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冰水主机趋进温度的观察_ 201404彩版

冰水主机趋进温度的观察_ 201404彩版

来源:叨叨游戏网


冰水主機趨近溫度的觀察

陳永昌

萬鼎工程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E-mail:yungchang@res.com.tw

摘要

趨近溫度為熱交換器的效果指標,因受到負載變動的影響而波動。但如將趨 近溫度與主機的負載率當作變數作圖,就可顯現其相關性。初步判斷趨近溫度略 與負載率呈線性關係,並受到冷卻水進水溫度及冷卻水流量影響;如能將此參數 程式化,當可加強其應用。本文將主機運轉資料轉換成圖表曲線,試圖呈現趨近 溫度的各種面貌。期予以拋磚引玉,供運轉中主機管理之參考。

關鍵字: 趨近溫度、水處理、負載率、節能

趨近溫度在冷凝器為冷卻水出口溫度與冷媒之飽和冷凝溫度的差值,如附圖 一示。小的趨溫設計表示熱交換面積要加大,簡單說就是:較貴!但運轉效率高、壓縮機作功會較省。新的進口大型主機,也可選購滿載下趨溫 1℃(2℉)以內之 高效機種。其主要熱交換在冷凝器與蒸發器,而冷凝器之冷卻水,多採開放循環 過程,因冷卻水塔與大氣接觸緣故,容易受到污染及水的蒸發濃縮,而有菌藻、 結垢及腐蝕的問題,造成熱交換效果下降,並表現在趨近溫度的上升。蒸發器為密閉冰水系統較無此問題,故本文擬就冷凝器之趨近溫度變化進行觀察分析。

(附圖一)

趨近溫度常受到負載變動的影響而波動,故一直沒有受到重視。但如果將趨 近溫度與主機之負載率(約為運轉電流百分比)分為變數,以 X、Y 軸作圖,就可 顯現其相關性。今擬以一案例說明之,本例資料取自某高科技廠一年份,透過通 訊軟體收集之主機運轉記錄。冷凍噸位由 350~850RT 之進口主機。附圖二由七台 冰機於 2010 一整年每小時取一點之資料繪製而成。此圖傳達出主機運轉集中在 #3、#5、#7 這三台。#5 主機在 90%負載率之趨進溫度,約有 1~4℃間變化,如按 一般推算:冷凝溫度每降 1℃可節省 2.5%~3% 的耗電;則可下降 3℃的 850RT 主 機,運轉一天約可省850RT*0.65KW/RT*平均負載率 60%*24hr*7.5%=600 度電!

(附圖二)

附圖三將#3 主機各月份分別以不同的顏色予以區分則更為明顯,趨近溫度逐月 上升。其中 12 月份的黃色點分在兩個區塊,顯示主機於當月執行了大保養,故 趨近溫度明顯降低。各月份的點群大約有 0.5℃的寬帶,判斷也受外氣溫度影響 冷卻水進水溫的緣故。

(附圖三)

附圖四標示出乾淨或髒污(結垢或生物膜影響)情況下之趨溫曲線。除略呈線性關 係外,斜率亦會變陡。由實際運轉資料推算該年該機因此增加之額外電費約為: 平均 56.1%負載率,其趨溫由 0.5℃升至 2.3℃,平均電價以 3 元計,共 850RT*56.1%*0.65kw/RT*5859hr*(2.3-0.5)/2℃*2.5% loss/℃*3 元=122,500 元。(平均負載率與運轉時數為實際值)

(附圖四)

附圖五取大保養前後各一天(12/15 及 12/20),負載率與趨近溫度的關係,因冷

卻水進水溫集中在 24~26℃,故趨勢線的 R 平方值顯示其線性關係良好。另乾淨 的熱交換器曲線斜率亦較平緩。

(附圖五)

為了解冷卻水進水溫對趨近溫度的影響,附圖六取主機#7 一月到五月(四月沒運 轉),冷卻水進水溫為 23.01~23.99℃時,負載率與趨近溫度的關係圖,也顯示 逐月升高之趨勢。點群擴散的程度縮小至約 0.2℃的寬帶。

(附圖六)

附圖七取#7 主機單一月份,不同之冷卻水進水溫,其負載率與趨近溫度的關係。 顯示在相同的負載率下,冷卻水進水溫愈高,其趨近溫度有略降之現象。如數據夠多時,當可再作進一步分析(如取同一天之資料比對,本例資料收集為每小時取 1點,一天僅 24 點)。

(附圖七)

當然這些都是採一般性的判斷,有相當的誤差可能性。例如今天投殺菌藻藥, 明天趨溫會因生物膜去掉而略為下降。有時剛開停機、加減載或冷卻水塔增減影 響流量時的數據較不準等;也就是說還得配合上實際的水處理模式及現場操作判斷才好,所以當然由設備操作工程師判讀為最佳。

趨近溫度目前僅當作維修指標的參考(如:趨溫 3℃了,該通管啦!),殊為 可惜。一般水處理常委由專業水處理公司進行水處理投藥之控制,作菌藻、結垢 與腐蝕控制之處理,靠的是經驗、是間接的參考值,而不是直接的回授信號。在 主機配備有趨近溫度裝備之後,它能顯示出水處理的主要目標與成效,故菌藻用 藥已應可經由此回授資訊加以應用,以減少投藥量。結垢的產生與消除則沒這麼 即時,目前趨溫於此還只能當作參考指標用。希望爾後每月的水處理效果,不再是水中各種離子含量是否控制在範圍內為主;而是本月主機的運轉數據,其趨近溫度是否皆在合理的範圍內,甚至以天為單位的觀察判斷。 其它建議: 1. 冷卻水塔仍有改善空間,應避免冷卻水直曬日光,則可大量減少藻類控制的 投藥量。如方型冷卻水塔上方撒水區加蓋防曬應列標準配備,側邊水流區防 曬效果改善還可努力。

2. 國內開發物理式水處理應同時兼顧菌藻、結垢與腐蝕控制要一起解決,否則

成效不彰。磁性處理使水分子團變小,僅有助於結垢的抑制與消除,但對菌

藻產生之生物膜仍需加把勁。生物膜的熱阻,根據研究,為水垢的 4 倍多 ( http://www.wet-usa.com/data/bullets/46.pdf ),產生的也快;故判斷

目前仍以\"棉球式冷凝器自動清洗機\"較具成效(http://www.hvs.sg)。 3. 高科技廠使用製程回收純水當作冷卻水塔補給水,其趨近溫度往往能控制在

1℃以內,其投藥量應可參考趨溫,作為調整的依據。

4. 建議國產主機製造商應將趨近溫度顯示列入標準配備(使用冷凝壓力錶換算

方式,誤差過大且不實用),則使用者對主機的運轉效率才能有資訊參考。 5. 如果能在主機大保養後,大量收集其運轉資料:各種負載率、各種冷卻水進

水溫,有必要在不同之外氣溫,執行大保養(如冬夏各一次),建立起趨近溫度的標準值。那麼在各負載率及各冷卻水進水溫下,就都有合理的趨溫值,可當預警參考或其它更有效的運用。

6. 節能運用於變冷卻水流量時,水流量也是一影響趨溫的參數,分析將更為複

雜。由定流量入手當是一個起步而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