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炎帝创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炎帝创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第二课时 3.课前准备:课件 二、教材分析
《炎帝创市》是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首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这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故事,课文先概括地介绍炎帝是我国古代一位受人拥戴的帝王,再具体地写炎帝创立交换物品的集市,让人们互相交换产品,给百姓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故事表现了炎帝处处为百姓着想,敢于创新的精神及聪明智慧。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炎帝创市的故事,感受炎帝关心百姓生活、处处为百姓着想的精神。
2、积累文中“四字词语”。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炎帝创市的故事,感受炎帝关心百姓生活、处处为百姓着想的精神。 五、教学难点
感受炎帝的高尚人品和聪明睿智。
教学流程 一、课题引入
孩子们,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炎帝创市》。 学生齐读课题。
什么是“市”(集市、超市„„)?“创”又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给“创”字组个词吗?(创立、创建、创设„„)
学生汇报
“市”与我们的的生活有什么密切关系呢? (百度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I15PLsPWAc/ 二、直奔主题,走进炎帝的内心
孩子们,课文主要讲了炎帝创市的经过。请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炎帝内心想法的句子,并在下面画上波浪线。读一读,你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什么,可以标注几个字或者词语。
1、学生自由默读、勾画,同桌交流。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重点指导以下几处: A、(出示句子)炎帝听了,心里很难受。 相机板书:难受 为什么难受? 学生汇报。
我们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文字,注意红色的词语,一边读一边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天,炎帝经过一户农家。主人非常客气地留他吃饭。饭桌上摆满了各种谷物和蔬(shū)菜。主人抱歉地说:“家里只有这些吃的,要是有肉就好了!”炎帝关切地问:“那你们长年只吃这些东西吗?”主人叹了口气,说:“我们只会种庄稼,不会
打猎,也不会捕鱼,一年到头,只能吃这些东西。”炎帝听了,心里很难受。
学生汇报:炎帝关心老百姓生活,老百姓生活很苦„„ 分角色读课文(女生读农家主人的话语,男生读炎帝的话语,老师读提示语,把咱们刚才对内容的感受读出来。)
B、(出示句子)炎帝想:拿吃不完的东西,跟别人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这真是个好办法!应该鼓励(lì)大家都这样做。
学生谈体会。
师:是啊!“应该鼓励大家都这样做”,炎帝牵挂的是所有老百姓。
C、(出示句子)他又想:人们不清楚谁家有多余(yú)的、而且又是自己需要的东西,要是挨家挨户地去问,那多麻烦哪!如果规定一个时间和地点进行交换,不就方便了吗?
学生谈体会。
句式变换:如果规定一个时间和地点进行交换,不就方便了吗?(把句子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
学生汇报。(如果规定一个时间和地点进行交换,就方便了。)提醒学生标点的变化。
D、(出示句子)走出猎户家的大门,炎帝开始低着头冥(mínɡ)思苦想起来。
相机板书:冥思苦想
什么是“冥思苦想“?(生答:深沉地思索)炎帝为什么冥思苦想?你在什么情况下”冥思苦想“过?(生答:遇到困难的试题„„)
E、(出示句子)炎帝灵机一动:对呀,把交换的时间定在正午不是很好吗?这个时刻人们既容易记住,又有充足的时间赶到交换地点,交换后,还能在天黑之前赶回去。真是太好了!
学生谈体会。(炎帝善于思考,引导孩子深入思考:炎帝思考的仍然是如何方便百姓,是关心百姓的体现。)
F、(出示句子)经过反复比较(jiào),他决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带,让人们互相交换产品。
相机板书:反复比较
可以把“反复”删掉吗?为什么?(比较了多次,炎帝很重视这件事情„„)
炎帝为什么决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带,让人们互相交换产品呢?
学生汇报。
小结:为了天下老百姓能够更好地生活,炎帝真是煞费苦心啊!
过渡语:炎帝把这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人们,人们听了之后有什么反应呢?(欣喜万分,奔走相告)
有同学知道“欣喜万分”是什么意思吗?(生答:高兴到了极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汇报。
学法小结: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问老师、同学、查阅工具书等理解。
你在什么情况下“欣喜万分”? 学生汇报。
孩子们真能干,不仅正确理解了“欣喜万分”的意思,还能够正确的使用它。
“奔走相告”是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
人们迅速地互相转告的事情是什么呢? 创设情境:
一位猎人听见了(假如你就是那位猎人),你会怎样“奔走相告”呢?
一位小朋友听见了(假如你就是那位小朋友),你会怎样“奔走相告”呢?
一传十,十传百,第二天正午的时候—— 咱们来看看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带交换物品的情形。 (百度图片)
http://www.lbx777.com/yw05/ys_ydcs/dzjc.htm 把你看到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汇报,教师评价。
这样的情景,作者用了一段文字来介绍,请齐读第7自然段。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想想为什么喜欢它。
出示句子:
从此,每天正午的时候,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带就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人们挑的挑,背的背,扛的扛,从四面八方赶来。大家拿出自己多余的产品,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一个个心满意足地回家了。老百姓觉得生活方便多了。
学生汇报。
学生再次齐读第七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写法小结:介绍活动场面时,咱们也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来描写。为了更生动,还可以使用一些“四字词语”。这一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很多的四字词语,文中的其他地方也有,请同学们迅速找到并勾画下来,收集到采集本上。
出示词语,孩子认读:
欣喜万分 挨家挨户 冥思苦想 奔走相告 人来人往 川流不息 四面八方 心满意足 过渡语:后来,老百姓为什么觉得生活方便多了? 学生汇报。
孩子们,假如炎帝再一次来到农户家,饭桌上会摆放些什么招待炎帝呢?为什么?
小结:炎帝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一切为了老百姓,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帝王?
(百度图片)
http://www.2008red.com/member_pic_160/files/lyding/html/article_7449_1.shtml
炎帝像
炎帝是一位( )( )( )( )的帝王。
(生答:关心百姓„„相机板书:关心)
老百姓对炎帝又是怎样的感情呢?(爱戴:敬爱并且拥护)请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来,咱们读出老百姓对炎帝的爱戴之情。
相机板书:爱戴
情感升华:音乐欣赏《炎帝颂》
(百度MP3)http://www.yandiwang.com/yanddis.mp3 三、总结
1、默读课文,说说感受
引导学生从感受炎帝人品高尚上来说;也可以从体会创造的过程,感受创造快乐上说;还可以从学习收获上说„„
四、拓展
鼓励学生课外观看《神农尝百草》等影片。 (百度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2MTI0MzUy.html
板书设计:
关 心
难受 冥思苦想 反复比较
炎帝←—————————————————————→百姓
爱 戴
教学反思:
《炎帝创市》是篇传说故事,文字浅显,情节也无跌宕起伏之波澜,语句更是平淡。怎么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走进文本,别说过于老套,也很难上出新意。我在充分阅读教材后,与网上朋友一交流,让我醍醐灌顶。我决定以一条主线(炎帝的内心活动的情感变化)来贯穿课堂教学。
通过反复研读文本,从朴实无华的文字中,读出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炎帝对百姓的关心,看见农家一年四季只能吃蔬菜和谷物,炎帝心里“难受”,看见猎人家交换物品,方便了生活,炎帝想:这是个好办法。应该鼓励大家都这样做。炎帝又想:怎样才能更方便呢?炎帝冥思苦想。经过反复比较,炎帝作出创市的决定。一系列的内心活动,无非就是在围绕着怎样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一位关心百姓,深受百姓爱戴的帝王。随着情感的递进,引领孩子一次次走近炎帝,走进炎帝的内心。学生通过朗读、批注、汇报,看画面,讲画面,读文字,想画面,最终炎帝的高大形象就在孩子们面前立了起来。课堂中教师也不时地渗透学法,如词语的理解,读文本,想画面等;落实了语言训练点,如句式的变换,四字词语的积累,词语的理解等„„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上还略多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