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叨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卤虫卵携带聚缩虫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

卤虫卵携带聚缩虫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

来源:叨叨游戏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特养与水产・ 卤虫卵携带聚缩虫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 徐 军,朱敏伟,张江国,莫善明 (阿拉山口检验检疫局, 阿拉山口833418) 【中图分类号1S91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078(2006)08—0048—02 水产养殖中所见到的聚缩虫病,最常见的病原 蟹阶段较为明显,病蟹体表污物较多,运动、摄食能 是树状聚缩虫(Zoothamniumarbuscula),是栖居在海 力下降,继而相继死亡。寄生于鳃部,病蟹表现为 水中的纤毛虫类的一种,分类上属于原生动物门, 呼吸微弱、运动无力、呈瘫痪状,最终死亡。 纤毛虫纲,缘毛目(Pefitricha),钟形虫科(Vorticelli— dae),聚缩虫属(Zoothamnium)。聚缩虫为群体生活 1.3 聚缩虫对鳖的危害 的种类,由许多分叉的柄部和位于柄末端的头状部 聚缩虫单独对鳖致病一般不常见,通常都是和 分组成。柄内有一束与头状部分相连的肌肉束,当 其它的一些钟形虫科病原生物一起混合感染致病, 遇到刺激时所有个体可以同时收缩,使机体缩为一 因此,将其统称为“钟形虫病”。它们经常群居在鳖 团,故名“聚缩虫”。 体的表面,患病的幼鳖全身呈灰白色,有绒毛状的 物质。成年鳖的四肢凹陷处、颈部、腹甲尾部,均有 1聚缩虫的危害对象 肉眼可见的虫体。一般的水质,翻起病鳖,可见其 聚缩虫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对象较多(主要是 腹甲有锈状物。病鳖摄食量减少,精神沉郁,质量 虾、蟹、鳖和一些鱼类),并且大多是和其它的一些 降低,在养殖上,经济损失显得更严重。 纤毛虫(如单缩虫、钟形虫、累枝虫、杯体虫等)或 1.4 聚缩虫对鱼的危害 者病原微生物的混合感染。 聚缩虫对鱼的危害和对鳖一样,为混合感染 1.1 聚缩虫对虾(包括对虾、龙虾等)的危害 (包括杯体虫、累枝虫、钟形虫、小瓜虫、车轮虫、斜 聚缩虫常附着在虾的体表和鳃上,若只在虾的 管虫等)。单独的聚缩虫对鱼致病但致死率不高, 组织表面粘附,在外观上可见一层黄腻状物,俗称 它寄生在鱼的腹部鳞片上,形成白班、隆突等,对于 “黄粘病”。成虾以寄生在鳃叶、附肢和体表多见。 观赏鱼,则影响其观赏价值,还可以寄生在鱼卵上, 仔虾期前的各个阶段,可以在身体的任何部分出 影响鱼胚胎的正常发育,对鱼的生长和繁殖有严重 现,若只附着于虾的体表而不进入组织内部,此为 的危害,影响经济效益。混合感染严重时,鱼的鳃 轻度感染,对虾的正常生活和生长影响不是很大。 以及体表有绒毛状物质,手摸有滑腻感,鱼体消瘦、 若是重度感染,在虾的体表覆盖一层絮状白毛,虾 变黑,口端糜烂,可引起鱼的大量死亡。 体消瘦,活动减弱,趋光性差,食欲下降,易沉入水 2聚缩虫的危害分析 底:寄生在鳃部,可引起呼吸困难,最终导致虾不摄 食、不排粪、不蜕皮,并陆续死亡。 2.1 危害识别及描述 1.2 聚缩虫对蟹的危害 聚缩虫病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纤毛虫病,并且 常和其它的一些病原生物混合感染,影响水产养殖 聚缩虫病在蟹的育苗中极易发生,尤其在zII 业的经济效益。其主要危害节肢类动物(虾、蟹、鳖 —zⅣ期(z代表幼仔期),聚缩虫可以大量繁殖,寄 等),鱼也可感染。 生于幼体表面,严重的增加了幼体的负担,使幼体 2.1.1 在虾和蟹的育苗或养殖中,常采用投喂部分 失去平衡而漂浮于水面,运动力减弱,体质下降,蜕 卤虫无节幼体饵料来促使虾蟹的生长,因此,粘附 皮困难,严重的可导致死亡。成蟹一般以青蟹到绿 在卵壳上的聚缩虫有机会进入养殖池内,如果池水 中的有机质含量过高或者静水等,可使聚缩虫迅速 繁殖,造成虾蟹的感染发病,感染率可达到80%以 收稿日期:2006一O1—10 上。聚缩虫常附着在虾蟹的体表和鳃上,外观上可 囤 7989766 7989866/7989877—043 1/电话2006.08 吉林畜牧兽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特养与水产・ 见体表覆盖一层絮状的污物,轻则不造成死亡,但 管。可以在无污染的情况下使卵孵化,用其I期无 体表不洁,质量低下,影响销售;重则病虾或病蟹不 节幼体饲喂健康的虾或蟹的幼体,跟踪监测虾、蟹 活动,呼吸微弱,摄食、排粪、蜕皮等几乎停止,容 幼体的发病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处理。 卤虫卵上携带的病原生物(尤其是聚缩虫),一 易沉入水底,并且陆续死亡,对虾蟹的养殖危害很大。 2.1.2成鱼仅仅被聚缩虫感染,只在体表的鳞片上 直被人们认为是聚缩虫传播的重要途径,并且,卤 形成白斑或疙瘩,致死率较低;若感染鱼卵,将会导 虫与虾类、蟹类等同属甲壳动物,所以能否传播甲 致鱼胚胎的发育不良或死亡。倘若是和其它的病 壳动物的疾病,还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加之卤虫是 原生物(单缩虫、杯体虫、累枝虫、车轮虫、斜管虫 以吞噬其生活环境中的微生物以及有机颗粒为食 等)混合感染,则对鱼的危害巨大,病鱼沉在水底、 的,所以在传播一些水生动物病原体方面需要注 不活动、身体消瘦、颜色变黑,严重时,呼吸无力、 口端糜烂、摄食困难,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鱼的 大量死亡。 2.1.3患聚缩虫病的鳖食欲减退或废绝、行动迟 缓、身体瘦弱,在背甲、腹甲、颈部以及四肢有白色 病变,或者因水呈绿色,病灶也呈绿色。严重影响 鳖的生长和繁殖,降低生产力,因此在水产养殖中, 一定要做好聚缩虫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2.2 危害级别 卤虫卵是携带聚缩虫的重要媒介物,也是引起 鱼类、虾类、蟹类等甲壳类动物聚缩虫病的天然饵 料。聚缩虫是一种寄生虫,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广泛 适应性,流行较为普遍,并且传播途径较多,对于水 产养殖业的危害较大,尤其是育苗时,感染聚缩虫 病将直接影响幼苗的成活率,是育苗成功与否的关 键一环。聚缩虫病直接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质 量和经济效益,并且在防治上,技术尚不成熟,预防 上,除做好卤虫卵的消毒处理外,还要加强检验检 疫。卤虫卵现已成为一种国际化商品,在贸易中, 应该把聚缩虫作为卤虫卵的重点检疫对象,加强和 提高对聚缩虫检疫的灵敏度,采用更为先进的方 法,坚决杜绝聚缩虫通过卤虫卵而传入或传出,切 断其传播途径,防止聚缩虫病的发生和流行。鉴于 其对虾、蟹等的危害以及其易流行和传播快等,将 其危害级别定为中等偏上。 2.3 对于聚缩虫的危害管理 卤虫卵现在已成为一种国际性商品,可在全世 界范围内贸易流通,国内对于卤虫卵的检验方法已 有报道,以辽宁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研究的方法(标 准号:SN/T0476—95)在国内较为先进,是国家商检 局最近颁布的一项推荐性行业标准,以利于卤虫卵 进出口检验标准的统一。但是对于卤虫卵的检疫, 尚且没有具体标准方法的报道,这还需要国内的检 验检疫部门制定相应的检疫标准方法。卤虫卵兼 有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属性,既要按动物产品检 疫,又要参照隔离检疫的方法对其进行除害加工监 吉林畜牧兽医 2006.08电话/043 1—7989811 11 塑 !! !! 意。卤虫是生活在盐度很高的水域中(包括其卵), 因而一般的生物是难以生存的,但是卤虫卵在采收 后的加工和销售等过程中,被病原生物污染是很有 可能的。因此,在卤虫卵加工过程中,需进行消毒 处理,可采用50mg门L的漂白粉溶液浸泡30min至 1 h,杀死虫体后,再进行卤虫卵的孵化。有人还提 出更为彻底的消毒处理方法,就是待无节幼体孵出 后,再加热到50~60℃,烫死卵壳上的聚缩虫后, 再作为水产养殖的饵料。另外,在投喂之前,应尽 量除去卵壳,减少聚缩虫进入培育池的机会,这样 可以有效降低虾、蟹等聚缩虫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 国外检疫虽然普遍认为“阿虫生活于高盐度水 域的特点将导致不会携带任何病原体对虾类养殖 产生危害”,但是作为我国的检验检疫部门,应该明 确到它是一种传播聚缩虫病的媒介物,具有潜在的 危害性。并且要不断研究新的方法,采用更为先进 的技术手段检测卤虫卵携带病原生物的情况,研究 病原体的寄生和传播,制定相应的检疫程序和法定 检疫项目,采取最有力的措施切断病原的传播途 径,防止其传播给易感宿主(虾、蟹、鳖、鱼等),造 成水产养殖的损失,增强水产养殖的安全性。 3小结 卤虫卵及其无节幼体被认为是仔体阶段的很 好的开口饵料,自从挪威的Rollefsen.G(1939)首次 用卤虫无节幼体养殖海产鱼鲽(Pleuronectes Platessa) 以来,卤虫已被广泛用于水产养殖业中,并且取得 了极为可喜的成效,大大促进了水产养殖的发展, 我国对虾养殖的发展与利用卤虫作为饵料是分不 开的。但卤虫卵携带的病原生物,对水产养殖业具 有危害,极易给水产养殖户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因 此去除卤虫卵上的有害生物,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 理,对于水产养殖业的良性发展,具有极大的重要 意义。然而,引起聚缩虫病的原因是很多的,这只 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水产养殖的 预防和治疗工作,尤其是养殖池的消毒和经常换 水。 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