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类学校应建立卫生管理组织和卫生管理制度,校长为学校卫生责任人,负责本校传染病防治和学生常见病的预防、教学建筑卫生、食品卫生、饮水卫生、校内公共场所卫生等工作。
2.各校应设立校医室,校医室负责人为学校卫生管理人,具体负责落实各项学校卫生管理工作,校医室负责人是本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3.学校要设立卫生管理档案。学校卫生管理档案的管理工作应由校医负责。档案应每年进行一次整理。档案内容包括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各项制度、学校食堂和饮用水、校内公共场所等各种卫生检查记录、学生个人健康情况、食品原料和有关用品索证资料、学校监测报告等。学校的食堂要单独设立卫生管理档案。
4.做好教学场地及设施卫生管理工作。课室的朝向、人均Ⅲ积、采光和通风、黑板设置、微小气候、噪声应符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4.1教学辅助课室:实验室、自然、美术、音乐、舞蹈、史地、书法、语音、电子计算机室、图书馆(室)、体育场馆、风雨操场应按有关特殊用途卫生标准设立。
4.2课室自然采光不足应人工照明补足,灯管支数、排列方向、悬挂高度等应符合《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GB7793-87)》,灯管如损坏应在二日内及时更换。
4.3按照《中小学教室换气标准(GB/T17226-1998)》,根据不同季节和天气合理开窗通风换气。
4.4按照《学校课桌卫生标准(GB/T3946-2002)》,每学期按每个学生的身高调整课桌椅高度,并加强管理,每周调整视角方位时应保证课桌椅调整跟进。第一排课桌前缘与黑板距离不少于2米。
5.各类学校都应重视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工作,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具体按照《食品安全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餐饮业卫生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 6.各类学校都应做好校内饮用水卫生管理。按照《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提供安全、清洁、足够的饮用水。 7.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传染病及常见病防治工作。 7.1坚持每日考勤及晨检,发现身体不适和因病缺课学生应及时向校医室报告,并登记追踪观察。
7.2校医室应协助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做好学生免疫接种、体检等工作。
7.3学校应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如突发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建立健全疾病报告制度。
8.学校应重视校内公共违反卫生管理工作。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做好相关场所卫生管理,特别
是游泳场的卫生管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9.学校应根据有关规定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工作,使这生掌握基本卫生知识和疾病预防知识。
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学校及托幼机构传
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做好学校传染病管理工作。
二、设立专职或兼职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负责学校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日常工作及疫情的报告工作。
三、建立晨检制度。在校医、保健教师的指导下,由班主任学生进行观察和询问,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及时追查因病缺课学生的发病原因。
四、向学校师生宣传预防传染病的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定期为学生安排体检。 六、教室、学生宿舍等学生活动的场所要经常保持通风换气,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时,应及时对学校公共场所采取消毒措施。
七、建立传染病登记簿,按规定填写各种传染病报告表。 八、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隔离时间来决定隔离期限,患有传染病的学生经隔离治疗后,持医院(传染病科)康复证明,由学校卫生室查验后才能复课。
九、中小学校做好新生按种证的查验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疫苗接种。
十、在传染病发生或暴发、流行时,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不瞒报、不漏报。要求各位班主任做到发现疫情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学校传染病消毒和隔离制度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晨检工作。对患传染病学生,班主任老师应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发现、及隔离治疗。对已发生传染病班级的其它健康学生要进行防性服药。
消毒:
1.做好教室、专用教室、办公室的消毒工作,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揩擦消毒(有效含氯量500mg/L),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要重点消毒,增加消毒次数,用紫外线消毒车消毒,中午用含氯消毒液揩擦消毒。
2.住宿部寝室勤洗晒衣被或用紫外线消毒车和含氯消毒液喷洒、揩擦消毒(有效含氯量500mg/L)。
3.体温表用有效含氯量lOOO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两次(5分钟、30分钟),然后用75%酒精揩擦消毒。
4. 学校校车每天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揩擦消毒(有效 含氯量500mg/L)。
隔离:
1.对发生疫情班级的学生暂停到综合教室上课,暂停游
泳课。
2.对发生疫情的班级住宿生暂停到餐厅用餐,由食堂安排专用的窗口售饭菜,派人负责对学生使用的餐具进行消洗消毒。
3.隔离时间以医学观察日为准,病愈合要有医院传染病科医生证明,由卫生室检查后方可进教室上课。
4.传染病流行期间乘校车的学生要带好口罩,做好自我保护。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 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规定,为使学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统一、有序,特制定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设立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校长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学校传染病疫 情报告人为校医、各班班主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 责本校传染病疫情或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对全体师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 传教育;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定期对全校学生 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
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校医应马上向校长报告,学校
在24小时内以最快捷的报告方式,向属地教育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或疾控中心)报告。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以最快捷的报告方式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和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图:
市教育局电话: 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 县(区)教育局电话: 各班紧急疏散 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
县(区)办公室电话: 报告校长办公室电话: 县(区)卫生局电话:
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饮用水卫生,保障学生的饮水安全,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认真执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开展灭
发现校内发生传染病疫情 “四害”等病媒生物防治的常规工作,确保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
二、水源管理
学校学生生活饮用水及自备水源,应经疾控中心水源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每年采水样送疾控中心检测不少于2次。加强对水源的防护,落实相应的水源保护措施,水源30米以内不许存在污染源。抽水房上锁,设专人抽水、供水。二次供水蓄水池要加盖,溢水口要加设网罩。
三、供水、饮水设施、设备管理
1、对学校饮用水设施进行必要的保养,以确保供水设施的完好正常使用。定时对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学校的二次供水蓄水池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清洗,并做好清洗记录。
2、桶装不应标明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应向供水方索取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和同批次水质检查报告,以确保广大师生用上安全、放心的纯净水。
3、开水房锅炉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清洗,保温桶每日使用要进行清洗后方能使用。
4、桶装水的饮水机由供水方定期进行水清洗、消毒,每周一次,并做好清洗消毒记录。厂家所用的净水剂和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和有关规定,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5、供水、饮水设施、设备应向供方索取相关卫生批件、
检验报告。
四、学生日常饮用水管理:
开水锅炉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清洗,水温必须保证达到100℃。提供给学生直接饮用水的开水应降温到50-60℃后存入保温桶,上锁,防止发生学生等意外事件。
五、学校饮用水管供水人员的管理
1、学校管供水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体检,体检合格访能上岗,参加卫生知识培训。凡未取得健康合格证者,不得从事学校饮用水管理工作。
2、桶装水饮水机清洗消毒人员应有有效健康体检证明,并按消洗消毒规程操作,清洗消毒使用的消毒剂有有效的卫生许可批件。
六、饮用水卫生安全教育和监控:
在校内要设置饮水卫生宣传栏,教育学生注意饮水卫生,包括不饮生水、提倡喝开水等内容。
七、学校应制定饮用水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现生活饮用水水质被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发生介水性传染病暴发疫情时,学校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卫生及教育主管部门。自觉接受当地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
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对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的
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本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特制定我校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一、应急领导小组人员及分工: 组长:黄伟智
副组长:邓秀坤 黄珍娇 周木林 成员:卢明兰 黄丽娟 胡俊莉 二、生活饮用水日常管理
1、学校学生生活饮用水及自备水源,应经当地疾控中心水源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
2、由专人负责抽水、烧水、供水、消毒及管理设施。抽水房上锁,对学校饮用水设施进行必要的保养,以确保供水设施的完好正常使用。定时对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学校的自来水供水蓄水池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清洗,每年至少采水样送疾控中心检测一次。
3、开水房锅灶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清洗,保温桶每日使用前进行清洗和和消毒方能使用,并做好记录。开水须烧开达到100℃,提供给学生直接饮用的开水应降温到50-60 ℃后才提供饮用,开水桶应上锁,确保学生安全。
4、饮用水管理员负责每日对自备水质进行监测:通过目测、鼻嗅、口尝和简单的化学试纸测定等手段,监测学校水质是否有变化。
三、事故报告:
1、学校疑似饮用水污染事故突发后,饮用水管理员或当事人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阻止其他任何人使用),立即报告校长并保留水样。
2、校长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通知其它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赶到现场进行初步确认。
3、事故初步确认后,校长在1O分钟内向县教育局、疾控中心(乡镇卫生所)、镇等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四、应急处理:
l、在校长向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领导小组副组长立即组织对校内已经饮用过污染水的师生进行清理,小组成员XXX对水源、设施、现场等进行保护,维持秩序。
2、班主任按副组长指挥组织饮用过污染水的学生到指定地点休息、观察,等候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如有学生出现异常症状,由小组成员XXX进行初步处理:小组成员xxx和班班主任协助医务人员进行紧急救护。
3、小组成员XXX负责协同其他教师联系家长并组织学生在教师休息或自习。
4、小组成员XXX负责接待到校家长,并进行安抚、慰问。
5、由XXX联系干净水源到学校,以满足师生正常的饮水、生活需求。
五、善后处理:
1、成立善后处理工作小组,安排行政和教师对受害人员家属进行慰问安抚。
2、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关系,协助相关部门查找污染原因,积极配合专业部门人士消除污染,尽早学校正常用水。
3、正确接待媒体,有效避免负面报道。
学校晨检制度
一、班级卫生委员早读课前10分钟清点学生人数,初步了解缺勤学生缺席原因,如原因不明,马上报告班主任。询问和观察是否有学生生病,初步问明症状,并根据情况妥善安排好送其就医或回寝室休息,同时及时向班主任老师告知情况。
二、全体教师都必须养成每节课上课前清查学生到班人数、查看教室环境安全的习惯,发现不明原因缺课学生,及时报告班主任;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不能排除的立即妥善安置好学生后报告学校领导处理。因任课教师未尽职责而出现责任事故,追究该任课教师责任。
三、上午10点钟前卫生委员按要求将晨检情况告知卫生室登记。
四、校医或者保健教师负责对每天晨检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五、对晨检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处理并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
六、不按要求进行晨检和报告。造成责任事故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学校校长应按教育、卫生等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晨检中发现的重大疫情和安全事故。
八、班主任发现各类传染病疑似病人,不得让其与其他人接触。并及时向卫生室汇报,卫生室诊断为疑似病人后及时按照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图上报。
九、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后,应立即送至应急隔离室。并及时告知学生家长,送其到指定医院就诊。同时电话追踪医院诊断结果。
十、校医或保健教师、主管领导,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进行上报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学校报卫生院)和教育局。
十一、对疑似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宿舍、教室等进行消毒。
十二、加强宣传教育,安定人心,稳定学校秩序。 十三、如发生传染病人除隔离病人外,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病人到过的地方进行消毒。
十四、坚持开窗通风制度,每天派专人负责教室的窗。 十五、坚持定期消毒制度,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期间,由后勤负责对各教室、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十六、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在治愈或排除前一律停课,不得来校。学生因传染病休学者痊愈后要出示医院证明并经学校同意方可回校学习。
十七、晨检及报告内容按《学生晨检报告表》中规定的内容报告。
十八、不按要求进行晨检和报告,造成责任事故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一、建立校领导分工负责制,在全体师生中,树立“以 卫生为光荣,不卫生为耻辱”的新风尚绿化、美化校园,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随便大小便,不乱涂乱画和踩脏墙壁,不乱扔果皮、纸屑。
三、每天打扫教室和卫生责任区,并由卫生室牵头组成卫生检查评比小组,每天进行检查,每月评比一次卫生流动红旗。
四、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擦洗门窗、玻璃、灯管、灯罩以培加亮度,节日前彻底清扫,消灭卫生死角,保持教室内外及整个校园清洁。
五、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动师生整治环境,清除死角,堵洞抹缝,从根本上清除苍蝇、蟑螂孽生地。 六、不准个体摊贩到校园及校门口前摆卖食物。教育学
生不要买校园路边的小食。
七、设有“健康教育”专栏,每月出1期健康教育知识板报。
教室卫生管理制度
l、教室布置要美观大方,保持桌椅无涂污痕迹,地面 清洁,门窗明亮干净,墙壁无涂污痕迹。
2、教室包干区要保持清沽,每天二扫,做好课室门前三包,值周卫生包干区花圃内,沟渠杂物、枯树叶、纸屑要清扫干净,每周星期五第八节为全校大扫除时间。
3、经常打扫讲台、门窗、光管、风扇、走廊及天花板。 4、教坛下要整齐清洁,无杂物。天花板无蜘蛛网,风 扇和光管无尘埃。
5、上课、自习不吃零食,课室保持安静、禁止起哄,喧哗、追逐,遵守教学秩序。
6、人人讲卫生,个个有保洁不得随地吐痰、丢纸屑、杂物,遵守各项卫生制度。
7、每天下午放学后,值日生要及时擦干净黑板,全班 旧学都离丌课室时,要关好门窗、电源,才能离开课室。
学校宿舍卫生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校园文明建设,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
惯,提高文明水准,优化育人环境,努力使宿舍环境达到 “清洁、整齐、文明、有序”的总体要求,特制订本卫生 管理制度。
一、“八个不准”
1.不准随地吐痰,乱扔废纸、果皮和向楼梯、走廊泼 水。
2.不准向窗外倒水和乱扔杂物。
3.不准在厕所等外乱扔废纸和乱倒垃圾。 4.不准乱倒剩菜、剩饭及其它杂物。
5.不准在墙壁、门窗上任意张贴字画,严禁在墙上涂写、踢脚。
6.不准在宿舍内打球、踢球及进行其它剧烈的体育活动。
7.不准在走廊上,堆放物品。
8.不准在走廊、寝室内乱拉绳子、铁丝和随意攀挂。 二、“四个做到”
1.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澡、勤理发、勤换 洗衣服,搞好个人卫生。
2.学生寝室做到每天清扫,不准将垃圾扫在寝室门边垃圾要及时清倒。
3.做到“五个整齐统一”:床上被服用品叠放整齐统 一,洗漱饮食用具摆放整齐统一,书籍物品存放整齐统一,
衣帽用品挂放整齐统一,床下鞋子物品排放整齐统一。 4.地面、墙壁、桌椅门窗整洁干净、做到无灰尘、痰 迹、蛛网,无纸屑污物。
厕所卫生管理制度
一、学校公共厕所(盥沈室)必须切实加强管理,落实 专人负责清洁卫生和设施维护工作。
二、公共厕所(盥洗室)应每天打扫二次,保持地面、便槽、洗水池内无垃圾杂物。逢卫生大扫除,安排班级学 生打扫,重点清除墙面、门窗灰尘、污垢。
三、公共厕所(盥洗室)应确保正常供水,在频繁使用 时段,水冲式厕所要保持间歇冲水,防止粪便堆积、外溢。 四、每周两次以上对公共厕所(盥洗室)进行消毒除臭 处理。苍蝇、蚊虫孳生季节积极采取灭杀措施。
五、经常检查公共厕所(盥洗室)供水和水冲设施,发 现损坏及时维修。定期清理化粪池和出口通道,保证畅通无堵塞。
六、师生要文明如厕,爱护公共厕所(盥洗室)设施,讲究清洁卫生,节约用水。大小便要入槽,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抛杂物,不乱涂墙壁。
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据)
为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水平, 根据国家教育部、卫生部颁发的《学校卫生条列》,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范围)
本管理制度所称学校卫生,是指学校的教学卫生、体育卫生、健康教育、环保卫生、用水卫生、,饮食卫生、劳动卫生、师生保健等卫生管理、疾病监测和卫生设施配置。 第三条 (主要任务) 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2.不断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保障师生身体健康;
3.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第四条 (领导部门)
学校卫生工作接受市、区教育部门行政领导,接受地区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 第五条 (方针原则)
学校卫生工作贯彻依法管理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努力提高师生员工及学生的健康水平。
第二章 组 织
第六条 (组织领导)
学校卫生工作是学校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项工作分别纳入各部门管理职责范围或岗位职责,实行行政管理组织。
学校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有组织协调、检查监督的责任。学校卫生工作纳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日常管理范围。
学校建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健全工作网络,学校与年级及工会签定健康教育工作责任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健康教育工作。
第七条 (部门职责)
1.校长窒:负责将学校卫生设施纳入基建和发展规划, 并按照规定标准建设。
2.德育科:负责健康教育宣传、日常卫生保健、流行 病、传染病预防、晨检工作管理、督查校园卫生等卫生管理工作等。
3、教务科: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时间、健康教育列入教学大纲等,负责学生体育教学和活动的卫生管理和安全管理。
4、卫生室:组织落实各项学校学校卫生的监测工作,做好健康教育、师生保健和各项防治工作。
5、卫生办公室:统筹协调、督查落实。
6、总务处:负责组织编制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完善学校卫生设施配置、组织协调和检查落实卫生的各项工作。确保校部确定的卫生经费的合理使用。
每(基本队伍)
学校卫生除按行政管理进行检查、监督落实外,学校成立生活服务监督员队伍,以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检查监督、信息反馈、沟通联系。
第三章 工作要求
第九条(教学卫生要求)
1、学校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10小时。
2、健康教育使用国家《健康教育》课本,完成课程计划,每周0.5节,开足上好,课表上要反映开课率达100%。
3、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学年初订好计划,平是做好课时、课本、教师、教案、考查“五落实”工作,学年对教师培训不少于120小时,学年末对学生进行考核,成绩记入学籍簿,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4、学校教学建筑、环境早噪声、采光、照明、室内微 小气候等环境质量,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5、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健康教育应列为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
第十条 (体育卫生与安全要求)
1.学校体育场馆和器材应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2.体育教学或课外活动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运动项目和强度应当适合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和体质健康状况,防止发生伤害事故。
3.体育教学和活动的安排,应当注意女学生的生理特点,并给予必要的照顾。
第十一条 (劳动卫生要求)
1.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或生产实训时,应事先进行安企教育,并提供必要的安全和卫生防护措施。
2.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实训或者生产劳动时,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按照团家有关规定,提供保健待遇。并按规定定期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加强卫生防护。
3.安排劳动或者体力活动时,应当注意女学生的生理特点给予必要的照顾。
第十二条 (饮食卫生要求)
1.食堂建筑和设施,以及设备配置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2.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办好学生膳食,加强营养指导。
3.食堂工作人员必须要持健康合格证上岗。 第十三条 (生活卫生要求)
1.卫生基础设施(卫生间、垃圾箱房)符合国家标准。
2.设备配置符合国家标准。
3.供水设备、管道材料符合国家标准,为学生提供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4.学生宿舍建筑及设施、设备配置达到市教委规定标准。
第十四条 (环境卫生要求) 1.校园环境保持整洁。
2.禁止在校园内栽种有害有毒植物。
3.加强除害工作,蚊、蝇、鼠、蟑螂密度符合国家卫 生标准。
4.禁止在校园内吸游烟,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 第十五条 (师生保健工作要求) 1.加强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2.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和健康咨询工作。对残疾和体弱学生,加强医学和心理咨询工作。
3.学校对教职员工每年安排一次体格检查。 4.学生入学,或毕业应进行体格检查。
5、努力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6%)和卫生习惯形成率(达90%以上)。
6.利用黑板报、广播、电视、宣传橱窗宣传健康、卫生知识,发动组织学生出好健康小报。
第十六条 (疾病防治要求)
1.学校配备处理一般伤病事故的救护用品,并开展现场救护知识和一般技术的培训工作。
2.积极开展学生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工作。
3.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4.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急管理工作。 5.做好健康教育资料积累和整理工作,配合创建卫生合格学校工作。
第四章 管理要求
第十七条 (卫生保健机构设置)
学校按《学校卫生条例》规定要求设置卫生所。 第十 (完善管理制度)
1、学校卫生主管部门,应不断完善学校卫生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常效管理机制。
2、卫生保健机构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建立教职员工健康档案。建立健全体格检查结果反馈机制。
3、根据本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逐步建立健全学校卫生质量保证体系。
第十九条 (规划与设计)
1、学校卫生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纳入校区建设整体规划,由发展规划处组织落实。
2、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由爱国卫 生运动委员会统筹协调,编制年度计划。
3、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列入行政专项经费预算范围。
第二十条 (考核管理)
1、纳入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范围。按学校部门和个人 考核规定,进行年终考评工作。
2、对在学校卫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部门和个人,学校 将根据有关管理部门制定的评优方案,进行表彰和奖励。
3、违规部门和个人,管理部门应出具整改通知书或通 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者,应根据财产物资、后勤服务质 量、爱国卫生、绿化管理等差错事故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