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文化 2.社会互动 3.社区 4.组织目标 5.社会变迁
:[论述题]
6.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有哪些? 7.社会化的机构有哪些? 8.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是什么? 9.如何控制越轨行为? 10.现代化的内容有哪些?
11.结合实际说明当前失业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对策 12.简述韦伯的三位一体社会分层理论。
参:
1.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2.社会互动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在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过程。
3.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
4.组织目标是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于实现的未来状态,它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5.社会变迁指社会的一切变化,特别是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变化。
6.研究对象的特点主要是:(1)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入手点。(2)社会学要探索的是部分对于整体的意义,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性。(3)社会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是对社会现象的具体研究。
7.1.家庭2.学校3.同龄群体 4.工作单位 5.大众传媒。 8.正功能
第一,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第二,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尤其是情感需要。第三,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负功能
首先,从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个人社会发展。 其次,从宏观结构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9.(1)周密推进改革,减少社会解组现象,制定社会,减轻对弱势群体的伤害。 (2)建立社会预警系统。 (3)重建社会道德体系。 (4)加强法制建设。
10.(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2)以民主和效率为标志的政治现代化。(3)城市化。(4)以科层制为起点的组织管理的现代化。(5)社会结构的变化。 11.
失业问题的成因
1.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2.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结构性失业。 3.市场取向的改革导致制度性失业。 4.宏观经济波动导致周期性失业。 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 1.实现促进就业的经济增长。 2.积极发展中小企业。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灵活就业。 4.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全面提高我国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12.韦伯承认,在研究社会不平等时,把经济作为分层标准是必要的。但社会的分层结构是个多层面的统一
体,除了经济地位之外,至少还有两种同样重要的分层属性,在造成社会不平等方面具有突出影响力,这就是声誉和权力。由此韦伯主张从经济、声誉、权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
2:[单选题]社会学成为一个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这是社会学的( ) A:整体性特征
B: 综合性特征
C:科学性特征
D:应用性特征
参:C
3:[单选题]老年人面对老年期所遇到的各种变化,学习新的知识的过程属于 A:基本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
参:B
4:[单选题]明确了从整体角度研究社会秩序和进步,提出了社会学研究实证主义方的西方社会学者是( )。 A:奥古斯特•孔德
B:赫伯特•斯宾塞
C:埃米尔•迪尔凯姆
D:马克斯•韦伯
参:A
5:[单选题]对于使角色扮演者力不从心、疲于应付的现象,社会学上称之为 A:角色混淆
B:角色紧张
C:角色冲突
D:角色失败
参:B
6:[单选题]划分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的主要标准是 A:群体规模
B:群体性质
C:群体内成员间的关系
D:群体内部的规范
参:C
7:[单选题]下列属封闭式分层体系的是 A:中国的科举制度
B:美国的竞争制度
C:英国的文官制度
D:印度的种姓制度
参:D
8:[单选题]11年,在教学大纲学科分类中提出\"群学”之名的中国人是 A:严复
B:谭嗣同
C:康有为
D:梁启超
参:C
9:[单选题]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这是 A:竞争
B:合作
C:交换
D:冲突
参:A 1:[论述题]
1.社会
2.家庭 3.城市化 4.社会指标 5.社会网络
6.社会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7.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有哪些? 8.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9.社会控制的功能是什么? 10.联系实际评述社会制度的功能。 11.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2.简述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参:
1.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体系。
2.建立在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基础上的,其成员具有共同的社会生活活动和存在着稳定性特征的初级群体。
3.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4.社会指标是对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衡量的一类计量指数。
5.社会网络是以某一社会成员或某些相互联系的社会成员为基础形成的纵横交错的关系。 6.(1)社会组织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组织起来的群体。 (2)社会组织的目标比较简单、明确。 (3)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密切。 (4)社会组织成员之间的替代性强。 7.(1)社会结构的性质。
(2)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 (3)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4)家庭背景。 (5)社会网络资源。
8.(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人群。 (2)一定的地域界限。 (3)共同的社会生活。 (4)社区文化
(5)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9.(1)维持社会秩序(2)维持正常生活(3)促进社会发展(4)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5)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
10.社会制度的功能:(1)满足人的需要(2)导向功能(3)整合与控制功能(4)文化传递功能(5)负功能:制度压制个性、阻碍社会变迁。对社会制度的另一种批评是对其\"代表社会利益”角色的怀疑。 11.(1) 现代化是一个剧烈的转变过程。 (2) 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变革过程。
(3) 现代化是一个首先在西方国家发生的过程。 (4) 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 (5) 现代化是一个趋同化的过程。 (6) 现代化是一个功过并存的过程。
12.(1)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4)明确生活目标。(5)培养社会角色。
2:[单选题]岗前培训是( )的重要表现 A:基本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
参:B 3:[单选题]
( )理论认为,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规范失效,导致社会松散。
A:价值冲突论
B:社会解组论
C:偏差行为论
参:B
4:[单选题]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 A:布鲁默
B:戈夫曼
C:布劳
D:加芬克尔
参:D
5:[单选题]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参:B
6:[单选题]( )是社会制度的实体部分,是价值和规范的载体。 A: 组织系统
B:设施系统
C:价值系统
D:规则体系
参:B
7:[单选题]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 A:功能主义
B:社会唯实论
C:冲突理论
D:社会唯名论
参:D
8:[单选题]1871年,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明确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 A:马林诺夫斯基
B:泰勒
C:拉德克利夫•布朗
D:克鲁伯
参:B 1:[论述题] 1.社会学
2.人的社会化 3.社会分化 4.社会问题
5.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6.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7.社会组织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对群体成员和正式组织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8.简述我国学术界对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观点并结合实际说明自己的看法。 9.社会角色 10.社会控制
11.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12.社会指标体系的功能有哪些?
参:
1.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2.一个人学习社会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3.社会分化是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由此,社会分化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
4.社会中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是不合需要的或不能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而需要运用社会群体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
5.(1)人是符号的使用者。 (2)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中发挥中介作用。(3)人们通过解释他人行动中所具有的符号意义进行交流和互动(4)在互动过程中由于互动情境的变化,人们也在不断的修改对事物的意义(5)角色扮演是最基本的互动方式。
6.(1)价值系统(2)规则系统(3)组织系统(4)设施系统。
7.非正式群体对群体成员有积极的支持作用:(1)给群体成员感情上的支持(2)给群体成员工作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非正式群体对组织的作用:(1)缓解了组织功能不足而造成的组织成员心理方面的郁闷。领导人可以利用非正式群体去了解和传播信息,是组织更有弹性和效率(2)有可能对组织的运行产生干扰。 8.(1)优先发展农村。国家在和投资向农村倾斜。 (2)优先发展城市。大力发展城市,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3)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把城市和农村放在一个系统中统一考虑,全面规划、协调发展。
9.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10.指社会组织体系通过社会规范指导和约束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调节和制约各种社会关系的过程。
11.(1)破坏性(2)普遍性(3)复杂性(4)时空特征。 12.(1)系统反映社会状况 (2)进行社会计划 (3)监测和预测社会的变迁 (4)对社会状况进行比较和评价
2:[单选题]
最早提出\"社区”一词的社会学家是( )
A:迪尔凯姆
B:韦伯
C:罗密斯
D:滕尼斯
参:D 3:[单选题]
帕森斯认为,学校、教会是( )。
A:经济生产组织
B:政治目标组织
C:整合组织
D:模式维持组织
参:D 4:[单选题]
人们根据某种标准,对自己情况进行归类,指出自己所处阶层的社会分层方法是( )。
A:客观法
B:主观法
C:声望法
D:综合法
参:C
5:[单选题]某学校为了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建立奖学金、跳级等激励机制来奖励学生,这一社会控制形式属于 A:积极性控制
B:消极性控制
C:内在控制
D:外在控制
参:A 6:[单选题]
李某原是某机械厂厂长,后调到同级的公司当经理,李某完成的社会流动是
A:自由流动
B:垂直流动
C:水平流动
D:代际流动
参:C
7:[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文化的是 A:纳税
B:点头
C:山川河流
D:风俗习惯
参:C
8:[单选题]\"印象管理”是( )的主要观点。 A:拟剧理论
B:常人方法学
C:社会交换论
D:人际互动论
参: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