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反思
崔峦先生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提出:在每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要体现这样的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太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正确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初读是朗读教学的第一站,是朗读的“蓄情”阶段。通过自读,学生应切切实实地达到字字音准、句句通畅。因此,初读也是“大有文章可做”。如教到“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我们刚才看到这浅水洼里不是有水的吗?小鱼怎么会干死呢?同学们,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字吧。(点句子中的“蒸”,出示“蒸”字)谁认识?能给这个“蒸”字来找些朋友吗?大家再来看一看这个字的下面有——(四点底)太阳确实是很热很热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在水洼里,温度越来越高,越来越高.小朋友们,小鱼儿,你们怎么了,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这是小鱼此时的心里话呀!它多么希望有人来救它呀!多么希望有人来在意它!(板书:小鱼 在乎)谁来读读一读这句话!在这里我尽量的做到朗读指导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结合,让学生凭借课文语言理解词义,并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这种滚动式教学,使学生通过多层面的语言实践,理解巩固新词,读通课文,为有感情朗读的实施做好情感铺垫。小鱼很在乎自己的命运,还有谁在乎谁呢,读过课文的小朋友肯定都知道,接着分析小男孩在乎小鱼的句子。其中,小男孩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学生已经进入情境之中,就像自己置身于海边捡着小鱼扔向大海,就这样不停地叨念着“这一条在乎,这一条在乎,这一条在乎……” 全班同学想办法齐心协力帮助小男孩捡完这浅水洼里的小鱼,让他们回到海妈妈的怀抱,重新获得自由和快乐。此时,本课的主题“保护动物、珍爱生命”也升华了。孩子们纯真的爱心也得以自然地伸展。
听茹茉莉老师《浅水洼里的小鱼》反思
12月28日,我在紫薇小学参加了全国优秀教师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茹茉莉老师的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茹老师的课体现了她以生为本的理念.设计基于学生,操作着眼于学生, 课堂展示了学生的风采,又真正服务了学生.以生为本听起来也没什么新鲜,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似乎缺失了很久,听了<浅水洼里的小鱼>这堂课.我仿佛又一种蓦然回首的耳目一新的感觉.
正因为茹老师把学生推到了教学的前台,让我们发现了在她引导下学生的精彩展示,尤其是课堂发言,从浅入深,丰富多彩,叫人惊叹.如:
围绕“困”字展开朗读教学
1.回顾“困”字。
师:孩子们,你看这就是小鱼被冲上沙滩,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景。课文师这样写的
师:还记得吗?句子中的困是咱们第五课学过的一个生字,当时课文是这样写的:
(夜深了,星星困的眨眼。)读——
(师板书“困”字)
生齐:夜深了,星星困的眨眼。
师:星星困的眨眼,这个“困”是什么意思?
生1:眼睛都快要睁不开的意思。
师:眼睛都快要睁不来了。
生2:就是想睡觉的意思。下面那个困就是——
师:就是说星星困的眨眼的困。就是想睡觉,是吧。 你说
生3:很累
师:是啊。孩子们,咱们一起来看看,字典中就有这样一种解释:疲乏困倦。就是你们认为累了的意思。星星困的眨眼就是指星星累得想睡觉。那么咱们再来说说本篇课文中的这句话。读——
(先出示了“困”字在字典中的解释,再出示: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2.理解课文中的“困”字的意思。
生齐: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师: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这里的“困”是指这些小鱼想在浅水洼里睡觉吗?
生1:就是它们在浅水洼里,不能跳,会跳,又是跳不会大海,所以它们就被困在那里了。
师:听出来了。不管是什么办法,都没有办法自己回到大海去了。
生2:永远打不来,这就叫做困。
师:很困了,是吧?
生3:就说那个“困”,它就是被困在一个箱子里,怎么也逃不出去。
师:哎呀,你们真会想象。根据这个字型,像里面的木头被围住了,就好像小鱼——
生齐:困住了。
师:被包围了。对啊,孩子们,请看在字典中就有一种解释,是刚才这位小朋友说的“包围住了”。小鱼被什么包围住了?一起说——
生:水洼
师:被水洼给包围住了,没法把自己游回大海了。可是孩子们,被困的小鱼仅仅是被包围住了,那么简单吗?被困在水洼里,它们将面临怎样的危险呢?咱们不急着回答。回到课文去读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
类似的交流随处可见,让我深深体会到学生说话的重要性,对如何提高学生说话质量也有了一定的体会。同时我对自己平时的课堂学生发言的现状也作了分析和反省。在我的家常课上,学生个别发言同样不容乐观,我想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素质不好外还有我自己对课堂凋控的方法不够,导致课堂个别发言多了,纪律就难以组织,因为我们班级人数多,属于真正的大班化教学,教师的个别交流,有更多的同学不肯注意听,没有积极的参与,加上发言的内容不够吸引力,或自觉性不够,于是渐渐游离于学习过程,纷纷做起了小动作,说起小说话来了,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我认为真正要提高学生说话的水平,不仅要关注学生说话的内容质量,更要关注不说话学生的参与状态,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同时在学生个别发言的同时,兼顾其他同学的参与状态,注意引导大部分同学的交流。如跟发言同学一样意见的让他举手表示一下引导其他同学在有人发言的时候作摘录,准备评议提建议等等,从而关注了更大多数同学的参与状态注意到了与全体同学的交流,作到了点面结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