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我-认识新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我》,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心得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学分析
1 心理课内容分析
在各种意识水平、个体都有一套关于自我的观念系统,并不断地自问一些与之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我怎样适应社会?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主要涉及三个向量:评价、潜能、能动性。其中,评价向量较之潜能和能动向量更为重要。它决定人的自尊或自卑的自我体验,进而直接影响人如何看待自己和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看待自己周围的人和如何与他们相互作用。
自我评价既是个体自我认识的一种形式,又是个体影响自我发展乃至个性发展的一种手段。人对外界事物的心理反应都是从自我出发的,每个人都按照他已形成的看待自己的方式行为。在教育过程中也是如此。 2 教学对象分析
高中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较以往已成熟些许,但受年龄、阅历、知识等方面的制约,其看问题的视角较为单一,方式较为简单,往往不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他们既不能辩证地看待他人,也不能辩证地看待自己,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自我形象。为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客观评价与全面认识的关系 、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关系。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
1
3 教育目标:能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完整的自我形象。
三 教学重难点
掌握自我评价的方式,并以此描绘清晰完整的“我”。
四 教法、学法分析
本课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工具,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谜语开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间的讨论,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强调师生间的互动
具体方法包括: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心理测试法,游戏法。
五 教学过程设计
1 教学时间:1课时 2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完成《自我鉴定表》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3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1)本课设计为六个板块,分别为:①谜语引入;②自主探究,新课学习;③互动游戏;④心理小测试;⑤拓展练习,深化提高——我为自己画张;⑥教师总结。
(2)过程
① 谜语引入(5分钟)
引入谜语故事“斯芬克斯之谜”:
传说中众神居住的地方叫做奥林匹斯山,众神的主神是宙斯,奥林匹斯山上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一句箴言。宙斯想把这句箴言告诉给人类,于是他派了斯芬克斯来到人间,斯芬克斯把这句箴言化作了一道谜语让人类猜。斯芬克斯来到了古希腊著名的城堡拜森克,守候在这座城堡唯一的井口旁,要求每一位前来打
2
水的人猜这句谜语,凡是没有猜中的,斯芬克斯马上就把他吃掉。这句谜语给当时的拜森克城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谜语是:什么东西早上4条腿走路,中午2条腿走路,晚上3条腿走路? 学生讨论。 谜底;人 多媒体给出谜底。 箴言:人,认识你自己 教师由此引入本节课的课题: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我-----认识新自我。 【本堂课以谜语开篇,留下悬念,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出主题】 ② 自主探究,新课学习(10分钟)
展示以下两组材料,请同学对材料后的问题进行讨论。 材料一:青年时期的爱迪生
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痴迷于读书和试验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坚信自己爱好读书和动手,这是自己成功的绝对优势,从此以后,只要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看书,用卖报得来的钱购买化学药品和设备,坚持试验。最终,他成了一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
材料二:晚年的爱迪生
世界大发明家爱迪生在晚年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不要向我建议什么,因为你的想象力超脱不了我的思维。”这是爱迪生晚年对他的助手说的话。在年轻时,爱迪生历尽坎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晚年的他自负自大,以至众叛亲离,整日身陷数不清的专利官司,最终失去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名震全球的企业——通用电气。
讨论:比较青年和晚年的爱迪生前后不同的结果,你认识到了什么问题? 材料阅读完毕后,学生进行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各组讨论情况,对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个别观点做到心中有数。讨论5分钟后,由各组推选代表发表本组意见,共同交流看法。
教师进行小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现实生活中,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明己之长,知己之短,才能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才进一步发掘自身潜能,获得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同学们应从他们的身上受到启发,正确认识自己,塑造一个崭新的自我。同时引出下一个主题:如果描绘清晰完整的“我”。
【设计这一活动,是想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体验、认识到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培养全面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互动游戏(10分钟)
3
将课前同学们完成的《自我鉴定表》请一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读出上面的内容,不要念名字,让大家猜猜他是谁,猜中后请大家对这位同学的自我鉴定进行补充。由此引出认识自我的两个途径:自我反省和他人评价。
【互动游戏能够较好的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通过这个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引出自我认识的两种途径,加深学生的认识】
④心理小测试(5分钟)
在互动过后教师展示心理测试题:
有4人一起同等电梯,稍后电梯门打开,却有一个人没有进去,你直觉认为下列三种可能最有可能是哪个?
A、他在等人 B、电梯客满 C、有讨厌的人在电梯里,故意错开
选A项的人属于理智型。往往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朋友交往,但也能相当考虑别人的立场。
选B选项的人能抑制自己的情感,不会任意刷性子,几十对方无理,也会按捺住性子不发脾气。
选C项的人是喜怒义形于色的人,对喜欢的人往往能和颜悦色与其相处,但情绪一不对劲就翻脸不认人。
【心理测试是另一个认识自我的途径。因课时,本环节就只进行小测试。】
⑤拓展练习,深化提高——我为自己画张像(5分钟)
学习了认识自我的三种方式后,教师发给学生印有三个句子的纸张,学生进行填写,作为学生本堂课的小结:
我的优点是________,我的缺点是________,我的潜能是________。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都有各自的需求,所以我们既要喜欢和欣赏自己的长处,又要敢于正视、改正自己的不足。 【这一环节是学生对这堂课内容的自我小结,达到加深对自我认识的目的。】 ⑥教师总结:(5分钟)
1)结合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布置作业:想一想是否还有其它认识自我的途径;根据自己的总结评价,对自己提出新的目标和期待,塑造崭新的“理想自我”。
2)教师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初步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运用到实践中来,真正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创造出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我。
六 教学心得
本节课落实了重点、难点,也较好地完成了已定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内容设计中,由于受课时,还留下一些遗憾。如气质测试或性格色彩测试能更好的帮助同学们了解自我,但课时原因,只能采用小测试代替。
各位评委,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还恳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