接受程度的提高,客记的提款率会由于使用电子货币进行交易支付而减少,因此,电子货币会降低银行准备金需求。如果电子货币可以被认为是储备资产,那么电子货币的出现会进一步减少银行准备金。

(二)电子货币对M1的影响。电子货币对流通中通货的替代,会对货币供给带来影响,而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M1受到的影响。

如果边际回报大于超额准备金的回报,银行就愿意贷款,由于货币乘数的作用会产生货币创造过程,银行通常愿意扩大贷款以获取更多收益,流通中通货的减少会直接影响M1,而银行由于吸收客户现金带来的储备头寸也会间接影响M1.

(三)电子货币对央行资产负债的影响。而根据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货币的实施也会对利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货币总供给以及经济发展。

如果没有银行要求,那么银行的储备主要用于清算的需要和防范风险的考虑,这样银行仍然会存有一定数量的准备金以满足不可预见的流动性风险和客户提款的要求。由于电子货币对银行通货的替代会增加银行存款,如果银行愿意将多出的银行存款用于增加在银行的准备金额,那么对银行存款用于增加在银行的准备金余额,那么对银行货币没有很大影响。

三、央行应对电子货币发展采取的对策

电子货币的发展,为银行提出很多的性问题,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金融机构逐步拟化、多方面化,也让电子货币对金融监管模式面临挑战。

(一)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市场准入监管。市场准入管理是防范风险的首要步骤,市场准入通常由机构准入、业务准入和高级管理人员准入三个方面组成。对电子货币准入的一直是理论界和业界争论的话题。应该通过规则选择确定谁能发行电子货币。

(二)建立电子货币发行申报制度和总量监控机制。尽管目前电子货币仅用地小额交易,但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其将继续扩大规模,因而这一阶段总体规模的测试是很重要的。

一套定期的电子货币发行申报制度应该被建立起来,发行电子货币的机构应该定时向监管部门申报该机构在该时期发行电子货币出现的问题,存量和交易数量。监管机构进而可根据各个电子货币发行机构的申报,计算出电子货币发行总量,交易量,从而更精确地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总量和货币的影响。

(三)对发行的电子货币实行赎回或准备金保证。新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之一就是准备金水平。从目前来看,由于电子货币发行机构有可能不是信用机构,因此对发行的电子货币沿无准备金要求。

还可允许发行者持有较宽范围的资产,但这样会使发行的货币承着议程风险的提高而贬值。为弥补这种可能增长的风险损失,应当要求发行者持有额外的准备金,这种要求不是必需的,但是竞争的存在会使发行者为了趋利而使其投资面临风险。

(四)通过现场和非现场稽查来进行监管。新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对于电子货币发行机构的监管,合规性与风险性两成为主要监管内容,监管手段可以参照监管银行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

结束语

电子货币通常的传输介质是专用网络,通过POS机,ATM机进行加工处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商业业务的快速发展,网络金融服务已经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网络金融服务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如网上消费、家庭银行、个人理财、投资,保险及其他在线网络交易等。这些金融服务的特点是一个通过电子货币实时的电子支付与结算。电子货币的种类和形式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这种不断的发展也会对央行提出更高的要求。这需要不断的完善央行职则,也只有这样中国的金融市场才会更好更加出色的完成金融改革

的大任,成为未来全球金融的引擎。(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玮.国际贸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2] 周光友.电子货币与货币有效性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 周虹.电子货币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 BIS.Risk Management for Electronic Banking and Electronic Money Activities[R],1998

[5] 陈雨露、边卫红.电子货币发展与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2(1)

[6] 周光友.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2006(4)

[7] 王磊、莫逸红.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体系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0(9)周虹.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