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l固— 。 。 医学影像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标准化诊断 吉建学 (黑龙江省林甸县中医院放射科黑龙江林甸 1 66300)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目前检查方法很多,包括腰椎平片、椎管造影、CT、MR/、等,这些方法对腰椎间盘 突出症的诊断,均有不同的优点及限度,如何利用合理的检查手段对本病进行标准化诊断,是我们迫切解决的问题,本人就腰椎间 盘突出症影像的有关问题作以下分析。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X线平片 椎管造影CT MR/标准化诊断 【中图分类号】R_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5(c)一0132—01 1 临床表现 3 CT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 本病多发于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为局部刺激症状及 CT以其高分辨率优点可直接显示椎问盘病变,准确率达92%, 脊髓、神经根的压迫症状。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于腰4~5和腰5骶 同时由于其清晰提供骨性柱横断面图像,对其中椎管内容物,韧带 1椎间盘,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下肢反射及 及脊柱旁肌肉显示清晰,并可矢状重建,明确突出方向,故多数学者 感觉异常等。 认为CT应成为腰椎问盘突出的首先方法。其cT表现:第一、软组 2 X线平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织肿块,包括椎问盘部分向外局限性突出的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和椎 腰椎x线平片是腰椎间盘病变的首选及常规检查方法,其作用 管内游离碎片,是诊断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依据。第二、神经根受压移 有两条:第一结合临床有助于判断病变的部位,病变的基本情况,以 位。第三、硬膜囊受压变形。第四、椎间盘和硬膜外脂肪间隙不对称 便进一步检查;第二排除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其他腰椎疾患。 基消失。第五、椎间盘钙化。第六、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不足之处 (1)腰椎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及左右斜位,其x线征象包 是扫描覆盖面局限,而且对蛛网膜下腔的观察不如脊髓造影,因此 括:第一、椎间隙改变,包括狭窄、左右宽狭不一,前后等宽,前窄后 高位椎间盘突出、脊髓圆锥或马尾肿瘤可能漏诊。 宽等,椎间隙狭窄是腰椎问盘变性的结果,也是诊断间盘病变的主 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BI诊断 要特征。第二、椎体后缘改变,椎体后缘磨角样变,后翘、后突、这是 MRI检查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层面的尖 椎间盘变性造成功能性失调,引起软骨增生和韧带附着处骨化而形 状像及所累及椎间盘的横切位像,可以观察病变,椎间盘突出形态 成骨性突起,使椎体后下角后翘、磨角样变,此征象对诊断间盘病 及其与脊髓关系。 变有重大意义。第三“游离”骨块,骨块信于椎体后下缘,“游离”在椎 椎间盘突症的MRI的表现:第一质子密度像或T1,加强像的矢状 管内,与边比缘相似,常合并椎间盘后突出。第四、曲度改变,常见侧 位上,突出的椎间盘呈半球状、舌状向后方或侧方伸出,其组织的信号 弯、变直、曲度不稳等。第五其他包括边缘骨,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 强度呈现与该变眭椎间盘相等的信号、强度、T2加强像上,其中心可见 节,椎体边缘骨赘等。 形的髓核的高强度信号组织。第二横位像上见突出者压迫脊髓基 (2)脊髓造影对腰椎问盘突出的诊断:第一、型突出,椎间 马尾神经组织,而侧方突出者则突向椎间孑L狭窄,并压迫神经根。 隙水平的造影剂在侧位显示前缘内陷,为突出椎间盘的压迹,其深 参考文献 度超过2rmn,正位表现呈沙漏状,大的型突出常并发神经根压 [1]李景学.骨关节X线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00— 迫,常为双侧,髓核碎片游离至硬膜外问隙或进入硬膜囊内。第二、 120. 旁型在正位片及斜位片示,造影剂柱单侧,侧方压迹伴神经根 [2]王云钊.骨放射诊断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88:20—30. 鞘偏斜、抬高或截断,神经根可因水肿而增粗。第三、侧方突出,表现 [3]刘俊。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明。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1): 神经根鞘袖偏斜、移位或截断,多无硬膜囊形态改变。第四、脊髓造 100-101。 影主要缺点有两方面:一、造影剂费用高,二、带有创伤性。 (收稿日期:2008—03—28) 3.5医院领导重视 参考文献 每年外派人员参加全国性的消毒供应室学习培训班,不断接受 [1]郑柏湘,龚珂.新形势下消毒供应室人员素质要求【A].全国第二届医院消 新知识,新技术。了解掌握国内外消毒供应室的发展趋势。 毒供应中心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 ̄1;2006,4:36—38。 3.6更新供应室的先进设备 [2]张伟霞。浅谈如何做好供应室三区的管理眦中国现代医生,2007,45 更新供应室的先进设备,不断扩大其发展。在原有的设备基础上 (14):141。 我院供应室又新增加了2台脉动真空灭菌器,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3]张元玉,王艳敏,郝倩。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探讨[J】 中国医药 总之,供应室工作人员的配备应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 导报,2007,4(25):123。 更新观念,改变以前那种以老弱病残为主的结构及观念,需要掌握 [4]贾桂荣.消毒供应室的环节控制全程管理『J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 新知识、新技术。只有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才能适应现代化、标 (19):153—154. 准化、规范化供应室的发展和需要。 (收稿日期:2008—05—08) l 32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