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对策分析
来源:叨叨游戏网
经贸探索 ——一—— 6.c 一 豳 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对策分析 口韦 波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摘 要:二战后,全球贸易总量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同时自由贸易与相关环境的关系矛盾尖锐起来。一方面,许多发达国家利用不 对等的贸易和投资手段从发展中国家攫取大量战略性资源,却造成这些国家境内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另一方面,一味地追求贸易扩 张、资金积累,V,-v-业化又实际加剧了全球环境的恶化。环境效应对贸易的“挤压”性制约日益上升为国际贸易发展的焦点。在此背景 下,引入环境变量,促进贸易策略的可持续性便成为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科学发展的必然之路。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环境;贸易;对策 一、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 要复杂的多。研究和实践表明,一定条件下一国发展某些比较优 势的贸易活动可能会给它国带来环境损害,如跨过河流上游国 家砍伐森林以推动林业相关产品出口将造成土地沙化和水土流 传统贸易理论与实践往往集中关注贸易量差、国家福利等 方面,常常忽视环境这一重要变量,如以比较利益为基础的李嘉 图理论及赫克歇尔一俄林(H一0)的要素禀赋理论均未考虑到贸易 可能引发的环境外部性问题。依照这些理论,自由的国际贸易会 失,从而会严重损害下游国家出口型农业所依赖的环境,导致以 邻为壑,破坏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 (OECD)认为,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同产品 实现帕累托意义上的经济效率,满足社会需求并增进国民福利。 然而,这一观点只是在静态条件和未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才 具有一定合理性,若加入贸易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负效应情况 和服务的交换有关的产品效应;同市场和经济活动扩张有关的 规模效应;同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分布及强度有关的结构效应;同 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有效地推广使用金融衍生工具,扩大出 口押汇的范围,引导外汇资金均衡的双向流动,弥补中小企业的 资金的不足问题。并同时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建设,为中 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建设中小企业信用 管理系统,为企业利用信用产品进行融资和交易提供便利;完善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建立中 小企业的担保市场体系,在各级或者机构的帮助与支持下, 建立起民营商业担保机构以及企业之间间的互帮互助的担保机 展。国际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还没有将业务当中涉及到的,包括 抵押、信托等行为的权利与责任给出明确的法律。立法部门需要 尽快的对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在法律上对国际 贸易融资当事人的责任和权利做出具体的界定,避免因现有法 律与国际惯例之间存在的差异而导致银行与企业在业务操作时 产生的法律风险。 四、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与渗透,各国之间的经济 往来也越来越频繁与复杂,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国际贸易融 构;而要建立和地方的分级担保制度,并拨出专项 资金作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基金主要资金来源。 (三)银行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并同时开发新型金 融产品 资的创新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 的重要作用将越来越凸显,这些中小企业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 发展中影响力越来越大的队伍。所以,国家以及要从多个方 面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充分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的空间,促进国 际贸易融资在我国中小企业全面开展,帮助它们安然地度过成 长过程中的瓶颈期,帮助它们发展壮大,促进中小企业的整体更 加繁荣。 参考文献: …刘培芳.我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 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借款频率高、额度小,并且具有自我 偿付性,银行首先要根据中小企业的这两个特点,并根据企业的 业务能力、交易对手资源及企业履约的信用记录评定其信用,建 立起当地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别于传统 针对大中型企业信贷业务的借贷标准,这样的借贷标准要能客 观、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状况和偿债能力,从而利用这些指标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同时,银行要加大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力度。银行在开展国 际贸易融资业务时,要针对企业的需求开发金融产品创新型产 品;银行除了发展现有的新型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外,还可以通过 析Ⅱ】.消费导干lJ,2008,(4). [2】王铁峰.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分析 U].商业文化,2009,(1). 【3】康楠.国际贸易融资的含义及其作用探究U】.中国商界, 2008,(1 1) 将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进行合理的组合搭配,发展针对不同 情况的,适合不同企业情况的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满足企业不 【4】周磊,蒋玉兰.我国国际贸易中的融资创新问题浅析01.宁 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5】钟胜利.商业银行贸易融资创新探讨Ⅲ.武汉金融,2006, (9). 同的融资需求,努力实现贸易融资产品的个性化。例如现在有部 分地方银行针对中小企业抵质押难的问题,创新贸易模式,开发 了有存货质押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该模式能够切实 地帮助企业实现贸易融资。 (四)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的制订与完善 中国的金融立法缺失问题严重,明显滞后于金融业务的发 【6】薛求知,梁志锐.我国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策略田.国际商 务研究,1996,(3). (编辑:ZK) 盈一 (一)贸易出口中的环境问题 生 丝 蠼贸探索。 升;此外,努力改善出El贸易商品结构,将环保产品提升为国家 出口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 策培植环境型规模经济,对出口型绿色产业的孵化发展尤其要 贸易和环境有关的法规效应。 二、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环境困境 自上世纪8O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极为迅 给予特殊的扶持,努力形成企业与社会收集绿色信息、制 定绿色计划、开发绿色产品、从事绿色营销、开辟绿色渠道、发 展绿色消费的风尚。 速,出口依存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 间里,出口创汇的单向需求促使我国出口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 低效益的数量型模式,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触目惊心。 1.生物资源破坏 鉴于当代国际贸易中突显的环境标准效应,我国必须全面 加强与国际环境标准管理制度相衔接的标准认证。首先,要积极 推行IS014000国际标准认证制度,完整对出口产品从设计、生 产到回收过程中绿色方案的施行步骤;其次,积极实施环境标准 制,使出口产品在环境认证基础上扩大对环境标准的适应能力; 就外贸出口而言,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一些 生物资源因盲目、无节制的捕杀和开采,数量大为减少,相关衍 生品质量下降,出口货源已经或濒临耗竭,如盲目出口野生动植 物,破坏了地区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还导致产 再次,大力拓展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在标识认证领域的 合作,推进环境标识的多边认可,同时努力扩大标准制订层面的 国际发言权,减少不合理的环境壁垒。 区土地沙化、荒漠化;而名贵中药材出口对资源的破坏更为严 重,某些地区人参、杜仲、天麻、砂仁等因采挖过度已濒临绝迹。 2.矿产资源损耗 (二)坚定可持续型进口观、规范贸易类投资准入 进口是一国对外贸易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极。受历史 产业结构和传统贸易影响,我国贸易活动中一度存在“重出 口轻进El”的倾向,对进口的战略性地位和发展层次的认识相对 矿物资源的盲目出口导致盲目开采,不仅因此破坏了宝贵 的矿产资源,也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一些矿物在选炼过程中释 放出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严重污染并威胁到环境和成品。资 源密集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耗较大,投入自然资源高于产出 水平,使原本稀缺资源更加稀缺。 薄弱,进口中的环境观念更是鲜有涉及。2007年,针对贸易持续 性顺差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国家商务部明确提出了“扩大进口、 优化结构”的口号,同时将环境因素置于调整的视域范围, 这对于全面理性地开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可持续性进口 要求立足国家环境安全的战略高度,根据国家产业和生物 健康标准积极引进环境友好型的产品、技术与设备,尤其要积极 引进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环境产品如污染防治技术及设 (二)贸易进口中的环境问题 1.资源消耗型产品进口 国家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的总量在 波动中减少,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其他有关原料的进口无论 从绝对量还是从所占份额都在增加;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工业产品 的进口正快速增长。自1993年起,中国由 石油净出口国变为 净进口国,随着油气需求每年的扩充,中国对国际原油市场的依 赖程度加大。 2.易污染型产品进口 施,使之成为促进我国环境良性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建立有利于 环境保护的进口商品结构,坚决禁止有害废物的进口,对拆船业 和废钢、废纸进口要实行专营;严格禁止有害于世界生物多样性 的野生动植物的进口;严格管制有害于生态环境的商品进口;加 快禁止消耗臭氧层的受控物质及其制品的进口。 (三)建立环境税收制、培育环境贸易示范区 国际贸易活动中对环境的漠视并引发的诸多环境问题很大 一进口氟氯烃和使用氟氯烃的空调器、冰箱等产品,加重了我 国环境压力,尤其是国家淘汰此类破坏臭氧物质的难度。此外, 进口化肥、塑料薄膜等形成了新的二次污染。特别是氮肥易使 地面水富营养化,造成赤潮,使近海生态平衡受到威胁,而最终 失去农业价值的塑料薄膜则在自然界中难以分解,形成白色污 染。 部分源于环境的公共性特征、企业没有将环境成本置于其生 产经营总成本框架中,缺乏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激励和动机,导致 高消耗高污染、私人成本较低而社会成本较高的产品在高额利 润刺激下盲目发展,现代税收制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失。 经济学理论及西方实践表明,市场经济下税收具有有效的杠杆 调节效应,环境税是纠正市场失灵,消除外部性,促进环境良性 发展、引导企业从事环境标的生产和经营的有益税种。着眼于科 三、我国贸易科学发展的环境策略 实现我国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恰当地引入环境变量, 将环境因素纳入贸易规划的视域范围。在当代全球贸 易环境经历深刻变化,“绿色浪潮”汹涌之际,环境效应对促进我 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紧迫。 (一)确立环境出口导向、全面推行环境标准制度 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我国应尽早启动环境税收制,从重点污染源 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人手,按照产业特点分门别类征收级差 性税收,对不利于环境贸易产品的生产、经营尤其要加强环税调 控功能,以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清洁生产” 和“绿色贸易”。 参考文献: 出口的规模、速度及质量关系到一国国际收支和产业竞争 力,在当前我国出口面临持续性“刚性”顺差但总体附加值不 高,频频遭受“绿色壁垒”及倾销诉讼的现实条件下,企业必须 0 昌 彻底扭转传统环境规避的贸易观,确立环境出口导向,将出口 罨 一产品导人更多的环境质量因子,使之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之 。[1】赵细康.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与实证分析【M1.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科学出版社,2003. 骂 目 宝 及相关质检部门应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将环保作为生产 苔 i经营的重要价值取向,促使环境指标和其它质量指标一起构成 优质产品的内涵,大力宣传彰显优质品牌中的环境优势,通过 树立若干环境“标杆”型贸易产品带动相关产业部门的转型提 [2]赵书华.国际服务贸易研究[MI.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6. (编辑: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