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年黑龙江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一

2019年黑龙江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一

来源:叨叨游戏网
2019年黑龙江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一)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百越之中的“於越”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基因,那儿的先民与“乌鸟”结缘。 《说文解字》说“於”即“乌”,“於越”就是“乌鸟佑护越人”的意思。《博物志》曰:“越地深山有鸟,如鸡,青色,名曰冶鸟。此鸟白日见其形,鸟也;夜听其鸣,人也。时闻乐便作人悲喜,形长三尺,涧中取石蟹就人间火炙之,不可犯也。越人谓此鸟为越祝之祖。”鸟为越族部落的原始图腾即护身符,古籍记载越族中早有鸟书与鸟语,人们穿鸟纹服,用鸟形器,还遵行鸟居,耕作鸟田……温州有“贩越”民族,\"4”即“鸥”,鸥鸟是他们的保护神。广西有“骆越”民族,“骆”即“雄”,就是越语中的“鸟田”。看来,百越的“崇鸟”是一脉相承的。

“乌”,又名孝鸟。因为乌鸦有反哺之孝德,而为世人所效仿。成公绥《乌赋》有孝鸟集余之庐,乃渭尔而叹曰:“余无仁惠之德,祥禽昌为而至哉?”舜帝是中华孝德文化的鼻祖,民间的说法是“乌乃舜之影”;孔子说“孝乃德之本”。崇乌便是崇舜崇孝崇德。

“乌”,还名曰玄鸟。“越为禹之后。”传说中的禹胼手砥足,栉风沐雨,化为黑熊与水怪进行搏斗,终于制服了滔天洪水。又黑又瘦的大禹成为天下行义的第一人,史称“禹墨精神”。黑,便成为坚毅、刚正,以及大公无私、甘愿栖牲的可贵品格的象征。玄是黑色,便也象征着“义”的精神。越族“尚乌”,其源头应在大禹的义道。

中国传统的“五行”观念中,居于最高地位的即是黑色。黑色纳“五色”于一体,是“五色”的还原与复归。《史记・夏本纪》说:“帝锡禹玄圭,以告功于天下。”玄圭,即黑色的玉圭。帝舜为表彰禹治理水土的功绩,赐其黑色的玉圭,将黑色的特定意义与水之玄色联系在一起。按五行黑色从水,越人生活在山海环境中,水是他们最为亲近的对象,加上祖先大禹崇拜,这些独特的信仰又使尚黑之风世代不衰。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绍兴的尚黑习俗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文化时期。河姆渡遗址的陶器中,数量最多的就是夹炭黑陶。在距今约七千年的第一期文化层中,夹炭黑陶占百分之七十九点九,夹砂黑陶占百分之二十点一,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陶器基本上是黑色的。夹炭黑陶和夹砂黑陶的产生有着自然和地理的原因,并非绍兴先民刻意而为之。但正是这些质朴自然的生产、生活器具所特有的天然色彩,开

启了绍兴先民的尚黑意识,熏陶了绍兴先民的尚黑风俗。

绍兴至今还有“於越”遗风,乌毡帽、乌干菜、乌篷船是绍兴的“三乌文化”,分别代表“衣、食、行”。还有“住”的代表乌台门,像鲁迅故里的周家老台门、周家新台门,周恩来祖居百岁堂和秋瑾故居和畅堂等等,无一不是黑漆台门,而且其二门、仪门的门框、门板,大厅的串材、门材及各处屋柱等也都漆成黑色。这样的建筑风格于简单中显现庄严,在质朴里透出韵味。这是古城最深幽的一道风景,里面隐藏着江南的精致文化与迷人风情。

绍兴习俗中这种尚黑之风得以世代传承,与绍兴人的脾性也不无关系。黑色是一种凝重的色调,代表着神秘和莫测高深,给人的感觉是肃穆、庄重、安静,它不显眼,不会招惹旁人的注意,这与绍兴人一向低调、内敛的为人风格相吻合。世代尚黑的风气造就了绍兴人低调、内敛的为人风格,同时也让他们钟情于包涵一切的黑色。

(节选自那秋生《解析“於越”文化》,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砖越”与“乌鸟”结缘原因的一项是( )

A.古籍记载的越族中早有鸟书与鸟语,人们穿鸟纹服,用鸟形器,还遵行鸟居,耕作鸟田……民族的名称也与鸟有关,所以“越”与“乌鸟”结缘。

B.孔子说“孝乃德之本”,而乌鸦有反哺之孝德,再加之“乌乃舜之影”的说法,\"砖越”民族便有了崇尚乌鸟、与“乌鸟”结缘的文化。

C.中国传统的“五行”观念中,黑色从水,越人又生活在山海环境中,水是他们最为亲近的对象,造成他们与“乌鸟”结缘,尚黑之风世代不衰。

D.传说大禹化为黑熊与水怪搏斗,最终制服洪水,又黑又瘦的大禹成为天下行义的第一人,史称“禹墨精神”,而越为禹之后,所以越族“尚乌”,与“乌鸟”结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博物志》上有关“此鸟为越祝之祖”的记载以及“瓯越”“骆越”民族名称中与鸟有关的“瓯”“骆”等字都在印证“百越的‘崇鸟’是一脉相承的”。 B.分别代表“衣、食、住、行”的乌毡帽、乌干菜、乌台门、乌篷船是绍兴“砖越”文化遗风的代表,也与绍兴人的脾性不无关系。

C.\"於越”民族尚乌,不仅有德义的因素,也与他们崇尚质朴自然的生活有关。 D.黑色既在“五行”观念中居于最高地位,纳“五色”于一体,又给人一种肃穆、庄重、安静之感,让绍兴人一向钟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鸟本是越族部落的原始图腾,而“乌”的黑色内涵又很丰富,“乌鸟”便与那儿的先民结缘,形成“於越”民族独特的文化。

B.从成公绥《乌赋》中“孝鸟”“祥禽”的称呼上可以看出,向来被某些地方厌弃的乌鸦却也可以成为受人尊崇的对象。

C.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夹炭黑陶和夹砂黑陶,可以让越族的尚乌习俗追溯到河姆渡文化时期,先民的尚黑意识亦是由此开启的。

D.黑色的凝重、质朴涵养着绍兴人低调、内敛的风格,反过来,绍兴人的脾性让他们钟情于包涵一切的黑色,也使得这种尚黑之风世代相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王澍:边缘的突围 靳锦

黑皮衣、黑裤子,连围巾也是全黑,“建筑师的典型装扮”,他笑称。 王澍在东南大学读书时,气质凌人,同学说他走过来就像一把刀,身上带寒风。但眼前的王澍圆脸,戴圆框眼镜,面容柔和,唯眼神严肃。

采访时正值江南雨季,位于杭州转塘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到处都湿流流的,镶在白色外墙的长走廊在雨中蜿蜒如蛇。这个建筑面积达6.4万平方米的庞大校园是王澍的代表作,也是他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奖的主要依凭。

少年王澍对于知识的追求大过传统的尊师重道,自学生时代起,便一直以叛逆著称。建筑界流传着他的许多故事。比如,临近大学毕业,他写了一篇一万多字的长文《当代中国建筑学危机》,将中国建筑百年来的风语气批判个底儿掉,从梁思成到自己的导师齐康,历数名家之误。他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死屋手记》命名自己的硕士论文,影射包括自己所在的建筑系在内的整个中国建筑界,并大肆批判当时流行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王澍的叛逆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遭遇到商品化浪潮的冷遇。与他争辩过的对手、战斗过的队友,许多人都拥抱了这股浪潮,而他却在过一种“非常孤独和寂寞的生活”。1992年到1997年,他除了钓鱼喝茶看书闲逛,他还像日本妇女一样拿抹布从在地板上擦地。他在50平米的家中演练着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比如:用宋代《营造法式》中的桦卯结构自制画桌;还琢磨出一套房子一样的木制灯具。 “我原来在自己家小房子里头折腾,我从一个家庭生活的语言里头,发展出了一

个大型公共建筑的语言。”王澍回忆那5年蛰居生活对他的影响,“所以后来我说我做的所有建筑就是一个house,不管它是几万平方米的博物馆,它就是一个家,我是按照人要生活的感觉的。”

1998年,王澍接到博士同学的邀请,为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做设计。复出之后的王澍不再有学生时期与一切决裂的叛逆姿态,但他仍然固执坚守自己的美学理念。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建到一半的时候,一位副校长要让工人用炸药直接炸掉图书馆在水的一座用来给学生读哲学书籍的小楼。“我当时就说,如果炸掉我就再也不来了,这件事情就和我无关了。”副校长最终妥协。 “任何时候我都很简单,这件事情必须听我的,不听我的,那就立刻结束,这就是我做一切事情的条件。”王澍说,“我听取一切建议,但所有最后的决定都是我做”。

他坚持掌握设计的主动权,在他的履历表里,作品的数量并不多,但都个性鲜明。2005年建成的宁波美术馆,他创造性地把回收的砖瓦用作墙面;2009年南宋御澍改造完成,他拒绝拆除原先风格混杂的建筑,而是让清朝、、西洋和上世纪十年代的建筑比邻而居。

“历史就是到今天为止之前的一切,是我们生活的经历,是真实的。千万不要为了个人文化上的偏好,要么把明清的拆了,要么把西洋的拆了,要么把现代的拆了。”他不做“假古董”式的景观建筑。

王澍目前的代表作都集中在江浙一带,相对于北京、上海、广州的热闹,他可谓偏安一隅。获奖之后,他也甚少到更“主流”的地方设计,除了地域上的边缘,王澍还将自己1997年与妻子成立的工作室称为“业余建筑工作室”。“对于中国糟糕的建筑和新城市建设,专业建筑师需要负很大的责任,他们生产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既然这样,那我干脆当一个业余的好了。”除了批判性,还有一点与主流分离的清高,“我不在乎我是业余的。”他对记者说。他甚至拒绝考一级注册建筑师。

也正是因为这种边缘性,王澍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象山校区的设计上,与王澍达成五点共识:建筑在山水之间;有中国的感觉;造价低一半;达到国际标准;几乎没有设计费。但王澍拥有设计的决定权,无人可以干涉。

2012年,王澍的获奖在建筑界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轰动”。“突然有这么一个奖,授给了相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讲一直是处在边缘角度的人,”朱小地介绍,“可能会导致这个稳定结构的崩塌。”尽管外界争论不断,王澍依然延续着自己的建筑美学和价值现。

他目前的重点在乡村建设,为江浙部分乡村提供旧房改造的设计。“乡村旧房如

果被拆掉的话,我们可以宣布中国的文化就此终结了,我不希望这个文化死掉,所以我现在要做的就是保护。”王澍说。

采访最后,王澍突然提到对未来的展望,“在我已经看见的未来中,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高层建筑已经全部坍塌,像废墟一样”。“废墟?\"“大家回到了自然时期。”他露出某种神秘的、又似乎洞悉了谜底的笑容:“高层建筑并不必要,它只是权力、财富、金钱的象征。” (节选自《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普利兹克奖素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王澍是其设立36年来唯一一个获奖的中国建筑师,且获奖时年仅49岁。普利兹克奖的授奖词里,有这样的描述:“讨论过去与现在之间的适当关系是当今一个关键的问题,因为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讨论。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②“我觉得他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或者是行走在这样一个大潮边缘、不断探究自己的发展路径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契合点的人,他不是融到里边去,他是在旁边、在边缘,找到切入点的这么一个建筑师。”―朱小地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王澍的叛逆虽然让他遭受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商品化浪潮的冷遇,但也让他有了象山校区的独特设计,让他获得普利兹克的大奖。

B.文中列举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建造一事,是为了说明那位副校长不懂建筑的美学理念。

C.王澍的履历表里,虽然作品数量不多,但都体现着他在建筑理念上的独特鲜明的个性。

D.王澍在对未来的展望中,说到“高层建筑已经全部坍塌,像废墟一样”,再次体现了他摒弃权力、财富,向往质朴自然生活的思想。 5.王澍的人格魅力有哪些?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4分) 答:

6.题目是“王澍:边缘的突围”,王澍的边缘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边缘性”与他的获奖有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老赵 刘立勤

老赵的麦子终于黄了,眼前是金灿灿的一片。浓浓的麦香冲破重重的混凝土气息在老赵的胸腔肆意地冲撞,他的脸上是说不出的悲伤。 为了这块麦田,老赵把人都得罪完了。

城市是条贪吃的狼,要吃掉老赵的村子,老赵的麦田也被卖了。老赵不答应,他任凭村干部磨烂嘴皮子,也不愿让出自己的土地,而且不顾劝说地在地里种下了一茬麦子,他想用一地的麦子来阻档拆迁的步伐。可那又有什么用呢?土地是集体的,村长还是带着挖机“轰隆隆”开往麦田。谁想老赵却不知死活地钻进挖机的轮下,愣是不让挖机进地。

老板见多识广,以为老赵想讹钱,就拿来了大把大把的钱。那些钱够老赵盖三间大瓦房,也够买老赵种了一辈子的麦子呢。村里人眼红得不得了,都劝他见好就收。老赵还是不答应。有人不明白一向和善的老赵怎么会是这样,还有人骂他心重得像是吃了秤砣。老赵依然不管不顾,还是躺在轮子下面不出来。

还是镇长出面,当了一辈子顺民的老赵才松了口,答应让出自己的土地。老赵也不要老板的青苗补偿,老赵的条件是等到夏天麦子黄了,他要收回自己那一季的麦子。

老赵说,这也许是我这辈子能收获的最后一季麦子了。

老赵是种庄稼的好手。只要有土,他就会撒下一把种子,或苞谷,或麦子,或黄豆,种下就是生机一片,让人眼气得恨不能挖了砍了拔了,却又让人喜欢得下不了手。就说老赵那一地的麦子吧,真是一地的好麦子呀,绿油油,齐壮壮,看一眼就会想到黄亮亮的麦粒、白胖胖的蒸摸、筋道道的捞面,让人忍不住咽口水。 镇长讪讪地走了,村干部气愤愤地走了,老赵的亲戚来了。亲戚也舍不得那块麦子,可亲戚更关心老赵的日子。亲戚知道老赵是一根筋,亲戚就帮老赵算账。一笔一笔算,算到最后,亲戚说一根麦草都值两块钱了呢!老赵还是咬住那句话:我舍不得那一地的麦子。

亲戚不高兴地走了,老赵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儿子不喜欢种地,初中毕业就去了南方打工,打了几年都是穷光蛋,混得远不如他这个种地的,操得几年都不好意思回家。老赵不明白儿子为什么舍不得回家,不明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往城里跑。

儿子不喜欢种地,也不喜欢地里的麦子,可儿子喜欢地里麦子换来的钱。儿子逼着老赵让了土地好去领钱。儿子说,拿了钱可以在城里买房,可以在城里开店,可以买车,还可以给老赵娶一个儿媳妇生一个孙子。

但任凭儿子说得天花乱坠,老赵就是不答应.儿子急了,就和他吵,和他闹,而且嚷嚷道要把地里的麦子割了去喂牛.儿子混,老赵不胜其烦,只好把攒的钱都给了儿子,把儿子赶进了城里.

老赵好不容易保住了那一地的好麦子.他和老伴就在麦田的尽头搭了一个窝棚,守护着那一地的麦子.晴天里,老赵忙着给麦子拔草,杀虫,施肥;雨天了,就看麦子洗澡,喝水.四周的拆迁工程已经开始了,村里的人高兴地大呼小叫,麦田边的老赵呢,心里是一片宁静,安心等待着一田的麦子.

麦子终于黄了,该割麦子了.镇长来了,村上的干部来了,老赵的邻居亲戚也来了,他们想看看老赵的麦田,想看老赵的麦田收割的是金子,还是银子.

早先的挖机也来了,等着老赵收完了麦子,好在那块田里种上一座楼,或是一间厂房,或是一条澍道.谁想到,老赵只割了三把麦子就离开了,挥手让挖机开进了麦田.挖机好像对麦田有仇一般,老赵的手还没有放下,就“轰隆隆”冲进了麦田.立马,麦田便是一片狼藉.片刻之间,麦田就没了.那天,我恰好在村里,我想问问老赵为什么要那样.老赵说,想留个念想.

我说,留个什么念想?老赵一声叹息,然后领着他的老伴儿头也不回地走了.老赵去了更远的乡下.那里,有老赵喜欢的麦田.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

A.小说运用倒叙的手法,开头突出了文章的矛盾冲突,即麦子终于黄了,而田地也会失去;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B.小说第二段总领下文,然后用似«诗经»里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写了老板、镇长、村干部、亲戚和儿子对老赵的劝说.

C.“讪讪”写出镇长被驳了面子后尴尬的样子,“气愤愤”写出村干部因威信受损的气恼,“不高兴”写出老赵不给情面后亲戚的神态.

D.在对待土地的感情方面,老赵的儿子与老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说借此表达对农村青年渴望过上城市化生活的批评.

E.小说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城市是条贪吃的狼”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城市的发展之快,侧面反映出社会变化之大.

8.小说运用了情节陡转的艺术技巧,请指出情节陡转在哪里,并分析其好处.(4

分 ) 答:

9.这篇小说最初发表时,题目是“老赵的麦田”,其他刊物转载时改为“老赵”.你认为哪个题目恰当些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昭述字仲祖,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为刑部详覆官,累迁秘书丞.群牧制置使曹利用荐为判官,郓州牧地侵于民者凡数千顷,昭述悉复之.以太常博士知开封县,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开封推官.坐尝被曹利用荐,出知常州,迁为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转运使.江陵屯兵讙言仓粟陈腐,欲以动众。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定。徙湖南潭州,戍卒愤监军酷暴,欲构乱,或指昭述谓曰:“如李公长者,何可负?”其谋遂寝。昭述闻之,以戒监军,监军自是不复为暴。比去,众遮道罗拜,指妻子曰:“向非公,无噍类矣。”

徙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加直史馆。徙陕西转运使,纠察在京刑狱,为三司户部副使,累迁刑部郎中。陕西用兵,提点陕西计置粮草,还授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为河北都转运使。河决遭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初,六符过之,真以为堤也,及还而城具,甚骇愕。初置义勇军,人情汹汹,昭述乘疾置日行数舍,开谕父老,众始安。宣抚使表其能,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澶州,又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河北始置四路,以为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大水,民多,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改龙图阁学士、知秦州。谏官、御史言昭述庸懦,不可负重镇,留真定府。居四年,入领三班院,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郑州。未几,知通进银台司,判太常寺,复领三班,累迁尚书右丞。从袷享致斋于朝堂,得暴疾卒。赠礼部尚书,谥恪。

(节选自《宋史・李昭述传》)

【注】疾置:古时为供紧急传递公文的使人途中停宿、换乘马匹等而设置的驿站。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

B.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

C.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

D.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学士院,官署名,掌起草任免将相、号令征伐等机密诏令,并备皇帝顾问,宋称翰林学士院。

B.转运使,主管运输的或地方官职,宋时该职曾为一个地区实际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C.遮道,又称“拦路”“借留”,典出东汉寇询,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D.致斋,指精致的书斋学舍,内涵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茗香绕竹,无不精致,文化韵味浓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昭述子承父荫,累迁。他先承父辈官爵出仕,后经皇帝召试赐进士出身,凭借自己的才华和不懈努力,最终升至尚书右丞,死后追赠礼部尚书。 B.李昭述悟尽职守,关注民生。他在担任群牧制置使属下判官时,郓州随意扩大官邸用地,侵占当地百姓良田,李昭述把这些占地全部返还给百姓。 C.李昭述德才兼备,深孚众望。他巧妙处理江陵屯兵因库粮陈腐打算的事件,凭借自身的长者威望消除了潭州戍卒的计划,离任时戍卒罗拜相送。 D.李昭述善掌大局,政绩显著。朝廷刚设置义勇军时,人心动荡不安,他换乘驿站马匹,不顾疲劳日行百里,劝谕父老,安定众心,后被举荐,深受朝廷重用。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定。(5分) 译文:

(2 )大水,民多,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n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①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②料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汾③,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料川⑤。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⑥。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①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③西伶:西湖桥名。④韦曲:在长安南皇子肢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⑤斜川:在江西庐山侧星子、都昌二县间,陶潜有游斜川诗,词中借指元初宋遗民隐居之处。⑥“见说”二句:沙鸥色白,因说系愁深而白,如人之白头。辛弃疾《菩萨蛮》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14.下面对词的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 )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

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C.“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化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

E.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写春天的景色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以景示情,以情带景。整首词耐人咀嚼,很有豪放派的词风。

15.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做简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哀民生之多艰。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 )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根据规定,彩票公益金专项用于社会福利、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但记者调查发现,巨额的公益金去向却扑朔迷离。

②面对百年一遇的大水,广东省领导充分认识到,只有在灾难来临时未雨绸缪,才不会在灾难出现后手忙脚乱。

③诚然,“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名利之心人皆有之,原本无可厚非,关键是如何对待名利。④在克里米亚宣布正式加入俄罗斯联邦后,普京总统曾发表特别讲话,强调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维护当地的稳定局面。

⑤因将梦幻般的现实主义与民间传说、历史和当代很好地融合,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其成就让世人望其项背。

⑥在信任严重缺失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互助已危如累卵,不堪一击。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随着“电脑战胜人脑”的不断热炒,使得大众越来越担忧人工智能将来会对人类产生威胁,比如说一些职业会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B.“一带一路”为科技型企业“走出去”带来了重大机遇,但科技型企业也存在

着资金实力不足、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C.强调供给端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

D.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城乡居民消费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①不要依赖译文。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A B C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当前的时代是一个正在被科技进步所震荡的全新时代,全人类的文化传播方式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一即一切”,也就是说,从我们生活中的任意一点,①。在无边无际的互联网中,老年人在不断接受新生事物的冲击,②,而年轻一代却如鱼得水,活跃异常。因此,在今天的人类文化中,③,而不再是他们的祖辈和父辈。 答:

① / 最好 一定 尽量 ② 这 当然 也 / ③ 如果 一旦 如果 因为 ④ 而且 / 并且 进而 ⑤ 那么 而且 因此 所以 ⑥ 也 就 / 仍 21.下面的图片记录了熊妈蚂和熊宝宝的活动片段。请结合两只熊的神态解说画面内容,并为图片拟一个标题(两个画面只需拟一个标题)。要求想象合理,符合画面情景,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日,四川大凉山老师分享的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作文《泪》在网络上流传。“爸爸四年前死了。”这是作文《泪》的第一句话,而后文讲述了主人公在父亲去世后与妈妈相依为命,最后目睹母亲因病去世的情景。短短300余字,令无数网友感叹这是“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这篇作文的作者是四川大凉山的一名四年级学生,今年12岁的葬族女孩木苦依五木。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木苦依五木或者她的老师或者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年黑龙江单招语文模拟试题(一)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