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教版小学科学《白天和黑夜》单元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科学《白天和黑夜》单元教学计划

来源:叨叨游戏网
《白天和黑夜》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2.2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3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5 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科学知识:

2.1 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2.2 了解古代人对昼夜变化的猜想。 2.3 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 敢于大胆想象。

1.3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共五课,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研究白天常见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影子的长短变化、夜晚的昼夜的交替轮回、月相的阴晴圆缺以及因昼夜变化而引起动植物的节律变化及其规律:

1. 第一二课主要认识太阳和影子变化的规律及其运用。教材从观测太阳的位置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测太阳视运动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探究太阳视运动和影子移动、变化的规律。通过从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描述太阳的位置,了解天体位置表述;通过一天的连续观察,进而发现太阳的东升西落的规律;通过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子变化的长短,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在收集大量的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影子变化的规律。《太阳钟》一课则侧重于影子变化规律的运用,通过观察各种不同形状的太阳钟(日晷),发现太阳钟的共同规律——都是利用了物体在阳光下影子有规律地移动,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制作太阳钟,学会运用这个规律,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又能让孩子投身到实际的天文观测中。

2. 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在研究了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之后,让学生通过用地球仪来模拟昼夜交替现象,以了解昼夜的变化成因。了解在世界上同一时刻不同的昼夜现象。最后让学生关注科学史上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从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从托勒密到哥白尼都为此做出许多的探索。而真正解开这其中的奥秘的才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所以,引领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做一次这样的模拟实验会让孩子领略到宇宙的神奇和伟大,同时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3. 连续观察月相的变化。这一课主要研究夜晚的月亮,通过组织孩子们看月亮,坚持给月亮记日记,来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无论是在白天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太阳的影子,在夜晚组织学生看月亮研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这需要经过一整天、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记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这对培养学生的坚持性显得特别重要,也显得特别与有意义。 4. 认识由于昼夜变化而引起的生物节律现象。这一课是综合地去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物变化和反应:植物的花开花落,人的作息时间、动物的昼伏夜出等。这些现象虽然也是学生平时司空见惯的事情,但科学的魅力就在于发现这些平凡的小事中的不平凡。

本单元就是从观测太阳开始,通过让孩子亲自投入到对太阳和月亮的观测中,使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太阳和月亮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模式及其与影子变化和气温之间的关系,意识到月亮每天的变化后面隐藏着一定的规律;意识到掌握和利用这些自然规律,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也期待他们会由此感悟: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会包含着值得深入探究的科学道理,而且,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1、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学2、根据当地的维度制作太阳钟。 难3、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某地的时间。 点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一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5、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 1、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2、了解各种日晷的制作原理。 3、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4、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5、知道昼夜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四、单元内容、实验及课时安排 序号 1 2 课题 太阳和影子 太阳钟 实验内容 制作简易日晷 模拟昼夜交替的实验 3 昼夜交替 观察处在不同时区的地区时间 观察世界时区图 观察月相盒中的月相变化 模拟月相变化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观察动物的夜间活动 实验材料 白纸、指南针、橡皮泥、牙签 投影仪、地球仪 地球仪 世界时区图 月相盒 电池 太阳灯(光源)、皮球 身边的小动物 2 2 1 计划课时数 2 1 4 5 看月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