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相框》

大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相框》

来源:叨叨游戏网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粘贴面状物的技能。

  2、培养幼儿对撕贴活动的兴趣。

  3、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桨糊,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引导幼儿乐意找朋友:小朋友愿意找朋友一起手拉手做游戏吗?

  2、请幼儿边唱歌边找个朋友拉好手:我们一起唱《我的朋友在哪里》这首歌,唱最后一句时,小朋友要找一个朋友拉好手。

  二、制作好朋友相框。

  1、出示做好的相框:刚才我们和好朋友手拉手在一起,真高兴。我把两个好朋友手拉手的样子用相机拍下来了,小朋友想看吗?

  2、引导幼儿观察:你看到了两个好朋友在一起高兴吗?这是什么形状?

  小朋友想做好朋友的相框吗?

  3、教师示范:将爱心图形沿虚线边对平重叠折,再将好朋友粘在爱心的中间。用食指沾上浆糊涂均匀粘好压平。

  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小朋友在粘贴时,用小食指沾一点浆糊,浆糊要涂均匀。粘好后及时把手洗干净,要保持桌面、图片的整洁,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将图形叠平整。

  三、总结评价。

  1、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

  2、表扬能操作,卫生习惯好的幼儿。

  教学反思:

  由于本班幼儿年龄比较小,从开学至今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美术活动,从这些活动中,我发现我班小朋友对绘画、粘贴兴趣比较浓厚,所以此活动很吸引幼儿。幼儿在第一环节的说一说中就很感兴趣,一个个抢着介绍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这为后面的动手操作奠定了基础。又因为相框是幼儿生活的、熟悉的东西,适合幼儿的实际经验,有了这样的准备,这个活动开展的尽然有序,幼儿参与度很高,效果良好。

  小百科:朋友(友情),是指在任意条件下,双方的认知在一定层面上关联在一起,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双方的心理认知、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朋友之间可喻为雨中的伞、指路的灯。双方心理契合更为深度时,可称之为知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