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涂膜处理对山楂的保鲜效果研究
张丹
【期刊名称】《食品安全导刊》 【年(卷),期】2015(000)033 【总页数】2页(P150-151) 【作 者】张丹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采用不同浓度(0.0%、0.5%、1.0%、1.5%、2.0%)壳聚糖对山楂进行涂膜处理后,置于常温下贮藏,定期测定其理化指标,研究壳聚糖对山楂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处理可以降低山楂的失重率、维生素C的损失,延缓好果率和果肉硬度的下降,保持山楂的贮藏品质,其中,浓度为1.5%的壳聚糖处理对山楂的保鲜效果好且成本较低。
山楂(Crataegus spp.)属于蔷薇科(Rosaceae)苹果亚科山楂属,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中北美洲及南美洲北部,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特产果树,山西省也是山楂的重要产地之一,山楂指其成熟果实。
山楂实营养丰富,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黄酮类和钙、铁、磷等矿质元素和多种维生素,还含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亚麻酸、棕榈酸、山楂酸等多种有机酸,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功效,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农产品。新鲜的山楂在贮藏过程中会出现失水萎蔫和霉菌型,这是导致鲜食山楂较难保存的主要原因。
壳聚糖(chitosan)是由来源于虾、蟹的甲壳素经脱乙酰作用而得到的一种多糖类物质,故又称为脱乙酰甲壳素,无毒、可溶于弱酸性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在食品保鲜、饮料澄清、增稠、抑菌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处理新鲜山楂,通过对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的测定,研究其保鲜效果,为山楂的保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材料与仪器
试验材料为山楂,购于太谷县农贸市场。壳聚糖,郑州天佳化工产品有限公司。 GY-3型果实硬度计浙江拖普仪器有限公司;JA5003B MAX型电子天平上海越平科学仪器;SB-3200DT型超声清洗仪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方法
壳聚糖涂膜剂的配制:取壳聚糖0g、0.5g、1.0g、1.5g、2.0g分别溶解在100g、99.5g、99.0g、98.5g,98.0g 浓度为0.5%(体积分数)的醋酸溶液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均匀后,用超声波清洗器脱气15min,再搅拌、脱气,如此反复三次,制得浓度为0%(对照)、0.5%、1.0%、1.5%、2.0%的壳聚糖溶液。 山楂的涂膜:将山楂用清水清洗干净,随机分为5组,然后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中浸泡30s后取出晾干,即可在果实表面形成一层透明光亮均匀的薄膜。 保鲜性能测试指标及方法。将涂膜后的山楂置于露天环境下放置14d,这段时间中温度变化范围为:夜间4℃~7℃,白天13℃~20℃。每隔48小时取样测定以下指标。
好果率:好果率=(好果个数/总个数)×100% 失重率:失重率采用称重法测定,计算公式为:
其中,W0为初始质量(g),Wt为贮藏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果肉硬度:采用GY-3型果实硬度计进行测量。 维生素C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法进行测定。
壳聚糖涂膜处理对山楂好果率的影响
山楂在采摘之后,很容易受到霉菌的影响而腐烂,其货架期、商品品质都会受到损害。从图1中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壳聚糖处理均可以增加在贮藏期间山楂的好果率,避免腐烂。其中1.5%和2.0%壳聚糖处理的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别,但二者的好果率均高于0.5%和1.0%壳聚糖处理。壳聚糖膜在果实表面起到了阻隔的作用,可以避免贮藏期间霉菌孢子的侵入及病害的传播,而且壳聚糖本身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霉菌孢子的萌发和生长,抑制山楂的。
壳聚糖涂膜处理对山楂失重率的影响
果蔬在贮藏期间会出现失重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水分蒸发和果蔬代谢消耗所引起的。水分的丧失会引起山楂细胞膨压降低,细胞萎缩,果实也会变软、表皮皱缩,逐渐失去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从图2中可以看出,未经处理的山楂果实在贮藏中失重率很高,贮藏结束(14d)时,其失重率将近50%,用壳聚糖涂膜处理后,失重率可明显降低,且随着壳聚糖浓度的增加,失重率逐渐降低。这一方面是由于壳聚糖在山楂表面形成了一层严密的保护膜,抑制了水分的散失;另一方面是由于壳聚糖膜起到了微气调的作用,抑制了果实的呼吸,降低了有机物质的消耗。 壳聚糖涂膜处理对山楂果肉硬度的影响
硬度是果实的一个很重要的新鲜度指标。在贮藏过程中,山楂的硬度逐渐下降,从图3可以看出,在贮藏第14天时,山楂果实的硬度从8.21 kg/cm2下降到3.03 kg/cm2,下降幅度很大,这时的果实已经不适合食用了。用壳聚糖处理后,果肉硬度得到了较好的保持,其中,用1.0%、1.5%、2.0%壳聚糖处理的效果好于用0.5%壳聚糖处理的效果,但这三个浓度的处理效果之间没有特别显著的差异。 壳聚糖涂膜处理对山楂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维生素C是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中的一种重要的维生素,在人体内可起到抗氧化、
抗细胞衰老的作用,对维持人体机能十分重要。从山楂采摘到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断减少,山楂中维生素C的含量越少,其食用品质越差,故经常用维生素C的含量来作为衡量山楂新鲜度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从图4中可以看出,储藏14天后,自然条件下储藏(对照组)的山楂中维生素C的含量从原来的88.92mg/100g下降到40.83mg/100g,维生素的损失率超过了50%,而用壳聚糖涂膜处理后,山楂的维生素C含量下降速度变缓,尤其是用1.5%壳聚糖处理组和2.0%壳聚糖处理组的山楂中的维生素C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在贮存结束时,其维生素C的损失率分别为16.48%和14.62%,说明使用适当浓度的壳聚糖涂膜处理,可以有效保存山楂中的维生素C。
采用四种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山楂进行涂膜处理,在0~14天内对其保鲜效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使用壳聚糖处理可以有效减缓山楂贮藏期间好果率、果肉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有效降低果实的失重率,其中浓度为1.5%和2.0%的壳聚糖处理对山楂的保鲜效果较好且两者差别不是很明显,故选择1.5%的壳聚糖处理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