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动机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并非所有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
《决策与管理型组织》——赫伯特西蒙——管理学决策理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其研究以组织内部决策为核心
本文分析组织对操作员工决策和行为的影响方式
“水平”专业化——分工
“垂直”专业化——决策责任的划分:
协调
程序性协调:组织自身的专业化,即关于组织成员行为与关系的总体描述。程序性
协调建立了权威的次序,并且界定了每个组织成员的活动领域。
实质性协调:详细规定了每个组织成员的工作内容。
在一家汽车工厂,组织示意图表现了程序性协调的一面,而正在制造的汽车发动机引擎铸模设计图,则表现了实质性协调的一面。
专长
职责
组织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加强个体对群体或那些行使权威的成员所制定的规范的服从。
垂直专业化的目的,就是在留给管理职员足够的权限去处理那些由外行组成的立法团体所无法胜任的技术问题的同时,保证对他们的立法控制。
如果理性人决策所基于的价值和事实前提对他来说是被指定的,那他的行为就是可控的。
《有效管理者的技能:绩效取决于基本技能而不是个人特质》——罗伯特卡茨
技术技能:执行技术活动的技能
包括在专业范围和领域内运用工具和级数的专门化知识及分析能力。
人际技能:理解与激励个人和团队的技能
具备高度发达的人际技能的人很清楚他自己对其他个体和整个群体的态度、设想和信念;他能够看出这些感觉的用处和局限。他知道存在于自己不同的观点、知觉和信念并接受它们,因此他能够通过别人的语言和行为熟练地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同样地,他能够熟练地在其所处情境中与别人交流其行为所表达的含义。
概念技能:协调和整合组织中所有活动和利益以便趋向共同目标的技能
指的是把企业看作整体的能力;它还包括能认识到组织的各种功能相互依存以及组织中任何一个部分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其他各部分的能力。
不仅仅是业务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效协调取决于相关管理者的概念技能,而且组织整体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格局也取决于管理者的概念技能。
两种方法:
通过分配特定的指责,然后无论下属什么时候寻求帮助,都只对询问或意见进行回应,而不是给予答案;
通过变换有前途的年轻人的岗位进行训练,这些岗位有不同业务功能但是责任层次相同。
选择经理人不应当基于其明显具有的一定数量的行为特征和品质,而应当基于在承担特定层次的责任时所不可或缺的技能。
将那些具有互补技能的个人组成一个管理团队是有可能的。
《管理理论的丛林》——哈罗德孔茨——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
管理过程流派
探索管理者的职能
分解管理者的职能
经验流派
人类行为流派——以人际关系为中心
社会系统流派——将管理看作社会系统
决策理论流派
数量流派——将管理学看作是一个由数量模型和各种推导过程组成的系统
哈罗德孔茨:管理,就是在正式的组织化群体中通过别人做事情的艺术,也是创造一种环境使这种组织化群体里的人们以个体或协作方式实现群体目标的艺术,同时也是排除绩效障碍的艺术以及在有效地达成目标过程中最优效率的艺术。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哈罗德孔茨
1) 经验或案例观点
2) 人际行为观点
3) 群体行为观点
4) 协作型社会系统观点
5) 社会技术系统观点
6) 决策理论观点
7) 系统观点
8) 数量或“管理科学”观点
9) 权变或情境观点
10) 管理角色观点
11) 运作观点
有意义的职能包括:
计划
组织
人事
领导
控制
《再论如何激励员工》——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KITA:
消极的体罚;
消极的心理惩罚;
积极的“踢一脚”方式:
1) 减少工作时间
2) 螺旋型上涨的工资
3) 附加福利
4) 人际关系训练
5) 敏感性训练
6) 沟通
7) 双向沟通
8) 工作参与
9) 员工心理咨询(源于霍桑实验)
人事管理的三个基本原理:
基于组织理论
基于工业工程
基于行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