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NHK的国际合拍对中国的启示

NHK的国际合拍对中国的启示

来源:叨叨游戏网
视听视听研究NHK的国际合拍对中国的启示□曾宪益摘要:2018年6月,笔者参加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日本举办的为期半个月的“纪录片制作与营销国际研讨班\",其中

NHK(日本广播协会)前沿的国际合拍理念和操作模式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国际合拍上无论 是题材选择还是制作发行,两国皆有较大的互利共赢的发展空间。关键词:纪录片;NHK;国际合拍;中国故事一、 纪录片的国际介拍(一) 国际合拍的缘由NHK的第一个国际合拍是1980年与中国合作的《丝

绸之路》,这是第一次通过电视向世界传播中国丝绸之路 的故事,较完整地展现了当地人民生活的面貌,反响很大。

国际合拍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荷兰、丹麦、瑞 典、芬兰等欧洲国家。这些国家人口较少.财力不足以

随后,为了向世界推广NHK,提升日本在国际的文化影响 力,NHK陆续制作了《核战争后的地球>(1984年)、《地球

投资大项目,联合多国共同筹资来制作节目并在各国轮播 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一模式已逐渐成熟。NHK的主任

大纪行》(1987年),合作方有荷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公共播出机构。21世纪初,NHK继 续向世界推广科学、自然、历史类的系列节目;2010年开

制片人小谷指出,只有500万人口规模的芬兰,其最好的 节目预算也不超过1万欧元。如果它联合多国30家公司

始挑战“世界首次”系列的国际合拍,代表作有(NHK特别

参与,每家投1万,即30万欧元一集就相当于NHK—集 特别节目的预算.实力就不容小觑。此外,在每年的阿姆斯 特丹国际纪录片节上,富裕的英国BBC代表方也从不缺 席——他们不需要筹资,相反是用投资的方式与他国合拍 来掌控节目的话语权,宣扬其大国的正面形象——这也是

节目:世界首次直播宇宙海滩X2011年)等。现阶段,日本说服各国达成合拍的理由有二:一是把 东亚介绍给世界;二是拥有强大的4K、8K技术手段。从早 期一对一的国际合拍,到2000年后多国合拍模式的逐渐

国际合拍的重要缘由。(二) 国际合拍的理解成熟,NHK —直在高清、超高清拍摄的呈现技术上精益求 精.让影片不止于电视,也能进入影院。(二)ZHK国际合拍的若干案例简析电视节目从前期的策划、集资到中期的拍摄、制作,再 到后期的播出、销售等环节涉及的工种较多,原本就是共 1. 《人类诞生》的潮流元素如今受新媒体网络的冲击,年轻电视观众的流失几乎

同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本国外的人员或物资参与 就自然形成了国际联合制作。制片人负责筹备资金.召集 优秀的导演和摄制团队,寻找价廉物美的器材,接着把故

成了全球难以避免的现象。然而,NHK最新特别节目《人 类诞生》与美国的游戏公司合作,使用CG动画技术来呈 现猿人,制作精良,引人入胜.倒是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NHK的主任制片人倔江提到,他当时直接否决导演 《人类诞生》的最初方案,认为缺乏国际合拍的亮点,不会

事讲好,所以国际合拍的核心还是钱、人、器材、内容。(三) 国际合拍的市场在纪录片的国际销售市场上,欧美国家的片源占据世 界的主要份额,而BBC在国际纪录片制作上也站在了至 高点。由于文化、价值观、制作手法的差异和合作方式等原

有人关注。后来经不断地探讨,找到大家共同的痛点—— 要挽回年轻观众的收视,就要另类尝试——使用游戏的 CG观影体验,故寻求国际合作时提的口号就是这部片子 能真正吸引年轻人。因,亚洲国家的片子很难渗入欧美市场。例如NHK纪录片 的解说词和长镜头较多导致节奏较慢,与欧美明快的传播 剪辑节奏差别较大,因此日本与欧美合拍或销售时要制作

2. 《透视金字塔》的共同话题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惊动世界,为了分析封闭后的 核电站内部情况,日本研发出了尖端的透视拍摄技术。利 用这项技术.日本联合法国、埃及拍摄了《透视金字塔》,首

符合他们观影习惯的国际版,考虑国际化发行,不断提高 影响力。例如《没有结束的宫崎骏》的主人公是宫崎骏,为 世界观众所熟知,选题本身就具有国际话题性.因此在欧 美的反响不错;《风的电话》讲述福岛核电站辐射发生后百

次透视古代奇迹胡夫金字塔的内部。探秘性的节目播出后

激起了大家的兴趣,随后美国探索频道等也准备进入金字 塔内部拍摄。在国际合拍上,NHK的主任制片人倔江发现,相比起 单纯用自己的力量去推介亚洲,制作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话

姓的平凡故事,由于内容感人,在制作手法上也有较大创 新.所以在国际市场上表现优异。总体而言,NHK的节目 在亚洲的销售排名靠前,但进入欧美的门槛还是较高。二、 NHK的国际介拍概况(―)NHK国际合拍的历程题或题材的纪录片更容易促成合作和引起关注,比如世界 未解之谜等。3. 《筑地市场大百科》的成熟模式位于东京的筑地市场是日本首屈一指的海鲜批发市

NHK自1980年开始,陆续与海外电视台和制作公司 共同制作了近1000部节目。这期间,NHK积累了制作特集

等大型节目在海外资金注入和技术的经验,增加了 NHK特 别节目在合作方国家的电视黄金时段的播出机会。场。2005年以前,其知名度还仅局限于日本。然而随着纪 录片《筑地市场大百科》的播出,这里成为全世界游客的热

捧景点。20 I RADI()&TV JOURNAL 2019.03该片与新加坡的新传媒公司合拍,NHK和新方各出

资80%和20%,摄影师、素材共享。在拍摄团队中,新加坡 的制片人是穆斯林,他同时了解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国 情,对于把握国际观众的喜好是个优势。由于两地观影习 惯的差异,最终NHK剪辑播出110分钟版,新加坡剪辑播出

3x45分钟的版本。在完成新加坡版的剪辑后,NHK的大墙 敦导演终审并纠正了一些问题,再翻译成英文冲文、阿拉伯 语等在世界范围内销售,筑地市场从此在世界上声名大噪。 这是一个成功的共同制作+共同销售的国际合拍案例。4.《福知山线铁路脱轨事件》的提案游说2005年4月25 H , H本的福知山线铁路发生脱轨事

件,造成第一车厢与第二车厢全毁,死伤近180人。事故搜 救三天三夜,追责六年未止。NHK的制片墙敦在国际 纪录片提案大会上将此提议,但很多人不同意参选。评委 们认为题材不新鲜,铁路事故司空见惯,没有国际合拍的

必要。为此,大墙敦向评委们力争游说,说明事故的发生主

观上是因为司机驾驶列车超速,客观上是基于日本铁道系 统严苛到近乎变态的“守时”规定。大墙敦认为,通过不同

人物多角度地呈现公司“利益至上主义”导致的安全措施 不到位而造就的惨剧是他片子的卖点。后来,他还亲自邀 请BBC的评委亲临现场并感动了他们,才终于达成和英

国的合拍。片子的后期在英国完成,日方和英方互相反馈.

最终在日本和英国的播出版本一致,并销售到多国播出,

屡获国际大奖,实属难得。这说明,在提案中多种意识的碰撞下,努力消除不同

国家制片人的误解,不单纯讲利益是达成国际合拍的重要 因素。三、中口纪录片的合作状况及启示(―)中国和日本的纪录片现状1. NHK视角下中国纪录片的现状在中国,纪录片目标观众群为高级知识分子,往好处 说是高层次,往坏处说是无聊;受BBC和Discovery影响太 大,中国纪录片往往单纯将优美画面和短镜头合成,再做

阐述、宣讲,旁白和画面关联不大,无故事性而言。纪录片 做得过于阳春白雪,只适合小众人群,收视率低,所以广告

商难以介入。制作水准跟不上市场需求,难以发行至海外,

采购欧美片子的比重较髙。2. NHK视角下日本纪录片的现状在日本,纪录片的收视目标为普罗大众,故老少咸宜,

娱乐性较高。日本主流的6个频道竞争激烈,故收视率为 王,收视率低的节目立刻停播。纪录片故事性强但单个镜 头较长,节奏偏慢,希望观众走开回来能接上剧情,因而导

致信息量过少,无法满足知识人群的需求。大多使用便携 式摄像机拍摄导致画面清晰度不高,加上与欧美纪录片制

式不同,难以打开欧美市场。(二)中日纪录片的合作历程NHK第一部国际合拍作品是1980年与中国电 视台合作的《丝绸之路》,随后陆续制作了《中国铁道大纪 行》《桃源纪行》等节目,现在正和北京电视台合作《沙漠的

最后守望者》,均取得不错的国际反响。以《桃源纪行》为例,这是一部全景反映中国文化旅游

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制作播出持续数年,由NHK委托北京 视听研究WPJr电视台摄制。该片30分钟一集,每集采用当地在各领域初 有建树的女性做主持人,根据吃、喝、玩、乐等7个不同的 主题,介绍当地的文化历史、人文风俗等。拍摄过程中,日 本制片人和导演每个月会飞往中国与中方摄制组沟通拍

摄内容,而北京电视台提供摄制组和设备器材并负责与各 地宣传部门沟通,这就大大节省了制作费用,提高了沟通

效率,故最终每集只需要花费30万人民币的费用。现阶 段,NHK又与北京电视台合拍关于丝绸之路的纪录片《沙 漠的最后守望者》,目前已拿到龙标,准备进院线.这无疑

是双赢。(三) 中日合拍的发展前景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国际合拍上无论是题材选

择还是制作销售,两国皆有较大的互利共赢的发展空间。 在日本人看来,只要是关于中国的片子,收视就一定有保

证。因此,NHK认为接下来与中国地方台共同创建节目发行 公司,开拓以中国、日本为核心的亚洲市场,利用4K、8K最先 进的技术手段的优势,引领国际市场,改变欧美意识形态主

导世界的局面等,都不失为两国媒体重要的合作举措。(四) NHK的国际合拍对中国的启示在纪录片的国际舞台上,为求做大做强,合拍已经是

大势所趋,同时也是最好的方式。在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 NHK的纪录片和国际合拍模式已经相当成熟,风格鲜明。 我国近些年来外宣工作成效卓著,和外国媒体机构合作的

纪录片也在逐渐增加。以2017年为例,由以色列电视二台 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拍摄的5集系列纪录片《中国制 造》在以色列热播,每集的收视率均达到21%以上,创造了

以色列电视台纪录片收视率的最高纪录;2016年,由中 国、美国、英国联合摄制,陆川导演的《我们诞生在中国》在 全球多国上映,美国影评网“烂番茄”给出83%新鲜度的试 片评价。可见,中国题材渐成国际纪录片的宠儿,中外合拍 纪录片也渐成潮流。然而,这些中外合拍片大多是在国家宏观层面的把控

下与外媒的主动合作,题材也多围绕国家形象等宏大主题

来开展.来自民间的反映人性、温情、理想追求等平凡的题 材少之又少,而往往是这类题材在国际电影节上载誉而归。

NHK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合拍提案一定要有别人没做过的东 西,题材的新鲜度和人性的魅力很重要,多去参加国际的纪

录片节大会,去学习不同国家纪录片人的选材方向和提案辩 答,无论对于导演还是电视媒体人都受益匪浅。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德国莱比锡国际 纪录片短片电影节、世界科学与纪实制作会、中国(广

州)国际纪录片节等,都是享誉世界的纪录片人的盛会,很

多国际合拍和融资都能在这些大会上达成。尤其得天独厚 的是.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经过15年的发展,已成为

国际上重要的、国内独一无二的专业纪录片节,在2016年 更是首创“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推动“中国故事”走向 国际舞台。这真正实现了从内容、资本、传播等三个角度,

将“中国故事”国际合拍项目进行系统化产出,通过搭建国

际融资、制作、发行的产业平台,让满载中国好故事的纪录 片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些都为我们的国际合拍夯 实了良好的基础。(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视听 2019.03 I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