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的问题
⒈企业间的关联度小,产业链没有形成。由于入园项目小,技术含量不高,牵动效应不强,难以形成龙头,产业的集聚能力、辐射作用得不到发挥;产业链没有形成,企业缺乏根基于工业园区的发展基础,工业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和附着力不强。多数企业未能形成与自身产业和区域特色相适应的整体发展格局,产品特色不鲜明,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较低。
⒉产业结构层次技术水平低。入园企业的项目中属于高新技术的项目不多。入园企业大都是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的传统加工型企业,项目整体规模、水平、档次不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偏低,不同程度地存在雷同。难以形成发挥作为新经济增长点和区域辐射带动的作用。
二、采取的措施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特色的思路,进一步在增强招商实效、创新开发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优
。
国有资产出让变现或营运获得的净收入以及各级财政安排的企业改革与发展资金中专门安排一部分用于园区开发。要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园区主干道及水、电、气、通信设施,应由相联系关部门或发动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属专业性较强的园区,可由专业部门筹集部分资金进行先期投入。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新的融资和担保(质押)方式,简化审贷手续,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对园区重点项目应给予适当的贴息贷款和经费补助,并向国家和省争取各项优惠的扶持。要实行“组织推动、财政扶持启动、
土地批租滚动、内资外资联动的办法,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实行风险资本、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动,逐步建立、银行、社会等多元融资渠道,逐步实现由依靠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⒊坚持园区主体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园区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一要建立精简、统一、高效、便捷的管理。市、县(市、区)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加强领导,强化协调,并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授予相对的人、财、物管理权,同时成立园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管理。二要建立一套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及其项目的建设。三要建立一套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内在活力的激励机制,通过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制订各种激励,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园区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⒋加强对园区企业的服务,营造高质量的投资、管理服务环境。发展工业园区要有新思路,从主要依靠优惠逐步转到主要依靠环境优势,特别是软环境。一是各级行政部门应简化园区建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入园企业凡符合国家产业、建设条件自行平衡、总投资在万美元以下的外资项目或总投资人民币亿元以下的内资生产性项目,由园区管委会自行审批。在符合城镇总体规划的情况下,入园项目的详规由园区管委会审批,并报规划部门认可。园区内整体土地已办理农转用和征用的情况下,对于办理具体建设项目供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由园区管委会职能部门负责审理,市、县国土部门实行留号托办。园区区域总体环境影响评价经批准后,排污总量由园区管委会内部;对单个项目入园环评应予简化,业主可选择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环评。二是园区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个漏斗办结”的服务模式。对入驻企业实行无偿,做到“只要你来投资,一切由我来办”。三是严格禁止对企业的乱收费行为,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部门、收费范围,实行集中统一收费。合法收费应通过园区规定的渠道统一实施,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直接向园
区内的企业收费。四是园区内的配套费全部免交,其它事业性收费一律按规定的收费标准下限由园区管委会统一征收;收取的费用除上缴外,全额留在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讯设施要及时并免费装到园区总接口。有选择地在重点园区建立“无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