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高考美术模式改革

浅谈高考美术模式改革

来源:叨叨游戏网
 浅谈高考美术模式改革

现行的美术类高考模式是我国美术类高考模式最早主要承袭西方传统学院派的体系,注重对考生造型和写实能力的考察。现今,美术类专业高考模式是通过教育部发文统一规定的,主要通过美术专业考试和国家文化统考两个阶段进行,考生考前既需要进行专门的美术专业培训,以确保专业达到一定的水平,又需要学好文化课程,只有这两方面齐头并进才能考取美术类专业院校。说到这里,我想起我高中学美术,当初我可以毫不掩饰说学美术的原因是自己的文化课不够本科分数线,说喜欢吧只有一点,还没到自己痴迷的程度。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考生去走这条“捷径”,导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考美术培训班,从刚开始的美术基础教学,到现在的文化课美术一体培训,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送进大学,不惜重金请各种名师名家单独辅导。

美术专业考试方式和内容大同小异,缺乏个性和针对性。近些年,各省级联考及各高校校考,尽管有些省市和高校根据美术学科发展趋势对考试方式和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调整,但绝大部分还是大同小异。如大部分高校把考试科目缩减为素描、色彩两科,并且由写生变成默写,取消了原有的设计基础考试科目,导致 考试科目单一、传统,缺乏美术专业个性、时代性和针对性的科目考试。高校如此改变的原因居然不是为了更好的选拔美术人才,而是为了省去购、摆静物和聘请模特的环节和相关费用,减少招考工作量等。同时,降低考试难度,为了吸引更多的考生。这样的考试目的,实属荒唐。  第三,在现行美术考试模式下形成一大批不符合美术创作、发展规律的应考教育。在现行模式和利益驱使引导下,迅速出现了一大批美术应考辅导班,并形成了一套单一反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程式化训练的应考美术教育方法。每个辅导班人数一般达几十上百人,老师却只有几个,而且大多是兼职授课。这样的考前美术教育与美术创作、

设计发展规律是极为不相符的。结果是学生考什么都千篇一律,缺乏艺术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模式固化。它不仅使高校很难真正选拔到优秀的美术人才,而且削弱了学生观察体悟生活的能力,遏制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我高考的时候也是经历了这个高考美术培训班,老师和学生为了考大学的目标,每天的教学内容高考紧密相连,每天的训练都是高考内容,素描,水粉,速写。甚至有学生在高考半年前零基础学习美术,这样的学生老师的对待就是专门拿几张优秀作品开始背画,半年就背这几张万能画,不论高考题目考什么,我们都可以用在几张画来答卷。我们为了去应对高考,连美术的技术掌握的都不是很熟练,却每天都在训练高考考试技能,这样考上大学我们对美术到底有多少了解呢,当时在高考美术培训班,去写生模特,老师不会去让你刻意注意如何把这个模特画的相像,好看,而是主要强调画的人物结构和调子的亮灰暗。标准的高考是训练,批量生产的艺术生,我们没有对美术真正的喜爱和追求,没有对美真正的去发现和探索。我们只是为了考大学去学习美术。

我认为现在的美术高考不应该过于程式化,应该多种方式,不一定都是笔试,不一定现在都是固定的命题,也已鼓励高考生去创新,多方面,多方式的去考试,不应该所有的联考题目都是默写一幅画,应该让学生们尽量画出自己的世界,让真正喜欢美术的学生走艺考这条路。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美术生的批量生产,也可以让艺术生的就业率提高,同时培养艺术生不仅是美术基本技能,也能培养出创造美的能力。作为老师,在教学当中也应该往创造能力当中引导。高校的复试方法可自行灵活设定,可采取提交作品、专业设计、问题面试、专业理论考试等方法进行。复试时间可设在八月份,主要推行专业能力和文化素质考题,体现艺术个性和学校培养要求,从多方向、多角度、全方位考查学生的整体性意识和创造力,考查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综合能力。作为老师,在教学当中也应该往创造能力当中引导,同时,也要更注重德育的引导,德育和智育是不可分开两个教育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