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2021年扶贫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乡镇2021年扶贫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XX年,xx镇扶贫开发工作在镇及上级的关心、支持下,三面红旗把党的各项党的路线落到实处,使得全年得以在工作中得以顺利开展,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的的, 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备件差。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烤烟、玉米、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二十六以来我镇按照“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立足本镇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人民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镇广大上级群众的团结一心,扶贫组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XX年工作总结
(一)省级村工程建设
按照省、市、县下达的xx镇XX主要指标年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的任务指标,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组织实施。下龙井村全村总人口73户317人,耕地面积1563亩,人均有粮470公斤。具体重大项目包括:投资16.3万元硬化村庄道路5条2850平方米; 投资9.3万元新建蓄水池1个60立方米,铺设管道3.1公里;投资0.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20亩;种植果树果核桃255亩,改良基本农田地25亩;投资0.3万元
建标志碑1座。该项目总投资26.7万元,其中省级扶贫大笔资金15万元,群众自筹11.7万元(含群众投工投劳)。目前仍然该工程已全部建设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敲定竣工验收。
(二)贫困人口反贫率控制工作
加强领导,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贫困人口反贫率。一是:通过公共设施引人瞩目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设法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粮食产量。三是加大培训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处罚力度,实现转移脱贫。严格控制因自然灾害、因上学、因病残而反贫的比例,xx镇XX年贫困反贫率为3.5%。
二、农村致贫心理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农民文化素质低、观念保守致贫。艺术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家庭主要劳力跨文化人文程度越低,家庭家庭收入越少,越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社会规范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很不习惯,他们独树一帜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工商业出外经营方式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缺耕地致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首要经济收入依靠单一的种植业,由于耕地少、技术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三)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致贫。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毛序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绝大部分边疆地区仍然是靠天吃饭;农村专业协会数量少,涉及领域不广,带动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文化程度低,驾驭市场能力弱;投入到农业实用技术上的培训费十分有限,加之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贫农缺乏实用技术,牧民增收十分困难。
(四)自然灾害致贫。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些则非常贫困。
(五)因病、残致贫。农民就没有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户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背负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会带来更加极其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负进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本原因。
(六)因上学致贫。虽说我们国家的初中、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经费也比其它地区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预算,有的学校采取增加收费来保证学经费缺口,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就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当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
只有依靠借债,那幺,这些家庭的穷困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三、2021年工作计划
针对我镇的贫困现状,抓住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遇,不断创新组织工作方式,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精心组织实施扶贫重点项目,扎扎实实地搞好扶贫开发扎实推进此项工作,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完善。
(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开展扶贫工作。即:在扶贫目标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问题变动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在扶贫内容上,由解决贫困人口吃穿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穿问题又解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问题;在扶贫投入上,由分散使用资金抓住机遇调整为整合资金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
(二)突出抓好建设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进一步增大资金投入的机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农村村道公路的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坚持因地制宜持之以恒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的种植、养殖业;二是要将科技农民提高文化素质作为全镇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实行农科教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农业;三是按照实行发展方向对我镇现有的产业产业化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特色产业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规模
效益;四是专营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民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劳务开发扶贫力度。实践证明,劳务开发新开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此,我镇将在各村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务专业知识扶贫扶贫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城乡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